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天涯
人類為何執著打破生殖隔離?讓動物雜交有何好處?答案出乎預料
大自然界是存在生殖隔離的,老虎和獅子在正常的情況下是不會孕育後代的,同樣人類和自然界內的其他物種也不可能產生後代。然而不知道從何時起,隨著人類文明科技的大幅度前進,人類已經開始自然而然地幹預自然界內不同物種之間的交配了。似乎人類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這一做法嚴重的影響到了自然界的生態法則。
在人類的幹預下,馬和驢子產生了騾子這種後代,但是因為騾子不具備受精的能力,所以騾子沒有後代。可見強制性的打破生殖隔離,將也要承受無法言喻的後果,同樣獅子和老虎生出的獅虎獸,虎獅獸等等也不具備繁殖的能力。那為什麼人類還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讓自然界內不同的物種之間交配產生後代呢?
其實動物之間的雜交最早體現在植物身上。著名的孟德爾雜交定律,讓人類開始可以養殖出更多種高產的健康的農作物,例如水稻,小麥等等。可能有一種品種的小麥高產但是容易受到自然氣候的影響,而另外一種抗倒伏,但是卻不能高產。如果將這兩種不同的水稻的種子雜交稻一起,取互相得優勢捨棄互相的劣勢,那麼雜交生成的水稻將會又高產又抗倒伏。
顯然人類為什麼讓動物之間也要發生雜交的原因,從植物身上就能體現出來了,只不過動物和植物又是有著顯著的差別的。畢竟植物沒有思想,但動物卻有,只不過它們沒有人類的語言,但它們同樣也有自己的交流方式。經過雜交生成的後代往往會先天性攜帶一些疾病基因。但優勢也能得到明顯的體驗,比如,前蘇聯的生物學家伊萬諾夫教授曾經就使用過人工授精的方法。讓許多瀕危的物種高產!
但這位科學家的行徑並沒有受到大眾的認同,反而認為他研究的內容,影響了生態物種正常的繁殖運作。只能說任何的科技都是有利有弊的,人類沒辦法放任有利的一方面不管,只因為它的弊處就否定了這項技術。
多年時間之後,科學家們依舊還在嘗試動物雜交。科學家肯定也希望越來越多種雜交生成的動物,可以和很多大自然界孕育的動物一樣健康的,長久的生存在地球上,並且也能繁殖後代。甚至這項技術如今都可以用到人類的身上了,人類同樣也可以選擇優秀的基因繁殖後代。其實技術沒有好壞之分,只看使用的人是如何去利用這項技術的,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