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將發布《中華白海豚白皮書》

2020-12-02 臺海網

臺海網11月21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昨日上午,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保護研討會召開。大陸和臺港澳地區從事鯨豚類研究和保護的科研人員、政府主管部門和非政府組織(NGO)代表共150餘人齊聚廈門賓館,交流我國鯨豚研究的最新進展,分享保護和管理工作中的先進經驗。

鯨豚是水域生態系統健康和穩定的「風向標」。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會長李彥亮介紹,中國水域有記載鯨豚物種近40種,物種多樣性極其豐富,其中長江江豚、中華白海豚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廈門是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之一。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在研討會上介紹,自2017年起,廈門牽頭組織實施全國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近年來,廈門在中華白海豚保護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包括摸清種群基線信息、調查棲息地生態系統、制定完善中華白海豚保護技術相關指南與規範、加大保護宣傳等。「下一步還將加強就地保護、開展遷地保護、開展人工繁育與人工種群構建、構建我國中華白海豚樣品資源庫等,抓緊發布《中華白海豚白皮書》。」會議也對長江豚類的保護作了探討交流。

研討會為期兩天,來自日本以及臺灣、香港地區的專家還將線上連線參會。交流議題包括國際海洋瀕危動物研究和保護的前沿技術應用、海洋瀕危動物種群和棲息地保護、海洋瀕危物種的演化和生理、自然保護地管理、公眾保護意識以及海洋工程對瀕危物種的影響及減緩技術等。(記者 黃語晴)

