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

2020-12-06 科學網

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5 13:05:36

近日,冰島大學Kari Stefansson、丹麥奧爾胡斯大學Mikkel Heide Schierup和Laurits Skov小組合作,通過研究27,566個冰島人基因組揭示了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2020年4月22日的《自然》上。

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27,566個冰島人的全階段全基因組序列中檢測到的1,440萬個假定古染色體片段的研究,檢測了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影響;這些數據對應範圍為56,388–112,709獨特古染色體片段,覆蓋了可調用基因組的38.0–48.2%。

基於與已知古基因組的相似性,研究人員將84.5%的片段與阿爾泰山脈或迪亞尼安德特人來源的基因相匹配,將3.3%的片段與丹尼索瓦人相匹配,未知來源的片段佔12.2%。

研究發現,冰島人有比預期更多的丹尼索瓦人樣基因碎片。丹尼索瓦人基因流可以最好地解釋這一點,它可以滲入尼安德特人的祖先,也可以直接流入人類。個體片段與同形非片段個體的內部配對比較顯示,儘管在人類和尼安德特人世系分離的50萬年中,雖然總體突變率相似,但相對頻率不同突變類型可能是由於男性和女性世代間隔不同造成的。

最後,研究人員評估了271個表型,報告了5個由古老片段變體驅動的關聯,並揭示大多數先前報導的關聯可以由非古老變體解釋。

研究人員表示,人類進化史隨著不同群體的交融而豐富。除非洲之外的大多數人中約有2%的基因組是與尼安德特人基因的混合物,而尼安德特人的歷史發生在5萬至6萬年前。

附:英文原文

Title: The nature of Neanderthal introgression revealed by 27,566 Icelandic genomes

Author: Laurits Skov, Moiss Coll Maci, Garar Sveinbjrnsson, Fabrizio Mafessoni, Elise A. Lucotte, Margret S. Einarsdttir, Hakon Jonsson, Bjarni Halldorsson, Daniel F. Gudbjartsson, Agnar Helgason, Mikkel Heide Schierup, Kari Stefansson

Issue&Volume: 2020-04-22

Abstract: Human evolutionary history is rich with the interbreeding of divergent populations. Most humans outside of Africa trace about 2% of their genomes to admixture from Neanderthals, which occurred 50–60 thousand years ago1. Here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this event using 14.4 million putative archaic chromosome fragments that were detected in fully phased whole-genome sequences from 27,566 Icelanders, corresponding to a range of 56,388–112,709 unique archaic fragments that cover 38.0–48.2% of the callable genome. On the basis of the similarity with known archaic genomes, we assign 84.5% of fragments to an Altai or Vindija Neanderthal origin and 3.3% to Denisovan origin; 12.2% of fragments are of unknown origin. We find that Icelanders have more Denisovan-like fragments than expected through incomplete lineage sorting. This is best explained by Denisovan gene flow, either into ancestors of the introgressing Neanderthals or directly into humans. A within-individual, paired comparison of archaic fragments with syntenic non-archaic fragments revealed that, although the overall rate of mutation was similar in humans and Neanderthals during the 500 thousand years that their lineages were separate,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ve frequencies of mutation types—perhaps due to different generation intervals for males and females. Finally, we assessed 271 phenotypes, report 5 associations driven by variants in archaic fragments and 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previously reported associations are better explained by non-archaic variants.

DOI: 10.1038/s41586-020-2225-9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25-9

