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河中現中華白海豚 淡水中僅能堅持三天(圖)

2021-01-11 鳳凰網

昨日,佛山東平河南海平洲五鬥橋段水域出現一頭粉色的中華白海豚。

原標題:佛山東平河現中華白海豚 淡水中僅能堅持三天

昨日上午7時許,一頭粉色的成年中華白海豚,現身佛山東平河道的五鬥大橋河段、平南公園旁。截至記者晚9時發稿前,海豚仍在該處河段遊弋。據了解,海豚身上無受傷痕跡,生命體徵暫時健康,疑似受近日颱風影響,或追逐魚群致誤入內河迷路。目前漁政部門實施全天看護,直至海豚離去,若遇到擱淺或危急情況捕撈救護上岸。與此同時,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專家,正攜帶儀器趕往現場。據悉,海豚在淡水河中通常可以堅持約3天左右。

據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近年來,佛山地區內陸河湧發生多起白海豚出沒的現象,從2004年開始,佛山水域內已經陸續發現8頭白海豚,可惜多已受傷或發現時已經死亡,僅有一頭在海事部門的護送下,成功遊回大海。

發現者:

擔心相關部門沒趕來又駕船回去看著

發現這頭白海豚並報警的首個目擊者是一名嚴姓的船員。駕船近40年的嚴先生說,12日早上7:20,自己開著啟勝699號船運貨到石灣,途經東平河道的五鬥大橋底的時候,發現河道下遊出現一頭粉紅色的海豚,曾在香港和珠江口岸見過海豚的他,憑著經驗判斷出這是一頭中華白海豚。

隨後,嚴先生第一時間給佛山海事部門打了報告。嚴先生說,自己第一感覺是「意外」,還能在佛山內河看到海豚,但他十分擔心,「淡水中,我感覺它會死掉。」2012年,出現在南海區羅村內河湧裡的中華白海豚,他仍記憶猶新,不過後來不幸死亡「非常可惜」。

嚴先生說,自己看到白海豚在5米多深的東平水道躍起飛出水面,身長目測有2米多,而且越跳越高。「這是海豚的生活習性啊。」嚴先生介紹,海豚一般是逆流而遊。由於擔心相關部門沒趕到現場,在上午10點多,他又開船來到該水域,發現海豚仍在,而相關部門也趕到,這時他放心而去。

圍觀者:

平東村十餘村民自發組織沿岸巡視

昨日下午4時,記者趕到平南公園旁的河堤處看到。海豚不時浮出水面,最多不過三四秒,露出的頭部、尾巴等均為粉白色,煞是可愛,每次浮起沉下間隔約兩到五分鐘。

河道兩岸,已圍有上百名市民,其中很多人帶著小孩,趴在河堤處的欄杆上。海豚每浮出水面一次,人群便會高呼一次,不少人拿著手機甚至相機在拍照。甚至有的圍觀者,從上午一直看到下午,「沒見過,覺得很稀奇,很好玩」。甚至有個小姑娘衝漁政船喊道「叔叔,讓我上船去看海豚」。

河道中,不時有貨船來往,但海豚始終不曾遠去。從上午發現開始,始終徘徊在距離漁政船約百米半徑的水域中。附近村民稱,大家對白海豚的保護意識很強,發現海豚後,平東村有十餘名青年自發組織,到沿岸巡視。

守護者:

白海豚暫無傷痕

體力已漸虛弱

現場,一艘白色漁政執法船,從上午10時起,便停在距離海豚約百米外的河中,兩名執法人員坐在船首小凳上,如小學生一般,緊緊盯著海豚。

省漁政總隊南海大隊副大隊長王若輝隨漁政船一直守在現場。據介紹,從早上發現海豚時,海豚始終遊動於附近河道。初步斷定,這頭海豚長約2米至2.5米,呈粉白色,是一成年海豚,年齡約在20歲至30歲之間,目前尚無法判斷雄雌。但可以確實的是,海豚身上暫無明顯傷痕,體徵相對健康。

工作人員觀察,海豚早上跳躍頻率較低、跳躍高度較高,但到了下午跳躍頻率變高、跳躍較低,跳躍頻率從早上5分鐘一次,目前已降至2分鐘一次。「估計是海豚體力上已較虛弱,同時水中供氧不足,在頻繁換氣。」王若輝稱。

目前,海豚所在河段寬約150米至200米,深度約十幾米,水質相對良好。「短期內不會有危險,但長期遊在淡水河中,可能有危險。一般而言,海豚在淡水河中堅持約3天左右,但我們不知道海豚是何時來到此水域,脫離海水有多久。」

