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增多猛禽也在不斷增加

2020-11-24 中國江蘇網

近年來,隨著候鳥數量的不斷增加,以鳥類為食的猛禽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泰州猛禽家族種類眾多,近年來有觀察記錄的猛禽種類共有4科近20種。

短耳鴞、斑頭鵂鶹、紅隼等猛禽在泰州比較常見,它們都是留鳥,一年四季可以看到。另外,蒼鷹、普通鵟等猛禽會隨著冬候鳥的遷徙趕來越冬,次年隨候鳥一起返回北方。

根據相關觀察記錄,泰州猛禽主要有4類。其中,鴟鴞科成員有長耳鴞、短耳鴞、東方角鴞等;鷹科成員有黑耳鳶、蒼鷹、普通鵟、灰面鷂等;隼科成員有灰背隼、紅隼、遊隼等;鶚科成員為鶚。

據專業人士介紹,大多數猛禽以小鳥、鼠類、蛇、蛙、野兔、魚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我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另外,我市長江邊的灘涂溼地,每年冬季也會迎來大量的候鳥來此過冬。如:高港區千畝江灘溼地、靖江江灘溼地等。

南京林業大學專家看過靖江的江灘後表示,從長江上遊武漢到下遊靖江,沿線像靖江這樣長著蘆葦的溼地幾乎沒有,可以說是現存最好的溼地資源。靖江蘆葦灘是多種鳥類、魚類、兩棲動物繁殖棲息、遷徙越冬的重要場所,還可以抵禦江浪、颱風和暴雨的衝擊。

