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生寶寶的中華白海豚

2021-01-22 虎嗅APP


1996年出生的香港女孩Daphne,去年6月剛從英國法爾茅斯大學畢業。在大學期間,她完成了她第一部生態紀錄片《白海豚失樂園》,拿到了英國BBC資深製片人頒發的Julia Cooper Memorial Award,還入圍了奧地利Innsbruck自然電影節最佳導演。



Daphne選擇海洋與自然攝影專業的起因,還要追溯到2015年香港報紙上的一則新聞:一條編號為CH34的中華白海豚,在海上馱著它死去的寶寶的屍體,漂了7天7夜......



擁有香港回歸吉祥物身份的中華白海豚,這20年來的命運,卻令人揪心:由於水質汙染、海上交通繁忙,以及近年的一些大型基建,導致白海豚數量從2003年的188條,驟減至2017年的47條!


它們的生育能力也大大降低,研究人員發現2016-2017年,香港水域每年出生的海豚寶寶只有1隻!


「人類常說自己是萬物之靈,但絕不可以因此高高在上,我們都要學會尊重,學會如何與其他生物共存。」


命途多舛的中華白海豚



2015年我還在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天在報紙上看到一個轟動香港保育屆的消息:香港水域一隻編號為CH34的中華白海豚,2007年受孕失敗後,於2011年終於小心翼翼地懷上寶寶。


然而好景不長,研究人員有天發現,它在海上馱著它死掉的寶寶飄浮了7天。



7天裡它一次次地把孩子託上水面,希望它能夠再次呼吸。



7天後,它看著孩子腐爛的屍體,實在沒了力氣,任它隨水飄浮......


這則新聞讓我非常震驚和難過,也讓我自此記住了中華白海豚——這個在香港海域中脆弱無助的物種。



震撼保育屆的CH34,它的悲慘命運不僅僅是馱著死去的寶寶在海上漂浮.....


它還有個暱稱叫「大麻繩」,因為在研究人員觀察它的10年間,它的背鰭上都有一條大麻繩,可能是海上的垃圾掛在上面了。



近期這條大麻繩才掙脫下來,但是它的背部塌陷了,現在背部是變形的。




2017年暑假,我回到香港,開始拍攝紀錄片《白海豚失樂園》,作為我大學的畢業作品。我把編號CH34的白海豚的故事,也放進了紀錄片中。


片中採訪了不少香港的研究人員、保育團體和漁民,講述了中華白海豚——「海中大熊貓」在香港水域面臨的困境。其中也採訪了當時親歷了CH34悲慘事件的洪家耀博士。



大學時,我念的是自然攝影、生態保護相關的專業。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想通過我的畢業作品向外國同學展示,香港或者內地一些生物物種的故事。我第一個就想到了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最常見的誤解是認為它們是魚類,沒見過的人以為它們是白色的。


其實不然,中華白海豚有另一個名字,叫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它們和其他鯨類、海豚一樣,是哺乳類動物。


它們剛出生的時候是深灰色,皮膚是沒有色素的,青少年時期會出現灰色斑點,但因為它們皮膚下面有微細血管,一活動就會發紅,就好像人類活動時臉會泛紅一樣,所以我們看到的成年的中華白海豚是粉紅色的,十分惹人愛。



它們還有個可愛的動作叫Breaching,就是整個身體躍起奮力跳下,研究人員說它們是為了拍暈周圍的魚,就可以直接吃掉;或者是拍掉身上的寄生蟲,就像人類撓痒痒一樣。




中華白海豚作為1997年香港回歸吉祥物,寓意著吉祥。它們在香港的象徵意義也非常重要,因為中華白海豚在香港的族群其實是珠江口族群的一部分,也寓意著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


但這20年來,其實它們的命運卻讓人揪心。


拒絕生育的中華白海豚 


海上交通繁忙、噪音汙染、大型基建等等這些威脅,讓它們的數目從2003年的188條驟減至75%,現在整個香港海域的中華白海豚之剩下47條!並且由於食物不足、棲息地遭到破壞,給它們造成很大的壓力,它們開始拒絕生寶寶。


