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萱洲國家溼地公園迎來22隻小天鵝

2020-11-10 衡陽廣電

初冬時節,衡山萱洲國家溼地公園湘江永和段的沙洲上迎來一群特殊「客人」——22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

11月5日,溼地公園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中驚喜地發現,不遠處的沙洲旁,一群小天鵝正高昂著脖頸戲水捕食,其中還有一對小天鵝帶著自己的幼崽正在休憩。這些小天鵝將在溼地棲息數月之後,於來年春季陸續飛離。

作為南遷的「先頭部隊」,白額雁和小天鵝一同到來。沙洲上候鳥的鳴叫聲此起彼伏,為靜謐的溼地公園帶來勃勃生機。

【同期聲】衡山萱洲國家溼地公園永和溼地管護站站長 曹文韜

今年冬候鳥從目前發現來看,有白琵鷺、小天鵝、白額雁、斑嘴鴨、綠頭鴨、蒼鷺、磯鷸等一些(鳥類)

2014年,萱洲國家溼地公園開始試點建設。6年時間,當地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恢復,吸引了大批候鳥來此遷徙、越冬,鳥類資源也從85種增加到了130餘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白鶴等珍稀物種。

【同期聲】衡山萱洲國家溼地公園永和溼地管護站站長 曹文韜

環境的變化是最主要的,因為候鳥的到來是對環境變化的一個肯定。目前我們在繼續加大巡護力度,期待可以監查到更多候鳥的到來。

相關焦點

  • 湖南衡山萱洲國家溼地公園:退耕還溼護生態 旖旎風光滿生機
    萱洲國家溼地公園恢復了昔日的旖旎風光。宛如玉帶的龍蔭港從公園蜿蜒流過,直入湘江。紅網時刻衡陽8月6日訊(通訊員 文峰 劉永歡 記者 宋美君)湖南衡山退耕還林還溼試點項目位于衡山縣永和鄉新場市社區,於2018年上半年實施完成。2019年7月份,衡山縣遭受特大洪災侵襲,項目區損毀嚴重。災後,萱洲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如今,這裡又恢復了昔日的旖旎風光。
  • 禁漁期內非法電魚,衡山一男子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當無人機靠近取證時,該男子向無人機投擲石塊近日,衡山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偵破一起在萱洲國家溼地公園內採用電魚方法非法捕撈水產品的刑事案件,扣押電魚工具一組,嫌疑人王某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11月9日,萱洲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來到衡山縣公安局報警:近期溼地公園無人機巡查時發現在湘江大源渡下遊段有一名中年男子多次使用電打魚設備電魚。當無人機靠近取證時,該名男子不僅不離開,還拿起石頭對取證無人機進行攻擊,險些將無人機打落。
  • 多樣水生植物為溼地留住美
    對於溼地的保護,是實現從山到水、從森林生態系統到河流生態系統全面保護,對與資源的保護以及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對於湘江流域的用水安全和生態安全也具有重要意義。8月4日,記者來到衡陽多個國家溼地公園,了解到退耕還林還溼,給予生態環境、水質環境帶來的改善。
  • 黑臉琵鷺、斑嘴鴨、小天鵝……福建福州閩江河口溼地迎來大批越冬...
    這幾天,位於福建福州的閩江河口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了大批越冬候鳥,包括黑臉琵鷺、斑嘴鴨、小天鵝等珍稀候鳥,種群數量明顯增加。上午十點半,正值漲潮期,在閩江河口溼地,出現了大批小天鵝的身影。閩江河口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 鄭航:往年小天鵝是沒有這麼多的,也沒有這麼早來的。像去年的11月15日大概也就是二三十隻,今年觀測的時候有五百多隻。
  • 陸水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開展溼地鳥類種類和數量調查