科學檔案

8頭小白曾來過,只有1頭回到大海

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記者了解到,去年廣東近岸海水水質狀況總體良好,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狀況總體穩定。據統計,2014年累計識別珠江口中華白海豚1870頭,新增234頭,處理中華白海豚死亡案件8起。據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04年開始,佛山水域內已經陸續發現8頭白海豚,可惜多已受傷或發現時已經死亡。

坐標:南海4頭死亡

2006年2月17日,聯蒲北村村民在南海裡水新莊橋段河湧發現一頭迷途的中華白海豚,因失血過多,在被護送往番禺蓮花山海域途中死亡。

2008年6月14日清晨,當地漁民在南海西江九江段發現時白海豚已經死亡。

2011年5月6日上午,三水漁民林先生在南海西樵大橋附近發現一頭中華白海豚漂浮在河上,當時已死亡。

2012年3月12日上午6時半,一頭受傷的白海豚出現在南海羅村蘆塘內河湧內,情況危殆。送往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救治,可惜這頭白海豚最終因為肝硬化而死去。

坐標:順德1消失

1回歸大海

2008年1月25日,一頭粉色的中華白海豚出現在離珠江入海口近百海裡的順德水域,後掉頭離去,也是順德水域近30年的記載中第一次。

2015年6月11日上午9時許,一頭中華白海豚出現在德勝河容桂水道水道內。徘徊一兩天後,在海事部門的護送下,成功遊回大海。

坐標:高明兩頭死亡

2004年4月13日,有市民在西江高明河段發現一頭已經死亡的中華白海豚,該白海豚為一壯年懷孕海豚,腹中有一仔。

2008年6月13日,一幼年白海豚被發現時已死亡。

守護白海豚

目前全天候守護一旦危險將捕撈

這頭白海豚為何會誤入內河道?王若輝猜測,或受數天前的颱風影響,海豚追逐魚群進入內河道,隨後迷路。而佛山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則猜測,或與颱風暴風雨無關,系生活在珠江出口鹹淡水交界處的海豚,或被船舶刮傷身體,聲吶系統受到損傷,從而迷失了導航。至於如何救助白海豚,海事部門和漁政部門也給出了不同方案。

A、通知過往船隻減速慢行全天跟蹤保護

南都記者注意到,白海豚所在河段,來往貨船較多。佛山海事部門表示,此前已通過VHF甚高頻等渠道,向該水道附近船舶發出預警,提醒過往船舶減速慢行。另一方面,中午時分,一艘海政執法船已趕到該河段,泊於距離岸邊約50米的河中,一艘小艇來往於河道巡邏,密切監視河豚的生命體徵狀態,「同時也提醒了附近漁船,不要捕撈海豚」。

「目前,海豚體徵相對健康,我們做的主要是跟蹤,這也是專家的意見。晚上大船會撤離,返回基地補充燃料等;但是小艇會一直守候在該河段,全天監視海豚的行蹤。」王若輝介紹,海豚主要是依靠聲波確定遊動路線,所以即使到了夜間,也不會發生因「視力太弱撞上貨船」的情況;至於海豚是否會餓死,「東平河裡有魚,雖然相比海裡的魚類,種類比較少,但不會餓死;暫無投放魚的打算,即使投放了,它也不一定吃」。

B、河道較寬較深捕撈保護可能性較小

儘管漁政部門將全天跟蹤,但海豚體力越來越弱,是否有更好的拯救辦法?

「從海豚在原地轉圈遊動的現狀看,海豚自身導航系統可能發生故障;最好的結果是,它自身的導航系統恢復正常,自行遊回大海。」王若輝稱。而今年6月,一海豚誤入順德一水道,徘徊一兩天後,最終自身導航系統恢復正常,在海事部門的護送下,成功遊回大海。至於更多數據,王若輝稱暫無統計。

其實捕撈海豚並不容易,「受水域限制,捕撈起來難度很大。2012年羅村河湧,也有一頭海豚誤入,最終被成功捕撈。但是,相對河湧,目前河道寬有上百米、深有十多米,很難限定其遊動範圍,繼而拉網捕撈;另外,成年海豚的身體力量大、跳躍強,如果因為掙扎或亂竄受傷,結果反而適得其反。」

C、一旦擱淺或出現危機將捕撈救治

「但是如果海豚生命體徵出現急劇惡化,則要考慮捕撈救治了。」王若輝稱,目前對於海豚的救助,漁政部門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看護。「當然,具體情況也要具體處理,如果海豚遊到了小岔河,則會封閉河道,方便捕撈保護;如果海豚是擱淺,會就起來送回救護站,有傷口的會予以處理;若海豚出現長時間上浮,這就說明其生命體徵急劇惡化,也會撈起救助」。

