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客來了!「鳥中大熊貓」翩翩錦江之上 成都中心城區首次記錄

2020-12-03 紅星新聞

錦江之上,成都迎來了尊貴的「新朋友」。

12月1日中午,一隻頭頂雙冠、黑白分明的鳥兒,展開雙翅,飛翔於成都錦江之上。這一幕,被觀鳥愛好者手中的鏡頭定格下來,照片經過成都觀鳥協會專家辨認,確認是「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是一種瀕危鳥類,在成都範圍內,僅於都江堰紫坪鋪水庫下遊被記錄過。而這次,距離最近的回龍地鐵站僅3公裡。

↑中華秋沙鴨飛翔於錦江之上 攝影 李建書

拍到「鳥中大熊貓」

他感覺「運氣來登了」

近日,成都觀鳥愛好者李建書聽人說起,雙流區正興街道錦江段附近來了一群鳳頭麥雞。12月1日中午,他與妻子一起趕了過去。

江水有些湍急,百米開外,的確有一群鳳頭麥雞在附近活動。為了不驚擾鳥兒們棲息,李建書躲在草叢後邊,架起他的長焦鏡頭。

↑12月1日,李建書在錦江邊觀鳥

「突然,我看到一隻黑白分明的鳥兒在向上遊飛行,只在江面上竄了一下!」有著多年觀鳥經驗的李建書意識到,它可能是一隻中華秋沙鴨,但因為出現得太突然,他還沒來得及摁下快門。

李建書悄悄地往上遊跟了過去,「我當時非常驚喜,但又怕驚擾到它。」大概走了100米,它再次出現了,這次他看得很清楚,「它又從江面不知道什麼地方飛了起來,這次是向下遊的方向,往一個山坡飛了過去。」

因為快門速度設置得還不夠高,沒來得及調整,所以拍下的照片沒有完全對焦,但依然能看清這隻「鳥中大熊貓」美麗的身影:它頭頂雙冠,嘴形偏扁,大部分羽毛黑白分明,只有頭頂的微微泛綠,嘴和腳丫則是橙紅色的。

「兩次見到它中間隔了兩三分鐘,我猜想它當時是在捉魚。」這次,李建書確認它就是一隻中華秋沙鴨,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能把它記錄下來,我感覺自己的運氣來登了(太好了)。」

專家:此前只在成都遠郊記錄過

世界上僅存2000至3000隻左右

12月2日上午,記者聯繫到成都觀鳥協會會長沈尤,將李建書拍下的照片發給他看。沈尤經過辨認說:「確實是中華秋沙鴨。」

隨後,沈尤又專門聯繫到李建書,確認拍攝的具體信息。沈尤向記者介紹:「我們一直在做成都鳥類多樣性的監測,能夠收集到李建書提供的信息,就能夠繼續確認中華秋沙鴨的分布覆蓋到了成都,其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此前,我們僅在今年年初做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的時候,調查隊於遠郊的都江堰紫坪鋪大壩下遊記錄過中華秋沙鴨,那次發現了8隻。」沈尤介紹,中華秋沙鴨是瀕危鳥類,屬於候鳥,越冬時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目前世界上僅存2000至3000隻左右,「西部的四川相對罕見,冬季越冬時,通常在嘉陵江、青衣江流域出現,喜歡在湍急的石板灘找魚吃,而成都近郊就更罕見了。」

↑李建書

此次中華秋沙鴨出現的雙流區正興街道錦江段,屬於成都中心城區,距離最近的回龍地鐵站僅3公裡。為什麼它會出現在這裡?

