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聽說過「鳥塘」嗎?《人民日報》帶你看德宏盈江這個村民...

2021-01-08 澎湃新聞

聽說過「鳥塘」嗎?

一汪水塘,幾棵樹樁

樹樁的枯樹洞裡提前放上鳥兒愛吃的麵包蟲

離水塘10米遠左右

搭建一間長條形的棚屋

屋內十幾把椅子一字排開

愛好攝影的觀鳥者

在屋內就可拍攝

水塘裡鳥兒覓食嬉戲的情景

在德宏州盈江縣石梯村

當地人管這叫「鳥塘」

一隻白冠噪鶥在樹幹上休憩(10月27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11月29日《人民日報》刊文

走進德宏盈江這個村民小組

講述村民因地制宜

走上致富路的故事

滿眼皆綠,萬鳥翔集,車子一進石梯,耳畔便響起陣陣鳥鳴。

觀鳥,在石梯已成為致富的代名詞。近年來,盈江縣充分發揮石梯的生態優勢,用活鳥資源、做實「觀」文章,全村農民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不足2000元,躍升至2019年的10152元。

航拍鏡頭下的石梯村(10月28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鳥兒成了致富的寶貝

觀鳥者在鳥塘拍鳥,一個機位60元,一份盒飯20元,住宿一晚100元,再加上搬運器材等勞務費,經營者收入可觀。

2015年,石梯村民蔡伍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五口收入全靠種植10畝香茅草,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變化發生在2015年11月蔡伍與人在村子旁合建了兩個鳥塘後,第二年年底他就順利脫貧。

「和一般遊客不同,觀鳥者往往一待好幾天,長的甚至一兩個月,直到拍到想拍的鳥兒為止。」蔡伍說。2017年,掙到錢的蔡伍買車當了「鳥導」,載著觀鳥者在山裡各個鳥塘轉場,收入又增多了。「經營鳥塘的分成和開車當『鳥導』的收入加一起,一年賺了6萬多元。真想不到,這到處可見的小鳥,居然成了我們致富的寶貝!」蔡伍直感嘆。

石梯緊鄰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

洪崩河片區

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保存完整

鳥類資源非常豐富

目前已發現鳥類350餘種

佔全國已發現鳥類的24.7%

不少還是世界獨有

豐富的鳥類資源吸引拍鳥者紛至沓來

2019年

石梯接待了觀鳥者2萬多人次

一隻灰孔雀雉在林間覓食(10月27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從砍樹捕鳥到護林愛鳥

石梯位於中緬邊境,全村共85戶363人,是一個景頗族、傈僳族聚居的邊境直過民族村。過去為了生計,村民砍樹開荒、打獵捕鳥,貧困沒趕跑,生態卻遭到了破壞。2016年石梯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3戶,綜合貧困發生率高達50.6%。

靠山吃山,擺脫貧困還是要依賴林子,但該換個怎樣的法子呢?恰逢鄰近的保山市百花嶺生態觀鳥模式聲名大噪,盈江縣的幹部參觀考察後思路頓開:觀鳥,盈江也行,而且,盈江還有一種觀鳥圈裡的「明星鳥」——犀鳥!

掠過雨林的雙角犀鳥 朱邊勇 攝

生態好了鳥才來,犀鳥對環境要求高,喜歡在大樹上築巢。

2015年開始,盈江縣結合脫貧攻堅工作,立足石梯的自然資源,因地制宜鼓勵、引導群眾發展生態觀鳥產業。為了保護和改善鳥類棲息地環境,盈江縣各級各部門經常組織幹部進村入戶宣傳觀鳥項目的效益,帶領村民去百花嶺考察學習。對上報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村民,獎勵200元至2000元。同時,林業部門加大對隨意開荒、捕鳥行為的懲處力度,罰金用於生態修復。

在政府積極引導下,當地愛鳥、護鳥蔚然成風,一度消失的犀鳥再次飛到石梯安營紮寨。

「現在雙角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冠斑犀鳥等3種犀鳥在石梯均有穩定的繁殖點。」班鼎盈介紹,目前石梯是國內最容易觀察和拍攝到野生犀鳥的地方,被譽為「中國犀鳥谷」。一窩犀鳥年均吸引遊客5000多人次。

