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尼安德特人,為什麼沒活下來?研究發現他們的基因或有缺陷

2020-12-08 黑洞追隨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筆者:三體-小遙

人類的進化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相對於其他生物來說,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擁有發達的文明已經是極大的進步,以至於科學家們很難找到影響人類進化的所有因素。

我們從最新研究中可以了解到,或許尼安德特人與智人所處的進化階段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定的線索。

雖然目前世界上仍有一部分人體內含有百分之一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但是科學家至今無法解釋它們是如何與智人存在交集的。加上,相關年代過於久遠,所以很多信息已經變得十分模糊,有待進一步考證。

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人們原本認為非洲人應該不會有尼安德特人的血統,然而這個結論卻被推翻。智人與尼安德特人的後代返回了非洲大陸,因此這裡也有一部分基因證據。

最值得關注的還有尼安德特人的滅絕之謎,因為科學家發現,如果從腦容量以及身體的體積進行分析,尼安德特人比智人佔據更大的生存優勢,而我們的祖先卻競爭中勝出。

有觀點表示,尼安德特人沒有擁有更加先進的武器,所以才從競爭中被淘汰。而這已經是很久之前的說法了,最新的基因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或許是存在基因缺陷,所以才不幸走向滅絕。

根據相關研究,尼安德特人的外表更加漂亮,體型也比較健美,但是他們卻疼痛更加敏感,這完全不利於早期的生存競爭。也就是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突變導致他們無法承受劇烈疼痛,而智人由於承受力較強,能夠在打鬥以及狩獵過程中擁有更高的戰鬥力,消耗的體力也遠遠沒有尼安德特人那麼多。

科學家分析,疼痛使得尼安德特人變得更加謹慎,同時他們也需要更長的時間來休息和調整,這在生存競爭中完全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雖然這很有可能只是導致尼安德特人走向滅絕的原因之一,但是對科學家來說,基因研究或許會在未來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比尼安德特人與智人之間各項指標,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準確的線索。