李建書認為,這與成都溼地環境的改善有關,「中華秋沙鴨在北方的時候,通常活動在清澈的河裡,這次來成都過路,正興這段錦江的水體也是比較乾淨的,沒有臭味。」

沈尤介紹說:「中華秋沙鴨的環境指示性較強,成都的溼地環境如何,它已經告訴了我們。」

沈尤還特別提醒市民,鳥類與人類生活在一起,大家切記不要驚擾它們。

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錦江以現代都市工業為戰略支點 探索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路徑
    堅定落實「中優」戰略,緊緊圍繞「天府成都·品位錦江」形象定位,生動踐行「產業升級、消費引領、場景營造、開放合作、治理提能」五大行動,讓都市工業成為老城區發展的新動力,讓數字新基建釋放中心城區發展潛能,探索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路徑,推動城區產業轉型、功能升級和城市更新,打造城市最強力量極核。
  • 異域奇花天堂鳥 開在錦江邊
    作為成都傳統年宵花市場多年以來「買買買」的主力,各種各樣的色彩,寬闊的花瓣如蝴蝶的翅膀翩翩起舞,一盆盆售價不菲的蝴蝶蘭就像「盛裝待嫁」新娘一樣風情萬種,在客廳中擺上一盆蝴蝶蘭,更顯典雅高貴。華西蝴蝶蘭分布於四川山林中蝴蝶蘭也是全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花卉之一,今天蝴蝶蘭的園藝品種已經超過35000種,成為各類觀賞花卉之中當之無愧的園藝寵兒。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6種!你能猜出這些都是什麼鳥?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6種!你能猜出這些都是什麼鳥?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鳥友袁開放10月22日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記錄到的白喉斑秧雞,系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進入秋季,候鳥進入遷徙期。成都觀鳥會重點對猛禽、雀形目鳥類和水鳥等展開調查監測。
  • 貴客!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來滻灞啦~
    CBE美景如詩的滻灞不僅吸引著許多人來這裡工作生活就連稀罕的鳥兒也慕名而來>就在昨天(3月19日)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首次發現了"鳥類中的大熊貓"中華秋沙鴨3月19日上午,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監測中心工作人員根據觀鳥愛好者提供的線索,在溼地公園成功發現並拍攝到了1
  • 錦江上飛來一隻鳥 「鳥中大熊貓」進城了
    原標題:錦江上飛來一隻鳥 「鳥中大熊貓」進城了 李建書在錦江邊觀鳥  12月1日中午,一隻頭頂雙冠、黑白分明的鳥兒,展開雙翅,飛翔於成都錦江之上,這一幕,被觀鳥愛好者手中的鏡頭定格下來。
  •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 又來重慶過冬啦
    中華秋沙鴨備受市民歡迎的候鳥紅嘴鷗正陸續撤退,但熱鬧的重慶,近期又迎來了「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過冬!它們的身影,已出現在江津區西湖鎮綦河河畔,很快也將會出現在主城的長江、嘉陵江等地。中華秋沙鴨每年來重慶越冬據了解,中華秋沙鴨是一種分布局限於東亞的珍稀鳥類,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已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並在2020年被列為全球瀕危物種,全球數量成熟個體僅有2400—4500隻。說起中華秋沙鴨和重慶的淵源,還要從8年前說起。
  • 今年大熊貓首次科學發現150周年 成都舉行紀念主題展
    150年前,在四川寶興縣,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遇見了一隻大熊貓。在這一天,有著800多萬年生存歷史的大熊貓,遇見了人類科學。  2月5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推出「回望1869——紀念大熊貓首次科學發現150周年主題展」,展示了大量具有史料價值的歷史照片、舊大熊貓郵票和大熊貓紀念幣。
  • 西寧再現鳥中「大熊貓」黑鸛
    10月24日, 在西寧市湟中區蓮花湖景區,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首次以影像記錄到3隻國家一級保護鳥種——黑鸛。當日,在蓮花湖景區,觀鳥攝影愛好者有幸拍攝記錄到3隻黑鸛。記者通過現場觀測器材看到,纖細的腳、體態優美的一隻黑鸛展翅欲飛,兩隻沐浴著秋日的暖陽在溼地上悠閒地歡暢踱步,無比愜意。
  • 元旦小長假 成都城區權威避堵攻略來了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元旦假期將至,成都將迎來群眾旅遊、探親出行高峰,車輛集中出行,交通壓力激增。12月30日,記者從成都市交管局獲悉,預計在12月31日下午及晚間、2021年1月1日上午,將迎來自駕遊出行車流匯聚的現象,1月3日下午和晚間,將出現返程車流匯聚的狀況。