研究人員表示,在香港海域,2016年和2017年,每年只有一隻中華白海豚寶寶出生。


因為它們不生育,老海豚漸漸死去,沒有生力軍去補充,珠江口這個族群越來越小,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白海豚將瀕危。


水質汙染 


中華白海豚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中國就有4大族群,其中珠江口族群是最大的族群,擁有最多數量的中華白海豚。


珠江出水口的水質汙染源於上遊的很多工廠,和沿岸人類的廢棄物排放。我出海拍攝的時候,看到海上真的有好多垃圾、塑料,最誇張還有漂浮的椅子……


海豚是這個水域的獵食者,它們在食物鏈的頂層,吃掉的很多魚類、重金屬汙染物都累積在它們體內,影響它們的免疫神經和生殖系統;當它們哺乳給寶寶的時候,毒素也給到了免疫系統還未完善的海豚寶寶,因而夭折。




唯一可以幫到海豚的方式,就是在它們經常活動的水域建立清潔的海洋公園。


香港政府在十幾年前,計劃建立西南大嶼山海岸公園,和索罟群島海洋公園。但兩個公園中間有一條高速船航道,每15分鐘就有4條高速船經過,對海豚的保護不足。所以這個計劃還在溝通中。


海上交通 


在香港,白海豚活動的水域內有很多貨船、高速船的往來。而中華白海豚是用回聲定位去覓食、溝通、導航的,繁忙的交通聲音會蓋住它們之間交流的聲音。



在香港大澳附近,有一些漁民自發組織的觀豚小艇,香港人稱為哇啦哇啦Walla-Walla,遊客可以乘坐這種電船出海觀看中華白海豚。


哇啦哇啦的收費比較便宜,且觀豚時間只有15-20分鐘,漁民就會比較著急想快點接近海豚,經常衝向海豚,或者圍著一群海豚,給它們很大的精神壓力。2016年還有過小艇的螺旋槳打傷海豚甚至致死的情況。


近兩年政府制定了一套觀豚守則,規定它們到一定位置必須停下來,並且慢慢接近海豚,因此近些年觀豚船的行為也有很大的改觀。



 香港水域中華白海豚全調查 


我在片中跟蹤採訪了在香港研究中華白海豚重要的人物之一——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博士,他研究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長達20餘年。


通過日復一日的研究調研、每周3-4次的全天出海觀察,洪家耀博士和他的團隊對香港海域僅剩的47隻白海豚了如指掌。



研究人員用白海豚身上的斑點、圖案、背鰭塌陷的特徵區辨別它們,對每一隻進行編號、起暱稱,會定期出海對它們進行觀察。至今已經辨認出900隻海豚個體。




這20年間,洪博士經歷了很多中華白海豚的死亡、受傷,WL212的故事是洪家耀博士研究生涯最難以忘懷的,當時發現它的時候是在大澳附近水域,尾巴受傷,在漂浮,無法潛水。


研究人員在海上每天檢測它的情況,希望它能夠在海裡自愈,可後面它還是被人為捕捉,最終人工治療無果,被送到海洋公園後4天就死掉了。



片中除了洪家耀博士,我還採訪了一位漁民代表黃榮根。


和他的採訪中得知,漁民管中華白海豚叫「海豬」。通常海豚多的地方就會有很多魚,所以漁船會跟隨白海豚的腳步去捕魚,但每次江豚和中華白海豚都會從他們捕魚的網中搶最好最新鮮的魚,所以漁民對白海豚是又愛又恨。



《白海豚失樂園》分別在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放映過。放映到海豚媽媽抱著寶寶一路飄浮、WL212事件的時候,我看到很多人都眼泛淚花。很多觀眾看完片都十分激動,常常提到的問題就是:為什麼香港研究20年之久的物種中華白海豚,現在只剩下了47條?


