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佛山東平河南海平洲五鬥橋段水域出現一頭粉色的中華白海豚。
原標題:佛山東平河現中華白海豚 淡水中僅能堅持三天
昨日上午7時許,一頭粉色的成年中華白海豚,現身佛山東平河道的五鬥大橋河段、平南公園旁。截至記者晚9時發稿前,海豚仍在該處河段遊弋。據了解,海豚身上無受傷痕跡,生命體徵暫時健康,疑似受近日颱風影響,或追逐魚群致誤入內河迷路。目前漁政部門實施全天看護,直至海豚離去,若遇到擱淺或危急情況捕撈救護上岸。與此同時,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專家,正攜帶儀器趕往現場。據悉,海豚在淡水河中通常可以堅持約3天左右。
據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近年來,佛山地區內陸河湧發生多起白海豚出沒的現象,從2004年開始,佛山水域內已經陸續發現8頭白海豚,可惜多已受傷或發現時已經死亡,僅有一頭在海事部門的護送下,成功遊回大海。
發現者:
擔心相關部門沒趕來又駕船回去看著
發現這頭白海豚並報警的首個目擊者是一名嚴姓的船員。駕船近40年的嚴先生說,12日早上7:20,自己開著啟勝699號船運貨到石灣,途經東平河道的五鬥大橋底的時候,發現河道下遊出現一頭粉紅色的海豚,曾在香港和珠江口岸見過海豚的他,憑著經驗判斷出這是一頭中華白海豚。
隨後,嚴先生第一時間給佛山海事部門打了報告。嚴先生說,自己第一感覺是「意外」,還能在佛山內河看到海豚,但他十分擔心,「淡水中,我感覺它會死掉。」2012年,出現在南海區羅村內河湧裡的中華白海豚,他仍記憶猶新,不過後來不幸死亡「非常可惜」。
嚴先生說,自己看到白海豚在5米多深的東平水道躍起飛出水面,身長目測有2米多,而且越跳越高。「這是海豚的生活習性啊。」嚴先生介紹,海豚一般是逆流而遊。由於擔心相關部門沒趕到現場,在上午10點多,他又開船來到該水域,發現海豚仍在,而相關部門也趕到,這時他放心而去。
圍觀者:
平東村十餘村民自發組織沿岸巡視
昨日下午4時,記者趕到平南公園旁的河堤處看到。海豚不時浮出水面,最多不過三四秒,露出的頭部、尾巴等均為粉白色,煞是可愛,每次浮起沉下間隔約兩到五分鐘。
河道兩岸,已圍有上百名市民,其中很多人帶著小孩,趴在河堤處的欄杆上。海豚每浮出水面一次,人群便會高呼一次,不少人拿著手機甚至相機在拍照。甚至有的圍觀者,從上午一直看到下午,「沒見過,覺得很稀奇,很好玩」。甚至有個小姑娘衝漁政船喊道「叔叔,讓我上船去看海豚」。
河道中,不時有貨船來往,但海豚始終不曾遠去。從上午發現開始,始終徘徊在距離漁政船約百米半徑的水域中。附近村民稱,大家對白海豚的保護意識很強,發現海豚後,平東村有十餘名青年自發組織,到沿岸巡視。
守護者:
白海豚暫無傷痕
體力已漸虛弱
現場,一艘白色漁政執法船,從上午10時起,便停在距離海豚約百米外的河中,兩名執法人員坐在船首小凳上,如小學生一般,緊緊盯著海豚。
省漁政總隊南海大隊副大隊長王若輝隨漁政船一直守在現場。據介紹,從早上發現海豚時,海豚始終遊動於附近河道。初步斷定,這頭海豚長約2米至2.5米,呈粉白色,是一成年海豚,年齡約在20歲至30歲之間,目前尚無法判斷雄雌。但可以確實的是,海豚身上暫無明顯傷痕,體徵相對健康。
工作人員觀察,海豚早上跳躍頻率較低、跳躍高度較高,但到了下午跳躍頻率變高、跳躍較低,跳躍頻率從早上5分鐘一次,目前已降至2分鐘一次。「估計是海豚體力上已較虛弱,同時水中供氧不足,在頻繁換氣。」王若輝稱。
目前,海豚所在河段寬約150米至200米,深度約十幾米,水質相對良好。「短期內不會有危險,但長期遊在淡水河中,可能有危險。一般而言,海豚在淡水河中堅持約3天左右,但我們不知道海豚是何時來到此水域,脫離海水有多久。」
科學檔案
8頭小白曾來過,只有1頭回到大海
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記者了解到,去年廣東近岸海水水質狀況總體良好,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狀況總體穩定。據統計,2014年累計識別珠江口中華白海豚1870頭,新增234頭,處理中華白海豚死亡案件8起。據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04年開始,佛山水域內已經陸續發現8頭白海豚,可惜多已受傷或發現時已經死亡。
坐標:南海4頭死亡
2006年2月17日,聯蒲北村村民在南海裡水新莊橋段河湧發現一頭迷途的中華白海豚,因失血過多,在被護送往番禺蓮花山海域途中死亡。
