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隔離簡單的說就是有著親緣關係的不同物種間不交配、或交配後無後代、亦或者是有後代,但後代不具備生育能力。也就是說,生殖隔離限制的往往是從種就開始分化的兩種有親緣關係的生物,比如老虎和獅子都是貓科豹屬下的動物,但是老虎屬於老虎種,而獅子則屬於獅種,它們屬不同種的動物,因此由於生殖隔離的關係,它們在人工介入下,雖然會產生後代(獅虎獸或者虎獅獸),但它們的後代都是不具備生育能力的。
而尼安德特人和晚期智人,一個屬於人科人屬尼安德特人種,一個屬於人科人屬智人種,從分化上看,它們的關係與獅子和老虎是一樣的。按理說,親緣關係接近的兩個不同種的動物之間是存在生殖隔離的。但是,為什麼尼安德特人與晚期智人就不存在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會有「尼人與晚期智人沒有生殖隔離」的說法?
現代人是由晚期智人進化而來的,因此現代人的基因與晚期智人是極為相似的,而科學家根據對尼安德特人骨骼中基因信息與現代人(除非洲人)的基因對比發現,現代人的基因中約有1%-4%是與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是一致的。這就證明,尼安德特人與晚期智人是有基因交流的,而且這種基因交流是在晚期智人走出非洲之後發生的,這一點從非洲人身上沒有尼人基因就能看出,並且尼人的一小部分基因完美的遺傳給了後代,也就是我們現代人身上。
也就是說,尼人與晚期智人突破了生殖隔離的界限,成功地完成了基因交流,並且產生了依然可以延續後代的後代。
為什麼尼人與晚期智人能夠突破生殖隔離的界限呢?
晚期智人與尼人的相遇
首先,晚期智人也就是現代人的前身,他們是生活在距今約4.5萬年前到1萬年前這個時間段內的智人,由於科學家最早發現的晚期智人遺骸是在法國的克羅馬農的一個山洞裡,根據放射性碳素斷代推斷,這是一種生活在距今約3萬年前的晚期智人。由於是首次發現,所以,晚期智人又叫做克羅馬農人。但是,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並不是只有生活在法國的克羅馬農人是晚期智人,因為在同時期,各大洲上都生活在晚期智人,其中以我國的「柳江人」生活的年代最為久遠,生活在距今約4.5萬年前。
而晚期智人的前身則是生活在非洲的早期智人,在距今約10萬年前,一部分生活在非洲的早期智人走出了非洲,去到了其他的各個大洲上生存,之後,在5萬多年的時間裡,不同地區的早期智人慢慢演化成為了晚期智人。
尼安德特人也就是尼人,是早期智人的代表,同樣的它也是早期智人中被現代人發現最早的一種,所以,它代表的是整個從距今約20萬年到5萬年前這個時間段內的早期智人的居群,並不只是生活在德國尼安德特山洞附近的早期智人。在同時期,各大洲上同樣也生活著不同的早期智人,比如生活在我國馬壩人、生活在非洲的布羅肯山人等等。
而所有的早期智人都是由直立人進化而來的,它們的分界點就在距今約100萬年前,在那個時候,在非洲的一部分直立人跑出了非洲,去到其他大陸,比如在距今約60萬年前的歐洲的海德堡人就是歐洲尼人直系祖先。
之後,早期智人就在各自生活的大洲上繁衍生息。
也就是說尼人與晚期智人的相遇是發生在最近的一次早期智人跑出非洲之後,時間大約在距今10萬年前以後的這段時間內,那個時候,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尼人」們早已經「等候多時」,由於兩種同科同屬同祖先的動物相似度極高,於是,它們就發生了基因的交流。
既然尼人和晚期智人是兩種不同種的動物,它們為什麼不存在生殖隔離?
首先,從上面的分析看,尼人與晚期智人都是從非洲出來的,它們都是直立人演化而來的,而且嚴格意義上說,晚期智人不過是早期智人「優勝劣汰」後的結果,所以,它們有著極為接近的形態、基因。這是原因之一。
其次,生殖隔離本來就不是絕對的,這一點從驢和馬能剩下騾子、獅子和老虎能夠生下獅虎獸就能看出來,而騾子和獅虎獸之所以生殖隔離較嚴重(沒有生育能力),就是因為親一代的差異化太明顯,而尼人與晚期智人,除了從生物學分類上被劃分成兩個種外,它們的差異化並不明顯。並且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本身就是人為定義的一個名稱,是為了更好的描述進化的過程。
所以,尼人與晚期智人存在不明顯的生殖隔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總結
尼人與晚期智人雖然被劃分到了兩種不同的種下,但是,生殖隔離本身就是生物進化的結果,而左右生殖隔離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不同習性、生活環境等等,但是相對來說,同樣作為智人,尼人與晚期智人的形態非常的接近,而且在相同環境下習性也都大相逕庭,這讓兩種本身分化時間不長,且有共同祖先的動物幾乎不受生殖隔離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