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 又來重慶過冬啦

2020-11-24 瀟湘晨報

中華秋沙鴨

備受市民歡迎的候鳥紅嘴鷗正陸續撤退,但熱鬧的重慶,近期又迎來了「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過冬!它們的身影,已出現在江津區西湖鎮綦河河畔,很快也將會出現在主城的長江、嘉陵江等地。

中華秋沙鴨每年來重慶越冬

據了解,中華秋沙鴨是一種分布局限於東亞的珍稀鳥類,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已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並在2020年被列為全球瀕危物種,全球數量成熟個體僅有2400—4500隻。

說起中華秋沙鴨和重慶的淵源,還要從8年前說起。據有15年觀鳥經驗、重慶觀鳥會會長危騫介紹,2012年冬季,他們首次在江津區西湖鎮綦河支流,記錄到了中華秋沙鴨的身影。

中華秋沙鴨為何被譽為「鳥中大熊貓」?

「第一,因為它的種群數量比較少,屬於瀕危物種,就和大熊貓一樣。第二,其雄鳥在毛色上為黑白相間,外形上有著大熊貓標誌性的黑白。」危騫說,中華秋沙鴨對繁殖環境要求比較高,適應能力較差,分布狹窄,這一系列因素導致其越發珍貴。

「它們一般只出現在原生河流、河道,水流比較湍急,魚類較為豐富的區域。像重慶的江津綦河,主城區域長江、嘉陵江一帶,都觀測到過它們的身影。」危騫說。

「中華秋沙鴨每年都是差不多這段時間出現在重慶。」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重慶動物學會理事長王志堅表示,每年,我市將迎來大概30隻左右的中華秋沙鴨越冬,數量上有輕微浮動,它們會在重慶待到來年的三四月份才離開。

「候鳥遷徙軌跡固定方向不會變,它們在遷徙過程中,會選擇一些環境好、食物充足的地方停留。」王志堅說,重慶部分區域剛好符合它們停留越冬的需求,於是每年都會來一些。

請攜帶望遠鏡觀鳥,不要喧譁

如何觀鳥?危騫介紹,中華秋沙鴨和紅嘴鷗不同,紅嘴鷗不太怕人,但中華秋沙鴨則性機警,稍有驚動就會保持警覺,隨即起飛或遊至隱蔽處。

「市民觀鳥時,可選擇用望遠鏡,安靜的欣賞。最好不要大聲喧譁,更不要扔石子等幹擾它們,給它們創造一個自然安靜的環境即可。」危騫說。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客人」,給它們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過冬環境,我市每年都會出臺一些相關規定,並開展一些相關活動。「例如江津地區,每年都會投入人力、物力,在中華秋沙鴨出沒地帶,進行巡防保護。對於一些妨礙到它們的違章建築,也會進行拆除。」危騫說,另外,觀鳥會以及相關志願者,也會組織各類的進社區活動,向居民宣講相關知識,提高居民保護它們的意識。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範聖卿

受訪者供圖

(責編:秦潔、張禕)