科學規劃綠色發展

「一個好的鳥塘要滿足三要素:鳥多、有明星鳥、景觀好,方便攝影師構圖。」身為盈江縣觀鳥協會會長,班鼎盈的工作之一就是指導村民建鳥塘,每次他都會到現場,建完又教村民如何科學餵食、引水,把對鳥類的幹擾降到最小。

村民們還會接受鳥類知識培訓。石梯像蔡伍一樣持證上崗的「鳥導」有40多人,能熟練識別150餘種鳥類。協會還對鳥塘經營者實行「紅黑榜」制度管理,規範行為,誠信服務。

鳥塘多起來後,當地黨委和政府及時對鳥塘建設科學合理布局,控制分布密度,引導村民按照「一個『鳥點』一種明星鳥」的思路差異化發展。鳥塘數量控制在33個,全部位於自然保護區核心區之外。

村民在鳥類監測點投食(10月27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為讓更多村民從「觀鳥」中受益,石梯還成立了犀鳥谷鄉村旅遊合作社,將村民全部納入。「每年毛收入的15%作為村集體經濟,其中8%給群眾分紅,7%由村裡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完善。」太平鎮黨委副書記楊宏飛介紹,在發展生態觀鳥的同時,盈江縣同步加強對當地基礎設施的建設,把石梯列為全縣美麗鄉村重點進行打造。

觀鳥旅遊發展起來後,當地又鼓勵群眾逐步退出香茅草種植,轉向發展「林木+林旅+林下」的綠色經濟,全村共發展堅果、荔枝、咖啡等林下經濟2800餘畝,年產值約30餘萬元,村民的收入來源更加多元。「新冠肺炎疫情對觀鳥旅遊衝擊不小,但今年堅果的行情不錯,蔡伍家20畝堅果就收入了1萬多元。」楊宏飛說。

無人機鏡頭下雲霧繚繞的石梯村(10月26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每年年底到次年6月是觀鳥旺季,今年前一段受到了疫情的影響,現在形勢向好了,鳥塘已陸續恢復餵鳥,做農家樂和民宿的村民也開始收拾房屋。」班鼎盈的話音剛落,手機就響了,一名北京遊客詢問來觀鳥的事。「石梯已為即將復甦的觀鳥旅遊做好準備。」楊宏飛說。