    12月15日,陸水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組織工作人員對西涼湖溼地鳥類種類和數量開展調查,了解赤壁市越冬候鳥種群數量等情況。為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調查組深入湖區沼澤等地帶,仔細辨認鳥種、清點數量,拍攝記錄溼地鳥類生存情況。據統計,此次西涼湖調查記錄鳥類39種3955隻,西涼湖西涼村老湯屋調查記錄到28種1234隻,西涼湖衙門咀調查記錄到22種2721隻。
  • 賴了3個月還不走,5隻小天鵝首次在赤山湖溼地越冬
    揚子晚報網1月11日訊(記者 張凌發 通訊員 王維 唐學誠)11日,句容赤山湖國家溼地公園監測人員在白水蕩區域記錄到一隊小天鵝的影像。監測人員稱,這隊小天鵝於2020年10月下旬抵達赤山湖,歷經幾次強降溫,仍舊沒有離開,成為在赤山湖溼地越冬的首支小天鵝隊伍。
  • 池州:20餘只小天鵝飛臨曹家圩越冬
    圖為小天鵝在水中嬉戲畫面 通訊員尹莉攝曹家圩位於主城區青通路附近,靠近齊山大道。從去年12月20日開始,這裡陸續飛來了一群前來越冬的冬候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平天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的工作人員通過監測發現,目前一共有20多隻小天鵝在曹家圩水域越冬。雖然水域附近的城市道路上車來車往,但絲毫不影響它們在水中遊弋、覓食、嬉戲。沐浴著冬日暖陽,這群遠道而來的客人,在水中玩得十分「開心」。
  • 台州灣溼地迎來疣鼻天鵝,《醜小鴨》原型就是它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楊希林圖片來源:台州市愛鳥協會供圖最近,台州灣集聚區溼地迎來一位神秘的「天外來客」:它身著潔白的羽衣,鼻子前一抹亮色分外矚目。它就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疣鼻天鵝。小時新聞記者了解到,這隻疣鼻天鵝,是台州市愛鳥會會員雷電11月18日拍攝到的。這名愛鳥客注意到,這隻天鵝長相和大天鵝、小天鵝有明顯差異:它的脖子更加修長,還有一雙漂亮的「紅唇」與潔白的羽毛相襯,鮮豔動人。而且,和其他天鵝不同,這隻天鵝略顯「高冷」,在水面上行動時略顯拙笨,很少發出叫聲。
  • 青海柴達木盆地都蘭湖國家溼地公園引數萬隻野生鳥類越冬
    中新網西寧12月2日電 (孫睿)12月隆冬時節,柴達木盆地都蘭湖溼地公園迎來大天鵝、白骨頂雞、棕頭鷗、赤麻鴨等數萬隻野生鳥類越冬棲息,為冬季的柴達木盆地增添了一份美麗與靈動,呈現了勃勃生機。圖為都蘭湖國家溼地公園內,上萬隻野生鳥類越冬。
  • 雲南青華海溼地公園迎來越冬新候鳥
    光明生物圈 【雲南青華海溼地公園迎來越冬新候鳥】「我們最近又監測到幾種來越冬的新鳥,有的還是國家I級保護鳥類!」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林磊近日高興地告訴記者,秋末冬初以來,東方鴴、青頭潛鴨、黑鸛、鳳頭麥雞等多種珍稀鳥類陸續飛抵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 中國綠色時報:鄱陽湖都昌湖區迎來1.6萬隻越冬小天鵝
    中國綠色時報1月8日(二版)報導:上萬隻小天鵝近日集聚江西省鄱陽湖都昌縣大沔池、小沔池水域。據統計,目前在鄱陽湖都昌湖區越冬的小天鵝數量超1.6萬隻。為做好鄱陽湖區生態環境及溼地候鳥保護,都昌縣成立了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將工作經費列入縣財政預算,廣泛動員周邊群眾參與溼地及候鳥保護,嚴厲打擊破壞溼地生態環境及傷害候鳥的違法行為。近年來,湖區秩序明顯好轉,候鳥種群及數量逐步上升,共監測到白鶴、白枕鶴、小天鵝、東方白鸛等越冬候鳥38種13萬餘只。(陳扶南 徐紅波)上圖:鄱陽湖都昌湖區越冬小天鵝。
  • 四川廣元市南河溼地公園迎國檢
    中國園林網9月13日消息:9月6日至7日,國家林業局專家組一行來廣元市對創建國家級溼地公園進行檢查驗收。專家組表示,該市要進一步鞏固、完善、提升溼地公園的原生態自然性,將其打造成具有溼地保護與利用、科普教育、溼地研究、生態觀光、休閒娛樂等多種功能的社會公益性生態公園。