感興趣的市民可以帶上望遠鏡到這些地方一睹鳥兒們的風採。

相關焦點

  • 海南島候鳥老人不斷增多引抱怨 給管理者出難題
    隨著「候鳥老人」不斷增多,地方上承載的負荷也變得越來越重,一個最直觀的表現是「候鳥老人」增多加大了地方公共資源如醫療和交通的壓力。據了解,三亞為65歲以上老人辦理老年優待證。「其中70%都是外地老人。」三亞市老齡辦一名官員介紹。從業七年的三亞崖城鎮公交司機王凱說,如果遠遠地看到車站上有很多老人候車,有時候無奈會選擇甩站。
  • 重慶迎來猛禽候鳥大遷徙
    央廣網重慶4月4日消息(記者吳新偉)春暖花開的4月,從東南亞越冬地向北遷徙的猛禽類候鳥開始成群結隊,飛越川東平行嶺谷地區,觀鳥愛好者也迎來了觀察猛禽遷徙過境的最佳時機。  重慶晚報消息說,日前,重慶觀鳥會會長、重慶動物園鳥類專家匡高翔介紹,每年4月初到5月中旬,處於候鳥遷飛通道上的重慶南山、縉雲山、歌樂山等地可以觀看到鳳頭蜂鷹、灰臉鵟鷹、赤腹鷹、松雀鷹、雀鷹、黑冠鵑隼、鳳頭鷹、紅隼等十多種猛禽遷徙過境。其中大群鳳頭蜂鷹展翅飛過山頂的場面最為壯觀,最多時一天就可以看到2000多頭鳳頭蜂鷹,如此浩大規模的遷徙國內罕見。
  • 生態環境優良 海口留鳥、越冬候鳥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們愛鳥護鳥意識的增強,在海口的留鳥和越冬的候鳥種類及數量都在不斷增加。不久前,東寨港更是迎來3隻號稱「鳥類中的大熊貓」黑臉琵鷺,反嘴鷸數量也超過了20隻,均創下新高。《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建設。
  •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溱湖的秋色多姿多彩,成群結隊的過冬候鳥,不時傳來陣陣鳴叫聲。溱湖溼地公園野保宣教員夏惠告訴記者,10月中旬,溱湖湖面出現了第一批冬候鳥——三隻白骨頂。白骨頂每年10月中下旬,遷離北方繁殖地到南方越冬。除繁殖期外,它們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出現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可見單只和小群活動,這三隻白骨頂可能是「打前陣」來了。
  •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
    溱湖的秋色多姿多彩,成群結隊的過冬候鳥,不時傳來陣陣鳴叫聲。溱湖溼地公園野保宣教員夏惠告訴記者,10月中旬,溱湖湖面出現了第一批冬候鳥——三隻白骨頂。白骨頂每年10月中下旬,遷離北方繁殖地到南方越冬。除繁殖期外,它們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出現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可見單只和小群活動,這三隻白骨頂可能是「打前陣」來了。
  • 幾十萬隻大雁集結南遷 敬信溼地形成候鳥風暴
    11月末,這裡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數十萬隻候鳥在龍山湖上空盤旋飛舞。南遷越冬的候鳥大軍主要由雁類組成,其間夾雜著白鷺、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等。溼地的農田、草叢、湖泡中隨處可見它們覓食的身影。起飛的大雁群像黑色的潮水 攝影:李軍俊在雁群的不遠處,一些猛禽在小心潛伏著,密切注視著大雁的一舉一動。
  • 幾十萬隻大雁集結南遷 吉林敬信溼地形成候鳥風暴
    11月末,這裡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數十萬隻候鳥在龍山湖上空盤旋飛舞。南遷越冬的候鳥大軍主要由雁類組成,其間夾雜著白鷺、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等。溼地的農田、草叢、湖泡中隨處可見它們覓食的身影。在雁群的不遠處,一些猛禽在小心潛伏著,密切注視著大雁的一舉一動。大雁的天敵是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等猛禽。雁群中的「老弱病殘」是它們的獵物。隨著大雁的增多,敬信溼地的猛禽也多了起來。
  • 打卡遼寧這座城,尋找越冬猛禽,你有過這樣的旅遊體驗嗎?
    紅隼在錦州這座濱海城市打卡時,不妨來一趟尋找猛禽之旅。小凌河入海口是候鳥青睞的樂園,也是猛禽經常大展雄風的地方。尤其是最近大幅降溫,在小凌河入海口活動的猛禽增多了。灰背隼灰背隼在東北較罕見,在錦州小凌河口也是難得一見。它看上去身材嬌俏,不過這只是表象,它可是小型猛禽,兇猛起來完全變了樣。
  • 猛禽猛禽你在哪兒?在你頭頂上
    豹豹嫌棄,靴靴©️圖源網絡再說了,觀鳥也不是唯有冠頭嶺才有,我大太行山也是猛禽遷徙的要道之一。我國有三條候鳥遷徙的路線。一是西部路線,這條路線涉及內蒙古西部、甘肅、青海和寧夏以及部分從新疆匯入的的候鳥,它們會在秋季遷至至四川盆地西部和雲貴高原越冬。第二條是中部路線,這條路線則主要包括內蒙古中東部草原、華北西部和陝西地區繁殖的候鳥,秋季時將向華中或更南的地區越冬。
  • 無錫將迎候鳥到訪大年 種類或突破300種