【來源:重慶晨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貴陽發現一中華秋沙鴨,系鳥中「大熊貓」,可能遷徙時「掉隊了」
    這是1月2日,貴州貴陽南明河水東路段出現了一隻中華秋沙鴨,吸引了大量攝影愛好者趕來拍攝。這隻中華秋沙鴨嘴巴尖長,頭頂羽毛呈鳳冠狀,身體呈白色,腳掌則是紅色的。1月4日,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員冉景丞告訴新京報記者,中華秋沙鴨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數量稀少,被稱之為鳥中「大熊貓」。
  •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來滻灞啦~
    >就在昨天(3月19日)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首次發現了"鳥類中的大熊貓"中華秋沙鴨3月19日上午,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監測中心工作人員根據觀鳥愛好者提供的線索,在溼地公園成功發現並拍攝到了1隻中華秋沙鴨。
  • 小天鵝首次來安吉過冬啦
    安吉來了哪些「小可愛」   小天鵝   小天鵝來安吉過冬為首次記錄。   中華秋沙鴨   鴛鴦   ……   豆雁(Anser fabalis)   據自然資源保護中心監測,今年氣溫偏高,雖然大波候鳥尚未到來,但也有不少鳥種已到安吉,如中華秋沙鴨、鴛鴦、豆雁、普通鸕鷀、鷸類等,其中美麗的小天鵝為首次記錄到。
  • 這些珍稀鳥類都來扎堆兒過冬啦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小萍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紅/文 通訊員 張明雲/圖12月15日,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後地村的黃河溼地水域中,一群白天鵝從天空掠過,蘆葦掩映下的水面上,黑鸛、大鴇、大雁、白鷺等數十隻珍禽鳥類聚在一起嬉戲、覓食。
  • 中華秋沙鴨堪比大熊貓,世上唯一會上樹的鴨子,竟是來自冰川時代
    我們常說我們這地大物博,有著很多特別的奇珍異獸,而事實也是如此,就比如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就是最著名的代表啦,要追溯它在我們歷史長流中的身影,可以追溯到800萬年前左右,和它同期的很多動物基本上都已經滅絕了,而它卻能生存至今真的可以稱得上為"活化石"。
  • 雲遊河北|春江水暖 石家莊中華秋沙鴨唱響春天的讚歌
    春江水暖,這幾日,石家莊井陘南固鎮底村附近的冶河內,涓涓細流在叮咚歌唱,一群鳥兒在這裡嬉戲遊弋,鴛鴦、綠頭鴨、冠魚狗……這裡成了鳥的天堂,還吸引了6隻「國寶」中華秋沙鴨在此唱響春天的讚歌。中華秋沙鴨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是與大熊貓、華南虎、滇金絲猴齊名的國寶 ,全球僅存不足1000隻。井陘南固鎮底村附近,蔚藍的天空下,清澈的冶河水緩緩流淌,突然一群鳥兒划過天空,劃出最美的弧線;一會兒它們俊美的身影又飄落水面,自由自在地遊蕩。100多隻鴛鴦形成一支龐大的隊伍,兩兩一組,卿卿我我,好不浪漫。還有綠頭鴨、冠魚狗……在水面上遊來遊去,輕鬆而自在。
  • 貴客來了!「鳥中大熊貓」翩翩錦江之上 成都中心城區首次記錄
    這一幕,被觀鳥愛好者手中的鏡頭定格下來,照片經過成都觀鳥協會專家辨認,確認是「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是一種瀕危鳥類,在成都範圍內,僅於都江堰紫坪鋪水庫下遊被記錄過。而這次,距離最近的回龍地鐵站僅3公裡。
  • 科普| 它們長發飄飄,是鳥中大明星,與大熊貓、華南虎、滇金絲猴...
    近年來, 中華秋沙鴨逐漸成為了鳥類中的「明星鳥」, 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 中華秋沙鴨和它的棲息環境。 那中華秋沙鴨這「明星鳥」到底有啥特質呢!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 明星嘛,首先得有外貌特徵! 中華秋沙鴨,簡稱「中秋」, 長得如何呢?看圖。
  • 「沸點」野生動物頻繁來渝過冬背後的生態密碼
    近段時間,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現身重慶市江津區西湖鎮綦河江畔。新華網發(劉明生 攝)新華網重慶11月26日電(陳雨)隨著北方天氣逐漸轉冷,很多候鳥開始南遷避寒越冬。近日,重慶江津綦河流域迎來了一群「貴客」,它們就是有著「鳥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