相關焦點

  • 廈門將發布《中華白海豚白皮書》 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黃語晴)昨日上午,第七屆海峽兩岸及港澳鯨豚研究和保護研討會召開。
  • 高齡中華白海豚媽媽在廈門海域「遛娃」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廈門海域觀測到中華白海豚母子同遊景象。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人民網廈門6月9日電(陳博)近日,據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消息,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研隊伍在廈門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測到一對中華白海豚母子海中嬉戲畫面,這是中華白海豚幼崽2020年首次在廈門海域現身。據悉,本次觀測到的中華白海豚媽媽是廈門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人」之一的「大白」。
  • 中華白海豚連續6天現身廈門海域
    周清是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事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是小嶝女婿,昨天傍晚5點多,回小嶝探望嶽父母的他,突然接到幾個漁民的電話稱,他們出海捕魚時看到三四頭白海豚遊在漁船周圍,與他們「搶」魚,而且還將漁網鑽破了幾個洞。聽到這一消息,周清非常興奮,立即帶上相機,與嶽父一起趕赴小嶝碼頭。
  • 中國首個中華白海豚文化廣場亮相廈門
    中國首個中華白海豚文化廣場亮相廈門 2014-10-03 17:33: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10月3日,市民在中華白海豚文化廣場參觀。
  • 白海豚廈門海域「遛娃」
    12月3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兩隻海豚現身鼓浪嶼鋼琴碼頭附近海域,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水下,玩得不亦樂乎。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拍攝海豚出沒的視頻,收穫了近5萬的播放量。不少網友欣喜留言:能偶遇海豚太幸運了!
  • 中華白海豚頻現廈門海域覓食嬉戲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海上大熊貓」之稱,是檢驗海洋生態的活指標。最近,隨著中華白海豚繁育期即將到來,在福建廈門附近海域,市民頻頻發現中華白海豚集體覓食、追逐的身影。
  • 中華白海豚、文昌魚、白鷺 「廈門三寶」需要保護
    東南網10月1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文吳曉平/圖)中華白海豚、文昌魚、白鷺,這是「廈門三寶」,我們要保護好它們。昨天,以「關愛水生動物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的2016年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廈門站)啟動儀式在鼓浪嶼舉行。  據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秘書長周曉華介紹,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已連續舉辦了六屆,在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普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吸引社會公眾廣泛參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事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內灣,鹹淡水交界水域,因為這個區域淡水的注入改變了水體的鹽度,增加了魚類的豐富度,提高了中華白海豚補食的機會。目前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近海,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臺灣西部種群、珠江口—香港種群、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
  • 廈門剛回暖,寒潮又要來?哈,這裡出現白海豚~
    未來幾天,廈門天氣起伏較大在新一股冷空氣的影響下廈門將出現大風+降溫+降雨天氣小夥伴們都要注意哦!天氣回暖連白海豚們都出來嬉戲啦~↓↓↓廈門海域出現中華白海豚昨天,不少拍客向我們發來爆料在鼓浪嶼鄭成功雕像附近海域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 保護中華白海豚 我們定下十年目標
    12月5日,《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啟動儀式暨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立大會在廈門舉行。同時,在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支持下,由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發起,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受委託籌建成立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據了解,該聯盟廣泛接受吸納了政府管理部門、相關自然保護區、高校科研院所、國際保護組織、公益志願組織、企事業單位、中小學校等各方力量和資源,第一屆成員單位包括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辦等54家單位。
  • 高齡中華白海豚媽媽時隔8年再「遛娃」
    高齡中華白海豚媽媽時隔8年再「遛娃」 近日,在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研隊拍到了罕見親子畫面:一隻通體粉色的中華白海豚媽媽帶著皮膚黝黑的海豚寶寶在大海中暢遊。小海豚緊挨著海豚媽媽,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水下,母子倆行動一致,十分溫馨。
  • 中華白海豚你真的了解嗎?中華白海豚知識科普
    中華白海豚很少進入深度超過25 m的海域,主要棲息地為紅樹林水道、海灣、熱帶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鹹水中。中國沿岸的中華白海豚有時進入江河中。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曾進入珠江到達廣州的海珠橋,並曾進入西江約300 km之遠;廈門附近的曾進入福建省九龍江約60 km;閩江口的曾進入閩江45 km;東海北部的曾進入江蘇省長江段約220 km。
  • 在廈門鷺江道等海域頻現白海豚追逐嬉戲
    白海豚,又見白海豚!近期市民頻繁在鷺江道、海滄大橋、嵩嶼碼頭等海域看到白海豚追逐嬉戲海西晨報訊(記者 郭欽轉 實習生 張嘉慧)白的、粉的、灰的、斑點的……昨日9時許,在鼓浪嶼鄭成功雕像附近海域,五六隻不同體色的中華白海豚在追逐嬉戲。
  • 螺旋槳成人為「殺手」 中華白海豚慘死珠江口(圖)
    ,卻被漁船螺旋槳無情打死,使在場目睹中華白海豚屍體的人們都感到萬分悲傷。這隻死亡的中華白海豚將被送到中山大學珠海校區作屍體解剖和研究。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有關專業人士介紹:由於漁民的過渡進行海洋捕撈,致使哺乳類的中華白海豚游離保護區外覓魚。而漁船上的高速旋轉的螺旋槳和漁網成為中華白海豚的人為殺手。如果中華白海豚被漁網網住捆在海裡30分鐘就會死亡。如果被螺旋槳打傷後,如果救治及時,中華白海豚也不會死去。
  • 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其中,印太駝海豚因獨特的體色變化,以及模式標本首先發現於我國珠江口水域,由此得名「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非連續性地分布在從東印度洋、孟加拉灣及其他東南亞沿海一直到我國長江入海口的近岸淺水水域。由於缺乏研究,該物種在整個分布區域的確切種群數量仍是一個未解之謎。初步估計,其種群數量可能在13000頭左右,在我國水域大致為4000頭至6000頭。
  • 臺灣中華白海豚瀕危 不到100隻(組圖)
    臺海網4月12日訊 臺灣環保團體要向政府買地,保護受到嚴重威脅的中華白海豚。臺大生態所所長李培芬認為,可畫設「野生動物保護區」來保護。
  • 白海豚,又見白海豚!
    市民在鼓浪嶼海域拍到白海豚。吳福星 攝海西晨報 · ZAKER 廈門記者 郭欽轉 實習生 張嘉慧白的、粉的、灰的、斑點的 …… 昨日 9 時許,在鼓浪嶼鄭成功雕像附近海域,五六隻不同體色的中華白海豚在追逐嬉戲。
  •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為了儘快撈起白海豚,救援隊的9名潛水員涉水走進水閘內,緩慢靠近白海豚,趁其不備瞬間抱住它,合力將其抬到擔架上。潛水員將擔架四角掛在吊鉤上,一名潛水員則坐上擔架,以免白海豚掙扎時翻滾掉落。救援人員「公主抱」,抱起中華白海豚。唐格楨 攝「3、2、1,吊!」救援隊發出指令後,吊車司機緩緩將白海豚平穩吊上來。白海豚上岸時,圍觀市民不禁歡呼起來。
  • 大灣區裡的中華白海豚
    資料顯示,過去從長江口到北部灣可能有比較連續的白海豚分布。目前,野外觀察到的白海豚分布的最北記錄在福建寧德市的三都澳灣,餘下有記錄的種群僅剩廈門、臺灣、汕頭、珠江口、雷州灣、北部灣和海南。這些種群,基本都集中在河口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