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鳥」就是護住「金飯碗」——雲南石梯村的生態脫貧經

2020-11-24 環球網

新華社昆明11月7日電 題:「護鳥」就是護住「金飯碗」——雲南石梯村的生態脫貧經

新華社記者安曉萌、姚兵

山風徐徐,鳥鳴陣陣。早上7點半,石梯村村民徐小龍照例帶上玉米面粉和黃粉蟲,來到鳥類監測點投餵鳥兒。雖然最近來觀鳥的人不多,他仍然堅持每天來餵三次。

「80後」徐小龍是帶遊客去野外尋鳥和觀鳥的「鳥導」。說起村裡的鳥,只有初中學歷的他如數家珍。雙角犀鳥、灰孔雀雉、紅腿小隼……這些為專業人士津津樂道的珍貴鳥種,徐小龍不僅熟悉它們的習性,甚至聽鳥鳴聲就能分辨出是什麼鳥。

石梯村位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是中緬邊境深山裡的一個村寨。過去,村民們靠山吃山、刀耕火種,村寨周邊甚至出現「光頭山」。

2016年,盈江縣觀鳥協會和縣裡的工作人員來動員村民們開展觀鳥旅遊時,許多村民不相信。觀鳥還能賺錢?抱著「搞不成還能再窮到哪兒去」的心態,村裡幾個年輕人跟著觀鳥協會的人學習鳥類知識,當起了「鳥導」,沒想到很快便收穫了「第一桶金」。

盈江縣自然資源豐富,有記錄的鳥類品種數量大約佔全國一半,可謂鳥類「天堂」。自打石梯村有了「鳥導」,國內外的攝影愛好者和觀鳥愛好者爭相前來,見到了許多罕見的鳥兒。口口相傳之下,石梯村在觀鳥界「火了」。

村民們意識到,原來「護鳥」就是護住「金飯碗」。如今,村民們不但不捕鳥,還成立護鳥護林隊定期巡邏,及時制止捕鳥和伐木的行為。

在石梯村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努力下,多種消失數年的珍稀鳥類在這裡重現身影、築巢安家。隨著大量遊客慕名進村,「票子」也緊跟著送上門。靠當「鳥導」、搞農家樂帶來的增收,村民們不僅脫貧,不少人還走上致富之路。一些在外務工的村民也重返家鄉,吃上「觀鳥飯」。

