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雲南林草助力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2021-01-15 中國日報網

石梯村新民房 (尹以枯 攝)

雙角犀鳥 (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管護局 供圖)

雲南是山區省份,全省88個貧困縣,深度貧困縣佔27個,近年來,雲南林草以脫貧攻堅為工作統領,重點圍繞生態保護、生態治理、生態產業3個方面,聚焦破解貧困山區有「生態」無「生計」難題,對症下藥、靶向治療,把改善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作為雲南林草工作的基本遵循。

生態保護扶貧——全村吃上「觀鳥」飯

傈僳族小夥小蔡五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沒有好的生態就留不住犀鳥,犀鳥不來,幸福的日子就不會有。」小蔡五的家鄉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太平鎮雪梨村委會石梯村民小組是一個位於中緬邊境大山深處的偏僻山村,全村共92戶379人,建檔立卡戶46戶170人,村民集中居住在石梯。

石梯村是一個以直過民族景頗族、傈僳族為主的貧困山村,緊鄰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自然景觀獨特,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保存完整,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全村分布有犀鳥、紅腿小隼,灰孔雀雉、阿莎母娑羅雙、蓖齒蘇鐵、滇藏欖等珍稀瀕危動植物資源,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植物19種、二級保護動植物96種,是全國村一級生物多樣性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2015年村民積極參與生態保護和鳥類資源監測工作,經過5年觀察統計,初步估計有花冠皺盔犀鳥50-100隻,冠斑犀鳥50-80隻,雙角犀鳥20-30隻。

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切實將生態建設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盈江縣打造了「中國犀鳥第一村」項目,在保護優先,合理髮開的前提下,採取合作社+觀鳥體驗+生態保護的生態補償模式,在保護區周邊集體林區域按照家庭分管監測點的方式,開展觀鳥、拍鳥自然體驗活動。合作社村民自行經營餐飲、食宿、民族文化體驗活動,門票收入的10%作為合作社生態保護基金反哺生態,形成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良好發展局面。

村民餘大是石梯村觀鳥合作社裡的一名生態護林員,「我每天負責洪崩河片區森林資源的巡護工作,對偷砍盜伐林木、捕獵、傷害野生動物、非法破壞林地的行為及時勸止並報告,每年能領到一萬多元的穩定工資,脫貧沒問題了。」

老蔡更是全家上陣,為『觀鳥』人員提供餐飲、住宿、交通一條龍服務,2019年收入12萬元。

據統計,截止2019年,石梯村聘用建檔立卡戶生態護林員19名,觀鳥收入共計107.5萬元,門票收入43.9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從原來不足2000元到2018年底的9299元,翻了4倍多,依靠天然的森林資源石梯村走上了不一樣的致富道路。

生態治理扶貧——空殼村脫貧摘帽

一艘小船泛舟湖上,不遠處一群黑鸛展翅飛翔,蘆葦叢中傳來野鴨的叫聲,一片水域被鬱鬱蔥蔥的群山環繞,這裡是邵李強生活了一輩子的騰衝市北海溼地,全村1206戶4662人,建檔立卡戶105戶344人。邵李強笑著說「我在的雙海社區2000年前叫『空殼村』,那時候北海溼地的景觀沒有現在這麼好,我們在溼地內捕撈野生動物、種地,溼地面積沒那麼大,一年收入才2000多元。」據了解,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北海溼地周邊社區群眾只重視生產發展,忽略了溼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圍湖造田、圍湖造地、截留水源、灘涂開墾,過度開發生物資源,周邊社區生活汙水日趨嚴重,超出水體自淨能力,水質不斷惡化,當地經濟發展受到影響。

2010年騰衝市通過對北海溼地周邊水田、魚塘實施退耕(塘)還溼,完成退耕還溼2961餘畝,實施了北海溼地攔水壩工程、綠化工程和地災治理工程。通過工程建設,溼地水位由原1729.0提升至1730.8米,面積由原807畝擴大至3360餘畝,植被恢復1800畝,生物多樣性得到恢復。

北海溼地內國家Ⅰ級保護植物蓴菜分布區域從原來的3畝擴大到840畝,水鳥數量從2016年同步調查的11種343隻增加到2019年的35種1792隻。現在生態環境好了,溼地魚蝦、兩區爬行類動物等種群數量逐年增多,鳥類生境、棲息地得到改善,溼地蓄水調控力、水質淨化功能得到恢復。畢貴祥說:「原來我們靠挑水栽秧、划船割谷,現在我開起了農家樂,每年收入20多萬元。」划船領頭人張興國說,「我們村140多人到北海溼地打工,有人做起了講解員,還有人當上了溼地管護員,我每個月劃觀光船固定收入4500元,每年可掙近6萬元」。通過退耕還溼及生態治理工程,北海溼地生態環境得到恢復,當地群眾嘗到了甜頭,雙海社區從原來的「空殼村」到現今北海鄉的「領頭羊」,「空殼村」脫貧摘帽。

