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7小時溫柔守護,中華白海豚重回大海,一起來了解它吧!

2021-01-11 小海鷗陪你看世界

近日在廣東江門臺山市的海灘上有一頭中華白海豚不幸擱淺了,但是不幸中的萬幸是它被工作人員溫柔的呵護了7個小時,直到最後重回大海,廣東最近天氣很熱,氣溫都在30度以上,工作人員在高溫中小心翼翼地為中華白海豚潑水降溫。

廣東江門中華白海豚擱淺

人們為什麼這麼溫柔地對待中華白海豚,不僅僅是因為中華白海豚早在1988年就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因為中華白海豚可愛,美麗的樣子。

目前全世界中華白海豚的數量都不多,所以非常珍貴,被稱為「水上大熊貓」、「美人魚」「神馬」、「媽祖魚」等。

中華白海豚的英文名字是:Sousa chinensis,chinensis就是指的中國,因為中華白海豚最早是在1637年由瑞典人在中國珠江口發現的,中華白海豚的主要生活區域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我國近幾十年的調查資料顯示,中華白海豚主要集中生活在廣東珠江口、廈門九龍口還有廣西三娘灣,不過福建臺灣等地也都有分布。

中華白海豚是屬於鯨類海豚科,是大型哺乳動物,它們的懷孕期比人類還長差不多要11個月才能生下海豚寶寶,生完之後還有1年的哺乳期,這時候海豚媽媽會寸步不離地守護著小海豚,生怕它們出現一點差錯,所以海豚寶寶的存活率相比較其他種類的水生動物要高很多。但是海豚的壽命很短暫,大約只能活三十四年左右。

雖然中華白海豚名字是帶有「白」字,但是很多中華白海豚都不是白色而是粉紅色的,越成熟的白海豚身體中粉色越重,幼年的中華白海豚還是灰色的,身上還長有小斑點。但幼年中華白海豚身體的顏色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變白,變成粉紅色。這種粉色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引致。

不要看中華白海豚看起來萌萌噠、可愛的樣子,它們吃起東西來,會立馬丟掉自己「小公主」的形象,大口大口地捕捉魚類,一頓飯能吃掉好幾千克的魚。

中華白海豚的眼睛相對身體來說比較小,雖然看起來也是萌萌噠,但是它們的眼睛可能只是一個裝飾品,因為它們看東西並不是指望眼睛,而是跟蝙蝠一樣通過發出超聲波來判斷目標。

它們跟所有的鯨魚類差不多,活潑好動,喜歡在水中跳躍,有時候也會跟著船隊一起航行。

我第一次對中華白海豚比較關注是因為珠海的粵港澳大橋,據說大橋建造時就特意考慮到了中華白海豚在附近生活的習性,儘量避免造成對中華白海豚造成傷害。

雖然現在人們對中華白海豚保護的意識增強了,但是隨手亂丟垃圾,亂扔瓶子的現象還是隨處可見,這些垃圾到了海中,會嚴重影響中華白海豚的生存,因為近年來已經有很多中華白海豚因為誤食塑膠袋窒息而死的案例。