整合自人民日報、新華網、「美麗盈江」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關注】聽說過「鳥塘」嗎?《人民日報》帶你看德宏盈江這個村民小組如何走上致富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傈僳族「鳥導」走上生態致富路
    新華社昆明8月4日電題:傈僳族「鳥導」走上生態致富路新華社記者曾維「早觀察、午投食、晚監測……」近日,在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德宏專場,來自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太平鎮石梯村的傈僳族村民蔡伍分享了自己做「鳥導」的脫貧故事。
  • 2018滇西拍鳥、觀鳥攻略(一)
    沒有去過雲南的「觀鳥拍鳥人」(以下稱「鳥人」)快做計劃吧,三月開始,機票就白菜價了。劍嘴鶥滇西在哪? 雲南簡稱「滇」,滇西是指雲南的西部,通常鳥人走的線路包含了百花嶺、騰衝、盈江和芒市。滇西是我國的邊陲,很多鳥點與緬甸接壤,也許是國防的需要,機場眾多,為鳥人的出行帶來了很多的方便。
  • 人間五月芳菲盡,盈江觀鳥正當時!【組圖】
    雙角犀鳥 鄭彬攝  百裡畫卷大盈江,青山綠水、群山環抱.沃野千裡,自上世初八十年代,就有一些外國散客踏入滇西大盈江這個橫斷山脈南端獨一無二的地理單元來觀鳥。  據統計,現在德宏有鳥種680餘種,盈江就有近650種,是中國鳥類資源第一縣,佔全國鳥類的1/3以上。盈江明星鳥眾多,在4429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分布有550多種鳥類,使其獲得了「中國鳥類資源第一縣」「中國犀鳥谷等」美譽。
  • 「高清組圖」在國際愛鳥日徜徉盈江「鳥類天堂」
    鳥作為人類的親密朋友,不僅維持著生態平衡,還有助於農業生產,更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靚麗的色彩。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是祖國西南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被譽為「中國鳥類資源第一縣」,在這裡,流傳著許多人與鳥的故事。築鳥巢生態好轉鳥先知,鳥類的品種和數量是生態環境好壞的晴雨表。
  • 還不收拾行囊,動身去滇西拍鳥去?
    圖文:宣夏良(深圳觀鳥會)林中小鳥歡唱,地上雉類橫行,空中猛禽盤旋,水中鴨子成群……此時不來滇西,你還是鳥人嗎?近日,老夫我鑽入密林,奔跑於曠野,化了不少氣力弄來盈江,百花嶺第一手鳥訊。你不來,對得起我嗎?下次別怪我,有好鳥不告訴你!盈江縣城周邊,有大片馬鈴薯種植基地。
  • 雲南德宏再次發現野生穿山甲出沒!|為雲南點讚,為廣西林業惋惜
    近日,雲南鳥友在盈江犀鳥谷偶遇野生穿山甲,當地導遊表示,在當地生長了20多年,也就是在小時候見過野生穿山甲。銅壁關保護區有關人員也說明保護區內分布有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盈江縣隸屬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傣語稱「勐辣」,位於雲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據盈江縣林業局(1987~1992年)動植物普查《高等植物名錄》記述,縣境內收集物種98目246科2394種,其中野生動物種目紛繁。早在2018年10月份,綠會就獲悉雲南德宏州盈江縣群眾救護一隻穿山甲,經派出所森警及時前往處理,並聯繫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專家,最終成功放歸自然。
  • 走,盈江整點「大竹蟲」吃吃
    德宏網1直播聚聚聚1德宏百事通1APP德宏吃貨群不知道去哪吃、去哪玩,點擊進群進群你知道什麼是「大竹蟲」嗎?就是這個▼蜂蛹臭屁蟲學名叫「椿象」,也叫 「蝽」。
  • 雲南盈江石梯村:春意滿林拍鳥忙
    」捕鳥和盜獵行為得到了禁止,有效保護了現存動植物資源。看到有鳥在築巢,村民們會等它徹底安頓好了才帶人去拍鳥。  二是聘專人保護鳥。為了切實保護好現有的犀鳥種群,盈江縣政府聘請當地村民,作為專門保護犀鳥的守護者。
  • 盈江境內發現番荔枝科又一新種——盈江暗羅
    ,發現了番荔枝科(Annonaceae)暗羅屬植物新種,並根據發現地命名為盈江暗羅(Polyalthia yingjiangensis Y.▲盈江暗羅。(來源: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番荔枝科( Annonaceae)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大植物種群,該科含生物鹼、萜類、黃酮、番荔素、多氧環己烯和苯乙烯內酯等成分。資料顯示,番荔枝科有120餘屬,2100餘種,廣布於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尤以東半球為多。
  • 德宏州境內發現瀕危植物毛脈青岡和盈江青岡種群