用一己之力做生態保育



《白海豚失樂園》這部片子是對我極大的挑戰。因為通常拍紀錄片都有一個團隊,而我當時一個人做完所有導演、寫稿、拍攝、錄音、航拍後期製作。


拍攝預算幾乎為0:攝影器材一部分是我管學校借的,一部分是我大學期間兼職打兩份工買的,出海拍攝也是蹭研究人員的船,沒花一分錢。


整個片子製作周期有一年半的時間,當時暑假拍攝結束,我就回英國繼續上學,片子的後期製作我花了整整兩個月,白天上課,晚上就在剪輯室裡通宵剪片。



出海30天,拍到滿意的畫面只有3天 


雖說製作過程艱苦,但這段時間確實我人生最寶貴的經歷之一。平時我會拍陸地上的其他物種,鳥類,蜜蜂,這些都很容易看到、拍到,通過研究它們生活習性,也很容易預估它們下一步的動作。


但因為拍白海豚的時候我們在海上,在船上,根本看不到它們在做什麼,甚至不知道這一天的出海會不會看到白海豚。每天的等待都很煎熬。



看到不等於拍到,拍到不等於拍得好。整個暑假,我跟隨研究人員出海30天,至於拍到我滿意的想要的畫面,只有3天。


第一天出海的時候我心情很激動,早上9點左右跟研究人員集合上船,開到研究的海域大概30-45分鐘,他們每個人3個小時輪班。


第一天不僅海豚沒有出現,我還因為冬天浪大暈船,根本沒法拍攝,研究人員在甲板上也坐不穩。我特別緊張焦慮,擔心會不會這麼多天都拍不到,畢業作業都交不成。



拍攝的很多時候,我都是靠研究人員找海豚的。他們有望遠鏡,能比我更快捕捉到海豚的身影。有時候我不想打擾他們的研究工作,只得等他們拍完告訴我,那時候海豚已經走了。



最幸運的一天,是看到一群15隻中華白海豚組團覓食,那一次真的很震撼,因為通常最多3-5隻一起覓食,而且出水比較安靜,出幾次就下潛了。


我們當時已經結束研究觀察,準備回港口,突然看到它們,它們在我們船旁邊跳出水面,真的跳得好高,好像在隨著我們船一起遊一樣。風平浪靜,只能聽到海豚的呼吸聲,當時真的好想跳下船跟那它們一起遊泳!



航拍海豚,難上加難 


用航拍找海豚更是難上加難。每次航拍我都會很注意,避免對它們帶來不必要的滋擾。慢慢拍得多了,我發現海豚聰明到能看到航拍機,航拍的時候它們很清楚有飛機在它們上空飛,所以我不能飛太低,因此畫面也有所影響。



因為它們跳上來幾次就下潛,用航拍機找到它們的時候可能已經是最後一下了。很多時候都覺得好煩為什麼找不到海豚,或者回去看片子的時候發現只在角落捕捉到它們,很快就逃走了,這片子就廢掉了。


在海上航拍的時候,航拍機經常因為海風大而歪掉,或者一直在抖,其實啥也拍不到。最幸運的時候追到了海豚,只能拍到5秒的畫面。




在大自然裡,整個人都會平靜下來 


我從小在香港長大,爸媽也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香港在很多人心目中可能是一個水泥森林,到處都是密集的高樓大廈。其實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香港有很多郊野公園、溼地,各種不同的生態環境,有趣且色彩繽紛的物種。



香港的鳥類品種超過530種,相當於全中國野鳥數目的1/3。當你花時間觀察之後會發現,很多鳥類都有很有趣、獨特的生活習慣,這也是我業餘時間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


小時候我的活動區域基本上是家和學校兩點一線,但我爸媽周末經常帶我去香港周邊的山上徒步,去溼地觀鳥。


我當時就很喜歡英國BBC的生態紀錄片,很喜歡在大自然中觀察各種鳥類的形態和生活習慣,就開始拿起相機,拍下它們可愛的樣子。



雖然已經習慣了扛二三十斤的器材上山下海,甚至因為等延時在沙丘裡過夜,還因為趴下來拍鳥被螞蟻咬過,有時候覺得做生態攝影還真是挺難的。


但一進到大自然裡,我整個人都會平靜下來。透過望遠鏡看看小鳥,通過觀察和自學我能學到很多東西,很享受這個過程。



在香港,關心生態的年輕一輩真的不多。未來我很堅定地要做生態紀錄片和生態保育的工作。哪怕用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去影響到更多人關注生態、保護環境。


