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人為何有「更多」尼安德特血統—新聞—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10年來,遺傳學家一直在講述尼安德特人或他們的DNA序列如何在今天的歐洲人、亞洲人及其後代中存在的故事。他們試圖說明,現代人和我們已滅絕的近親只是在非洲以外的地方繁衍。然而一項新研究推翻了這一觀點,揭示了非洲現代人有大量的尼安德特人祖先。這表明,其中大部分DNA來自於過去兩萬年中移居回非洲的歐洲人。這項日前發表於《細胞》雜誌的研究,同時有助于澄清一個令人費解的差異:為什麼東亞人的尼安德特人血統似乎比歐洲人多。

 

據《科學》雜誌報導,「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留存於所有現代人身上,無論在非洲內外,這都是一個新穎而巧妙的發現。」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人類學家Michael Petraglia表示。

 

大約7萬年前,當智人從非洲擴散到歐亞大陸時,他們與尼安德特人相遇並融合在一起。研究人員知道,後來歐洲人的回移將少量尼安德特人DNA引入了非洲,但之前的研究表明,這只是很小一部分。相比之下,現代歐洲人和東亞人顯然從尼安德特人那裡繼承了大約2%的DNA。

 

之前的研究只是簡單地假設非洲人基本上缺乏尼安德特人DNA。為了得到更可靠的數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進化生物學家Joshua Akey,將2013年測序的一個採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阿爾泰地區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與上傳到「1000人基因組計劃」的2504個現代基因組進行了對比,該計劃是一個包含5個非洲亞群的全球基因組目錄。然後,研究人員計算了從尼安德特人祖先那裡繼承每一段DNA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發現,非洲人平均擁有的尼安德特人DNA比之前認為的要多得多——約17兆鹼基(Mb),或佔其基因組的0.3%。他們還發現,少數尼安德特人基因可能是在進入非洲人基因組後被選中的,包括增強免疫功能和抵禦紫外線輻射的基因。

 

非洲人獲取尼安德特人DNA的最佳模型表明,其中大約一半基因是在過去兩萬年中,與擁有尼安德特人DNA的遷回非洲的歐洲人繁衍而獲得的。

 

「Akey的研究可能有助於解釋另一個『令人撓頭的問題』。」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生物學家Kelley Harris表示。她指出,研究表明,東亞人的尼安德特人DNA比歐洲人多20%。「歐洲是發現尼安德特人遺蹟的地方,那麼為什麼歐洲人的尼安德特人血統沒有比其他人種更多呢?"

 