2008年6月14日清晨,當地漁民在南海西江九江段發現時白海豚已經死亡。
2011年5月6日上午,三水漁民林先生在南海西樵大橋附近發現一頭中華白海豚漂浮在河上,當時已死亡。
2012年3月12日上午6時半,一頭受傷的白海豚出現在南海羅村蘆塘內河湧內,情況危殆。送往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救治,可惜這頭白海豚最終因為肝硬化而死去。
坐標:順德1消失
1回歸大海
2008年1月25日,一頭粉色的中華白海豚出現在離珠江入海口近百海裡的順德水域,後掉頭離去,也是順德水域近30年的記載中第一次。
2015年6月11日上午9時許,一頭中華白海豚出現在德勝河容桂水道水道內。徘徊一兩天後,在海事部門的護送下,成功遊回大海。
坐標:高明兩頭死亡
2004年4月13日,有市民在西江高明河段發現一頭已經死亡的中華白海豚,該白海豚為一壯年懷孕海豚,腹中有一仔。
2008年6月13日,一幼年白海豚被發現時已死亡。
守護白海豚
目前全天候守護一旦危險將捕撈
這頭白海豚為何會誤入內河道?王若輝猜測,或受數天前的颱風影響,海豚追逐魚群進入內河道,隨後迷路。而佛山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則猜測,或與颱風暴風雨無關,系生活在珠江出口鹹淡水交界處的海豚,或被船舶刮傷身體,聲吶系統受到損傷,從而迷失了導航。至於如何救助白海豚,海事部門和漁政部門也給出了不同方案。
A、通知過往船隻減速慢行全天跟蹤保護
南都記者注意到,白海豚所在河段,來往貨船較多。佛山海事部門表示,此前已通過VHF甚高頻等渠道,向該水道附近船舶發出預警,提醒過往船舶減速慢行。另一方面,中午時分,一艘海政執法船已趕到該河段,泊於距離岸邊約50米的河中,一艘小艇來往於河道巡邏,密切監視河豚的生命體徵狀態,「同時也提醒了附近漁船,不要捕撈海豚」。
「目前,海豚體徵相對健康,我們做的主要是跟蹤,這也是專家的意見。晚上大船會撤離,返回基地補充燃料等;但是小艇會一直守候在該河段,全天監視海豚的行蹤。」王若輝介紹,海豚主要是依靠聲波確定遊動路線,所以即使到了夜間,也不會發生因「視力太弱撞上貨船」的情況;至於海豚是否會餓死,「東平河裡有魚,雖然相比海裡的魚類,種類比較少,但不會餓死;暫無投放魚的打算,即使投放了,它也不一定吃」。
B、河道較寬較深捕撈保護可能性較小
儘管漁政部門將全天跟蹤,但海豚體力越來越弱,是否有更好的拯救辦法?
「從海豚在原地轉圈遊動的現狀看,海豚自身導航系統可能發生故障;最好的結果是,它自身的導航系統恢復正常,自行遊回大海。」王若輝稱。而今年6月,一海豚誤入順德一水道,徘徊一兩天後,最終自身導航系統恢復正常,在海事部門的護送下,成功遊回大海。至於更多數據,王若輝稱暫無統計。
其實捕撈海豚並不容易,「受水域限制,捕撈起來難度很大。2012年羅村河湧,也有一頭海豚誤入,最終被成功捕撈。但是,相對河湧,目前河道寬有上百米、深有十多米,很難限定其遊動範圍,繼而拉網捕撈;另外,成年海豚的身體力量大、跳躍強,如果因為掙扎或亂竄受傷,結果反而適得其反。」
C、一旦擱淺或出現危機將捕撈救治
「但是如果海豚生命體徵出現急劇惡化,則要考慮捕撈救治了。」王若輝稱,目前對於海豚的救助,漁政部門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看護。「當然,具體情況也要具體處理,如果海豚遊到了小岔河,則會封閉河道,方便捕撈保護;如果海豚是擱淺,會就起來送回救護站,有傷口的會予以處理;若海豚出現長時間上浮,這就說明其生命體徵急劇惡化,也會撈起救助」。
採寫:南都記者馮雷亮曾群善關婉靈通訊員朱英賢徐星海
攝影:南都記者張明術
那些年來訪的白海豚
南海:4頭死亡
2006年2月17日
南海裏水鎮新莊橋段河湧發現一頭迷途的中華白海豚,因失血過多死亡。
2008年6月14日清晨
南海西江九江段,發現一頭死亡中華白海豚。
2011年5月6日上午
南海西樵大橋旁一無名小島內側,漂浮一頭死亡中華白海豚。
2012年3月12日上午6時
南海羅村蘆塘內河湧,出現一頭傷痕累累的中華白海豚,最終因肝硬化死去。
高明:2頭死亡
2004年4月13日
西江高明河段,發現一頭死亡的懷孕中華白海豚。
2008年6月13日
一頭幼年白海豚被發現時已死亡。
順德:1失蹤1遊回
2008年1月25日
離珠江入海口近百海裡的順德水域,出現一頭粉色的中華白海豚,後離去。
2015年6月11日上午9時許
德勝河容桂水道,出現一頭中華白海豚,之後成功遊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