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讓尼安德特人「很怕疼」—新聞—科學網

2021-01-08 科學網

 

尼安德特人生活艱難,這些冰河時代的狩獵者在歐亞大陸西部靠捕獵猛獁象、野牛和其他危險的動物勉強維持生計。儘管生活不易,但它們卻可能有更強的痛感。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遠古人類親屬的蛋白質NaV1.7的編碼基因有3個突變,該蛋白質會向脊髓和大腦傳遞疼痛感。他們還發現,在英國人樣本中,那些遺傳了尼安德特人版本NaV1.7的人往往比其他人的疼閾值更低。

「對我而言,這是第一個使用現代人的基因改造模型了解尼安德特人的生理機能的例子。」德國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 Svante Paabo說。他與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Hugo Zeberg共同領導了該研究。

目前,研究人員只能獲得尼安德特人的少數基因組,而且其中大多數都是以低解析度進行測序的。這使得科學家很難確定這些人在大約50萬到75萬年前從人類譜系中分離出來後發生的突變。但在過去幾年裡,Paabo團隊利用在克羅埃西亞和俄羅斯洞穴中發現的DNA生成了3個高質量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組。研究人員之所以注意到編碼NaV1.7蛋白質的基因SCN9A發生了突變,是因為所有的尼安德特人都有3種突變。NaV1.7參與控制疼痛信號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傳遞到脊髓和大腦。

「人們把它描述成一個旋鈕,能在神經纖維中設置疼痛感的高低。」Zeberg說。存在基因突變使這種蛋白質失去活性的人感覺不到疼痛,而其他變化會讓人更易患上慢性疼痛。

為了研究突變是如何改變尼安德特人神經的,Zeberg在蛙卵和人腎細胞中表達了他們的NaV1.7版本。結果顯示這種蛋白質在有3種突變的細胞中比在沒有突變的細胞中更活躍。Zeberg說,在神經纖維中,這將降低傳遞疼痛信號的閾值。

然後,Zeberg和Paabo尋找了具有尼安德特版本NaV1.7的現代人。在英國生物庫(包含50萬英國人的基因組)中,報告自己疼痛症狀的參與者約0.4%的人有一個突變基因副本。與沒有突變基因的人相比,有突變基因的人在生活中報告疼痛的可能性要高7%。

Zeberg和Paabo提醒,他們的發現不一定意味著尼安德特人會比現代人感受到更多疼痛。由NaV1.7傳遞的感覺會在脊髓和大腦中被加工和修改,這也影響對疼痛的主觀體驗。

