亞洲人為什麼會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而且還比歐洲人要高

2020-12-06 奇點先驅

筆者-小文

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是人類在進化史中間階段代表性居群的通稱,也因為它們的化石是在德國的尼安德特谷被發現的因此獲得了這個名字。

尼安德特人是現代歐洲人的近親,從12萬年前開始,尼安德特人就遍布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了,但在距今約兩萬4000年以前,這種人種卻莫名其妙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既然歐洲人是尼安德特人的近親,那麼歐洲人的身上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但不尋常的是,科學家發現亞洲人身體中含有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居然比歐洲人還要高,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據了解,智人祖先在走出非洲之後,就一直在「旅行」,而就在這個過程中,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不斷融合,最後將基因記錄在了後代的身體裡,並隨之將其帶到了亞洲和大洋洲,而全世界除了非洲以外,幾乎各個洲的人身體多少都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在記錄中,現代歐亞人的基因都攜帶著百分之1.5到2.1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但東亞人卻更高一些,他們含有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佔比達到了百分之2.3到2.6以上。

科學家分析,大約在九千萬年前,歐洲人和東亞人確實都繼承了相同比例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但歐洲人狩獵群體的基因卻被後來的草原遊牧民族基因所稀釋掉了,而其餘的位於東亞地區的智人則一直在各地迂迴,因此基因沒有被太多地稀釋,這就是為什麼東亞人中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比歐洲人要高的原因。

那麼,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好處呢?這裡不得不說角蛋白基因,這是我們皮膚和頭髮的基本成分,但智人離開炎熱的非洲來到歐洲大陸的時候,尼安德特人已經適應了歐洲的嚴寒,因此,它們也將禦寒能力的基因傳給了我們。