採寫:南都記者馮雷亮曾群善關婉靈通訊員朱英賢徐星海

攝影:南都記者張明術

那些年來訪的白海豚

南海:4頭死亡

2006年2月17日

南海裏水鎮新莊橋段河湧發現一頭迷途的中華白海豚,因失血過多死亡。

2008年6月14日清晨

南海西江九江段,發現一頭死亡中華白海豚。

2011年5月6日上午

南海西樵大橋旁一無名小島內側,漂浮一頭死亡中華白海豚。

2012年3月12日上午6時

南海羅村蘆塘內河湧,出現一頭傷痕累累的中華白海豚,最終因肝硬化死去。

高明:2頭死亡

2004年4月13日

西江高明河段,發現一頭死亡的懷孕中華白海豚。

2008年6月13日

一頭幼年白海豚被發現時已死亡。

順德:1失蹤1遊回

2008年1月25日

離珠江入海口近百海裡的順德水域,出現一頭粉色的中華白海豚,後離去。

2015年6月11日上午9時許

德勝河容桂水道,出現一頭中華白海豚,之後成功遊回。

相關焦點

  • 海洋中的精靈——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亦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屬海豚科的海洋哺乳類動物。中華白海豚與其他鯨豚均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頂層消費者,因此保育中華白海豚對維持海洋生態平衡有重大的效益和意義。    中華白海豚分布在中國及東南亞,東至孟加拉國國,西至馬來西亞婆羅洲。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圖片中遊弋的是成年中華白海豚 從第一張圖片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大亞灣核電基地的建築物,白海豚則是海中央粉紅的一個小點。第二張是第一張圖的局部放大,白海豚的輪廓清晰可見,正在海中遊弋,而遠處的岸線也可以分辨出是大亞灣核電基地的防波堤。 隨後,記者詢問了幾位市民,他們都說是在朋友圈看到的圖片,自己不是第一目擊者。
  • 中華白海豚
    在廣東俗語中「烏忌白忌」表示壞的預兆。而當時的人們並不會想到,在今天它們成為了香港回歸的吉祥物,並被稱為「海上大熊貓」「海上國寶」,而且還是唯一以「中華」命名的海洋豚類——中華白海豚。攝食對象主要是河口鹹淡水魚類,以中小型魚類為主。中華白海豚為近岸定居性動物,除非遭受自然變故,一般都棲息在同一海域。中華白海豚不喜歡集成大群,常3~5隻在一起,或者單獨活動。除了母親及幼豚,白海豚組群不會有固定的成員。
  • 中華白海豚「大白」迷路珠江
    新華網廣州10月23日電(記者田建川 胡林果)從200多公裡外蔚藍的伶仃洋遊弋到廣州內河水域,中華白海豚「大白」才發現自己迷路了。在這個喧鬧且陌生的城市裡,它孤獨地在船來船往的江中徘徊,找不到回家的路,找不到自己的夥伴,今天已是第7天。
  •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白海豚現在所處的位置在沙口分洪閘口。圖/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攝為避免白海豚遊入汾江河進入內河湧,沙口水利樞紐站工作人員已關閉分洪閘和引水閘並通知漁政部門作進一步處理。那些年誤入佛山的「大白」此前,佛山水域曾多次出現中華白海豚。2020年6月:不少佛山街坊發現,在東平河畔有一條疑是中華白海豚的白色「大魚」。經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確認,這「大魚」的確是中華白海豚!
  • 這個地方又出現中華白海豚,遺憾的是遺體!
    中華白海豚是中國海洋鯨豚中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水上大熊貓」之稱,主要聚居在珠江口水域。   專家:最好的方法是讓它自動回歸海洋參與白海豚追蹤的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區管理局技術科科長陳希曾向媒體表示,由於海水和淡水的滲透壓不同,在淡水裡長時間滯留會對白海豚生理帶來危害
  • 海南現中華白海豚 數量眾多非常壯觀
    原標題:中華白海豚現身東方海域海南現中華白海豚本報三亞8月6日電(記者孫婧)「我們在東方,發現一群中華白海豚,數量特別多,非常壯觀!」近幾年來,這群中華白海豚在瓊南一帶海域頻繁出沒,代表著該區域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優越。視頻中,先是兩三頭白海豚浮現,白色的身影在碧藍的大海中十分搶眼。很快,海水之下又躍出七八頭白海豚,爭相聚攏一處。緊接著,遠處還有多頭白海豚以及數頭黑白相間的海豚在向前疾遊。
  • 中華白海豚屢現珠江口 多方力保海洋棲息環境
    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向記者介紹,他們每年拍攝中華白海豚的照片達20-30萬張,能用於建檔的照片不超過一萬張。截至2015年底,已為2060頭中華白海豚建立屬於個體的檔案。  由於中華白海豚只能生長在鹹淡水的交界處,對環境要求極高,早在2012年,朱小丹省長在港珠澳大橋建設現場考察時就強調:「要讓中華白海豚成為港珠澳大橋的形象代表。
  • 聲吶系統出現問題,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由於該海豚身體器官老化,聲納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一般情況下,白海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交接海域。
  • 螺旋槳成人為「殺手」 中華白海豚慘死珠江口(圖)
    紅網3月4日訊(通訊員張世理)和淡水的白鰭豚、陸上的大熊貓、華南虎等屬同一保護級別,享有海洋「熊貓」美譽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卻被漁船螺旋槳無情打死,使在場目睹中華白海豚屍體的人們都感到萬分悲傷。