生態產業扶貧——樹上長出了「金果果」

軒崗村小中寨字老五的臨滄堅果(澳洲堅果)基地裡,滿山的堅果樹,果實纍纍,村民正忙著將這些裹著青皮的堅果摘下放入籃中,忙得不亦樂乎。「今年是個豐收年,鮮果能賣到12元~13元/公斤,價格可觀,我家有30多畝堅果地,600多株果樹,預計總產量3噸左右,能有近4萬元收入,脫貧致富沒問題了」。字老五笑著說。

臨滄市鎮康縣南傘鎮軒崗村是佤族聚集區,全村412戶1820人,建檔立卡戶187戶755人。長期以來,軒崗村交通閉塞、自然災害頻繁、生態環境惡劣,地越種越遠,當地群眾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勞動技能單一,貧困一直影響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

近年來,鎮康縣把臨滄堅果產業作為建設林業資源大縣、林業產業強縣,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突破口加以推進,充分發揮農戶堅果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劃定堅果種植區域,統一規劃種植地塊,統一技術管理標準,統一科技培訓,統一政策扶持,統一市場購銷,走出了一條「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路子。

軒崗村黨支部書記李文忠說:「發展堅果種植產業後,我們村山變綠了、水變清了。村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目前大部分群眾從耕地的『繁忙』中『解脫』出來,就近就地『跑』起了運輸、『搞』起了林產品加工、『做』起了林下種養殖。全村一批以『臨滄堅果+林藥+養殖』為代表的長效林產業已初具雛形。」

軒崗村種植臨滄堅果21000畝,戶均51畝。全村種植堅果百畝以上的有10戶。2019年掛果7500多畝,產量220多噸,產值達2860萬元。字老五就是種植堅果得利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2020年9月15日,臨滄堅果搭乘網絡銷售「直通車」,走進淘寶直播間,走向全國全世界買家。臨滄堅果產業經營模式逐步成熟,真正成了軒崗村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臨滄堅果產業發展持續釋放著生態「紅利」,真是綠了荒山富了民。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全省林草系統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部署要求,努力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生態美、百姓富」目標,打好「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兩場攻堅戰,把生態護林員項目作為生態保護扶貧的重要舉措,助力全省脫貧攻堅。截至2019年,全省生態護林員指標累計達到16.85萬個,居全國第一,實際聘用生態護林員17.04萬名,人均每年獲得補助9000多元,帶動17.04萬個家庭、70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通過實施生態治理扶貧,提高貧困人口受益水平,安排退耕還林還草還溼、陡坡地生態治理生態修復項目和補償資金集中向貧困地區傾斜。「十三五」以來,在貧困縣大力推進國土綠化,完成營造林2529.54萬畝。截至2019年底,全省88個貧困縣森林覆蓋率63.1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79個百分點。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退耕還林155.6萬畝,補助期限內將獲得現金補助18.7億元,戶均7540元、人均1883元,惠及24.8萬戶99.3萬人。

