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秋沙鴨等候鳥遷徙至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2021-01-13 騰訊網

中華秋沙鴨(左邊兩隻為雄性、右邊一隻為雌性)在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飛舞。匡中帆 攝

入冬以後,候鳥開始遷徙。記者從黔西南州林業局了解到,位於貞豐縣的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近期開展了鳥類監測工作。

監測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並記錄了中華秋沙鴨、鴛鴦、白胸翡翠、白鷺、蒼鷺、大山雀、大擬啄木鳥、白頰噪鶥、小鷿鷈(音:pì tī)、鳳頭鸊鷉(音:pì tī)、白腹錦雞、白鶺鴒(音:jí líng)、普通鸕鷀(音:lú cí)、紅嘴鷗、珠頸斑鳩、紅耳鵯(音:bēi)、白喉紅臀鵯等17種150餘只鳥類。其中,重點記錄了中華秋沙鴨3隻、鴛鴦40餘只、普通鸕鷀30餘只、紅嘴鷗30餘只、鳳頭鸊鷉10餘只。

鴛鴦。張衛民 攝

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為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數量極其稀少,中華秋沙鴨屬於比揚子鱷還稀少的國際瀕危動物。

鴛鴦。張衛民 攝

鴛鴦屬於雁形目鴨科鴛鴦屬,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為中國著名的觀賞鳥類,被看成愛情的象徵,人們常用鴛鴦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白腹錦雞屬雉科錦雞屬的一種鳥類,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鳳頭鸊鷉。張衛民 攝

據貞豐縣地方海事處工作人員王興熊介紹,中華秋沙鴨及鴛鴦喜歡遷徙到水質清澈、魚蝦種類豐富的水域,對水質環境要求較高,在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建立前,當地居住群眾回憶並未發現中華秋沙鴨、鴛鴦等候鳥到訪情況。

鳳頭鸊鷉。張衛民 攝

隨著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的建立,溼地保護修護工作得以開展。當地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近年來遷徙到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候鳥越來越多,連續三年來,中華秋沙鴨及鴛鴦等候鳥都遷徙到溼地公園越冬。

