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簡稱尼人,也被譯為尼安德塔人,常作為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稱。因其化石發現於德國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
尼安德特人是一種在大約12萬到3萬年前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古人類,屬於晚期智人的一種。尼安德特人頭骨化石最初在1829年發現於比利時,但是直到1856年在德國的尼安德Neander山谷中的一個山洞發現了頭蓋骨和其他骨骼,並被命名為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後才廣為人知(Wolpoff,1996)。化石證據顯示,其比早期現代人稍矮但身體和四肢粗壯,平均腦量稍大,晚更新世廣布於歐洲,在西亞和中亞也有分布;至少在23萬年前就已經出現,由於冰期的興盛,約在3萬年前滅絕(Hublin,2009)。
尼安德特人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從12萬年前開始,他們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兩萬四千年前,這些古人類卻消失了。
2010年,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發布,也基於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研究結果發現,除非洲人之外的歐亞大陸現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貢獻。
那麼,為什麼尼安德特人大本營在歐洲,但是東亞基因佔比反而高一點呢?會不會是因為白人對尼智混血更加排斥趕盡殺絕,畢竟白人曾經幹了許多滅絕土著的事,而且他們古代就這樣,歐洲姑且不說,在亞洲(印度),白種人就大搞種姓制度。
可事實上,在尼安德特人的滅絕時候還沒有白種人黃種人之分,就只有智人,而且說不定是智人殺完歐洲的尼安德特人後,其中一部分又前往東亞,所以我們也可能是種族滅絕者的後代,而且智人到了東亞,也同樣沒手軟,東亞基因多一些,可能是因為東亞地域遼闊,雙方共存的時間長,融合度更高一些。我們常說十九世紀美國人屠殺印第安人,可是十八世紀準葛爾汗國也被屠戮一空,我們的960萬平方公裡不是充值來的,更早的屠殺記錄早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了。
尼安德特人比智人早幾萬年走出非洲,尼安德特人跟智人本質上沒有生殖隔離,但後代會多多少少存在些問題。當然,兩者的融合也造就了現代人,從結果推論,這是成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