愛護環境,從我做起,這麼可愛、粉粉嫩嫩的中華白海豚讓我們一起來守護。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走近中華白海豚,齊心守護海精靈
    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沿岸,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開發力度不斷加大,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不斷縮小,中華白海豚物種延續面臨嚴峻挑戰,保護工作刻不容緩。多年來,廣東高度重視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工作,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9年10月,自建立以來,圍繞中華白海豚救護、資源監測、巡航監管、科研合作、科普宣教等開展了大量工作,有效地保護了白海豚物種和棲息地環境,在白海豚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社會公眾對中華白海豚保護的意識。
  • 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當地民警與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迅速展開救援,頂著34℃高溫,在淤泥裡守護7小時,最終成功助其返回大海。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太駝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上大熊貓」。目前認為,全球駝海豚屬動物共包含4個物種,分別為大西洋駝海豚、印度洋駝海豚、印太駝海豚以及澳大利亞駝海豚,它們廣泛分布於東大西洋、印度洋、西太平洋沿岸水域。
  • 關於中華白海豚你知道多少?
    中華白海豚在閩粵一帶被漁民尊稱為「媽祖魚」,1997年還被遴選為香港回歸祖國的吉祥物。中華白海豚的在我國被記載的歷史雖然可以上溯很久,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和了解它們。不信?!那來挑戰一下我們的「 豚豚知識競賽 」,看看你能答對幾道題。中華白海豚的體長,是比你的身高長還是比你的身高短,還是差不多?
  • 中華白海豚你真的了解嗎?中華白海豚知識科普
    中華白海豚身體修長呈紡錘型,喙突出狹長,剛出生的白海豚約1米長,性成熟個體體長2.0~2.5m,最長達2.7m,體重200~250kg;背鰭突出,位於近中央處,呈後傾三角形;胸鰭較圓渾,基部較寬,運動極為靈活;尾鰭呈水平狀,健壯有力,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對稱的兩葉,有利於其快速遊泳。眼睛烏黑髮亮,上、下頜的每側都有20~37枚圓錐形的同型齒,齒列稀疏。
  • 臺山一頭擱淺中華白海豚經救助順利遊回大海
    昨日(7月18日)下午14時許,臺山市公安局接群眾報警稱,一頭中華白海豚在該市廣海鎮烽火角附近海域擱淺,該局廣海派出所民警立即出警救助。記者從廣東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了解到,這是今年我市發現的第二宗中華白海豚活體擱淺事件。5月3日,一頭中華白海豚同樣在烽火角附近白宵圍灘涂擱淺,經過近7小時的救援該海豚順利遊回大海。
  • 年邁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佛山江中,14小時後被成功救出
    新京報訊(記者 劉浩南)12月16日7時許,佛山水域出現一頭中華白海豚,並在江內水閘口處長期停留。佛山漁政部門判斷其因為身體器官老化,聲吶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當日21時,經過佛山、珠海兩地救援力量努力,中華白海豚成功獲救,當晚被送往珠海進行後續看護。
  • 佛山河中現中華白海豚 淡水中僅能堅持三天(圖)
    原標題:佛山東平河現中華白海豚 淡水中僅能堅持三天 昨日上午7時許,一頭粉色的成年中華白海豚,現身佛山東平河道的五鬥大橋河段、平南公園旁。截至記者晚9時發稿前,海豚仍在該處河段遊弋。據了解,海豚身上無受傷痕跡,生命體徵暫時健康,疑似受近日颱風影響,或追逐魚群致誤入內河迷路。目前漁政部門實施全天看護,直至海豚離去,若遇到擱淺或危急情況捕撈救護上岸。
  • 這周,又有一隻中華白海豚死去了
    前幾天,有幾個釣魚人在東江博羅段發現一隻粉白色的動物,它身長兩米,肚皮朝上停靠在江邊。釣魚人合力將它扶正,希望它能重回江中。但不幸的是,它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圖片來源見水印這個逝去的小動物就是本周的博物歷主角——中華白海豚。
  • 誤入廣東臺山內河中華白海豚已去世,多次驅趕仍未能送回大海
    誤入廣東臺山內河中華白海豚已去世,多次驅趕仍未能送回大海 索有為、粵海漁/中新網 2017-02-11 10:19
  • 中華白海豚之鄉
    中華白海豚之鄉 千萬隻漁船浩浩湯湯向大海, 場面震撼到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 中華白海豚現身佛山東平河?真的!
    日前,佛山街坊發現,在東平河畔有一條疑是中華白海豚的白色「大魚」。從街坊提供的視頻中看,在浪花中確實有白鰭浮沉。街坊吳女士稱第一次見到是6月8日5點左右,然後一直追白色「大魚」到近7點。經媒體記者向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確認,這大魚的確是中華白海豚!
  • 中華白海豚,你好呀~
    27日上午,北海銀灘迎來兩位「貴客」,它們就是極少在銀灘近岸海域現身的中華白海豚。上午8點前後,北海市銀灘鎮村民看到不遠處的海面似乎有「大魚」在遊弋。他們駕駛摩託艇出海,結果發現竟是兩頭罕見的成年中華白海豚。
  • 誤入東江的中華白海豚,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們!
    不過昨天下午,有市民再次發現它的蹤跡,可惜傳來的是白海豚已經死亡的消息。一起來關注事件進展。 新聞視頻 這是市民在11月12日東江博羅段拍攝到的白海豚歡快優雅的身影,可惜的是,五天之後,釣魚愛好者在東江潼湖段再次發現它時,卻是擱淺在江岸邊。
  • 問吧精選|專家:水域汙染加劇中華白海豚的意外死亡頻率
    關於中華白海豚以及豚類動物的保護,我很樂意從自己了解的領域去解答大家的問題!中華白海豚的種群現狀如何?RUSHER:中華白海豚種群現狀如何?我簡單介紹一下江門保護區的中華白海豚種群現狀吧!江門中華白海豚保護區成立於2003年,2005-2007年做了本地調查,根據科考結果顯示,有200-280頭中華白海豚在保護區海域生活。到了2012年,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種群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500頭的中華白海豚在保護區海域生活。簡單從數字上看是明顯增多了,但也跟不同的調查方法、調查頻率有關,也有周邊群體交流的原因。
  •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內灣,鹹淡水交界水域,因為這個區域淡水的注入改變了水體的鹽度,增加了魚類的豐富度,提高了中華白海豚補食的機會。目前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近海,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臺灣西部種群、珠江口—香港種群、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
  • 北海銀灘近岸海域現中華白海豚,十分可愛
    真羨慕當時能看到的小夥伴,這真的是很罕見,中華白海豚的出現,也說明了附近海域被保護得很好,因為中華白海豚對生存環境要求很高。希望大家一起來保護它們,不要傷害它們。
  • 「美人魚」中華白海豚
    【簡介】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人們都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它為盧亭,也有漁民稱之為白忌和海豬素。有「美人魚」」「水上大熊貓」「媽祖魚。」之稱。01 白海豚的分布特點在整個白海豚當中,中華白海豚是最為珍貴的一種。
  • 中華白海豚:我的天敵不僅是廣東人
    幸運的是,在當地漁政等部門14個小時的通力配合下,它成功從《尋味順德》的取景地全身而退,返回大海。 因此自古以來,中華白海豚便習慣與人類為鄰。 在大橋修建過程中,一旦發現中華白海豚出現在施工範圍500米以內的水域,就立即停工。同時,為了減少對海洋的破壞,工程師還對大橋的橋墩數量進行了壓縮。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常能見到中華白海豚在橋洞間穿梭。
  • 【海洋科普】中華白海豚現存數量與生存現狀
    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2018年總共出海監測海豚63天次,航時284小時,總航程4641公裡。
  • 誤入東江惠州段的中華白海豚不幸死亡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李燕文 攝 誤入東江惠州段的中華白海豚不幸死亡。11月16日晚,已打撈上岸的中華白海豚屍體被運回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接下來計劃製作成標本。 16日18時許,記者趕到東江潼湖段看到,該中華白海豚已經擱淺,據現場漁業專家檢查,證實其已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