  • 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東江後死亡 釣魚愛好者稱:看見海豚吐血!
    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東江後死亡 釣魚愛好者稱:看見海豚吐血!】一條體長達2.5米、重約400斤的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惠州段後不幸死亡。11月16日晚,這條體表無明顯傷口的中華白海豚,屍體被打撈上岸後運至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計劃製作成標本,進行進一步研究。
  • 中華白海豚你真的了解嗎?中華白海豚知識科普
    中華白海豚很少進入深度超過25 m的海域,主要棲息地為紅樹林水道、海灣、熱帶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鹹水中。中國沿岸的中華白海豚有時進入江河中。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曾進入珠江到達廣州的海珠橋,並曾進入西江約300 km之遠;廈門附近的曾進入福建省九龍江約60 km;閩江口的曾進入閩江45 km;東海北部的曾進入江蘇省長江段約220 km。
  • 中華白海豚 擱淺死亡
    【新華社廣州2月11日電】一頭誤入內河的白海豚,經過十天的救護,依然未能回到大海,於2月10日20時15分左右在廣東省江門開平市赤坎鎮附近的淺灘上擱淺死亡。中華白海豚素有「水上大熊貓」之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今天早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驚現佛山!今天(12月16日)早上7時許,佛山市水利局下屬單位沙口水利樞紐站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過程中,發現一隻疑似中華白海豚在沙口水利樞紐站分洪閘嬉戲,狀態良好。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由於該海豚身體器官老化,聲納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一般情況下,白海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交接海域。廣東省防汛搶險潛水一隊正在檢查儀器,隨時準備下水執行任務,確保白海豚安全。
  • 誤入東江的中華白海豚,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們!
    中華白海豚 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哺乳動物, 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主要生活在鹹淡水交界處。 那好端端的, 為什麼白海豚會進入 屬淡水區域的東江博羅段呢?
  • 湛江海域現成群中華白海豚,數量超過100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在海豚種類中,中華白海豚在國內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海域中,有著「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而在五一假期中,汕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科考隊在湛江硇洲島西面(鱟沙頭)近岸海域以及東裡鎮東部近岸海域,累積識別中華白海豚個體數在100頭以上,群體數量比較大。
  • 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東江後死亡是怎麼回事 專家:因生病自然死亡
    天氣網訊,近期,一則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東江後死亡的新聞引起網友們關注,據了解,該中華白海豚體長2.5米、體高0.7米,為成年雌性,體表無明顯傷口,估計有400斤左右。根據專家初步判定身體可能出了問題,因生病自然死亡。
  • 誤入東江惠州段中華白海豚死亡
    記者昨晚獲悉,誤入東江惠州段的中華白海豚不幸死亡,已打撈上岸的中華白海豚屍體被運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接下來計劃製作成標本。昨日18時許,記者趕到東江潼湖段看到,該中華白海豚已經擱淺,據現場漁業專家檢查,證實其已死亡。
  • 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不幸死亡,網友:太可惜了!
    甚至有些已經宣告滅絕,這些水中精靈一、二級保護動物,不加強保護只會越來越少,最近一隻白海豚就發生了不幸!一、中華白海豚在東江廣東惠州段不幸死亡。近日,東江廣東惠州段的兩邊,幾位釣友在岸邊垂釣時,突然看一個白色動物在水面翻騰。
  • 珠江口汙染 中華白海豚瀕臨絕種(圖)
    南都訊 記者康殷 發自香港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資助內地中山大學,針對在珠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進行研究。最新發現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體內積存大量有機汙染物及重金屬,包括鉛和水銀等等,讓海豚神經及免疫系統受損。研究推算珠江口的海豚數目或在未來60年內驟減74%,瀕臨絕種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