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秋沙鴨被困!消防員冰上營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2021-01-11 北京日報客戶端

「119嗎?我在大運河森林公園攝影,看到一隻鳥被困在冰面上掙扎,好像是中華秋沙鴨!」1月7日,攝影師陳春生先生在北京通州區大運河森林公園拍攝運河冬景時,突然看到一隻「尖嘴鳥」在冰面上掙扎。通州消防指戰員冰上施救,成功將這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救上岸。

「拉近鏡頭看,這個鳥的特點和中華秋沙鴨一模一樣,我知道這個鳥是保護動物,然後就報了警。」陳先生說。

通州區消防救援支隊接警後,立即調派梨園、潞源消防站水域救援隊到場進行處置,消防水域救援隊到場後,發現該「尖嘴鳥」被困在距離岸邊20米左右的冰面,嘴邊有魚鉤和魚線。

為保證安全,防止冰面破裂對救援人員和野生動物造成傷害,水域救援隊隊員穿著冬季搶險救援服和救生衣,利用救援梯分散身體壓力,爬行到「尖嘴鳥」身邊,將「尖嘴鳥」附近的冰面擊碎並剪斷魚線,成功將「尖嘴鳥」救出並放入救助袋。

「看樣子魚鉤和魚線已經在它嘴上很久了,估計是因為誤食了帶魚鉤的小魚才這樣的。」報警人陳先生說,「這隻鳥可能是在河面上睡覺,結果昨天低溫大風,河面突然結冰,加上受到魚鉤魚線的影響,鳥的體力不好才被困住的。」

「看鳥的體貌特徵,符合雌性中華秋沙鴨的特徵。」大運河森林公園工作人員說,「這幾年,這種國家保護動物每年都會來大運河水域,我們還將繼續加強觀察看護,發現此類情況後儘快進行救助。」

網絡公開資料顯示,中華秋沙鴨俗名鱗脅秋沙鴨,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中華秋沙鴨嘴形側扁,前端尖出,與鴨科其它種類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腳紅色。雄鴨頭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鏡。頭頂的長羽後伸成雙冠狀。脅羽上有黑色魚鱗狀斑紋。

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數量極其稀少,中華秋沙鴨屬於比揚子鱷還稀少的國際瀕危動物。

目前,這隻中華秋沙鴨正送往動物救助機構進行治療。

通州消防提醒廣大市民朋友:保護瀕危野生動物人人有責,但在發生此類情況時,市民朋友不要盲目進行救助,尤其是不要冒險在冰上進行救援,應量力而行,同時撥打119進行求助,千萬不能冒險下水或在冰面行走,防止發生冰面破裂導致溺水事故。