目前人們還不清楚這些突變是否為有益進化。尼安德特人的種群很小,遺傳多樣性也很低——這會讓有害的突變持續存在。但是Paabo說,這種變化像是自然選擇的產物。他計劃對大約100名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排序,這可能有助於找到答案。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ub.2020.06.045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失去Y染色體的尼安德特人—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FLAVIO MASSARI / AGEFOTOSTOCK / NEWSCOM) 塊頭特別大、超級男性化一直是人們對尼安德特人的印象。但一項新研究發現,大約10萬年前,智人男性與尼安德特人女性的結合讓尼安德特人的Y染色體發生了變化,甚至讓整個族群原有的Y染色體被取代。 這項近日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解開了一個謎:為何科學家無法找到尼安德特人的Y染色體。
  • 基因突變讓尼安德特人「很怕疼」
    作者:唐一塵尼安德特人生活艱難,這些冰河時代的狩獵者在歐亞大陸西部靠捕獵猛獁象、野牛和其他危險的動物勉強維持生計。除了生活不易,他們還可能有更強的痛感。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遠古人類的蛋白質NaV1.7的編碼基因有3個突變,該蛋白質會向脊髓和大腦傳遞疼痛感。
  • 東亞人為何有「更多」尼安德特血統—新聞—科學網
    為了得到更可靠的數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進化生物學家Joshua Akey,將2013年測序的一個採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阿爾泰地區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與上傳到「1000人基因組計劃」的2504個現代基因組進行了對比,該計劃是一個包含5個非洲亞群的全球基因組目錄。然後,研究人員計算了從尼安德特人祖先那裡繼承每一段DNA的可能性。
  • 「怕痛基因」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
    那麼,為什麼相比一般人,這類人會非常怕疼呢,最新的研究指出,這可能和尼安德特人遺傳給我們的「怕疼基因」有關,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基因的存在加快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
  • 基因突變,讓尼安德特人開始畏懼疼痛,自此這個種群走向衰落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科學家早就得出結論,男性比女性對疼痛的耐受更高,是因為女生身體的疼痛纖維分布比男性更密集,這樣一來,女性對於疼痛的感知力更高,所以輕微一點點受傷就疼痛的女孩子並不是矯情,是因為她們真的怕疼。除了女生,也有一部分男生很怕疼,但是他們怕被說成是矯情所以羞於開口。實際上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怕疼和矯情與否沒有關係,而是基因在作怪。
  • 你怕疼嗎?那你上輩子可能是尼安德特人,這或是他們滅絕的原因!
    其實這是疼痛基因在作祟,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來看,這種疼痛基因或許早已與滅絕的尼安德特人有關。疼痛表達這種基因叫做SCN9A,主要在人體內承擔傳遞疼痛信號的任務。尼安德特人的SCN9A基因根據科學家對尼安德特人骨骼的分析來看,他們在尼人的骨骼中發現了SCN9A基因。
  • 你更怕疼、更容易抑鬱、對新冠更易感...可能是因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去年9月,來自西班牙和以色列的研究團隊根據丹尼索瓦人古DNA上的甲基化修飾,重構了丹尼索瓦人可能的骨骼結構(來源:《細胞》)科學家分析基因測序數據時發現,如今的東亞族裔基因組中尼安德特人基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歐洲人。由於尼安德特人是與「走出非洲」的智人進行遺傳交流,因此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非洲族裔的現代人體內,應該不含有尼安德特基因。
  • 科學家發現非洲人身上有尼安德特人基因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通過新的計算方法發現,非洲居民擁有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以往認為的多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在約書亞·阿基(Joshua Akey)的領導下研發出一種新的遺傳信息處理方法,能在人類基因組中尋找尼安德特人序列。研究者們的方法稱為IBDmix(IBD指identity by descent,同源一致性),按這種方法,兩個個體的基因中出現相同的DNA片斷,可以認定他們擁有共同的先組,而IBD片斷的長度取決於兩個個體擁有共同先祖的時間長短。
  • 病毒全世界大流行,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曾救過我們的命
    病毒全世界大流行,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曾救過我們的命 2020-07-28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基因交換並不常見
    新華網華盛頓9月12日電(記者 任海軍)科研人員此前已發現,現代人基因組中的少量基因來自尼安德特人。然而,12日刊登在美國新一期《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二者之間的基因交換並不常見。尼安德特人是遠古分布在歐洲大陸的最主要古人類,是與現代人在進化學上最近的親族。迄今,有關尼安德特人的最早遺蹟出現在距今約40萬年前,其分布遍及歐洲和西亞。
  • 怕不怕疼和人類基因有關?含有這種人的DNA會更怕痛
    你怕不怕疼?這可能取決於你的基因,準確地說,是你體內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尼安德特人的DNA會讓人更難忍受疼痛我們中有許多人都有一部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這是我們的早期祖先和尼安德特人的相遇痕跡。尼安德特人一直居住在歐洲,知道大約4萬年前。現在,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和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認為,我們可以將不同的疼痛閾值和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聯繫起來。
  • 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
    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5 13:05:36 近日,冰島大學Kari Stefansson、丹麥奧爾胡斯大學Mikkel Heide Schierup和Laurits Skov
  • 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公布
    新華網柏林2月12日電 德國研究人員12日公布了他們繪製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以紀念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12日在一份新聞公報中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總共約有32億個鹼基對,他們的草圖涵蓋了其中約63%的鹼基對信息。該研究所說,  特意選擇12日公布草圖數據,就是為了慶祝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尼安德特人是早期曾統治歐洲大陸的古人類。
  • 陳根:流產基因溯源,竟與尼安德特人有關
    而在這之前,一種遺傳自遠古尼安德特人近親的基因變異體,被認為賦予了現代人更高的生育能力。但新的研究表明,幾乎三分之一的現代歐洲女性攜帶著某種程度的基因變體。這項研究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基因變體,就是編碼孕酮受體的基因變體。這些受體幫助荷爾蒙黃體酮結合到細胞上,並且能幫助降低現代女性流產率。這項研究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和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成果。
  • 亞洲人為什麼會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還比歐洲人的比例高?
    亞洲人帶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東亞人身體內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佔比甚至高於歐洲人。智人祖先走出非洲後,一直在跋涉,他們在歐洲大陸與尼安德特人的融合記錄在後代的基因裡,然後帶到了亞洲,大洋洲。除了非洲人沒有帶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外,其他各洲人身體內都留有尼安德特人的印記。與尼安德特人的相遇在今天的地球上,人類是孤獨的物種,跟我們血緣最親近的親戚是非洲的黑猩猩。不過,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有過很多表兄弟,並不是獨一無二的人類。
  • 基因改良:科學家用尼安德特人DNA培育"微型大腦"
    科學家正在準備培育「微型大腦(miniature brains)」,這是一種包含尼安德特人DNA基因的基因改良計劃,是一項前所未有的科學嘗試,旨在理解現代人類與人類近親物種之間的差異不同。具有尼安德特人基因的「微型大腦」在未來幾個月,一些叫做「大腦類器官」的小型團狀組織將從人類幹細胞中培育出來,在這些幹細胞中編輯了一些「尼安德特人基因」。
  • 亞洲人為什麼會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而且還比歐洲人要高
    既然歐洲人是尼安德特人的近親,那麼歐洲人的身上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但不尋常的是,科學家發現亞洲人身體中含有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居然比歐洲人還要高,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據了解,智人祖先在走出非洲之後,就一直在「旅行」,而就在這個過程中,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不斷融合,最後將基因記錄在了後代的身體裡,並隨之將其帶到了亞洲和大洋洲,而全世界除了非洲以外,幾乎各個洲的人身體多少都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 原始人類的恐龍級研究,尼安德特人溯源
    大約十年前,人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發布,也基於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研究結果發現,除非洲人之外的歐亞大陸現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貢獻。,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該組織最初屬於人類,但當中仍含有高達4%的尼安德特人DNA。這可能看起來不是很多,但當把每個個體的那一小部分結合起來最終就會得到一個更大比例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大腦片段雖然是在培養皿中培養的,但它們所攜帶的DNA將來可能會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
  • 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基因會增加患新冠風險
    當瑞典和德國的科學家將重症Covid-19患者的DNA與尼安德特人和他們神秘的姐妹群體丹尼索瓦人的DNA進行比較時,風險基因的起源就被發現了。使患者更有可能患上重病的DNA序列與在克羅埃西亞採集的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非常吻合。
  • 你比別人更怕疼?要怪尼安德特人
    是尼安德特人害的! 你喝水就胖嗎?是尼安德特人害的! 你很難戒菸嗎?是尼安德特人害的! 你會網抑雲嗎?是尼安德特人害的! 你更怕扎針嗎?是尼安德特人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