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過去由於交通不便,各個文明之間的交流非常匱乏,以至於許多地方的人上萬年來沒有和其他地方的人通婚,逐漸形成了當地特有的人種,比如:非洲的原始部落,我國的女兒部落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如今生活在地球上任意一個角落的人們,都可以很快的到達世界其他地方,也可以和任意一個地方的人們通婚。
然而我們知道,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動物們,卻無法和它們的同類通婚。比如:黃牛無法和水牛繁衍後代。但是無論是黑種人、白種人還是黃種人,不同的人種之間似乎可以相互通婚,沒有生殖隔離,那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在生物學上,生物學家們把產生生殖隔離的物種稱之為新物種。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會把擁有不同特徵的生物稱之為兩種不同的物種,比如:柯基和吉娃娃屬於兩種不同的品種,但是在生物學上,它們都是狗。
雖然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棕種人之間的膚色不同,但從生物學上看,他們都是同一個物種:智人。智人之間之所以沒有形成生殖隔離,其實和人類分開的時間不夠久有關。
我們知道,人類的遺傳物質DNA,DNA有兩條鏈條,在進行自我複製時可以相互檢查、修整,以至於人類基因發生突變的概率較低,每一次自我複製時,只有極其個別的基因會發生變異,而且變異的位置是隨機的,而且人體中有大量的無用基因,或者是不表達性狀的基因,所以即使人體會發生基因變異,但發生重大改變的概率非常低。
而且,當人口基數較大時,人體的演化速度會降低;只有當人類的數量較少,且長時間沒有與外界通婚時,人類的演化速度才會提高。
而在過去,雖然科學技術不發達,交通技術不方便,但其實世界各地的人們或是通過戰爭,或是通過經商,或是通過逃難等方式,一直進行著緩慢的生殖交流。
再加上根據目前主流假說,人類在6.5萬年前左右才走出非洲,目前全世界幾乎所有人(除非洲當地人之外),幾乎都是這波走出非洲的人類後代。也就是說,人類分開的時間還不夠長,而且一直進行著緩慢的基因交流,因此人類還沒有形成生殖隔離。
而如今世界各地聯繫日益密切,交通交流非常方便,以至於人類的基因交流速度大大加快,所以未來人類也不會演化出生殖隔離。
雖然世界上所有的人類都是智人,那為什麼人類的膚色有黑有白呢?
其實這和環境的篩選有關。在人類演化中,環境會篩選基因變異的方向,其中一些對人體生存有嚴重危害的基因變異會被淘汰,只有對人體有利的,或者對人體生存沒有影響,以及影響較小的基因變異才能夠保留下來。
我們知道,黑種人大多生活在低緯度地區,這裡的太陽直射較強,紫外線強烈,而紫外線又是一種電離輻射,能夠導致人類健康受損。
而黑皮膚則能夠有效的屏蔽紫外線,使得只有極少一部分的紫外線能夠到達身體內部,所以膚色是黑色的基因被自然選擇了出來。
相反,白種人生活在高緯度地區,這裡太陽直射較少,紫外線較弱。而適當的紫外線可以促進人體形成維生素D,而維生素D又可以促進鈣質的吸收。所以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膚色為白色能夠更好地吸收紫外線,因此膚色為白色的基因被篩選了出來。
雖然各民族之間一直持續不斷地進行基因交流,但由於各民族之間基因交流不夠頻繁,因此各民族之間的基因仍有一定差異,但這些差異還沒有形成生殖隔離。
其實,不同人種之間也有生殖隔離。比如:同樣是人屬成員的尼安德特人與智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生殖隔離,但是生殖隔離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存在著一些灰色地帶,比如:除非洲以外的人,身上有2%-4%的基因來自於尼安德特人,這說明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間曾經發生過基因交流。
智人之間之所以沒有形成生殖隔離,是因為智人分開的時間還不夠長,基因差異還不夠多。如果有一天,智人分開演化的時間足夠久,或許智人之間也會形成生殖隔離,而那時候世界上將會形成一個新物種:新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