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你真的了解嗎?中華白海豚知識科普

2020-12-04 百聞動物

中華白海豚,拉丁學名是Sousa chinensis (Osbeck,1765),又叫媽祖魚、粉紅海豚、鎮江魚、太平洋駝海豚,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海豚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

中華白海豚身體修長呈紡錘型,喙突出狹長,剛出生的白海豚約1米長,性成熟個體體長2.0~2.5m,最長達2.7m,體重200~250kg;背鰭突出,位於近中央處,呈後傾三角形;胸鰭較圓渾,基部較寬,運動極為靈活;尾鰭呈水平狀,健壯有力,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對稱的兩葉,有利於其快速遊泳。眼睛烏黑髮亮,上、下頜的每側都有20~37枚圓錐形的同型齒,齒列稀疏。吻部狹、尖而長,長度不到體長的十分之一。喙與額部之間被一道「V」形溝明顯地隔開。脊椎骨相對較少,椎體較長。鰭肢上具有5指。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許多細小的灰黑色斑點,有的腹部略帶粉紅色,短小的背鰭、細而圓的胸鰭和勻稱的三角形尾鰭都是近似淡紅色的棕灰色。

白海豚身上的粉紅色並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引致。這與調節體溫有關。一般會從初生的深灰色慢慢褪淡為成年的粉紅色。此物種體粗壯,喙中等長,背鰭基部形成增厚的脊,上有近三角形的較大的背鰭,鰭肢和尾葉均寬,均具圓的梢端,標本最大體長約2.6米,下頜前端略超出上頜,喙與額隆間沒有深的凹痕為界,背鰭基部形成增厚的脊;尾柄具發達的背脊和腹脊;幼體時為暗灰色,隨年齡增長變淺,亞成體灰色和粉紅色相雜,成體純白色,常由於充血而透出粉紅色;有些成體的身體上有暗色斑點,少數個體在呼吸孔後的頸部有暗色斑點形成的環。

中華白海豚很少進入深度超過25 m的海域,主要棲息地為紅樹林水道、海灣、熱帶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鹹水中。中國沿岸的中華白海豚有時進入江河中。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曾進入珠江到達廣州的海珠橋,並曾進入西江約300 km之遠;廈門附近的曾進入福建省九龍江約60 km;閩江口的曾進入閩江45 km;東海北部的曾進入江蘇省長江段約220 km。香港的中華白海豚單獨或成群,多數為單獨或成對的,最大的群約20頭。10頭以上的群通常隨對拖網漁船活動。珠江口伶仃洋的群可達44頭。在夏末常作躍水、探頭等動作,乘浪不常見到。喜隨拖網漁船活動,常在拖網浮子前的100~200 m處看到它們。跟隨漁船的活動可超過2小時。

中華白海豚喜歡棲息在亞熱帶海區的河口鹹淡水交匯水域,在澳大利亞北部,非洲印度洋沿岸,東南亞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中華白海豚分布於澳大利亞、巴林、孟加拉、汶萊、柬埔寨、中國、葛摩、吉布地、埃及、衣索比亞、香港、印度、印尼、伊朗、伊拉克、以色列、肯亞、科威特、澳門、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莫三比克、緬甸、阿曼、巴基斯坦、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索馬利亞、南非、斯裡蘭卡、中國臺灣、坦尚尼亞、泰國、東帝汶、阿聯、越南、葉門。中華白海豚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據文獻記載,最北可達長江口,向南延伸至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和廣西沿岸河口水域,有時也會進入江河。近幾十年有關調查資料,中華白海豚在中國分布比較集中的區域有兩個,一個是廈門的九龍江口,一個是在廣東的珠江口。