  • ...赤山湖國家溼地公園:有效應對疫情影響 共建和諧美好溼地生態環境
    句容赤山湖國家溼地公園作為重要的候鳥棲息地,堅持高標準開展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做到責任明確、人員到位,堅持日值守報告制度。而對野生鳥類健康狀況是目前疫源疫病監測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要謹防動物大規模死亡的疫情發生。為防止疫情傳播,溼地公園決定自1月24日起正式閉園。
  • 微山湖國家溼地公園
    微山湖國家溼地公園:最美微山湖天賜大溼地  1、微山湖國家溼地公園:  微山湖國家溼地公園是一塊美麗的土地,一個人間仙境。  微山湖國家溼地公園是亞洲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原始生態溼地,2011年12月13日,國家林業局正式下發通知,批准建立微山湖國家溼地公園。
  • 天河溼地公園落羽杉迎來最佳觀賞期
    近日,隨著氣溫的下降,天河溼地公園落羽杉迎來最佳觀賞期,碧水紅杉,層林盡染,吸引眾多市民遊客前去打卡。據悉,日前公園遊客量和到園車輛呈井噴式增長,高峰期日均遊客約3500人次。溼地公園下遊地帶,成片的落羽杉已經變成磚紅色。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攝從天空俯瞰成片的落羽杉,行人在整齊林中行走,頗有形式感。
  • 山西又有3處溼地公園加入「國家溼地公園」大家庭
    山西晚報訊(記者 薛建英)5日,山西晚報記者從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稷山汾河、右玉蒼頭河、大同桑乾河3處試點建設的國家溼地公園正式加入「國家溼地公園」大家庭。
  • 大理這個溼地公園正式獲封「國字號」!
    近日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 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 雲南兩處試點建設的國家溼地公園 順利通過驗收 正式獲封「國字號」
  • 中國第一個國家溼地公園,西溪溼地公園,風景特別美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以「一曲溪流一曲煙」聞名的西溪溼地,曾與西湖、西泠並稱為「杭州三西」。西溪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市區西面,這裡環境清幽、水道縱橫,是城市中少有的天然溼地,有「杭州之腎」之稱。在很大面積的溼地規劃區域裡,零零散散坐落著許多古樸的房屋和院落。西溪溼地分為東區和西區,東區包括一期和二期,西區為三期洪園景區。東區是西溪溼地自然風光的精華所在,坐船穿行於錯綜複雜的水道,是感受自然生態最佳的方式。
  • 樂陵市林業局:邂逅最美冬季,溼地公園迎來越冬候鳥
    庚子年末冬,樂陵市溼地公園迎來了大量越冬候鳥白骨頂,它們或在水面上嬉戲覓食,或悄悄潛入水中,或進入蘆葦叢中躲避,或迅速飛起激起水花,為冬日的溼地公園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近年來,樂陵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加強溼地保護與治理,通過前期清淤與後期適度的群落生態設計,栽植由多年生鄉土植物種構建的本土植被群落,增加少量的遊憩設施,開展以溼地觀鳥、觀景以及休閒康養體驗等為主的生態旅遊活動,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今年冬天,在樂陵市溼地公園及周邊水系有大量白骨頂棲息,形成了和諧的生態景象。
  • 冬日來臨,到溼地觀鳥去 長沙溼地總面積達4萬餘公頃
    華聲在線11月22日訊 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記者今天在長沙市林業局獲悉,長沙通過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還溼還草、溼地恢復修復等項目建設,2020年已實現全市溼地保護率為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