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尼安德特人與智人都是海德堡人的後代,雖然有幾十萬年的地域隔離,並且兩者的地域環境差距較大,但是從化石與基因分析來看,兩者尚未達到生殖隔離的閾值。此時此刻,如有人群中有一個尼安德特人,你根本無法把它們分辨出來,它比我們想像中的更要像我們。
尼安德特人與智人的誕生
在過去的200萬~20萬年前,非洲大陸上演化出大量人種,這裡就像一個「人種」製造基地,隨著人種與人口的增多,大部分人都走出了非洲,向全世界擴散,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就是擴散到亞洲的直立人後代。
60萬年前海德堡人從直立人中分化出來,為了躲避物種競爭,一部分海德堡人來到了歐洲。此時正值冰期,除了赤道附近,各地都被冰雪所覆蓋。歐洲,寒冷、少食的環境使海德堡人走上了與炎熱非洲大陸不同的演化方向。
30萬年前,歐洲的海德堡人後代尼安德特人出現了。又過了幾萬年,非洲的海德堡人也演化出了一個「制霸」全球的物種——智人。不過,一個開始智人的戰鬥值,慘不忍睹。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比智人還要大。從大量尼安德特人的壁畫、工具等證據分析,它們比我們更聰明、敏捷、強壯。
兩者的演化對比
智人在非洲主要依靠持續性狩獵進行捕獵,簡單來說就是動物依靠喘氣來調節體溫,人類依靠排汗進行調節體溫,調溫效率更高。在炎熱的非洲大草原上,人類可以持續性追逐獵物,使獵物體內體溫不斷升高,最終「中暑」倒地,補上一刀扛回家。
反觀冰期歐洲森林的環境溫度較低,持續性狩獵這招沒有用。尼安德特人面對巨大的猛獁象,只能依靠人數,強健有力的手臂以及更「重」的武器正面對抗。
因此,尼安德特人的演化方向為更強壯、更敏捷,但是他們的耐力也更差,就像博爾特跑不了馬拉松,但爆發力更強。同時在冰冷的環境中,為了減小身體能量散失,它們比智人更矮,更寬,可以理解為矮胖。
圖:尼安德特人外擴的肋骨與更大的盆骨結構,小圖為智人結構
尼安德特人的整體結構較寬,盆骨也更大,頭部通過率更大,也是腦容量比我們更大,也更聰明的原因之一。
圖:尼安德特人復原圖
雖然它們的腦容量整體更大,但是從成年人大腦對比來說,尼安德特人的大腦相對於我們較為狹長,但智人的小腦實際上比尼安德特人要大。小腦意味著運動協調能力,動手能力,意味著智人可以製造更厲害的武器。
科學家分析,雖然尼安德特人比智人有更高的智力,但由於骨盆「孔」較大,導致出生時小腦較為成熟,沒有智人可塑性那麼高。隨著時間的積累,人類能研究製造更深層次的事物,在技術上領先尼安德特人,從而「打敗」它們。
當然,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從基因數據分析,我們大多數人都擁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說明人類在6萬年前走出歐洲時,與它們共生了一段時間,幾乎所有走出歐洲的智人都是尼安德特人與智人的混血。
圖:最後的尼安德特人
因此,尼安德特人更像是智人的「過客」,我們從他們身上獲得了抵禦冰期的「基因」,而在冰期退卻,溫暖到來時,智人不斷對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進行「清洗」,直至今天只剩下了2~4%。這些基因原本在冰期用於抵禦飢餓,儲存能量,如今演變成了三高、尿糖、肥胖等疾病,但是由於醫療手段的出現,這些問題得以解決,否則在幾萬年的優勝劣汰中,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將在人類的體內消失。
最後
尼安德特人與智人的關係,更像是一群熊貓留在中國,另外一群熊貓被送到外國,幾十萬年後它們依然可以進行基因交流,這不是個例子,在物種演化的過程中時刻都在發生。北極冰川融化,很多北極熊被逼向外移動,與加拿大北部的棕熊發生基因交流。
在幾十萬年,北極熊與棕熊的祖先,一部分隨著冰川漂流進北極,因此演化出北極熊,就像海德堡人走到歐洲演化出尼安德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