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秋沙鴨
備受市民歡迎的候鳥紅嘴鷗正陸續撤退,但熱鬧的重慶,近期又迎來了「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過冬!它們的身影,已出現在江津區西湖鎮綦河河畔,很快也將會出現在主城的長江、嘉陵江等地。
中華秋沙鴨每年來重慶越冬
據了解,中華秋沙鴨是一種分布局限於東亞的珍稀鳥類,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已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並在2020年被列為全球瀕危物種,全球數量成熟個體僅有2400—4500隻。
說起中華秋沙鴨和重慶的淵源,還要從8年前說起。據有15年觀鳥經驗、重慶觀鳥會會長危騫介紹,2012年冬季,他們首次在江津區西湖鎮綦河支流,記錄到了中華秋沙鴨的身影。
中華秋沙鴨為何被譽為「鳥中大熊貓」?
「第一,因為它的種群數量比較少,屬於瀕危物種,就和大熊貓一樣。第二,其雄鳥在毛色上為黑白相間,外形上有著大熊貓標誌性的黑白。」危騫說,中華秋沙鴨對繁殖環境要求比較高,適應能力較差,分布狹窄,這一系列因素導致其越發珍貴。
「它們一般只出現在原生河流、河道,水流比較湍急,魚類較為豐富的區域。像重慶的江津綦河,主城區域長江、嘉陵江一帶,都觀測到過它們的身影。」危騫說。
「中華秋沙鴨每年都是差不多這段時間出現在重慶。」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重慶動物學會理事長王志堅表示,每年,我市將迎來大概30隻左右的中華秋沙鴨越冬,數量上有輕微浮動,它們會在重慶待到來年的三四月份才離開。
「候鳥遷徙軌跡固定方向不會變,它們在遷徙過程中,會選擇一些環境好、食物充足的地方停留。」王志堅說,重慶部分區域剛好符合它們停留越冬的需求,於是每年都會來一些。
請攜帶望遠鏡觀鳥,不要喧譁
如何觀鳥?危騫介紹,中華秋沙鴨和紅嘴鷗不同,紅嘴鷗不太怕人,但中華秋沙鴨則性機警,稍有驚動就會保持警覺,隨即起飛或遊至隱蔽處。
「市民觀鳥時,可選擇用望遠鏡,安靜的欣賞。最好不要大聲喧譁,更不要扔石子等幹擾它們,給它們創造一個自然安靜的環境即可。」危騫說。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客人」,給它們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過冬環境,我市每年都會出臺一些相關規定,並開展一些相關活動。「例如江津地區,每年都會投入人力、物力,在中華秋沙鴨出沒地帶,進行巡防保護。對於一些妨礙到它們的違章建築,也會進行拆除。」危騫說,另外,觀鳥會以及相關志願者,也會組織各類的進社區活動,向居民宣講相關知識,提高居民保護它們的意識。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範聖卿
受訪者供圖
(責編:秦潔、張禕)
【來源:重慶晨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