  • 生態喜訊,「鳥中大熊貓」首次在北京繁育後代
    生態喜訊,「鳥中大熊貓」首次在北京繁育後代 震旦鴉雀(拉丁學名:Paradoxornis heudei),是鶯科鴉雀屬一種珍稀鳥類,它的名字非常中國化,古印度稱華夏大地為"震旦"。這種鳥的第一個標本採集發現於中國南京,所以定名為「震旦鴉雀」。
  • 內江城區首次發現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 出現時間比恐龍還早
    近日,內江市民陳先生在東興區東風路一家物流中心內的蓄水池裡,發現了不少酷似水母的動物,不過讓他納悶的是:水母一般都生活在海裡,那蓄水池裡的這些小東西又是什麼呢?陳先生說,由於平時自己喜歡看到動物世界,當仔細觀察這些小東西時,他越看越覺得像水母,但印象中水母都是生活在海裡,這讓他十分納悶。而在距離紅磚房蓄水池不遠處,還有一口直徑約8米的蓄水池,常年有水。讓人驚喜的是,在這口蓄水池內,記者同樣看見了很多大大小小形如水母的動物在水中遊動。
  • 漢石橋溼地驚現「鳥中大熊貓」
    順義    「順義出現『鳥中大熊貓』啦!」北青社區報記者獲悉,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bǎo),在北京市漢石橋溼地市級自然保護區出現。大鴇在我國的現存數量已低於大熊貓數量,這是順義區首次發現這種鳥類。
  • 四川23年間新增135種野生鳥類 鳥類新分布記錄多由觀鳥者發現
    這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成都觀鳥會等機構共同推出的最新研究論文《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裡發布的數據。鳥類種數超全球167個國家上一份最完整記錄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的名錄,是1997年出版的《四川鳥類鑑定手冊》。23年間,隨著觀鳥人數增多、記錄手段更新,新的觀察記錄層出不窮,卻一直缺乏專業系統的整理收集。
  • 馬拉度納曾來成都 騎人力三輪車繞著錦江賓館轉了一圈
    而四川成都,也是馬拉度納在中國到過為數不多的城市之一。把時光撥回到1996年。這次馬拉度納第一次踏上中國到土地。當時,作為博卡青年隊的隊長,球王率領著阿根廷博卡青年隊來到中國,與北京國安、四川全興進行了兩場友誼比賽。當時,只要是馬拉度納所到之處,中國球迷都會熱烈歡迎他。馬拉度納在成都與四川全興隊進行友誼賽時,當時為了能夠一睹老馬的風採,可以說是萬人空巷的地步。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本時段內,成都觀鳥會開展了鳥類繁殖及度夏調查、秋季鳥類遷徙調查、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鳥類巡護及疫源疫病防護預警等重點活動。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
  • 成都錦江學校率先探索用數字教材賦能課堂
    人民網成都11月20日電 (郭瑩)數字教材正在讓傳統課堂變得更為生動有趣。今日,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主辦的「中小學數字教材實踐研究」項目數學課例展示活動在成都錦江區開展。課程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的17個課程改革實驗區,近200個學校的教研員和教師,通過中教雲數字課程教材雲平臺觀看直播,進行互動交流,錦江實驗區數學學科約300位老師參加現場研討。成都天涯石小學進行《正負數》課例展示。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
  • 遠看像毛球,長著大尾巴,「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南海子定居
    近日,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工作人員在南海子郊野公園拍攝到了震旦鴉雀在窩中休息的畫面。因為珍稀,震旦鴉雀又被稱為「鳥中大熊貓」。去年8月、11月和今年5月,震旦鴉雀都在南海子現身過。這說明南海子成為這種全球性近危物種的又一個定居地。
  • 「鳥中大熊貓」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周勇 攝中新網西安12月23日電 (阿琳娜 楊柳)記者23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了解到,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華陽管護站近日發現2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分別是1隻成鳥和1隻亞成鳥。這是陝西長青第二次發現黑鸛。
  • 鳥種數量居全國第二 四川最佳觀鳥地指南速來收藏
    根據成都觀鳥會完成於2014年的《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統計,四川記錄有野生鳥類21目88科725種。鳥種數量居全國第二,其中中國特有鳥類41種,居全國第一。四川有46處重點鳥區(Important Bird Area,IBA),亦為全國之首。 觀察並欣賞野生鳥類即為觀鳥(Bird Watching 或 Bir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