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群體,主要分布在河口的伶仃洋、萬山群島和香港西南部水域。據1997~2000年南海水產研究所的調查資料顯示,海豚分布的北界在深圳機場對開水域,南界在東澳—小蒲臺島一帶;東側的大鏟島、深圳灣、龍鼓洲、香港新機場北部水域和大嶼山沿岸,西側的香洲灣外和澳門對開海面,均有中華白海豚分布,分布範圍面積不小於1200km^2。白海豚活動的密集區主要在伶仃洋的東南部,其中內伶仃島周圍、馬友石至大嶼山之間和桂山島附近,海豚的目擊率較高;而從淇澳島至澳門之間的西部水域,海豚的目擊率較低。分布態勢呈東高西低,而且差異顯著。

中華白海豚不集成大群,常3~5隻在一起,或者單獨活動。除了母親及幼豚,白海豚組群不會有固定的成員。它們的群居結構非常的有彈性,而組群的成員也時常更換。根據記錄,組群最多可有23條白海豚,而平均為4條。性情活潑,在風和日麗的天氣,常在水面跳躍嬉戲,有時甚至將全身躍出水面近1米高。遊泳的速度很快,有時可達每小時12海裡以上。在各種漁船中,白海豚特別喜歡在雙拖船後覓食,而在雙拖船後的海豚組群也比其他的大很多。中華白海豚與陸生哺乳動物一樣肺部發達,用肺呼吸,呼吸的時間間隔很不規律,有時為3~5秒鐘,有時為10~20秒,也有時長達1~2分鐘以上。外呼吸孔呈半月形開放於頭額頂端,呼吸時頭部與背部露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並發出「Chi-Chi-」的噴氣聲。

中華白海豚的攝食消化系統與陸上哺乳動物完全一致,擁有牙齒、食道、胃、肝、脾、腸。成年海豚上下頜共有錐形齒125~135枚,排列稀疏,其功能不在於咀嚼,而是用於捕食。攝食對象主要是河口的鹹淡水魚類,不經咀嚼快速吞食。解剖分析海豚的胃含物,主要有棘頭梅童魚、鳳鱭、銀鯧、烏鯧、白姑魚、龍頭魚、大黃魚等珠江口常見品種,食性以中小型魚類為主。其中白海豚最喜歡吃的是獅頭魚,其次是石首魚及黃姑魚。它的食量很大,胃中的食物的重量可達7千克以上。

中華白海豚的壽命一般為30~40年,3~5歲達到性成熟,常年都可交配,發情期多集中在4月至9月的溫暖季節,妊娠期10~11個月,每胎產一仔。剛出生的幼豚體長接近1米,幼體出生時尾部先從母體內露出,防止出生過程中幼嬰嗆水而死。出生後即由母體帶領學遊泳,母豚有乳汁分泌,哺乳期8~20個月。由於整個哺乳過程母子形影不離,保護周到,幼豚的成活率均比其它水生動物成活率要高得多。雌性海豚會在10~11歲時到達成熟期。幼豚會在全年出生,但出生率在春季及夏季稍高。在其他地區,白海豚的壽命最長為40歲。在香港,最老的海豚為33歲。

中華白海豚每年主要在6~7月間在水中交配,雌獸的懷孕期為10個月左右,產仔於翌年3~4月份,幼仔的尾部先產出,頭部最後露出。剛出生的幼仔的體長大約為100釐米,是雌獸體長的1/3左右,背面為灰黑色,腹面為白色並帶有粉紅色,牙齒尚未露出,吻部生有10多根感覺毛。哺乳期約為1年,這時感覺毛全部脫落,牙齒完全長出,2~3年達到性成熟。壽命一般為25~35歲。

瀕危。1級。及《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列入《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附錄Ⅱ。近危物種,2008年評估。列入香港《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和《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

中華白海豚V型骨最大高、最大寬和最大厚等尺度均呈現先逐漸變大,後逐漸變小的特點;胸椎質量與椎體長之間存在明顯的二次函數關係;尾椎質量與椎體高之間、質量與椎體長之間均存在明顯的冪函數關係;尾椎質量與椎體寬度之間存在明顯的指數關係。二次函數能很好地擬合V型骨質量與最大高之間的數學關係;左、右肋骨完全對稱;左、右胸肋完全對稱。

