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寫入「藥用研究」?不能再讓中華白海豚重蹈...

2021-01-11 騰訊網

(健康時報記者 韋川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海豚被列為藥用動物?

最近有保護學者質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2020年度項目指南(第二批)》的文件,其中第37頁把中華白海豚列為藥用動物並希望開展藥用研究,引發業爭議。

健康時報記者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注意到,這是落款日期為4月1日發布的《關於發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2020年度項目指南(第二批)的通告》。

根據該通告同期發布的項目申請須知介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組成部分,目的是「發揮國家自 然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吸引和集聚全國的優勢科研力量,圍繞 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大需求,聚焦區域發展中的關鍵科學 問題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促進跨區域、跨部門的協同 創新,推動我國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由申請人及依託單位按項目指南及通告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項申請。根據介紹,重點支持項目和集成項目資助期限均為4年, 重點支持項目的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為 260 萬元/項。

此前將把中華白海豚列為珍稀藥用海洋動物,為年度項目指南中,第二部分「環境與生態領域」中第五條圍繞北部灣海洋資源開發的第三小條中的表述。

4月23日上午,健康時報記者致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述,不了解此事的情況。如果發布,可以在公眾號或是官網上可以看到,找不到的話說明還沒有出來。

健康時報記者登錄該委員會官網注意到,文件中有關白海豚藥用研究表述已消失。將「針對白海豚、中華鱉等北部灣特色藥用海洋動物資源」,修改表述為「立足於北部灣特色藥用海洋動物資源」。

白海豚被列為瀕危等級,冒然列入藥用動物可能加劇瀕危

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是一種大型海洋哺乳動物,有「水中大熊貓「和」美人魚「之稱,在我國東南沿海也被稱為「媽祖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中華白海豚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其為瀕危等級。

如果將白海豚列入特色藥用海洋動物資源,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對健康時報記者介紹,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動物,往往意味著物種的野外種群數量較低,分布範圍較小,如果不加強保護,這些動物可能存在滅絕的風險。他指出,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利用要格外謹慎,如果列入藥用範疇,很可能會加劇針對該物種的野外捕捉及非法貿易,以及圈養繁殖過程中的各種動物福利問題。

「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穿山甲為例,由於入藥和非法食用的大量需求,過去幾年全球僅存的8種穿山甲都出現野外種群數量驟減,甚至局部滅絕的情況。這對其他國家重點保護名錄的野生動物保護和利用也發出了警示。」 孫全輝提醒,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跟大熊貓和老虎是同一保護級別。由於誤捕、航運、水體汙染、食物資源減少等原因,中華白海豚亟待加強研究和保護。在缺少科學證據的情況下,將其冒然列入藥用動物,有可能會加劇其生存的威脅。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也專門就此事呼籲:我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穿山甲,就因為入藥和非法食用,導致其所有3屬8種均出現全球性瀕危,而且在國內的所謂馴養繁殖、可持續利用,結果往往是屢養屢死、屢救屢死,教訓深刻。不能再讓中華白海豚,去重蹈穿山甲的覆轍了,在中華白海豚這個物種上,我們浪費不起,也對後人交待不過去。

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介紹,近些年隨著海上交通的頻繁、近海水質汙染、食物減少、以及灘涂佔用開發等原因,中華白海豚這樣大型海洋哺乳動物的野外生存狀況,已經越來越艱難了,擱淺與意外死亡也頻頻出現,其種群數量持續下降。「對野生中華白海豚的數量,目前還沒有權威的統計數據,相關科研人員預估,全球野生中華白海豚的種群數量應該不到兩萬頭,中國約有4000多頭。」

另外,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條規定:禁止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第二十七條規定:禁止出售、購買、利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周晉峰指出,要支持開展入藥研究,其樣品來自哪裡呢?意外死亡?還是獵捕殺害?不論是前者還是後者,我國法律對此都有嚴格規定。且不談增殖與入藥研究技術的成熟與否,基於中華白海豚現實野生種群已是非常稀少、瀕危的情形下,保護與救助要遠遠優先於增繁與利用。

白海豚入藥沒有藥理依據,傳統中醫藥也不提倡動物入藥

「中華白海豚入藥,也毫無藥理或藥學上的依據。自建國以來,《中國藥典》至今已有9個版本,在2015版的《中國藥典》裡,並無相關白海豚入藥的相關記載,而且儘管早在唐代,我國沿海就有相關中華白海豚的記載,但卻並沒有入藥方面的經驗性說法。」周晉峰對健康時報記者介紹,其實不僅是白海豚,建議所有瀕危物種,都應該停止利用。不論是人獸共患病還是人與自然和諧、生物多樣性保護角度,這都事關人類整體健康與安全,是極不應開始藥理研究的。