通過提出歐洲人將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序列引入非洲,這項新研究給出了一種解釋:研究人員之前假設的歐洲人和非洲人共享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序列其實是現代人的,並且被錯誤地減去了。在糾正了這一偏差後,新研究發現歐洲人和亞洲人的尼安德特人DNA數量相似——分別為51Mb和55Mb。Harris說,這是一個「令人信服和巧妙的」解釋。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東亞人為何有「更多」尼安德特血統
    東亞人為何有「更多」尼安德特血統 科學家澄清古人類DNA交流模式 2020-02-05 中國科學報 沙森 【字體:大 中 小】
  • 失去Y染色體的尼安德特人—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FLAVIO MASSARI / AGEFOTOSTOCK / NEWSCOM) 塊頭特別大、超級男性化一直是人們對尼安德特人的印象。但一項新研究發現,大約10萬年前,智人男性與尼安德特人女性的結合讓尼安德特人的Y染色體發生了變化,甚至讓整個族群原有的Y染色體被取代。 這項近日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解開了一個謎:為何科學家無法找到尼安德特人的Y染色體。
  • 現代非洲人和歐洲人的尼安德特人血統可能比以前想像的要多
    我們的研究結果完善了尼安德特人序列中有害和有利的基因組目錄,並證明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組的殘留物存在於迄今為止研究的每個現代人群中。」過去的研究表明,東亞人的尼安德特人血統比歐洲人多20%。但是新發現表明,由於方法的局限性,這些估計值可能存在偏差。以前開發的方法,例如S*方法,使用的是現代參考面板-通常假定缺乏尼安德特人血統的非洲人口。
  • 基因讓尼安德特人「很怕疼」—新聞—科學網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遠古人類親屬的蛋白質NaV1.7的編碼基因有3個突變,該蛋白質會向脊髓和大腦傳遞疼痛感。他們還發現,在英國人樣本中,那些遺傳了尼安德特人版本NaV1.7的人往往比其他人的疼閾值更低。 「對我而言,這是第一個使用現代人的基因改造模型了解尼安德特人的生理機能的例子。」德國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 Svante Paabo說。
  • DNA揭示了持續了80,000年的歐洲尼安德特人血統
    古生物學家斯特凡·佩裡涅(StéphanePeyrégne)及其同事說,從大約有12萬年前的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化石中提取的DNA與距今已有12萬年前的西伯利亞尼安德特人相比,與擁有40,000年歷史的歐洲尼安德特人的遺傳聯繫更緊密。
  • 早期人類不僅僅局限於尼安德特人
    我們認為現代人類是由現代人類祖先與尼安德特人等其他早期人族雜交而來的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事實證明,它們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混雜。研究發現,一些美拉尼西亞人(居住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和其他太平洋島嶼)的丹尼索瓦人血統約佔5%,而東亞和南亞的這一比例約為0.2%。丹尼索瓦人有一種特殊的基因突變被認為傳給了現在的西藏人民,這使得他們能夠在高海拔地區生存下來。
  • 病毒全世界大流行,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曾救過我們的命
    這種偶爾的基因混合遺留下來的遺傳物質,最終是以尼安德特人的 DNA 的形式存在,導致許多現代人類繼續攜帶著這種遺傳物質。尼安德特人 圖片來源:網絡一項新的研究認為,我們應該感謝尼安德特人,幫助我們應對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病毒大流行。
  • 人類雜交史: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到底有沒有後代
    (更多視頻 請觀看網易科技人類學專題)撰文 尤恩·卡拉韋(Ewen Callaway)翻譯 雪子近期,科學家又發現了一段早期人類與尼安德特人進行種間交配的時期。
  • 古脊椎所等發現東亞古人類鼻底形態與尼安德特人並無二致
    中國古人類化石的研究也發現了一些與歐洲尼安德特人相似的特徵,一些學者認為這些特徵是東西方基因交流的證據;但也有學者對此持不同意見。因而,尼安德特人在有關現代人起源的「出自非洲說」和「多地區進化說」研究與爭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對尼安德特人化石形態特徵的系統深入研究,尤其是確認代表尼安德特人演化譜系的關鍵形態特徵在論證東亞古人類演化爭議性問題方面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 為什麼尼安德特人大本營在歐洲,但是東亞基因佔比反而高一點呢?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簡稱尼人,也被譯為尼安德塔人,常作為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稱。因其化石發現於德國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尼安德特人是一種在大約12萬到3萬年前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古人類,屬於晚期智人的一種。
  • 科學家發現非洲人身上有尼安德特人基因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通過新的計算方法發現,非洲居民擁有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以往認為的多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在約書亞·阿基(Joshua Akey)的領導下研發出一種新的遺傳信息處理方法,能在人類基因組中尋找尼安德特人序列。研究者們的方法稱為IBDmix(IBD指identity by descent,同源一致性),按這種方法,兩個個體的基因中出現相同的DNA片斷,可以認定他們擁有共同的先組,而IBD片斷的長度取決於兩個個體擁有共同先祖的時間長短。
  • 亞洲人為什麼會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而且還比歐洲人要高
    既然歐洲人是尼安德特人的近親,那麼歐洲人的身上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但不尋常的是,科學家發現亞洲人身體中含有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居然比歐洲人還要高,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據了解,智人祖先在走出非洲之後,就一直在「旅行」,而就在這個過程中,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不斷融合,最後將基因記錄在了後代的身體裡,並隨之將其帶到了亞洲和大洋洲,而全世界除了非洲以外,幾乎各個洲的人身體多少都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 丹尼索瓦人,東亞人的神秘先祖之一,中國人身上有他們的基因嗎?
    中學歷史課本講到中國古代歷史時,第一課的內容往往便是元謀人、北京(猿)人等這些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年前的古人類,那麼,如今的中國人是這些人的後裔嗎?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今天東亞大陸上的人類,和這些人沒有關係。現代智人的歷史要晚的多,距今歷史不到十萬年。 那之前的元謀人等都是怎麼回事呢?
  • 亞洲人為什麼會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還比歐洲人的比例高?
    亞洲人帶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東亞人身體內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佔比甚至高於歐洲人。智人祖先走出非洲後,一直在跋涉,他們在歐洲大陸與尼安德特人的融合記錄在後代的基因裡,然後帶到了亞洲,大洋洲。除了非洲人沒有帶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外,其他各洲人身體內都留有尼安德特人的印記。與尼安德特人的相遇在今天的地球上,人類是孤獨的物種,跟我們血緣最親近的親戚是非洲的黑猩猩。不過,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有過很多表兄弟,並不是獨一無二的人類。
  • 鼠刺化石揭示東亞常綠闊葉林悠久歷史—新聞—科學網
    東亞地區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雖在現今全球範圍內是較為獨特的一種植被類型,但廣泛的化石記錄顯示整個北半球在新生代早期多為這種植被所覆蓋。
  • 智人大腦比較小,尼安德特人大腦比較大,尼安德特人卻輸了?
    文/濤聲依舊智人大腦比較小,尼安德特人大腦比較大,智人卻成為了勝者?腦袋大有智慧,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句話一直深信不疑,在現代醫學看來,大腦的大小的確決定了腦容量的大小,也決定了智慧的大小,而在弱肉強食的時代裡,智力的大小決定著自身的存亡。
  • 在遠古時期的病毒大流行中,尼安德特人救了我們一命
    這種偶然的基因混合在許多現代人類中留下了遺產,他們仍然攜帶著尼安德特人的DNA。和尼安德特人交換DNA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好處?這一直是個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當我們在全球各地擴散時,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幫助我們應對了病毒的入侵。
  • Nature重磅:中國人很安全,新冠重症風險遺傳自滅絕的尼安德特人
    許多學者認為正是智人的到來給尼安德特人帶來了滅頂之災,導致了他們的徹底滅絕。尼安德特人作為一個人種已經滅絕了數萬年,但是,他們實際上又無處不在,在智人與尼安德特人共同存在的短暫時間裡,他們發生了通婚,因此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永遠的留存在了智人中,DNA研究分析表明,我們現代人類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
  • —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人的線粒體DNA(mtDNA),並將其與資料庫中1000多名非洲人(大部分來自非洲南部)的mtDNA進行比較。而後,研究人員整理了所有樣本在族譜上的相互關係。   研究數據證實了早期研究,研究人員推斷mtDNA支系L0是人類已知的最古老的mtDNA譜系,而攜帶mtDNA支系L0的科伊桑人,正是現今人類的遠古祖先。
  • 尼安德特人為何滅絕?也許和他們的大腦結構有關
    由此產生的電腦模型經過調整,以匹配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顱骨化石虛擬鑄件的形狀。這使研究人員可以預測這些史前人類的大腦可能長什麼樣,以及兩個種群的大腦區域有何不同。應該指出的是,很多研究人員認為,尼安德特人和我們是同一個物種。荻原直道說,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尼安德特人與智人進行過雜交。我們也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