    德宏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我國唯一屬於伊洛瓦底江水系流域的熱帶區域,是我國距印度洋孟加拉灣最近的、受西南季風影響最大的地區。區域生態系統類型多樣,動、植物種豐富,加之高山峽谷和盆地相間,形成了跨越從熱帶到溫帶眾多的生境類型。
  • 珍稀鳥類彩䴉再次現身雲南盈江 曾在國內絕跡
    中新網德宏1月17日電 (尹以祜 吳澤昭)近日,攝影師在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城郊的一片溼地拍攝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彩䴉,這也是近年來彩䴉在盈江第二次被記錄。圖為此次拍攝到的彩䴉。 尹以祜 攝2020年1月27日,自然生態攝影師何學勝在大盈江流域首次記錄了彩䴉在盈江的活動影像。彩䴉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裡,一度被斷言「已在中國國內絕跡」。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曾經「絕跡」的彩䴉逐漸在中國重現身影。圖為此次拍攝到的彩䴉。 尹以祜 攝本次拍攝的彩䴉為一隻成鳥,它不停在水中覓食,時而梳理羽毛,時而飛翔。
  • 《盈江的那些鳥兒》
    目前在國內分布的五種犀鳥(雙角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冠斑犀鳥,棕頸犀鳥,白喉犀鳥)在盈江都有過記錄,其中雙角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冠斑犀鳥在盈江擁有穩定的種群分布。因此盈江有著「中國犀鳥谷」之稱。每年的四月犀鳥進入繁殖期,也是觀察和拍攝犀鳥的最佳時節。
  • 你的小可愛突然出現!!!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快看!這鳥也太太太太可愛了吧!在我國僅為區域性分布,留鳥,見於雲南西部的盈江及怒江以西地區。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經過連續多日觀測目前該鳥種活動範圍穩定
  • 魚塘的塘堤越填越高,村民的擔心越來越多
    範先生:「如果說你是來養魚的,肯定是水域面積為主,不可能以塘堤面積為主的,下面全是建築垃圾,養魚你要拉網,你要收魚的時候你網怎麼拉? 褚老闆:「這個塘埂太低了,不能養魚,沒有公路,汽車不能開進來,所以要做一條公路出來,這些土方我大體不清楚,他們說是嘉興那邊挖火車站裝過來的,都是達標的(他們把這個運到這裡來是你給他們錢還是他們給你錢)沒有,我一分錢都不收,我也一分錢沒給他們(他們村民覺得,你這樣填了之後能養魚嗎)養魚怎麼不能養魚的(他們覺得可能會對環境有所影響,你怎麼看?)
  • 你的小可愛突然出現!
    快看! 這鳥也太太太太可愛了吧! 2016年雲南盈江拍攝到第一張國內野外白頰山鷓鴣的照片,填補了該鳥在國內野外影像記錄空白。 目前,在我國僅在盈江縣能穩定觀測到白頰山鷓鴣。
  • 滇西觀鳥拍鳥,鳥人們無法抵禦的誘惑
    純藍仙鶲,盈江洪崩河,攝影:麥茬其次,雲南與緬甸、越南、寮國接壤,有4060公裡邊境線,在這個區域發現中國鳥種新記錄的機會大大增加。特別是對於剛開始觀鳥拍鳥的鳥友而言,由於鳥種太過豐富,要麼是撲面而來的鳥浪,弄得手忙腳亂不分東西,要麼叢林密集不見鳥影一頭霧水。因此有經驗的老鳥人會提醒新人,反正滇西也不會只來一次,可以先觀察常見鳥,下次觀鳥時放過上次已經看好拍好的種類,重點找自己的新種,這樣反而效率比較高更有樂趣。
  • 德宏「森林精靈」,都在這→
    德宏「森林精靈」,都在這→ 2020-08-23 13: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百花嶺村民很懂鳥(美麗中國)
    他加入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後從未打過獵,把心思花在種紅楠木、椿樹、松樹上。他說:「現在不打獵了,想吃肉去街上買就行了。」當嚮導,更明白愛鳥護鳥水果蔬菜和經濟林讓百花嶺擺脫貧窮,靠山吃山換了個吃法。環境好了,鳥多了,近年來百花嶺更是因觀鳥而聲名鵲起,村民也找到了新的營生。
  • 德宏發現12個植物新種、8個新記錄物種
    、盈江龍竹、鐘花黃精、銅壁關馬兜鈴、德宏葡萄甕、長柱管金牛、盈江管金牛、陀螺果刺籬木、盈江暗羅、盈江樹蘿蔔和紫花黃藥共12個新種。▲盈江龍竹▲長柱管金牛▲盈江樹蘿蔔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雲南德宏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發現12個植物新種
    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加強與各科研院所合作,深入開展保護區植物資源調查,先後發現了瑞麗芭蕉、盈江球蘭、盈江龍竹、鐘花黃精、銅壁關馬兜鈴、德宏葡萄甕、長柱管金牛、盈江管金牛、陀螺果刺籬木、盈江暗羅、盈江樹蘿蔔和紫花黃藥共12個新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