孫全輝介紹,歷史上中醫藥主張「天人合一」、「敬畏生命,並不提倡使用動物入藥,正如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所言,「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在古代,一些難以獲取的動物成分,如虎骨、熊膽、麝香、穿山甲片等,往往不會作為大眾藥材使用,所以在流傳至今的中藥經方中,要麼沒有列入這些藥材,要麼使用具有相同功效但更易獲取的草藥。「換句話說,這些野生動物藥材的稀缺性不是因為它們的功效有多神奇,而是在於它們不容易獲得。因此,雖然有些古代醫學書籍收錄了少量含野生動物成分的藥方,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藥用野生動物的功效被商業扭曲和誇大,誤導了不少消費者。在貿易驅使下每年大量的野生動物被從野外被獵捕或圈養繁殖,不僅威脅瀕危物種的野外生存,也給許多野生動物造成嚴重虐待和傷害。

孫全輝指出,從世界範圍來看,各地的傳統醫藥中,野生動物藥所佔的比例也不大。最近一次中國中藥材資源調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現有12809種中藥材,其中植物藥材11146種,瀕危野生動物藥材僅有十多種。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達的《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中就提出,要加強珍稀瀕危野生藥用動物保護,支持珍稀瀕危中藥材替代品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孫全輝說,「很多草藥完全可以替代野生動物藥聲稱的功效。依賴野生資源或人工養殖的方式獲取野生動物藥材的做法越來越難以持續,這種做法不僅有損傳統醫藥的聲譽,也不利於野生動物保護,更不符合醫藥現代化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建議研究項目要加強科學倫理審查、修訂相關法律

周晉峰建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研究類項目指南出臺前,應該有來自不同領域專家的科學倫理審查環節存在,依照我國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審查指南,瀕危動物只能在極特殊的情況下,才能依法獲得和使用,任何使用瀕危野生動物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構和個人,都必須遵守這一規定。如果有相應的科學倫理審查,這一類問題就不難被發現。

2020年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孫全輝提醒,跟食用野生動物一樣,使用野生動物入藥同樣存在嚴重的公共衛生安全隱患。他建議,在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中醫藥法》等相關法律時,禁止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入藥,同時從《藥典》中刪除所有含瀕危野生動物成分的藥品。有關部門還需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推動瀕危藥用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相關產業轉型。