攝影 陳春生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宇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鳥中熊貓」冰上獲救?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身份搞錯了
    昨天,消防員冰上營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的新聞刷屏了。不過,經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鑑定,獲救的並非中華秋沙鴨,只是一隻普通秋沙鴨。目前它身體虛弱,仍需「住院」觀察。在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住院部」,一個個帶著藍色遮罩的小籠子排滿了一面牆。
  • 中華秋沙鴨等候鳥遷徙至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中華秋沙鴨(左邊兩隻為雄性、右邊一隻為雌性)在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飛舞。張衛民 攝 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為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數量極其稀少,中華秋沙鴨屬於比揚子鱷還稀少的國際瀕危動物。
  • 雙牌:撐起中華秋沙鴨遷徙越冬「保護傘」
    紅網時刻永州12月29日訊(通訊員 蘇淵)12月28日,雙牌日月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發現11隻中國特有珍稀鳥類——中華秋沙鴨的身影。中華秋沙鴨有著「鳥類中的大熊貓」之稱,與滇金絲猴、大熊貓齊名,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這已是中華秋沙鴨連續第8年來雙牌越冬,今年已經兩度造訪。
  • 中華秋沙鴨、鴛鴦齊聚貴州北盤江大峽谷
    在貴州北盤江大峽谷國家溼地公園監測到的三隻中華秋沙鴨(左邊兩隻為雄性、右邊一隻為雌性)監測過程中,發現並記錄了中華秋沙鴨、鴛鴦、白胸翡翠、白鷺、蒼鷺、大山雀、大擬啄木鳥、白頰噪鶥、小鷿鷈、鳳頭鸊鷉、白腹錦雞、白鶺鴒、普通鸕鷀、紅嘴鷗、珠頸斑鳩、紅耳鵯、白喉紅臀鵯等17種150餘只鳥類。
  • 雲遊河北|春江水暖 石家莊中華秋沙鴨唱響春天的讚歌
    春江水暖,這幾日,石家莊井陘南固鎮底村附近的冶河內,涓涓細流在叮咚歌唱,一群鳥兒在這裡嬉戲遊弋,鴛鴦、綠頭鴨、冠魚狗……這裡成了鳥的天堂,還吸引了6隻「國寶」中華秋沙鴨在此唱響春天的讚歌。中華秋沙鴨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是與大熊貓、華南虎、滇金絲猴齊名的國寶 ,全球僅存不足1000隻。井陘南固鎮底村附近,蔚藍的天空下,清澈的冶河水緩緩流淌,突然一群鳥兒划過天空,劃出最美的弧線;一會兒它們俊美的身影又飄落水面,自由自在地遊蕩。100多隻鴛鴦形成一支龐大的隊伍,兩兩一組,卿卿我我,好不浪漫。還有綠頭鴨、冠魚狗……在水面上遊來遊去,輕鬆而自在。
  • 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
    近日,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璪都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在提取安裝於林區的紅外感應自拍相機監測信息時,驚喜地發現拍攝到清晰的國寶級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圖為位於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境內的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璪都保護管理站區域紅外感應自拍相機拍攝的白頸長尾雉。(徐仲庭攝影)白頸長尾雉是中國特產鳥類,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數量極為珍稀。
  • 大運河畔飛來珍稀動物中華秋沙鴨,全國不超過2000隻
    「中華秋沙鴨!」元旦假期過後,北京副中心愛鳥會在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發現了這個珍貴的物種。中華秋沙鴨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稀少,全國不超過2000隻,在通州大運河畔現身還是首次。去年12月26日,觀鳥愛好者李鋒在大運河森林公園明鏡移舟景區附近觀察到一隻「奇怪」的鴨子。
  •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來滻灞啦~
    首次發現了"鳥類中的大熊貓"中華秋沙鴨3月19日上午,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監測中心工作人員根據觀鳥愛好者提供的線索,在溼地公園成功發現並拍攝到了1隻中華秋沙鴨。此次中華秋沙鴨的發現,是在滻灞生態區範圍內的首次記錄。
  • 桐廬天溪湖現瀕危物種中華秋沙鴨
    杭州日報訊 這幾天,分水鎮天溪湖上來了一群「國寶」——中華秋沙鴨,可把大家高興壞了,這可是桐廬鳥類新紀錄! 中華秋沙鴨是我國特有種,數量極其稀少,是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是最古老的鴨子。
  • 世界自然基金會為長白山中華秋沙鴨造「婚房」
    中新網長春5月7日電 (記者 郭佳)連日來,110個中華秋沙鴨人工巢箱正被安裝在吉林省長白山地區。正值繁殖季節的中華秋沙鴨將住進「婚房」,繁育下一代。工作人員正將人工巢箱安裝在大樹10米高的位置。該辦公室主任劉培琦表示,此次推廣應用人工巢箱只是中華秋沙鴨保護項目的開始。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全球瀕危(EN)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歷史,有鳥類「活化石」之稱。
  • 貴陽發現一中華秋沙鴨,系鳥中「大熊貓」,可能遷徙時「掉隊了」
    這是1月2日,貴州貴陽南明河水東路段出現了一隻中華秋沙鴨,吸引了大量攝影愛好者趕來拍攝。這隻中華秋沙鴨嘴巴尖長,頭頂羽毛呈鳳冠狀,身體呈白色,腳掌則是紅色的。1月4日,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員冉景丞告訴新京報記者,中華秋沙鴨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數量稀少,被稱之為鳥中「大熊貓」。
  •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 又來重慶過冬啦
    中華秋沙鴨備受市民歡迎的候鳥紅嘴鷗正陸續撤退,但熱鬧的重慶,近期又迎來了「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過冬!它們的身影,已出現在江津區西湖鎮綦河河畔,很快也將會出現在主城的長江、嘉陵江等地。中華秋沙鴨每年來重慶越冬據了解,中華秋沙鴨是一種分布局限於東亞的珍稀鳥類,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已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並在2020年被列為全球瀕危物種,全球數量成熟個體僅有2400—4500隻。說起中華秋沙鴨和重慶的淵源,還要從8年前說起。
  •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了解下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向上滑動閱覽 獸綱 蜂猴(所有種)、熊猴、臺灣猴、豚尾猴、 葉猴(所有種)、金絲猴(所有種)、臂猿(所有種)、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寫入「藥用研究」?不能再讓中華白海豚重蹈...
    (健康時報記者 韋川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海豚被列為藥用動物?最近有保護學者質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2020年度項目指南(第二批)》的文件,其中第37頁把中華白海豚列為藥用動物並希望開展藥用研究,引發業爭議。
  • 消防員:那是黃金蟒,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尉偉 通訊員 黃超9月17日下午5時許,濟南消防千佛山救援站接到群眾報警:佛慧山風景區出現一條1米多長的大蛇,需要消防員到場處置。接警後,濟南消防千佛山救援站迅速出動1車6名指戰員趕赴現場。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長江江豚或成一級保護
    記者統計發現,此次《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將約400個物種新增或提升保護級別。這也是該名錄自1989年實施以來,第一次進行大規模調整。其中,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物種名錄列為極危物種的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 長江江豚等,自然種群已極其瀕危的北方銅魚,遭到過度獵捕造成野生種群數量大幅度下降的黃胸鵐等,均考慮升級或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
  • 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今天早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驚現佛山!今天(12月16日)早上7時許,佛山市水利局下屬單位沙口水利樞紐站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過程中,發現一隻疑似中華白海豚在沙口水利樞紐站分洪閘嬉戲,狀態良好。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由於該海豚身體器官老化,聲納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一般情況下,白海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交接海域。廣東省防汛搶險潛水一隊正在檢查儀器,隨時準備下水執行任務,確保白海豚安全。
  • 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同框覓食
    3月15日,在福建省明溪縣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紫雲均峰山,觀測人員記錄到4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和1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鷳亞成鳥一同覓食的場景。明溪縣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專家告訴記者,兩種不同的珍惜鳥類在一起覓食的場景十分罕見。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寫入「藥用研究」?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海豚被列為藥用動物?最近有保護學者質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2020年度項目指南(第二批)》的文件,其中第37頁把中華白海豚列為藥用動物並希望開展藥用研究,引發業爭議。
  • 恩施州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你認識哪些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武陵山區,位於神秘的北緯30度線上,複雜的地形地貌和垂直變化的多層次立體氣候,形成了豐富獨特的動物資源,被譽為華中地區天然動物王國。恩施州已知的陸生脊椎野生動物種類有30目91科502種,其中獸類8目24科98種、鳥類17目46科308種、爬行類3目11科51種、兩棲類45種2目10科45種,佔全國陸生脊椎野生動物種類的20.3%;佔全省陸生脊椎野生動物種類的77.2%。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8種)金絲猴、豹、雲豹、扭角羚、林麝、白鶴、金雕、中華秋沙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