相關焦點

  • 拒絕生寶寶的中華白海豚-虎嗅網
    Daphne選擇海洋與自然攝影專業的起因,還要追溯到2015年香港報紙上的一則新聞:一條編號為CH34的中華白海豚,在海上馱著它死去的寶寶的屍體,漂了7天7夜......,有一天在報紙上看到一個轟動香港保育屆的消息:香港水域一隻編號為CH34的中華白海豚,2007年受孕失敗後,於2011年終於小心翼翼地懷上寶寶。
  • 高齡中華白海豚媽媽時隔8年再「遛娃」
    高齡中華白海豚媽媽時隔8年再「遛娃」 近日,在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研隊拍到了罕見親子畫面:一隻通體粉色的中華白海豚媽媽帶著皮膚黝黑的海豚寶寶在大海中暢遊。小海豚緊挨著海豚媽媽,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水下,母子倆行動一致,十分溫馨。
  • 大灣區裡的中華白海豚
    ▲白海豚海上監測工作中華白海豚是世上現存的唯一一種白色的海豚。中華白海豚並不是生來就擁有雪白的膚色,它的一生中經歷了非常獨特的變化。剛出生的白海豚寶寶體型瘦小,全身黝黑,像是笨拙的「醜小鴨」。由於這時皮下脂肪層還比較薄,這是白海豚一生中唯一能看到脖子的時期。海豚寶寶遊泳動作還不熟練,會把整個頭探出水面,遊起來一拱一拱的。夏季和初秋做海上調查,常能看見出生沒多久的小海豚跟著母豚遊動。
  • 全港僅存47條,96年女孩拍下中華白海豚生存困境
    自述 | Daphne Wong  編輯 | 張銳嘉     CH34馱著死去的寶寶在海上漂浮了7天 2015年我還在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天在報紙上看到一個轟動香港保育屆的消息:香港水域一隻編號為CH34的中華白海豚,2007年受孕失敗後,於2011年終於小心翼翼地懷上寶寶。
  •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內灣,鹹淡水交界水域,因為這個區域淡水的注入改變了水體的鹽度,增加了魚類的豐富度,提高了中華白海豚補食的機會。目前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近海,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臺灣西部種群、珠江口—香港種群、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
  • 7小時溫柔守護,中華白海豚重回大海,一起來了解它吧!
    廣東江門中華白海豚擱淺人們為什麼這麼溫柔地對待中華白海豚,不僅僅是因為中華白海豚早在1988年就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因為中華白海豚可愛,美麗的樣子。目前全世界中華白海豚的數量都不多,所以非常珍貴,被稱為「水上大熊貓」、「美人魚」「神馬」、「媽祖魚」等。中華白海豚的英文名字是:Sousa chinensis,chinensis就是指的中國,因為中華白海豚最早是在1637年由瑞典人在中國珠江口發現的,中華白海豚的主要生活區域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 中華白海豚你真的了解嗎?中華白海豚知識科普
    中華白海豚很少進入深度超過25 m的海域,主要棲息地為紅樹林水道、海灣、熱帶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鹹水中。中國沿岸的中華白海豚有時進入江河中。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曾進入珠江到達廣州的海珠橋,並曾進入西江約300 km之遠;廈門附近的曾進入福建省九龍江約60 km;閩江口的曾進入閩江45 km;東海北部的曾進入江蘇省長江段約220 km。
  • 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其中,印太駝海豚因獨特的體色變化,以及模式標本首先發現於我國珠江口水域,由此得名「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非連續性地分布在從東印度洋、孟加拉灣及其他東南亞沿海一直到我國長江入海口的近岸淺水水域。由於缺乏研究,該物種在整個分布區域的確切種群數量仍是一個未解之謎。初步估計,其種群數量可能在13000頭左右,在我國水域大致為4000頭至6000頭。
  • 關於中華白海豚你知道多少?
    中華白海豚在閩粵一帶被漁民尊稱為「媽祖魚」,1997年還被遴選為香港回歸祖國的吉祥物。中華白海豚的在我國被記載的歷史雖然可以上溯很久,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和了解它們。不信?!那來挑戰一下我們的「 豚豚知識競賽 」,看看你能答對幾道題。中華白海豚的體長,是比你的身高長還是比你的身高短,還是差不多?
  • 百餘頭中華白海豚集體「出遊」啦