相關焦點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寫入「藥用研究」?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海豚被列為藥用動物?最近有保護學者質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2020年度項目指南(第二批)》的文件,其中第37頁把中華白海豚列為藥用動物並希望開展藥用研究,引發業爭議。
  • 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今天早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驚現佛山!今天(12月16日)早上7時許,佛山市水利局下屬單位沙口水利樞紐站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過程中,發現一隻疑似中華白海豚在沙口水利樞紐站分洪閘嬉戲,狀態良好。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由於該海豚身體器官老化,聲納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一般情況下,白海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交接海域。廣東省防汛搶險潛水一隊正在檢查儀器,隨時準備下水執行任務,確保白海豚安全。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中華白海豚入藥研究?!建議加強科學倫理審查|...
    中華白海豚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嗎?用如此大資金力量去推動中華白海豚入藥研究,讓這麼多年舉國、舉地方之力的保護情何以堪?又讓全國新冠疫情後更加萬眾矚目的《野保法》情何以堪?在《通知》37頁,原表述為:針對白海豚、中華鱟等北部灣特色藥用海洋動物資源,開展其繁育、增養殖及抗逆性狀分子機制研究,為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北部灣特色珍稀藥用海洋動物資源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開展北部灣特色藥用海洋動物功效成分的分子機制研究,為高效、安全、可持續的高值化開發北部灣特色藥用海洋動物資源提供技術支撐「。
  • 白海豚被列為「藥用資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疑「秒刪」該內容
    白海豚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 李佳雨近日,果殼網「物種日曆」發文曝光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文件,把白海豚列為藥用動物,希望開展藥用研究。4月21日上午8時許,封面新聞記者登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查詢發現,在果殼網提及的這份文件及其附件中,白海豚確有被寫入「藥用研究」。4月21日上午,封面新聞記者致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進一步求證。該委員會項目處工作人員稱「會記下問題報告領導」。
  • 白海豚被列為藥用資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疑秒刪該內容
    白海豚近日,果殼網「物種日曆」發文曝光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文件,把白海豚列為藥用動物,希望開展藥用研究。4月21日上午8時許,封面新聞記者登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查詢發現,在果殼網提及的這份文件及其附件中,白海豚確有被寫入「藥用研究」。
  • 福建海域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禁漁還是有效果的!
    中華白海豚最早發現在唐朝世紀,一般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和我國東海,屬於我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人稱之為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它們一般喜歡棲息在亞熱帶的海口鹹水與淡水的交匯處,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有分布,這次在我們中國福建發現了這種海豚,說明我們中國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對於漁業資源更多的漁民也越來越了解,很少去傷害這些稀有的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在廈門和廣東兩地,但是近些年也很少能看到了。
  • 湛江海域現成群中華白海豚,數量超過100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在海豚種類中,中華白海豚在國內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海域中,有著「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而在五一假期中,汕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科考隊在湛江硇洲島西面(鱟沙頭)近岸海域以及東裡鎮東部近岸海域,累積識別中華白海豚個體數在100頭以上,群體數量比較大。
  • 100多頭中華白海豚湛江海域現身,曾差點列入藥用動物
    廣東湛江外海出現100多頭中華白海豚廣東湛江海域近期發現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育類動物的中華白海豚現蹤,估計總數約有100多頭,包括較大規模的群體及獨立的個體。專家表示,湛江海域白海豚的分布與目前較少的人為活動幹擾、較為完整的近岸海洋景觀以及較高的海洋地理多樣性密切相關,海豚們三五成群,有灰黑色的小海豚,還有粉色的老海豚。
  • 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當地民警與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迅速展開救援,頂著34℃高溫,在淤泥裡守護7小時,最終成功助其返回大海。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太駝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上大熊貓」。目前認為,全球駝海豚屬動物共包含4個物種,分別為大西洋駝海豚、印度洋駝海豚、印太駝海豚以及澳大利亞駝海豚,它們廣泛分布於東大西洋、印度洋、西太平洋沿岸水域。
  • 新聞背景:保護瀕危珍稀動物:中華白海豚
    新聞背景:保護瀕危珍稀動物:中華白海豚 石軼君 2017-10-26 10:23 來源:澎湃新聞
  • 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啟動
    中華白海豚,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的旗艦物種,也是近岸海洋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具有重要的生態、科研和文化價值。保護中華白海豚對於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海洋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圍填海工程不斷增多,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不斷縮小,種群數量不斷減少,物種延續面臨嚴峻挑戰。
  • 保護中華白海豚,我們在行動!
    中華白海豚是中國僅存的國家一級保護鯨豚哺乳動物,主要活動於鹹淡水交界(江海交匯處)的珠江口、湛江灣、廈門灣、大風江口和鐵山港一帶海域。素有「媽祖魚」和「海上大熊貓」之稱。活動中,學生們參觀保護區科普教育基地和海獸救護中心,觀看保護區科普視頻。
  • 保護中華白海豚 我們定下十年目標
    12月5日,《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啟動儀式暨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立大會在廈門舉行。根據行動計劃的目標——近期到2021年,重點區域中華白海豚種群的衰退趨勢要得到有效遏制,70%的中華白海豚重要分布區域得到有效保護;遠期到2026年,我國中華白海豚要得到切實保護,90%以上的中華白海豚重要分布區域得到有效保護。
  • 「美人魚」中華白海豚
    【導讀】我今天陪孩子看了關於白海豚的介紹的影片。使我感覺到了,保護瀕危動物的重要性。人類真的應該善待我們的朋友。【簡介】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人們都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 中華白海豚
    dolphin)中文學名:印太駝海豚,又稱太平洋駝海豚、中華駝海豚、粉紅海豚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一種背鰭基部隆起的海豚科動物,胎生哺乳,妊娠期為10~11個月,每胎產一仔。攝食對象主要是河口鹹淡水魚類,以中小型魚類為主。中華白海豚為近岸定居性動物,除非遭受自然變故,一般都棲息在同一海域。中華白海豚不喜歡集成大群,常3~5隻在一起,或者單獨活動。
  • 【石井】國家一級保護中化白海豚(海大糊)又回來啦~~已連續五六年出現在這
    一級保護動物白海豚現身石井海面已連續五六年來這,現在正值繁殖期,它們將洄遊河口地帶繁殖
  • 廈門將發布《中華白海豚白皮書》
    臺海網11月21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昨日上午,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保護研討會召開。大陸和臺港澳地區從事鯨豚類研究和保護的科研人員、政府主管部門和非政府組織(NGO)代表共150餘人齊聚廈門賓館,交流我國鯨豚研究的最新進展,分享保護和管理工作中的先進經驗。
  • 中華白海豚聲納出問題誤闖西江 漁政船隻監控
    昨天,有市民向記者報料,稱目睹中華白海豚在西江出現。廣東省漁政總隊肇慶支隊稱,這群中華白海豚可能本身的聲納出現問題,以致誤闖西江,目前已派出船隻進行監控,並強調中華白海豚是稀有魚類,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呼籲漁民切勿誤傷。  市民三報目睹白海豚  昨天下午,記者隨同市漁政支隊的執法船一起,來到西江羚羊峽一帶。
  • 穿山甲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意味著什麼?
    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今日(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公告,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這標誌著,當前在我國自然分布的中華穿山甲,以及我國曾有分布的馬來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將受到更嚴格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