    進入深秋,許多候鳥如約來到太湖邊。這讓錫城的觀鳥人頗為振奮。無錫位於世界七大鳥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路線的輻射區域內,鳥類資源豐富,目前處於遷徙期,見了它們可要小心呵護哦。  數量江陰最多,品種則宜興最多  2007年因為一幅白頭翁的照片獲獎,從此與鳥類攝影結下不解之緣的許明崗,近年來持續用相機記錄無錫的候鳥,業餘時間都泡在湖邊山野之間。「冬候鳥至少要到9月中旬出現」,他告訴記者,今年是無錫候鳥記錄的「大年」,候鳥的種類很可能突破300種。
  • 物種日曆:城市成為候鳥遷徙時的驛站,你見過這些可愛的肥啾嗎?
    殺蟲劑、除草劑的使用使得看似優質的棲息地並不能提供足夠的食物;心懷鬼胎的非法捕鳥人常常鑽空子伺機而動;片面追求拍攝效果的攝影師採用人工投餵的方式招引鳥類,往往對它們造成負面影響;人們的生活垃圾和愛心泛濫的投餵導致流浪貓狗數量居高不下,增加了候鳥被捕食的危險
  • 猛禽遷徙過境最佳觀察時間
    進入4月,從東南亞越冬地向北遷徙的猛禽類候鳥將成群飛越川東平行嶺谷地區,觀鳥愛好者也迎來了觀察猛禽遷徙過境的最佳時機。重慶觀鳥會會長、重慶動物園鳥類專家匡高翔介紹,每年4月初到5月中旬,處於候鳥遷飛通道上的重慶南山、縉雲山、歌樂山等地可以觀看到鳳頭蜂鷹、灰臉鵟鷹、赤腹鷹、松雀鷹、雀鷹、黑冠鵑隼、鳳頭鷹、紅隼等十多種猛禽遷徙過境。其中大群鳳頭蜂鷹展翅飛過山頂的場面最為壯觀,最多時一天就可以看到2000多頭鳳頭蜂鷹,如此浩大規模的遷徙國內罕見。
  • 經停密雲水庫的候鳥從2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
    11月是南飛候鳥過境北京的高峰期。作為天鵝等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北京密雲水庫溼地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到此棲息的候鳥數量逐年增加。   據密雲水庫候鳥監測站統計,過去10年間,密雲水庫過境候鳥的總量比2005年增加了2倍多,常見候鳥也從2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成為北京重要的候鳥中轉站和百鳥樂園。
  • 越冬候鳥陸續抵達 洞頭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冠鳽
    溫州網訊 眼下正是候鳥越冬遷徙季節,作為國際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溫州也陸續迎來眾多鳥類「老朋友」。而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冠鳽,近日首次在洞頭被當地居民觀測到。「很驚喜,中國臺灣常見的留鳥黑冠鳽竟出現在洞頭,而且被我觀測到了。」
  • 候鳥「春運」開啟先頭部隊抵廈 廈門迎來觀鳥「黃金期」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劉少敏 圖/陳浩) 10月以來,隨著候鳥「春運」逐日熱鬧,廈門也迎來觀鳥「黃金期」。近日,不僅作為先頭部隊的鸕鷀、大濱鷸、仙八色鶇等已經抵廈,開始在杏林灣水域等處棲息,備受期待的水鳥遷徙高峰也逐日臨近,市民將有機會遇見稀有的勺嘴鷸、黑臉琵鷺等瀕危鳥類。  廈門有哪些值得推薦的觀鳥地點?又有哪些鳥中精靈值得期待?
  • 香山生態通道首次放歸猛禽 6隻猛獸經救治已恢復健康
    原標題:香山生態通道首次放歸猛禽   本報訊(記者袁京)又到候鳥遷徙季,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上周六首次在香山主峰香爐峰放歸紅隼、灰背隼、燕隼等6隻猛禽。   上周六,香山公園邀請了32名生物老師帶領學生參與猛禽放歸活動。此次放歸的猛禽此前因生病或者受傷被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救治,現已恢復健康,這些猛禽將會隨南遷的猛禽一起飛往南方越冬,開始新生活。
  • 津城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
    野生鳥類種類和數量大幅增加市規劃資源局黨委委員、一級巡視員路紅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相關工作情況。據2014年《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我市共記錄野生動物種類485種,其中鳥類416種。隨著我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經我市遷徙、停歇。
  • 全國首個猛禽等野生鳥類專業救助機構在旅順成立
    同時,全國首個以保護猛禽等野生鳥類為對象的專業救助機構――老鐵山猛禽救助中心宣布正式成立,不僅重傷鳥類無處救治的難題,同時可就近治療遷徙期受傷鳥類,使之及時治癒回歸藍天。遼南地區受傷鳥類,也可就近在老鐵山猛禽救助中心得到治療恢復。  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大連市旅順口區西部,是東北亞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每年有307種,數千萬隻候鳥途徑此地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