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隔離是一種生理現象,使兩個物種之間不能生育後代,這在動物之間比較常見。人類還沒有,現在的我們只有膚色差差異。

馬和驢生育的後代是騾子,它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雜交生物。但是在自然界中,原本是沒有騾子這種動物的,它是人類幹涉下產生的新物種。因為馬和驢子有生殖隔離,這兩者有著親近的血緣關係,一般不會生育後代。就算能生出騾子,它也沒有生育能力,整個族群只能靠人類幹涉不斷產生新的騾子。
生殖隔離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所以我們很難在自然界中觀察到雜交動物。那既然動物之間有生殖隔離,人類為什麼沒有?

我們先來看看人類的歷史,按照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人類是由猿人進化來的。猿人距離今天有著百萬年的歷史。在那個時候,七大洲中唯有非洲有著猿人。非洲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孕育出了許多野生動物。而就在某一天,非洲大陸突然出現了一場不小的地質活動,大陸中間裂開了一條縫隙,這就是東非大裂谷。
東非大裂谷將非洲一分為二,兩邊的生物也因此隔離開來。猿人也被分成了兩個群體,東邊的猿人逐漸走上了朝人類進化的方向,西邊的走向了朝猿猴進化的方向。在過去了幾十萬年後,兩邊的猿人在樣貌上已經出現了差異,東邊的更像人類,西邊的更像猿猴,兩邊已經不是同一個物種了,出現了生殖隔離。

兩個族群原本是同一個物種,為何也出現了生殖隔離?
因為東非大裂谷將兩者完全隔開了,它全長5800公裡,最寬處達到了200公裡。這麼長的隔離帶意味著兩個族群不會再有交集,兩邊不同的環境會潛移默化地改造他們的身體。受到環境等因素的刺激,兩者體內的基因發生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變異,並且可以遺傳。當他們體內的變異基因數量足夠後,就會產生排斥性,兩者就會形成生殖隔離。

我們再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何人類之間沒有生殖隔離?
基因相似度高目前地球上有三種人,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但這三者之間並不是不同的物種,只是膚色有差異,體內的基因相似度都是很高的,都可以進行基因交流。我們的祖先都生活在非洲,後來走出非洲去了不同的大陸,因為地域環境的差異才出現了不同的膚色。本質上都是智人,基因差異雖然存在,但還沒有到出現亞種的程度。
基因交流密切

早期智人走出非洲後沒有繼續演變,陸續都滅絕了。而晚期智人在非洲逗留了很長一段時間,大約在10萬年前才走出了非洲。去了新的陸地後生育後代,和在非洲沒什麼區別。他們都會使用工具,又掌握了基本的溝通方法,彼此之間進行基因交流沒有困難。
人類的歷史不夠長生殖隔離要想出現,起碼要百萬年的時間。真正意義上的人類距離今天不過十幾萬年的時間,現代人更是只有幾千年的歷史,遠遠不到生殖隔離的條件。以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為例,這兩者在出非洲後基本沒有什麼交集,但研究兩者的化石發現,還是有相似的基因片段。兩者分開的時間還是不夠長,不足以產生生殖隔離。

其實現代人有生殖隔離幾乎不可能實現,因為現在科技發達,彼此之間的聯繫只會加強不會減弱。地球村的概念早就出現了,人類的未來是緊密聯繫的。除非未來發生了意外,把彼此之間的聯繫完全切斷,再過個幾百萬年,生殖隔離才有可能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