(來源:天眼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華秋沙鴨、鴛鴦齊聚貴州北盤江大峽谷
    入冬以後,候鳥開始遷徙,為切實掌握候鳥遷徙情況,近日,黔西南州林業局組織人員到貞豐董箐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開展鳥類監測工作。在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監測到的三隻中華秋沙鴨(左邊兩隻為雄性、右邊一隻為雌性)監測過程中,發現並記錄了中華秋沙鴨、鴛鴦、白胸翡翠、白鷺、蒼鷺、大山雀、大擬啄木鳥、白頰噪鶥、小鷿鷈、鳳頭鸊鷉、白腹錦雞、白鶺鴒、普通鸕鷀、紅嘴鷗、珠頸斑鳩、紅耳鵯、白喉紅臀鵯等17種150餘只鳥類。
  • 雙牌:撐起中華秋沙鴨遷徙越冬「保護傘」
    紅網時刻永州12月29日訊(通訊員 蘇淵)12月28日,雙牌日月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發現11隻中國特有珍稀鳥類——中華秋沙鴨的身影。中華秋沙鴨有著「鳥類中的大熊貓」之稱,與滇金絲猴、大熊貓齊名,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這已是中華秋沙鴨連續第8年來雙牌越冬,今年已經兩度造訪。
  • 衡山:萱洲國家溼地公園迎來22隻小天鵝
    沙洲上候鳥的鳴叫聲此起彼伏,為靜謐的溼地公園帶來勃勃生機。【同期聲】衡山萱洲國家溼地公園永和溼地管護站站長 曹文韜 今年冬候鳥從目前發現來看> 2014年,萱洲國家溼地公園開始試點建設6年時間,當地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恢復,吸引了大批候鳥來此遷徙、越冬,鳥類資源也從85種增加到了130餘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白鶴等珍稀物種。
  • 貴陽發現一中華秋沙鴨,系鳥中「大熊貓」,可能遷徙時「掉隊了」
    這是1月2日,貴州貴陽南明河水東路段出現了一隻中華秋沙鴨,吸引了大量攝影愛好者趕來拍攝。這隻中華秋沙鴨嘴巴尖長,頭頂羽毛呈鳳冠狀,身體呈白色,腳掌則是紅色的。1月4日,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員冉景丞告訴新京報記者,中華秋沙鴨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數量稀少,被稱之為鳥中「大熊貓」。
  • 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 長三角多個溼地迎來「最熱鬧」的時節
    天冷了,隨著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各地的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 成群結隊的雁鴨類候鳥,將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度過一整個寒冬。在10月底進行的水鳥調查中,大約有2萬多隻的雁鴨類候鳥已被觀測記錄。隨著氣溫的進一步下降,在12月或1月,保護區內的候鳥數量可能會達到最高值,約在4到5萬隻。
  • 黑龍江省自然教育課堂上線專題課 解讀「候鳥的遷徙」
    龍頭新聞訊(王珊)24日,黑龍江省自然教育課堂上線《候鳥的遷徙》專題課程,解讀候鳥知識、關注鳥類資源、呼籲護鳥愛鳥。3月初,東方白鸛開始北遷,回到它們的繁殖地三江平原,配對,營巢,孵化,育雛。詮釋美好的生命流程;中華秋沙鴨,春天飛到黑龍江、吉林,找到去年的溪流,回到溪流旁的樹洞,也開始新一輪的生命孕育;白琵鷺喜歡在東北大溼地繁殖,黑龍江七星河自然保護區一個繁殖群就聚集著500多隻白琵鷺;丹頂鶴飛到扎龍自然保護區、三江平原繁殖地,揣著和東方白鸛一樣的初衷,演繹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白頭鶴,又稱為「修女鶴」,主要繁殖地為大沾河自然保護區和新青白頭鶴自然保護區,這兩處保護區已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白頭鶴之鄉
  • 雲南青華海溼地公園迎來越冬新候鳥
    光明生物圈 【雲南青華海溼地公園迎來越冬新候鳥】「我們最近又監測到幾種來越冬的新鳥,有的還是國家I級保護鳥類!」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林磊近日高興地告訴記者,秋末冬初以來,東方鴴、青頭潛鴨、黑鸛、鳳頭麥雞等多種珍稀鳥類陸續飛抵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 候鳥遷徙季來臨!小天鵝首次來安吉過冬啦
    據自然資源保護中心監測,今年氣溫偏高,雖然大波候鳥尚未到來,但也有不少鳥種已到安吉,如中華秋沙鴨、鴛鴦、豆雁、普通鸕鷀、鷸類等,其中美麗的小天鵝為首次記錄到。每年夏季在北極苔原帶繁殖,冬季遷徙到長江中下遊、東南沿海等地越冬,越冬地主要選擇多蘆葦、蒲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的湖泊、水庫和水塘,行為謹慎,遠避人群。
  •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 又來重慶過冬啦
