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鵝兩個星期前就到無錫了」,11月15日下午,拍客許明崗向記者「爆料」。進入深秋,許多候鳥如約來到太湖邊。這讓錫城的觀鳥人頗為振奮。無錫位於世界七大鳥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路線的輻射區域內,鳥類資源豐富,目前處於遷徙期,見了它們可要小心呵護哦。
數量江陰最多,品種則宜興最多
2007年因為一幅白頭翁的照片獲獎,從此與鳥類攝影結下不解之緣的許明崗,近年來持續用相機記錄無錫的候鳥,業餘時間都泡在湖邊山野之間。「冬候鳥至少要到9月中旬出現」,他告訴記者,今年是無錫候鳥記錄的「大年」,候鳥的種類很可能突破300種。在今年九十月份無錫地區的猛禽調查中,有鳥友在鴻山的一個山頭發現了鳳頭鷹等在無錫未被記錄的猛禽。「今年記錄到的像日本松雀鷹等猛禽的數量比往年多,往年只能零星見到幾隻,今年一天內相同種類的能見到8-9隻。」無錫的觀鳥人士增多了,較活躍的有一二十人,活動範圍集中於環太湖區域。
「無錫有山有水,是鳥類中途補給理想的棲息環境」。動物園鳥類專家謝決明介紹,但目前無錫還沒有保護鳥的民間組織,對鳥類資源沒有確切統計。「以往的調查顯示,無錫的冬候鳥以黃雀、紅脅藍尾鴝為多。全市範圍內,宜興的林鳥數量最多,江陰的水鳥數量最多。按數量來講江陰最多,品種則宜興最多」。
無錫處於世界七大鳥道輻射區域
許明崗告訴記者,無錫觀鳥的好地方主要是太湖周邊地區,以及森林覆蓋率較高的公園,如梅園、錫惠公園、黿頭渚等。蠡園風景區管理處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沒有專業人員、設備來觀測候鳥動向,但他注意到白鷺長期在鷗鷺島、長廣溪溼地棲息。
採訪中了解到,無錫位於世界七大鳥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路線的輻射區域內,上海、鹽城、南通、杭州則在遷徙通道的覆蓋範圍內。謝決明介紹,「在無錫鷸鳥、鴴鳥較少見,但按鳥道遷徙的鳥類會有部分擴散到了太湖流域。但有的地方景觀岸被硬化了,不再是泥質的灘涂,小魚蝦、水生昆蟲隨之減少,就不大適合集群遷徙的水鳥」。
出乎許明崗意料的是,前兩天竟在鴻山拍到了雜色山雀。「我準備記錄猛禽,卻聽到了異樣的叫聲,趕緊裝卡拍到了兩張照片」。隨後他與鳥友研究發現,這竟是在江蘇省從未記錄過的雜色山雀。它一般在東北、日本、朝鮮活動,但今年竟大範圍擴散了,在上海、浙江都被記錄到過。「通過記錄我們發現,白鷺、夜鷺等遷徙的鳥類適應了無錫的環境成了留鳥」。
候鳥正在遷徙期,相遇應小心呵護
據鳥友介紹,目前較多在太湖流域現身的是野鴨,也有為數不多的大雁,鳥兒在無錫的遷徙期可能會到12月中旬結束,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冷空氣的活動頻率。
雖然每年有不少「北方客」來無錫,但是對於投棧的「客人」,人類還得小心呵護。候鳥一般會與人保持距離。「小型鳥類一般與人保持10-20米的距離,你一走近,它往後退。像小天鵝、野鴨等大型鳥類至少得保持100米的距離。你只要在它視線觸及的100米範圍內被看到,它立馬就會飛走」。作為錫城資深的鳥友,許明崗表示候鳥與人類的親近度幾乎沒有,「我們拍鳥都是一身迷彩服,連鏡頭都用迷彩布包了起來。
謝決明介紹,臨近居民區的一般都是喜鵲、八哥、白頭翁等留鳥。「鳥類非常聰明,遷徙的時候會選擇好的環境」。謝決明告訴記者,一位上海鳥友曾在遷徙期餵養過一隻北紅尾鴝,誰知第二年遷徙期它直接落到了該鳥友的院落中接受餵食。他建議市民對陌生的鳥兒一定要及時放飛,讓它們能趕上「末班車」回家。(鄒皓美)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