相關焦點

  • 與現代人的早期雜交導致後期尼安德特人體內Y染色體被替換 丹尼索瓦人則未被置換
    :在最早一批全面分析人類兩個最近親屬(即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Y染色體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的報告與先前研究所提出的觀點一致,即古老人類與現代人類間的早期基因流動事件導致了古尼安德特人的Y染色體最終被滲入的智人Y染色體替換。丹尼索瓦人的Y染色體則未被智人的Y染色體置換。
  • 現代人體內發現滲入古人類基因:是毒藥還是寶藏?
    這些化石大部分屬於古人類的一支——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的化石痕跡最早於1856年發現於德國尼安德河谷,該類群也因此得名。在外形特徵上,尼安德特人可能相對現代人更加矮壯,有更寬的桶型肋骨和骨盆,以及較短的前肢比例。這些結論是根據考古發掘中相對完整的化石證據重構和推測得出的。
  • 「怕痛基因」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
    那麼,為什麼相比一般人,這類人會非常怕疼呢,最新的研究指出,這可能和尼安德特人遺傳給我們的「怕疼基因」有關,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基因的存在加快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
  • 原始人類的恐龍級研究,尼安德特人溯源
    大約十年前,人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發布,也基於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研究結果發現,除非洲人之外的歐亞大陸現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貢獻。,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通過利用幹細胞材料,研究人員構建了被稱為類器官的腦組織小塊。該組織最初屬於人類,但當中仍含有高達4%的尼安德特人DNA。這可能看起來不是很多,但當把每個個體的那一小部分結合起來最終就會得到一個更大比例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大腦片段雖然是在培養皿中培養的,但它們所攜帶的DNA將來可能會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
  • Cell|從人群結構、群體分層及基因滲入全面理解人類結構變異
    ,從人群結構、群體分層及基因滲入角度解讀人群結構變異,並補充了人類參考序列中缺失的序列。圖2 結構變異按人群結構分布隨後,該研究對古人類,主要是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滲入進行探究。因為過去報導發現,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基因組中的上百個變異僅在非洲人群中出現,表明這些變異在非洲之外的地區已經丟失。
  • 【CGM在線沙龍預告】 當古人與現代人相遇:適應性基因滲入與有害突變對研究方法的影響
    中文摘要:自現代人走出非洲以來,我們的祖先與包括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在內的古人類有過數次相遇,並且這些遠古時代的人群交流在我們的基因組上留下了諸多印跡。雖然絕大多數通過基因滲入進入我們基因庫的遺傳變化是有害的,在某些現代人群中,少部分來自古人的基因突變對我們適應特定環境有不同程度的幫助。
  • 基因突變讓尼安德特人「很怕疼」
    作者:唐一塵尼安德特人生活艱難,這些冰河時代的狩獵者在歐亞大陸西部靠捕獵猛獁象、野牛和其他危險的動物勉強維持生計。除了生活不易,他們還可能有更強的痛感。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遠古人類的蛋白質NaV1.7的編碼基因有3個突變,該蛋白質會向脊髓和大腦傳遞疼痛感。
  • 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基因會增加患新冠風險
    這種基因稟賦是5萬多年前的遺產,如今約有16%的歐洲人和一半的南亞人攜帶這種基因。當瑞典和德國的科學家將重症Covid-19患者的DNA與尼安德特人和他們神秘的姐妹群體丹尼索瓦人的DNA進行比較時,風險基因的起源就被發現了。使患者更有可能患上重病的DNA序列與在克羅埃西亞採集的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非常吻合。
  • 研究證實,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之間有著複雜的遺傳歷史
    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現代人類和尼安德特人頭骨比較。圖片:Dr Mike Baxter/Wikipedia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了證據,證明現代人類和尼安德特人有著糾結的過去。在人類歷史的過程中,這兩種人有著不僅僅一次雜交,而且多次雜交。
  • 基因讓尼安德特人「很怕疼」—新聞—科學網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遠古人類親屬的蛋白質NaV1.7的編碼基因有3個突變,該蛋白質會向脊髓和大腦傳遞疼痛感。他們還發現,在英國人樣本中,那些遺傳了尼安德特人版本NaV1.7的人往往比其他人的疼閾值更低。 「對我而言,這是第一個使用現代人的基因改造模型了解尼安德特人的生理機能的例子。」德國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 Svante Paabo說。
  • 聰明的尼安德特人,為什麼沒活下來?研究發現他們的基因或有缺陷
    我們從最新研究中可以了解到,或許尼安德特人與智人所處的進化階段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定的線索。雖然目前世界上仍有一部分人體內含有百分之一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但是科學家至今無法解釋它們是如何與智人存在交集的。加上,相關年代過於久遠,所以很多信息已經變得十分模糊,有待進一步考證。