但這部分基因也增加了人類患有中風、心臟病和肥胖的機率,但這些基因在6萬年前確實幫助我們抵禦了歐洲大陸的寒冷氣候,為我們在缺乏食物的年代裡存儲了更多的能量。

相關焦點

  • 亞洲人為什麼會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還比歐洲人的比例高?
    亞洲人帶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東亞人身體內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佔比甚至高於歐洲人。智人祖先走出非洲後,一直在跋涉,他們在歐洲大陸與尼安德特人的融合記錄在後代的基因裡,然後帶到了亞洲,大洋洲。[百家號-法蘭西is培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其他平臺]為什麼東亞人體內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歐洲人體內的要高?9千年前,歐洲和東亞人繼承了相同比例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但歐洲狩獵採集人群遺傳的基因被後來的草原遊牧民族的基因稀釋了。
  • 為什麼尼安德特人大本營在歐洲,但是東亞基因佔比反而高一點呢?
    化石證據顯示,其比早期現代人稍矮但身體和四肢粗壯,平均腦量稍大,晚更新世廣布於歐洲,在西亞和中亞也有分布;至少在23萬年前就已經出現,由於冰期的興盛,約在3萬年前滅絕(Hublin,2009)。尼安德特人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從12萬年前開始,他們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兩萬四千年前,這些古人類卻消失了。
  • 「怕痛基因」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
    那麼,為什麼相比一般人,這類人會非常怕疼呢,最新的研究指出,這可能和尼安德特人遺傳給我們的「怕疼基因」有關,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基因的存在加快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
  • 現代非洲人和歐洲人的尼安德特人血統可能比以前想像的要多
    該結果還表明,非洲基因組包含尼安德特人序列,部分原因是當今歐洲人的祖先的反向遷移(back-migration)。歐洲和亞洲人口向非洲的反向遷移(綠色) 圖片:WIKI普林斯頓大學的第一作者約書亞·阿基(Joshua Akey)說:「我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為人類歷史和全球多樣化人群的尼安德特人血統提供了重要的新見解。
  • 科學家發現非洲人身上有尼安德特人基因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通過新的計算方法發現,非洲居民擁有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以往認為的多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在約書亞·阿基(Joshua Akey)的領導下研發出一種新的遺傳信息處理方法,能在人類基因組中尋找尼安德特人序列。研究者們的方法稱為IBDmix(IBD指identity by descent,同源一致性),按這種方法,兩個個體的基因中出現相同的DNA片斷,可以認定他們擁有共同的先組,而IBD片斷的長度取決於兩個個體擁有共同先祖的時間長短。
  • 東亞人為何有「更多」尼安德特血統
    然而一項新研究推翻了這一觀點,揭示了非洲現代人有大量的尼安德特人祖先。這表明,其中大部分DNA來自於過去兩萬年中移居回非洲的歐洲人。這項日前發表於《細胞》雜誌的研究,同時有助于澄清一個令人費解的差異:為什麼東亞人的尼安德特人血統似乎比歐洲人多。  據《科學》雜誌報導,「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留存於所有現代人身上,無論在非洲內外,這都是一個新穎而巧妙的發現。」
  • Nature重磅病毒遺傳滅絕的尼安德特人,印度和歐洲人風險高
    >(Homo neanderthalensis),是一種20萬年前活躍在歐洲地區的古人類,他們從12萬年前開始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令人驚訝的是,大約在3.5萬年前,尼安德特人的生活範圍卻開始快速縮小,最終在約3萬年前完全消失。
  • 看你有沒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他們與漢族祖先有什麼淵源?
    歐洲人最早就是認「尼安德特人」為自己的祖先,可惜基因技術出現後,發現尼安德特人只能算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而且在DNA測試中,現代歐洲和西亞人體內尼安德特人基因的含量僅僅佔 1.8% 到 2.4%。竟然還低於東亞人體內 2.3% 到 2.6%的含量。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還是要從人類的起源開始說起。
  • 尼安德特人和現代智人
    從13萬年前開始,他們就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大約三萬年前,這些古人類卻消失了。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在外貌上的差異並不大,相對明顯的區別在於尼安德特人具有粗獷的眉弓和突出的後腦勺。根據復原圖來看,即使在今天,一個尼安德特人如果按照當今的打扮走在倫敦大街上也不會讓人覺得很突兀,頂多會覺得這可能是個比較土氣或者不時尚的人。
  • 新冠輕重不同,重症患者體內幾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片段是關鍵
    據MSN網站10月2日報導,德國研究機構在周三的一份報告顯示,尼安德特人祖先遺傳的基因可能與新冠肺炎的一些病理特徵有關。自新冠疫情以來,新冠病毒對一些人的影響比其他人更嚴重的原因一直不是非常清楚,而且為什麼有些人從輕度到中度發展比另外的人快,但這項報告認為從6萬年前尼安德特人那裡繼承的基因的片段可以與嚴重的新冠病例的風險增加有關,,被認為是關鍵所在。一組尼安德特人遺傳學專家檢查了一條與一些更嚴重的新冠肺炎病例有關的DNA鏈,並將其與已知的從尼安德特人祖先傳到歐洲人和亞洲人的序列進行了比較。
  • 尼安德特人和晚期智人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人和黑猩猩雖然有98%以上的基因是相似的,而且共祖,但是人和大猩猩無法繁殖後代的,前蘇聯的科學家就這一點做過一個實驗。人類的起源同樣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第一個人類是從哪裡來的?在很早之前,不同的人種之間又是怎麼樣的一個關係呢?
  • 東亞人為何有「更多」尼安德特血統—新聞—科學網
    然而一項新研究推翻了這一觀點,揭示了非洲現代人有大量的尼安德特人祖先。這表明,其中大部分DNA來自於過去兩萬年中移居回非洲的歐洲人。這項日前發表於《細胞》雜誌的研究,同時有助于澄清一個令人費解的差異:為什麼東亞人的尼安德特人血統似乎比歐洲人多。
  • 基因改良:科學家用尼安德特人DNA培育"微型大腦"
    分析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類的差異2010年,在這些嚴格的工作條件下,帕博和研究同事從數萬年前歐洲4位女性嚴重腐爛身體樣本中重新組合了尼安德特人基因代碼。這些基因表明,尼安德特人曾與我們的祖先發生雜交,並成功地使現今所有非洲之外的人類種族都攜帶1-4%的尼安德特人DNA。同時,由於人們獲得略有不同的基因,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存在於現代人類體內。
  • 尼安德特人與我們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尼安德特人與智人都是海德堡人的後代,雖然有幾十萬年的地域隔離,並且兩者的地域環境差距較大,但是從化石與基因分析來看,兩者尚未達到生殖隔離的閾值。此時此刻,如有人群中有一個尼安德特人,你根本無法把它們分辨出來,它比我們想像中的更要像我們。
  • 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為什麼能夠留下後代,它們沒有生殖隔離嗎?
    然而我們知道,尼安德特人和晚期智人也屬於兩個物種,那麼它們之間為什麼沒有產生生殖隔離呢?,這在現如今我們的基因裡還能夠找到蹤跡,比如:除了非洲人之外,其他絕大多數地區的人體內都有2%-5%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基因,這意味著我們曾經和尼安德特人發生過基因交流。
  • 為什麼尼安德特人與晚期智人沒有生殖隔離?
    尼人原本是生活在歐洲的古人類,但有科學研究表明,我們東亞人體內含有的尼人DNA竟然比歐洲人還要高出20%,就連非洲人的基因也具有相似特徵,只是它們的尼人DNA含量明顯要低處很多,難道晚期智人與尼安德特人之間沒有生殖隔離?
  • 為啥歐洲人平均比亞洲人高20公分?是人種基因問題嗎?值得思考
    而亞洲人除了外表比較含蓄,不像他們那樣立體以外,身高也普遍不如他們高。就拿我國的籃球運動員來說吧,雖然跟常人相比,他們的個子都是很拔尖的,但是跟歐美國家的人來比,總的來說還是比他們要矮一些的。在現今的社會裡,身高只是一個數字,更多的還是要看個人的能力。
  • 病毒全世界大流行,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曾救過我們的命
    這種偶爾的基因混合遺留下來的遺傳物質,最終是以尼安德特人的 DNA 的形式存在,導致許多現代人類繼續攜帶著這種遺傳物質。尼安德特人 圖片來源:網絡一項新的研究認為,我們應該感謝尼安德特人,幫助我們應對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病毒大流行。
  •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存在生殖隔離嗎?為什麼我們體內殘留著尼人的基因?
    在人類演化歷史上,並不是只出現過智人這一個品種,曾經還出現過非常多的人種,比如: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等,甚至有一些人種存在的時間和晚期智人有所重合,而且生存空間也有一定的重疊。
  • 基因突變讓尼安德特人「很怕疼」
    作者:唐一塵尼安德特人生活艱難,這些冰河時代的狩獵者在歐亞大陸西部靠捕獵猛獁象、野牛和其他危險的動物勉強維持生計。除了生活不易,他們還可能有更強的痛感。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遠古人類的蛋白質NaV1.7的編碼基因有3個突變,該蛋白質會向脊髓和大腦傳遞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