2015年3月25日,香港漁護署人員昨晨駕船巡邏至大小磨刀洲一帶水域,發現一條已腐爛海豚屍體載浮載沉,撈起後證實死亡。署方把屍體運往深井釣魚灣,由到場海洋公園人員即場解剖,以調查死因。漁護署指出,初步調查後證實屍體為成年雌性中華白海豚,身長約2.37米,表面無明顯傷痕。海洋公園表示要作調查,現階段不估計死因。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看過相關圖片後表示,豚屍嚴重腐爛,估計至少死去4至5日,無法判斷死因,大小磨刀洲海域向來都是中華白海豚棲息地,自去年7月以來未曾在該區見到中華白海豚身影,建議港府成立保護區。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關於中華白海豚你知道多少?
    中華白海豚在閩粵一帶被漁民尊稱為「媽祖魚」,1997年還被遴選為香港回歸祖國的吉祥物。中華白海豚的在我國被記載的歷史雖然可以上溯很久,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和了解它們。不信?!那來挑戰一下我們的「 豚豚知識競賽 」,看看你能答對幾道題。中華白海豚的體長,是比你的身高長還是比你的身高短,還是差不多?
  • 走近中華白海豚,齊心守護海精靈
    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沿岸,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開發力度不斷加大,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不斷縮小,中華白海豚物種延續面臨嚴峻挑戰,保護工作刻不容緩。多年來,廣東高度重視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工作,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9年10月,自建立以來,圍繞中華白海豚救護、資源監測、巡航監管、科研合作、科普宣教等開展了大量工作,有效地保護了白海豚物種和棲息地環境,在白海豚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社會公眾對中華白海豚保護的意識。
  • 保護中華白海豚,我們在行動!
    4月23日上午,2019年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啟動儀式在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普教育基地舉行。據悉,此次活動由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發起,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主辦,合浦縣漁政站、沙田鎮人民政府、山口中學等單位100餘名幹部職工及學生代表參加儀式。眾人在啟動儀式上合影。
  • 欽州中華白海豚科普館
    欽州中華白海豚科普館的展出內容是欽州市北部灣中華白海豚研究保護與生命教育中心十幾年來科研工作成果的一個縮影,我們願意將這些成果展現在這裡,為欽州當地的科普、教育、環保工作助力,也為欽州、廣西、中國、以致全球的自然保護事業貢獻我們的才智和努力。
  • 中華白海豚保護區 廣東數量最多
    ,一起學習保護知識。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 攝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韋柑潞 黃熙燈 通訊員 粵海漁 麥念萍) 昨日,以「認識中華白海豚,保護海洋大熊貓」為主題的全國首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啟動儀式及系列宣傳活動在珠海長隆舉行。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向社會發出了保護中華白海豚的倡議書。
  •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內灣,鹹淡水交界水域,因為這個區域淡水的注入改變了水體的鹽度,增加了魚類的豐富度,提高了中華白海豚補食的機會。目前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近海,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臺灣西部種群、珠江口—香港種群、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 「美人魚」中華白海豚
    【導讀】我今天陪孩子看了關於白海豚的介紹的影片。使我感覺到了,保護瀕危動物的重要性。人類真的應該善待我們的朋友。【簡介】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人們都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
  • 【海洋科普】中華白海豚現存數量與生存現狀
    至2018年底累計識別中華白海豚數量2381頭,相對2017年新增14頭。至2018年底珠江口水域棲息的白海豚現已累積識別2367頭,新增234頭。據記錄,中華白海豚全世界的總數大約在6000頭左右。中國是全球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息地,種群數量大約在4000~5000頭。
  • 中華白海豚,你好呀~
    27日上午,北海銀灘迎來兩位「貴客」,它們就是極少在銀灘近岸海域現身的中華白海豚。上午8點前後,北海市銀灘鎮村民看到不遠處的海面似乎有「大魚」在遊弋。他們駕駛摩託艇出海,結果發現竟是兩頭罕見的成年中華白海豚。
  • 大灣區裡的中華白海豚