    中華秋沙鴨備受市民歡迎的候鳥紅嘴鷗正陸續撤退,但熱鬧的重慶,近期又迎來了「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過冬!它們的身影,已出現在江津區西湖鎮綦河河畔,很快也將會出現在主城的長江、嘉陵江等地。中華秋沙鴨每年來重慶越冬據了解,中華秋沙鴨是一種分布局限於東亞的珍稀鳥類,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已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並在2020年被列為全球瀕危物種,全球數量成熟個體僅有2400—4500隻。說起中華秋沙鴨和重慶的淵源,還要從8年前說起。
  • 西寧湟水溼地發現上百種鳥類
    青海新聞網訊 候鳥就是環境的「試金石」!湟水河畔,成為候鳥遷徙的驛站,留鳥越冬的天堂。受西寧湟水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委託,西寧市觀鳥協會長期對湟水流域西寧段野生鳥種情況進行觀測,目前在湟水流域已觀察記錄的野生鳥類達到上百種,遊禽、涉禽、陸禽、猛禽、攀禽、鳴禽6大生態類群的鳥兒均可以在這裡尋到蹤跡。發現上百種野生鳥類身影「你看那是羅紋鴨!
  • 黑龍江省遷徙候鳥種類達350種 佔全國一半以上
    據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是全國重點林區,森林和溼地資源豐富,其中溼地是遷徙候鳥最主要的棲息類型之一,黑龍江流域內的溼地為候鳥的遷徙和繁殖提供了大量棲息地,是重要的候鳥繁殖地和遷徙中轉站。全國有鳥類1400多種,其中遷徙候鳥種類達600多種,而我省遷徙候鳥就達350種,佔全國候鳥種類總量的一半以上。目前全省有248處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766平方千米,國家級36處,省級85處。
  • 「鳥類熊貓」中華秋沙鴨再「回」常德石門越冬
    尚一網訊(記者 曾玲 通訊員 康祖傑)近日,全國中華秋沙鴨越冬地同步調查小組在石門縣子良鄉沱水流域發現14隻中華秋沙鴨。 全國中華秋沙鴨越冬地同步調查小組工作人員介紹,這14隻中華秋沙鴨來自一個大家庭,3隻「國鴨爸爸」和1隻「國鴨媽媽」帶著10隻未成年子女。除遷飛前集群外,中華秋沙鴨在同一地點棲息著如此大種群的現象不多見。
  •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來滻灞啦~
    首次發現了"鳥類中的大熊貓"中華秋沙鴨3月19日上午,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監測中心工作人員根據觀鳥愛好者提供的線索,在溼地公園成功發現並拍攝到了1隻中華秋沙鴨。此次中華秋沙鴨的發現,是在滻灞生態區範圍內的首次記錄。
  • 桐廬天溪湖現瀕危物種中華秋沙鴨
    杭州日報訊 這幾天,分水鎮天溪湖上來了一群「國寶」——中華秋沙鴨,可把大家高興壞了,這可是桐廬鳥類新紀錄! 中華秋沙鴨是我國特有種,數量極其稀少,是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是最古老的鴨子。
  • 十幾隻青頭潛鴨來汶河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正在汶河國家溼地公園觀鳥的劉兆瑞迅速按下相機快門,抓拍下精彩瞬間。據介紹,青頭潛鴨是極危珍稀水鳥,去年觀鳥愛好者就曾在東平湖畔和汶河國家溼地公園拍攝到青頭潛鴨的身影,此次在汶河國家溼地公園發現的青頭潛鴨有十幾隻。△觀鳥愛好者 劉兆瑞 攝觀鳥愛好者劉兆瑞說,去年冬天曾在東平湖觀察到一群越冬的青頭潛鴨,約有300多隻。
  • 賴了3個月還不走,5隻小天鵝首次在赤山湖溼地越冬
    揚子晚報網1月11日訊(記者 張凌發 通訊員 王維 唐學誠)11日,句容赤山湖國家溼地公園監測人員在白水蕩區域記錄到一隊小天鵝的影像。監測人員稱,這隊小天鵝於2020年10月下旬抵達赤山湖,歷經幾次強降溫,仍舊沒有離開,成為在赤山湖溼地越冬的首支小天鵝隊伍。
  • 鄭州黃河溼地迎來「鳥中熊貓」,冬候鳥遷徙先頭部隊已抵達
    但鄭州黃河溼地內,被稱為「鳥中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已經開始歇息,補充南遷的能量了。一年一度的冬候鳥遷徙已經拉開帷幕,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位於我國山大候鳥遷徙通道中線通道上的鄭州黃河溼地,即將迎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熱鬧場面。
  • 樂陵市林業局:邂逅最美冬季,溼地公園迎來越冬候鳥
    庚子年末冬,樂陵市溼地公園迎來了大量越冬候鳥白骨頂,它們或在水面上嬉戲覓食,或悄悄潛入水中,或進入蘆葦叢中躲避,或迅速飛起激起水花,為冬日的溼地公園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近年來,樂陵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加強溼地保護與治理,通過前期清淤與後期適度的群落生態設計,栽植由多年生鄉土植物種構建的本土植被群落,增加少量的遊憩設施,開展以溼地觀鳥、觀景以及休閒康養體驗等為主的生態旅遊活動,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今年冬天,在樂陵市溼地公園及周邊水系有大量白骨頂棲息,形成了和諧的生態景象。
  • 6大觀鳥勝地你值得一去
    鄱陽湖作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溼地,夏季,迎接來自東南亞等地的百萬隻夏候鳥繁衍後代;冬季,吸引來自西伯利亞和中國北方地區數量龐大的冬候鳥種群棲息。  每年秋冬枯水季節,鄱陽湖地區顯現大面積淺水湖灘,大量水草、魚蝦、螺蚌等為各種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