和許多村民一樣,徐小龍全家齊上陣,自己當「鳥導」,家人經營客棧,年收入增加四五萬元。

石梯村村民從狩獵人到護鳥人,從砍樹人變護林人,為石梯村築牢生態防線。「只有護好綠水青山,才能過上好日子。」同為石梯村「鳥導」的蔡伍笑著說。

相關焦點

  • 雲南盈江: 小村三次「變身」寫出生態大文章
    石梯村地處伊洛瓦底江水系熱帶和亞熱帶區域,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是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鳥類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有鳥類400多種,國內僅有的五種犀鳥、林雕鴞及灰孔雀雉等珍稀鳥類均分布於該區域。近年來,當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修復與脫貧致富「雙贏」的路子。
  • 雲南盈江石梯村:獵鳥變護鳥,踏出生態致富路
    雲南盈江石梯村:獵鳥變護鳥,踏出生態致富路  本報記者 趙漢斌  「大家只知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5年前去了石梯後,我想說,石梯難,比古蜀道還難!」曾在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太平鎮擔任工作隊長的雲南省林業廳幹部鐵偉感嘆說,正因出行難,一代代石梯村村民在懸崖上鑿石開階,小村也因此得名。
  • 雲南盈江石梯村:春意滿林拍鳥忙
    可鳥為何而來?他們在生態保護中找到了答案。  排忠華介紹,縣裡的生態本來就好,而根據專家建議,村民又補栽了一些深受犀鳥喜歡的果樹花種,為其提供「宜居」環境。石梯村還成立了護林隊,定期開展巡護,築牢生態保護防線。
  • 從狩獵者變護鳥人 「直過民族」走上生態致富路
    如今,村民們放下了「油鋸、斧頭、砍刀、獸夾」等「祖傳家當」,自覺投身於生態保護中。近年來,盈江縣通過生態扶貧得到實惠、增加收入、穩定脫貧,以發展觀鳥旅遊為主的生態脫貧路越走越寬。  從狩獵者變護鳥人  從盈江縣城出發去石梯村,需要用時2個小時。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雲南林草助力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石梯村新民房 (尹以枯 攝)雙角犀鳥 (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管護局 供圖)雲南是山區省份,全省88個貧困縣,深度貧困縣佔27個,近年來,雲南林草以脫貧攻堅為工作統領,重點圍繞生態保護、生態治理、生態產業3個方面,聚焦破解貧困山區有「生態」無「生計」難題,對症下藥、靶向治療,把改善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作為雲南林草工作的基本遵循。
  • 江西都昌:老漁民「上岸」,護鳥又護魚
    都昌縣擁有鄱陽湖1/3水域,1/3溼地,1/4湖岸線,漁業資源豐富,候鳥數量眾多,生態環境優良。在鄱陽湖都昌湖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原本是農民或漁民,卻十年如一日守護著鄱陽湖候鳥,參與保護漁業資源。寒冬時節,記者走進湖區,尋訪他們的故事。
  • 讓「捕鳥人」去當「護鳥人」
    2019年8月,戴某在十堰張灣區白馬山用自製粘網捕鳥時被村民發現,並向當地派出所報案。公安機關在其住處查獲畫眉鳥7隻,黑臉噪鶥鳥1隻,收藏灰胸竹雞、白腹鷂死體標本各1隻,隨後該案移送張灣區檢察院審查起訴。辦案檢察官走訪捕鳥現場,並聽取十堰市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保護站鳥類學專家意見,對受損野生鳥類的資源價值作鑑定。
  • 全國「愛鳥周」活動舉行 「愛鳥護鳥」深入人心
    中國政府一直很重視對野生鳥類的保護,自1981年正式確立「愛鳥周」以來,每年都會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社會公眾愛鳥、護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今年,各地也都以「愛鳥周」為契機積極創新鳥類保護活動,讓「愛鳥護鳥」深入人心。
  • 上饒玉山「三護」行動持續推進,護出一方好生態
    對此,玉山縣護魚、護鳥、護野生動物資源(以下簡稱「三護」)專項行動全面深化推進,全體參戰單位和參戰人員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履職擔當,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以敏銳的執行、紮實的工作、過硬的作風,堅決支持疫情防控大局,堅決保護生態文明環境,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傈僳族「鳥導」走上生態致富路