著力培育生態富民產業,大力發展以核桃、澳洲堅果、油茶、油橄欖等為主的木本油料林,通過提質增效與科技支撐,全面提高產品品質和產量。截至2019年底,全省木本油料種植面積達5150萬畝。其中:核桃種植面積4300萬畝、產量120萬噸;澳洲堅果種植面積330萬畝、產量4.68萬噸。核桃、澳洲堅果種植面積、產量均居全國之首。主產區農戶來自木本油料產業的人均年收入超過1500元。(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貴州多舉措推進石漠化治理助力脫貧攻堅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在石漠化治理過程中,貴州推動林業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在促進農民增收和精準脫貧中,石漠化防治發揮了哪些作用?2月22日,「貴州省巖溶地區第三次石漠化監測結果」新聞發布會上,貴州省林業局辦公室副主任姚世超進行了解析。
  • 惠水西牛村:打好「四張牌」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惠水縣雅水鎮西牛村聚焦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切實扛起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政治大旗,以打好「責任落實」「產業覆蓋」「勞動就業」「黨建引領」四張牌為抓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保障。  打好「責任落實」牌,緊盯脫貧目標傳導壓力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受疫情影響,脫貧攻堅工作面臨艱巨任務和巨大挑戰。西牛村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排兵布陣」,壓緊壓實第一書記、村支兩委、網格員三級抓脫貧攻堅責任體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深富內涵、極具韻味的經典論述早已成為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金句」,潤物無聲地融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2005年8月15日,在浙江安吉餘村,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15年過去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已經並將繼續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 黨的領導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根本保證
    作者:大連海事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邢文利、裴麗梅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現在,脫貧攻堅到了最後階段,從取得決定性成就到實現全面勝利,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巨,決不能鬆勁懈怠。
  • 巴彥淖爾:護美「綠水青山」 做大「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必須運用系統思維,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堅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經濟增長,一定要為子孫後代牢牢守護好河套平原這塊『青紗帳』。」……巴彥淖爾市境內陰山巍峨、黃河奔湧、層林疊嶂、沙漠浩渺,草原一望無垠、湖泊星羅棋布,再加上八百裡河套田園,山水林田湖草沙在這裡構成了一個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體。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貧困村美了,貧困戶笑了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貧困村美了,貧困戶笑了 2021-01-08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縣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15年來,這一樸素又深邃的理念,從餘村走向全國,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化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行動。
  • 福建省民宗廳七項措施推動民族鄉村決勝脫貧攻堅
    為推動全省民族鄉村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近日,福建省民宗廳制定印發了推動民族鄉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七個方面措施。一是全面摸排少數民族貧困村和貧困群眾情況。加強優質學校對民族薄弱校的對口支援和幫扶活動,做好少數民族貧困學生資助工作;支持民族村衛生所改善醫療條件,落實少數民族建檔立卡戶醫療疊加保險政策;抓住全省開展脫貧攻堅住房安全「回頭看」有利契機,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少數民族群眾住房,幫助協調有關部門加快落實危房改造、造福工程搬遷等政策措施;爭取將未實施飲用水安全工程的民族村儘可能納入「貧困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解決飲用水安全問題。
  • 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北: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我省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我省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標準落實「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的要求,生態扶貧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圖為沽源縣大石砬村植樹造林現場。
  • 馳而不息建設美麗中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縣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15年來,這一樸素又深邃的理念,從餘村走向全國,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化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行動。
  • 安貞街道聚焦巴夏克其等深度貧困村 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創造性提出「1+X」扶貧思路 全面做到「四交」三年來,安貞街道貫徹精準扶貧、精準施策基本方略,聚焦脫貧攻堅,堅持首善標準、凝心聚力、勇於創新、攻堅克難、擔當有為,創造性地提出了並落實「1+X」(「1」即:提供項目發展專項扶持資金,以產業項目發展帶動脫貧;「X」即:街道廣泛動員轄區社會單位、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開展「一幫一」結對、捐資助學幫扶
  • 【只爭朝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農興安種牛科技:助力科右中旗做好...
    【只爭朝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農興安種牛科技:助力科右中旗做好「牛文章」 2020-09-22 2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關注】昭通的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 ?《光明日報》兩塊...
    在與昭通的對口幫扶合作中,中山發揮自身在建設現代化城市中的先進經驗,舉全市之力與昭通開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扶貧協作,結合受援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當地資源稟賦,按照「昭通所需、中山所能」的原則,精準選取幫扶項目,精準組織項目實施,推動中山城市資源與昭通脫貧攻堅需要精準對接,確保受援地被幫扶群眾不斷提高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昭通打贏脫貧攻堅戰。
  •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騰衝打造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
    12月15日,全國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授牌儀式在廣西南寧舉行,全國共有16個縣(市、區)入選,騰衝市赫然在列。  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評選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生態文明供給側模式創新,打造綠色惠民、綠色共享品牌,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模式,樹立生態文明建設的標杆樣板,示範引領全國生態文明建設。
  • 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生態產品價值如何實現?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摘要只有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綠水青山」所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本文界定了生態產品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內涵,分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之間的邏輯關係。
  • 各地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馳而不息建設美麗中國
    「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縣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15年來,這一樸素又深邃的理念,從餘村走向全國,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化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行動。
  • 「地球衛士獎」獲得者王文彪: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作為...
    12月5日,王文彪在獲得「地球衛士獎」後發表感言:治理沙漠是自己終生的事業,將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作為永遠的價值追求。 王新俊 攝12月5日,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左)向王文彪頒發「地球衛士獎」。
  • 馳而不息建設美麗中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聞中心-北方網
    「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縣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
  • 雲南勐海:把「一片葉子」作為脫貧攻堅的「金鑰匙」
    被列為滇西連片特困縣之一的勐海縣,把「一片葉子」作為脫貧攻堅的「金鑰匙」,通過茶葉品質提升、產業規模發展和市場培育擴大三措並舉,全縣茶產業快速發展,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渠道。通過五年的脫貧攻堅,在特色產業、「直過民族」脫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龍頭企業帶動、生態保護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闖出了一條具有勐海特點的綠色發展、綠色減貧之路。
  • 從「讀你」到「我們都幸福了」,200餘首歌曲為脫貧攻堅助力
    由河北省文聯、河北省音樂家協會主辦的「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歌曲徵集活動自3月啟動以來,河北省乃至全國的音樂人積極參與,用一個個美妙的音符、一句句動人的詞句訴說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的感人故事,湧現出一批跳動著時代韻律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