    ▲白海豚海上監測工作中華白海豚是世上現存的唯一一種白色的海豚。中華白海豚並不是生來就擁有雪白的膚色,它的一生中經歷了非常獨特的變化。▲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的個體識別能為研究和保護提供很多重要信息。珠江口生活著多少頭白海豚?一頭海豚會從珠海遊到香港去嗎?
  • 中華白海豚現身佛山東平河?真的!
    日前,佛山街坊發現,在東平河畔有一條疑是中華白海豚的白色「大魚」。從街坊提供的視頻中看,在浪花中確實有白鰭浮沉。街坊吳女士稱第一次見到是6月8日5點左右,然後一直追白色「大魚」到近7點。經媒體記者向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確認,這大魚的確是中華白海豚!
  • 拒絕生寶寶的中華白海豚
    而中華白海豚是用回聲定位去覓食、溝通、導航的,繁忙的交通聲音會蓋住它們之間交流的聲音。 香港水域中華白海豚全調查 我在片中跟蹤採訪了在香港研究中華白海豚重要的人物之一——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博士,他研究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長達
  •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昨日上午,一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了解前情,請點擊這裡)。逗留14小時後,在多部門多機構的合力營救下,迷途中華白海豚昨晚得到科學營救,隨即被送往珠海進行下一步看護。救援過程回顧獲救前,白海豚已被控制在引水閘和分洪閘之間較小的區域。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2300多頭 正建救護保育基地
    中新網珠海6月25日電 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2300多頭 正建救護保育基地  作者 程景偉 肖尤盛 吳耀梅  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被譽為「海上大熊貓」,也是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吉祥物。記者日前探訪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目前共有2300多頭中華白海豚生活在珠江口一帶。
  • 中華白海豚、文昌魚、白鷺 「廈門三寶」需要保護
    東南網10月1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文吳曉平/圖)中華白海豚、文昌魚、白鷺,這是「廈門三寶」,我們要保護好它們。昨天,以「關愛水生動物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的2016年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廈門站)啟動儀式在鼓浪嶼舉行。  據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秘書長周曉華介紹,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已連續舉辦了六屆,在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普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吸引社會公眾廣泛參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事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 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其中,印太駝海豚因獨特的體色變化,以及模式標本首先發現於我國珠江口水域,由此得名「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非連續性地分布在從東印度洋、孟加拉灣及其他東南亞沿海一直到我國長江入海口的近岸淺水水域。由於缺乏研究,該物種在整個分布區域的確切種群數量仍是一個未解之謎。初步估計,其種群數量可能在13000頭左右,在我國水域大致為4000頭至6000頭。
  • 拒絕生寶寶的中華白海豚-虎嗅網
    2003年的188條驟減至75%,現在整個香港海域的中華白海豚之剩下47條!中國就有4大族群,其中珠江口族群是最大的族群,擁有最多數量的中華白海豚。和他的採訪中得知,漁民管中華白海豚叫「海豬」。通常海豚多的地方就會有很多魚,所以漁船會跟隨白海豚的腳步去捕魚,但每次江豚和中華白海豚都會從他們捕魚的網中搶最好最新鮮的魚,所以漁民對白海豚是又愛又恨。
  • 霞浦海域出現中華白海豚
    22日12時許,霞浦縣北壁鄉四門橋支線向四門橋避風港方向海域,兩隻中華白海豚在水中暢遊,逗留時間近半個小時。  「上午我帶隊前往北壁鄉鐵爐村至四門橋海域了解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和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禁養區四門橋航道清退情況,在海面上突然看到兩隻中華白海豚時,我們都很激動,也非常有成就感,這是大自然對我們開展海上綜合整治工作的回報。」
  • 擱淺惠州的中華白海豚曾現身香港,專家猜測……
    讓惠州人扼腕嘆息擱淺死亡的小精靈中華白海豚,日前被運往了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痛惜!惠州人失去時才知TA是她……)24日下午,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組織相關行業專家對該中華白海豚進行外部形態檢查和內臟器官病理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