    新華社昆明8月4日電題:傈僳族「鳥導」走上生態致富路新華社記者曾維「早觀察、午投食、晚監測……」近日,在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德宏專場,來自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太平鎮石梯村的傈僳族村民蔡伍分享了自己做「鳥導」的脫貧故事。
  • 觀鳥丨雲南石梯村:春意滿林「打鳥」忙
    可在石梯村,一群人正架著「長槍短炮」,沉浸於一場「打鳥」盛宴中。紅頭鴉雀。盈江縣觀鳥協會會長 班鼎盈 攝/供圖村裡的景頗族小夥何正中這兩天忙得不可開交。「灰孔雀雉小崽出來了,想拍的各位老師,請電話聯繫。」他的一條微信朋友圈視頻,吸引來了數十個鳥類攝影愛好者。正在」打鳥「的鳥類攝影愛好者。盈江縣委宣傳部供圖「『打鳥』就是用長焦鏡頭去拍鳥。」
  • 2018任鳥飛---兩個執著護鳥的老頭
    老人們每天結束調查、守護工作後,回到家中總會將當日拍攝的精彩畫面挑選出來,處理成一張張漂亮的自然生態圖片,在各個微信朋友群中轉發,向人們介紹、普及鳥類知識。如今,在他們的帶動下,北戴河沿海溼地的木棧道,儼然成了護鳥、愛鳥、攝鳥人的專用場地,每天清晨到傍晚,這裡總會聚集著眾多的愛鳥人士,北戴河沿海溼地調查組的成員也變得的越來越多,原計劃每周兩次的調查、巡護工作,已經變成了每天不間斷的調查巡護
  • 七旬老翁護鳥一生:種下十畝林 但使群鳥歸
    在這位一輩子都在愛鳥護鳥的老人看來,打爺爺那輩就留下的鳥群已經不僅是屬於大自然的精靈,更是他的重要家庭成員。愛鳥代代傳 相伴八十載今年 71 歲的胡光明,家住遵義鳳岡縣琊川鎮朝陽村平安組石樑河畔,一輩子都在與房前屋後的群鳥打交道,在當地村民眼中,胡光明儼然一位 " 護鳥使者 "。
  • 英國「鳥神」在中國護鳥近十年 繪製北京觀鳥地圖
    英國「鳥神」繪製北京觀鳥地圖  無國界環保人士唐瑞在中國護鳥近十年,成為中國多個立法機構環保法律顧問,幫助玉樹發展生態經濟  在溫榆河畔與記者攀談了幾個小時,英國人唐瑞(Terry Townshend)扛著三腳架準備回家,這一天,唐瑞總共看到42種鳥類。
  • 千畝晚稻不收割 江西餘干護鳥獻「糧」策
    編者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江西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國家大考」意識,走出一條彰顯江西特色的發展之路,繪就一幅新時代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新畫卷。實際上,這背後是江西餘干探索護鳥「糧」策的故事。
  • 石獅多部門聯合開展觀鳥護鳥行動 部分候鳥變留鳥
    4月13日下午,春光明媚,海風吹拂,泉州灣河口溼地水頭村段的灘涂上,一隻只大小白鷺或低頭覓食,或展翅高飛,或駐足休憩,而這些美麗的「倩影」,被灘涂邊上的幾個高清照相機鏡頭一一記錄下來……原來,以福建省第38屆「愛鳥周」為契機,石獅市直城建系統黨委聯合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泉州林業局、泉州市觀鳥學會開展「同心呵護鳥類,共建美好家園」為主題的觀鳥護鳥主題黨日活動
  • 「2020護鳥禁漁」行動,鄱陽縣公安局再查處多起電魚案
    為切實保護鄱陽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鄱陽公安「2020護鳥禁漁」專項行動持續加壓,不斷深入,嚴厲打擊非法捕撈違法犯罪行為。近日,鄱陽縣公安局再添「護鳥禁漁」新戰果!經訊問,徐某蓁對自己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目前,我局已對徐某蓁處以行政罰款。古縣渡派出所4月26日23時許,古縣渡派出所民警在轄區內巡邏時查處一起違法捕魚行為,現場抓獲違法嫌疑人一名,收繳電魚工具一套。民警口頭傳喚該男子到所接受詢問調查。經訊問,康某表對自己非法捕撈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
  • 【關注】聽說過「鳥塘」嗎?《人民日報》帶你看德宏盈江這個村民...
    航拍鏡頭下的石梯村(10月28日攝)。變化發生在2015年11月蔡伍與人在村子旁合建了兩個鳥塘後,第二年年底他就順利脫貧。「和一般遊客不同,觀鳥者往往一待好幾天,長的甚至一兩個月,直到拍到想拍的鳥兒為止。」蔡伍說。2017年,掙到錢的蔡伍買車當了「鳥導」,載著觀鳥者在山裡各個鳥塘轉場,收入又增多了。「經營鳥塘的分成和開車當『鳥導』的收入加一起,一年賺了6萬多元。
  • 中華偽虎鯨保護地·連雲港開展集中護鳥活動|打擊違法犯罪
    中華偽虎鯨保護地·連雲港開展集中護鳥活動|打擊違法犯罪 2020-01-06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