  • 東亞人為何有「更多」尼安德特血統
    然而一項新研究推翻了這一觀點,揭示了非洲現代人有大量的尼安德特人祖先。這表明,其中大部分DNA來自於過去兩萬年中移居回非洲的歐洲人。這項日前發表於《細胞》雜誌的研究,同時有助于澄清一個令人費解的差異:為什麼東亞人的尼安德特人血統似乎比歐洲人多。  據《科學》雜誌報導,「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留存於所有現代人身上,無論在非洲內外,這都是一個新穎而巧妙的發現。」
  • 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基因交換並不常見
    新華網華盛頓9月12日電(記者 任海軍)科研人員此前已發現,現代人基因組中的少量基因來自尼安德特人。然而,12日刊登在美國新一期《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二者之間的基因交換並不常見。尼安德特人是遠古分布在歐洲大陸的最主要古人類,是與現代人在進化學上最近的親族。迄今,有關尼安德特人的最早遺蹟出現在距今約40萬年前,其分布遍及歐洲和西亞。
  • 尼安德特人是由於疼痛基因變異,痛死而滅絕的,這種說法靠譜嗎?
    一項為尼人基因測序的研究表明,早期現代人以及生活在歐亞大陸人群的基因組中,有1%~4%的尼人基因。比較有影響的一項研究刊登在《自然》雜誌上,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博士,與德國、美國、羅馬尼亞等學者合作課題,文章稱通過對古DNA研究揭示,一名歐洲早期現代人祖先與尼安德特人混血,這位生活在3.7萬年~4.2萬年的現代人祖先下頜骨DNA檢測表明,其基因中含有6%~9%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現代人祖先基因中尼人基因的來歷。
  • 科學家發現非洲人身上有尼安德特人基因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通過新的計算方法發現,非洲居民擁有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以往認為的多研究結果發布在《細胞》雜誌上。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在約書亞·阿基(Joshua Akey)的領導下研發出一種新的遺傳信息處理方法,能在人類基因組中尋找尼安德特人序列。
  • 為什麼尼安德特人大本營在歐洲,但是東亞基因佔比反而高一點呢?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簡稱尼人,也被譯為尼安德塔人,常作為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稱。因其化石發現於德國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尼安德特人是一種在大約12萬到3萬年前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古人類,屬於晚期智人的一種。
  • 陳根:流產基因溯源,竟與尼安德特人有關
    而在這之前,一種遺傳自遠古尼安德特人近親的基因變異體,被認為賦予了現代人更高的生育能力。但新的研究表明,幾乎三分之一的現代歐洲女性攜帶著某種程度的基因變體。這項研究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基因變體,就是編碼孕酮受體的基因變體。這些受體幫助荷爾蒙黃體酮結合到細胞上,並且能幫助降低現代女性流產率。這項研究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和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成果。
  • 你的體內可能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你知道它對你有何影響嗎?
    在生物學分類上,我們屬於靈長目人科人屬下的智人,而和我們同屬人屬的還有很多人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尼安德特人了。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到底是什麼關係呢?我們通常認為智人在自然篩選中優勝,導致尼安德特人的滅絕。但是,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有些研究表明,我們和自己的「表親」之間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為了人類貢獻了什麼?
    ,基因滲入開始發揮著巨大作用。即便是尼安德特人的等位基因進入到智人體內沒有發揮出作用,但它卻是實實在在對智人的基因庫起到了豐富和多樣性的作用,為了智人在未來適應農業社會帶來的選擇壓力提供做那備選等位基因。而對比在2010公布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組,生存在亞歐大陸上的人類群體均具有著1%-4%的基因是來自尼安德特人的。
  • 新研究稱攜帶尼安德特人某種基因或降低新冠死亡風險
    一項新研究發現,攜帶從尼安德特人遺傳的某種基因版本的人感染新冠後,發展成嚴重疾病、住院和死亡的風險較低。大約6萬年前,我們的祖先與現在已經滅絕的人類近親交配後,OAS1基因就融入了人類基因組。而OAS1基因控制著一種名為OAS1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參與人體對病毒的反應。研究人員表示,遺傳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在社會上並不常見,但可以增強對新冠病毒的保護。這一發現與之前的研究相悖,此前發現,一組遺傳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會增加患新冠重症的風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領導的這項研究詳細研究了產生不同版本OAS1的基因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