    「五一」期間,中華白海豚結伴在硇洲島附近海域嬉戲。鄭銳強 攝「五一」假期,因為休漁,硇洲島等海域一大群可愛的中華白海豚也出來「放風」度假啦!5月3-6日,汕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科考隊為此展開了一系列的調查活動,欣喜發現一百多頭中華白海豚在這些海域成群結隊嬉戲。
  • 「美人魚」中華白海豚
    【簡介】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人們都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01 白海豚的分布特點在整個白海豚當中,中華白海豚是最為珍貴的一種。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見於我國東海,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 中華白海豚,你好呀~
    27日上午,北海銀灘迎來兩位「貴客」,它們就是極少在銀灘近岸海域現身的中華白海豚。上午8點前後,北海市銀灘鎮村民看到不遠處的海面似乎有「大魚」在遊弋。他們駕駛摩託艇出海,結果發現竟是兩頭罕見的成年中華白海豚。
  • 這個女孩給中華白海豚拍了幾萬張照片,拼湊出一個既溫暖又傷感的海豚世界
    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給中華白海豚拍照,尤其是拍攝它們的背鰭。因為幾乎每一頭中華白海豚的背鰭都有自己的特徵,拍完照回去辨認,就可以知道哪一頭海豚當天出現了或是沒出現。雄性的中華白海豚,和雌性的中華白海豚,樣貌、體型上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如果有一頭白海豚身邊緊緊跟著一頭海豚寶寶,那這頭白海豚一定是雌性的。
  • 保護中華白海豚,我們在行動!
    隨後,保護區主任張宏科主講了北海市海洋生態科普講堂第八講《保護中華白海豚,我是行動者》。講堂上,張宏科有聲有色地為學生們講授了中華白海豚生活習性、生存環境、行為特徵、威脅及保護救護措施等。在有獎搶答環節中,學生們積極搶答,氣氛十分活躍。
  • 海洋中的精靈——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亦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屬海豚科的海洋哺乳類動物。中華白海豚與其他鯨豚均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頂層消費者,因此保育中華白海豚對維持海洋生態平衡有重大的效益和意義。    中華白海豚分布在中國及東南亞,東至孟加拉國國,西至馬來西亞婆羅洲。
  •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昨日上午,一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了解前情,請點擊這裡)。逗留14小時後,在多部門多機構的合力營救下,迷途中華白海豚昨晚得到科學營救,隨即被送往珠海進行下一步看護。救援過程回顧獲救前,白海豚已被控制在引水閘和分洪閘之間較小的區域。
  • 中華白海豚:海洋生態的活指標
    中華白海豚的在南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的分布範圍,主要是珠江口和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珠江口海域——北至深圳寶安機場附近,南至東澳島北的整個伶仃洋海域,是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息地之一,數量最多,2014年記錄到的中華白海豚有1870頭左右。
  • 南寧市動物園中華白海豚被指遭虐待 園方回應
    俞靖 攝   中新網南寧12月20日電 (黃令妍 俞靖)近日,網絡流傳一則《中華白海豚被南寧動物園逼瘋了,自殘到嘴斷掉》的信息,指責廣西南寧市動物園用救助回來的中華白海豚表演取樂,而且海豚已身體殘缺,沒有上頜。文章還稱其他動物也疑似被虐待。南寧市動物園20日向中新網記者回應,海豚並非用於表演,受傷系意外。
  • 100多頭中華白海豚湛江海域現身,曾差點列入藥用動物
    廣東湛江外海出現100多頭中華白海豚廣東湛江海域近期發現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育類動物的中華白海豚現蹤,估計總數約有100多頭,包括較大規模的群體及獨立的個體。中華白海豚幼年時呈現灰色,成年後變為白色汕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鄭銳強表示,科考過程發現,湛江海域硇洲島海域西南方向對開海域15海裡處及雷州灣東裡鎮對出海域均發現成群白海豚出沒,兩處累計識別不同個體上百頭,有灰黑色的小海豚,白色的成年海豚,還有粉色的老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