相關焦點

  • 尼安德特人也是祖先,他們比猩猩、猴子聰明,為何還是滅絕了?
    作者:文/虞子期 尼安德特人聰明程度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現代人類的程度,是什麼猩猩,猴子都沒有辦法比較的,這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而尼安德特人的滅絕不是因為生命都有「生老病死」的規律,而是因為外界的影響導致滅絕的。
  • 科學家發現非洲人身上有尼安德特人基因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通過新的計算方法發現,非洲居民擁有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以往認為的多研究結果發布在《細胞》雜誌上。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在約書亞·阿基(Joshua Akey)的領導下研發出一種新的遺傳信息處理方法,能在人類基因組中尋找尼安德特人序列。
  • 尼安德特人比猩猩、猴子聰明,為什麼在3萬年前滅絕了?
    尼安德特人早已滅絕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但他們在人類身上留下不少的基因,即使經過數萬年的蕩滌仍然還存在1.5%-2.5%的比例,而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和比猩猩猴子聰明也沒啥大關係,也許用現代國際政治領域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所著的《文明的衝突》來解釋更合適。
  • 尼安德特人都是「大塊頭」!研究發現,他們一出生就有個大胸腔
    雖然佔比只有1%-4%,但是這些基因的存在仍然可以證明,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智人,曾經在漫長的時間裡,和尼安德特人進行過雜交,實現過不同人種之間的基因融合。作為除了智人之外,對現代人類的出現有著重要意義的人種,尼安德特人自從發現後,一直是古生物學家們研究的對象,因為它們的身上,的確存在著太多的謎團。
  • 尼安德特人為何如此高大?研究表明,他們一出生就有個大胸腔
    據報導,美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古人類學家丹尼爾·加西亞·馬丁內斯10月8日在《科學進展》發表了一項震驚學界的研究,研究報告表明,尼安德特人的胸腔十分的寬廣,而且很有可能是與生俱來的,是由特定的基因形成的。
  • 更多證據證明消失的尼安德特人很聰明,他們自己會做繩子
    什麼是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簡稱尼人,也被譯為尼安德塔人,常作為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稱。因其化石發現於德國尼安德特山洞而得名。尼安德特人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從12萬年前開始,他們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兩萬四千年前,這些古人類卻消失了。
  • 智人造成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嗎?他們為什麼可以「相愛相殺」
    2010年,古人類學家成功測序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組,因此有了「現代人體內帶有1%到4%不等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的說法,這也讓我們與尼安德特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撲朔迷離, 而這個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的爭論,到現在也還是未解之謎。
  • 尼安德特人在水下度過了驚人的時間
    在尼安德特人的耳朵裡發現的骨骼生長表明,水生覓食是他們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進一步證明了尼安德特人適應了幾種景觀的生活,包括那些靠近水的景觀。他們在被稱為外耳道外生骨疣的耳道中尋找緻密的骨性生長物。現代衝浪者和其他在寒冷、潮溼和多風的環境中衝浪的人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這種情況被稱為「衝浪者的耳朵」。Trinkaus和他的同事們驚訝地發現,他們研究的23個尼安德特人中,大約有一半人有這種生長的跡象,這至少是研究小組研究的其他古人類群體的兩倍。
  • 亞洲人為什麼會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還比歐洲人的比例高?
    亞洲人帶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東亞人身體內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佔比甚至高於歐洲人。智人祖先走出非洲後,一直在跋涉,他們在歐洲大陸與尼安德特人的融合記錄在後代的基因裡,然後帶到了亞洲,大洋洲。尼安德特人也沒有把外來的智人驅逐出他們的領地,兩個種族和平共處了幾千年,雜居生活帶來了兩個種族的混合後代。兩個種族在中東和歐洲的幾次相遇經歷都記錄在後代的基因裡,除了非洲人外,現代歐亞大陸人口的基因裡攜帶著1.5%到2.1%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東亞人更高一點兒,尼安德特人基因佔比是2.3%到2.6%。
  • 看你有沒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他們與漢族祖先有什麼淵源?
    歐洲人最早就是認「尼安德特人」為自己的祖先,可惜基因技術出現後,發現尼安德特人只能算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而且在DNA測試中,現代歐洲和西亞人體內尼安德特人基因的含量僅僅佔 1.8% 到 2.4%。竟然還低於東亞人體內 2.3% 到 2.6%的含量。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還是要從人類的起源開始說起。
  • 為什麼尼安德特人大本營在歐洲,但是東亞基因佔比反而高一點呢?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簡稱尼人,也被譯為尼安德塔人,常作為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稱。因其化石發現於德國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尼安德特人是一種在大約12萬到3萬年前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古人類,屬於晚期智人的一種。
  • 亞洲人為什麼會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而且還比歐洲人要高
    筆者-小文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是人類在進化史中間階段代表性居群的通稱,也因為它們的化石是在德國的尼安德特谷被發現的因此獲得了這個名字。既然歐洲人是尼安德特人的近親,那麼歐洲人的身上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但不尋常的是,科學家發現亞洲人身體中含有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居然比歐洲人還要高,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大腦超發達的尼安德特人,為何消失了?他們經歷了什麼?
    曾統領亞洲地區的尼安德特人,為何會消失呢?是被誰打敗了?人類經過不斷進化成為了現代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最開始並不是現在這般模樣,經過各種進化演變成為了現代人類。在這個過程中地球也出現過不同人種,可是最終都沒能抵過智人的變化。
  • 基因突變讓尼安德特人「很怕疼」
    作者:唐一塵尼安德特人生活艱難,這些冰河時代的狩獵者在歐亞大陸西部靠捕獵猛獁象、野牛和其他危險的動物勉強維持生計。除了生活不易,他們還可能有更強的痛感。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遠古人類的蛋白質NaV1.7的編碼基因有3個突變,該蛋白質會向脊髓和大腦傳遞疼痛感。
  • 東亞人為何有「更多」尼安德特血統
    他們試圖說明,現代人和我們已滅絕的近親只是在非洲以外的地方繁衍。然而一項新研究推翻了這一觀點,揭示了非洲現代人有大量的尼安德特人祖先。這表明,其中大部分DNA來自於過去兩萬年中移居回非洲的歐洲人。這項日前發表於《細胞》雜誌的研究,同時有助于澄清一個令人費解的差異:為什麼東亞人的尼安德特人血統似乎比歐洲人多。
  • 為什麼尼安德特人死了?
    大約45萬年前,聰明的直立人猿出現在地球上,後來離開了他們的非洲家園,遍布了廣闊的歐亞大陸。不,這些不是我們的祖先-Cro-Magnons。我們正在談論的是另一種生物學物種,被科學家智人尼安德特人(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稱為。也就是說,關於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的外觀的現代重建之一。
  • 基因改良:科學家用尼安德特人DNA培育"微型大腦"
    如果人類和尼安德特人大腦生物學存在顯著差異,類器官將首先有所表現。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遺傳學部主管斯萬特·帕博(Svante Pääbo)教授稱,尼安德特人最接近現代人類,因此我們應當定義他們是一個種群或者人類物種分支,並真實地進行對比研究。之前帕博成功進行了國際間研究合作,試圖破解尼安德特人基因組,目前他們計劃在實驗室通過複雜基因編輯技術引入尼安德特人基因。
  • 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
    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基因滲入的本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5 13:05:36 近日,冰島大學Kari Stefansson、丹麥奧爾胡斯大學Mikkel Heide Schierup和Laurits Skov
  • 敏感的遠古祖先,尼安德特人的生存,探訪他們與歐洲人的基因關係
    他們的獵物主要是馴鹿和野馬,另外還有歐洲野牛、長毛犀牛和森林象——這些動物都能提供異常充足的肉食。狩獵是一項非常危險的活動,這一點往往能通過尼安德特人的骨骼殘骸得到證實,男性遺骨上經常有骨折後重新癒合的痕跡。除此之外,尼安德特人還採集野生水果、野草籽、果實、漿果、橡子、蘑菇和根莖等。
  • 基因讓尼安德特人「很怕疼」—新聞—科學網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遠古人類親屬的蛋白質NaV1.7的編碼基因有3個突變,該蛋白質會向脊髓和大腦傳遞疼痛感。他們還發現,在英國人樣本中,那些遺傳了尼安德特人版本NaV1.7的人往往比其他人的疼閾值更低。 「對我而言,這是第一個使用現代人的基因改造模型了解尼安德特人的生理機能的例子。」德國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 Svante Paabo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