  • 雙牌:撐起中華秋沙鴨遷徙越冬「保護傘」
    紅網時刻永州12月29日訊(通訊員 蘇淵)12月28日,雙牌日月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發現11隻中國特有珍稀鳥類——中華秋沙鴨的身影。中華秋沙鴨有著「鳥類中的大熊貓」之稱,與滇金絲猴、大熊貓齊名,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這已是中華秋沙鴨連續第8年來雙牌越冬,今年已經兩度造訪。
  • 隨州百鳥圖美爆了!「鳥痴」韓起璞的攝影傑作來啦!
    中華秋沙鴨 鳥中大熊貓 中華秋沙鴨 鳥中大熊貓
  • 還有哪些野生動物喜歡來重慶「打卡」?
    還有哪些野生動物喜歡來重慶「打卡」?一起來看看吧 「水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 又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便已成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並在2002年被列為全球瀕危物種全球數量成熟個體在2400-4500隻之間與華南虎、大熊貓齊名同為中國「國寶」
  • 桐廬天溪湖現瀕危物種中華秋沙鴨
    杭州日報訊 這幾天,分水鎮天溪湖上來了一群「國寶」——中華秋沙鴨,可把大家高興壞了,這可是桐廬鳥類新紀錄! 中華秋沙鴨是我國特有種,數量極其稀少,是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是最古老的鴨子。
  • 野生動物頻繁來渝過冬背後的生態密碼
    隨著北方天氣逐漸轉冷很多候鳥開始南遷避寒越冬近日重慶江津綦河流域迎來了一群「貴客」它們就是有著「鳥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是東亞特有珍稀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和國際瀕危物種,數量極其稀少
  • 「鳥類熊貓」中華秋沙鴨再「回」常德石門越冬
    尚一網訊(記者 曾玲 通訊員 康祖傑)近日,全國中華秋沙鴨越冬地同步調查小組在石門縣子良鄉沱水流域發現14隻中華秋沙鴨。 全國中華秋沙鴨越冬地同步調查小組工作人員介紹,這14隻中華秋沙鴨來自一個大家庭,3隻「國鴨爸爸」和1隻「國鴨媽媽」帶著10隻未成年子女。除遷飛前集群外,中華秋沙鴨在同一地點棲息著如此大種群的現象不多見。
  • 重慶有多少種鳥?剛發布的這本名錄裡有答案
    「鳥種分布新記錄的發現,是一個漫長而又偶然的過程,這489種鳥類都是1869年後在重慶發現過的。」重慶觀鳥會會長危騫表示,這並不意味著重慶就只有這些鳥類,還有更多的鳥類等著他們去發現。這些鳥類你們認識嗎?
  • 大陸特有鳥類「中華秋沙鴨」 首度現蹤澎湖(圖)
    原標題:大陸特有鳥類「中華秋沙鴨」 首度現蹤澎湖(圖)   大陸特有鳥類「中華秋沙鴨」(中),最近意外現蹤在澎湖成功水庫。 圖為「中華秋沙鴨」與鳳頭潛鴨共飛。(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大陸特有鳥類「中華秋沙鴨」,最近意外現蹤在澎湖成功水庫,驚鴻一瞥,成為澎湖第375種新紀錄。   澎湖縣野鳥學會調查組長鄭謙遜表示,這隻大陸特有物種「中華秋沙鴨」,是由澎湖鳥友李國華最近在進行鳥況調查時,意外在澎湖成功水庫發現的,由於稀有罕見,在臺灣被視為極其罕見的「迷鳥」。
  • 中華秋沙鴨被困!消防員冰上營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我在大運河森林公園攝影,看到一隻鳥被困在冰面上掙扎,好像是中華秋沙鴨!」1月7日,攝影師陳春生先生在北京通州區大運河森林公園拍攝運河冬景時,突然看到一隻「尖嘴鳥」在冰面上掙扎。通州消防指戰員冰上施救,成功將這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救上岸。「拉近鏡頭看,這個鳥的特點和中華秋沙鴨一模一樣,我知道這個鳥是保護動物,然後就報了警。」陳先生說。
  • 中國石化新聞網--追逐風中的精靈
    迷戀風中的色彩    「杜鵑俗稱布穀鳥,是夏候鳥,每到春季飛到我國來繁殖,中華秋沙鴨則是冬候鳥,冬季來到溫暖的南方來過冬」。年過五旬的陳德智談起自己的觀鳥經來如數家珍,每一種他所拍攝過的鳥仿佛是他的寵物,熟悉無比。
  • 中華白海豚帶崽春遊,同為水中大熊貓,它和白鰭豚有什麼不同?
    近日,在廣西欽州三娘灣,接連出現中華白海豚帶崽春遊的罕見畫面。為什麼說罕見,當地從事保護工作的研究人員表示,野生白海豚本身就很難拍到,和幼崽一起出現就更少了,它們屬於瀕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為海上大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