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槳成人為「殺手」 中華白海豚慘死珠江口(圖)

2020-12-06 網易新聞

  紅網3月4日訊(通訊員張世理)和淡水的白鰭豚、陸上的大熊貓、華南虎等屬同一保護級別,享有海洋「熊貓」美譽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卻被漁船螺旋槳無情打死,使在場目睹中華白海豚屍體的人們都感到萬分悲傷。

  2月28日,一頭已死亡的中華白海豚在珠海港灣大道珠海療養院附近海域被發現,這是繼2003年6月在珠江口桂山島附近海域發現死海豚後,在珠江口海域發現的第三例死亡的中華白海豚。

  當天中午1時多,一名正在海邊遊玩的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學生,突然發現遠遠的海面上有一白點在漂浮。半個小時後,她看清這是一條白海豚,後來沿著海浪漂浮到岸邊,過去一看白海豚身上布滿傷痕,最大的一處有近40公分長,好像是被刀砍過的痕跡,於是他立即打電話到保護區報告。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負責人陳加林隨即趕到現場,觀看了白海豚多傷痕後告訴記者,這條白海豚是被漁船的螺旋槳打死的,而且,去年6月份以來,已經有3條白海豚被來往的船隻的螺旋槳打死。

  記者在中華白海豚死亡現場看到:死亡的白海豚呈白色,擱淺在海灘的巖石旁,軀體保持完整,體表有少量刮痕,在其尾部有一長約30釐米的傷口,體長約210釐米,體寬30釐米,體重達200多千克,雄性。

  據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負責人介紹,這隻死亡的中華白海豚是被漁船的螺旋槳打傷,未得到及時治療而死亡的,死亡時間大約在2月25、26這兩日。這隻死亡的中華白海豚將被送到中山大學珠海校區作屍體解剖和研究。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有關專業人士介紹:由於漁民的過渡進行海洋捕撈,致使哺乳類的中華白海豚游離保護區外覓魚。而漁船上的高速旋轉的螺旋槳和漁網成為中華白海豚的人為殺手。如果中華白海豚被漁網網住捆在海裡30分鐘就會死亡。如果被螺旋槳打傷後,如果救治及時,中華白海豚也不會死去。故此,專業人士呼籲:4月是中華白海豚的繁殖季節,希望漁民保護好中華白海豚,發現受傷中華白海豚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以使其得到及時治療。

  資料:中華白海豚保護事紀

  1994年:世界自然保護同盟物種委員會鯨類專家(IUCN/SSC/CSG)在廣州召開閩--臺、廣州--香港海洋專家會議,共商兩地合作研究世界上已極度瀕危的中華白海豚,會上促成廈門國家海洋局三所與臺灣大學動物系合作研究廈門--金門海域的中華白海豚。

  1995年:IUCN/SSC/CSG又在廈門與海洋局三所聯合舉辦「閩港臺鯨豚保育研討會」,會議建議在閩、港兩地分別成立保護區。該會議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

  1996年:港英政府召開《中華白海豚管理策略》國際會議,共商保護和拯救該世界珍稀瀕危物種。同年,臺灣也立項進行臺灣海域(金門)中華白海豚拯救計劃。

  1996年: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處開始對中華白海豚進行為期3年、耗資400萬港元的詳細研究工作。

  1999年:香港特區政府擬與廣東省中華白海豚存護研究小組開會,商討保護海豚策略,包括控制兩地海水汙染,改善水質,有效防止DDT等化學毒物質及水銀流入海域;並擬在香港大嶼山西南流域至索罡灣群島一帶設立海豚保護區。

  2003年: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範圍為內仃伶以南、桂山以北、淇澳島以東、香港大嶼山以西,總面積460平方公裡。保護措施分為保護行動、保存行動和保育行動三大部分。

  (稿源:紅網)(作者:張世理)

相關焦點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2300多頭 正建救護保育基地
    中新網珠海6月25日電 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2300多頭 正建救護保育基地  作者 程景偉 肖尤盛 吳耀梅  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被譽為「海上大熊貓」,也是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吉祥物。記者日前探訪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目前共有2300多頭中華白海豚生活在珠江口一帶。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大數據展示平臺正式啟用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錢瑜7月15日,國內首個中華白海豚大數據展示平臺正式啟用,中華白海豚救護管理、科研合作、科普宣教邁上新臺階。據悉,為了提升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新技術,整合保護區管理單位以及相關科研教學機構的數據成果,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織相關單位聯合攻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中華白海豚種群資源資料庫和大數據展示平臺建設。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大數據展示平臺正式啟用
    中新社珠海7月15日電 (記者 程景偉)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日表示,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大數據展示平臺當日正式啟用。通過該平臺,可實現白海豚擱淺信息一鍵舉報、白海豚信息可視化管理、歷年白海豚數據成果整合、白海豚相關數據智能化分析等多項功能。
  • 大灣區裡的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的個體識別能為研究和保護提供很多重要信息。珠江口生活著多少頭白海豚?一頭海豚會從珠海遊到香港去嗎?▲用於進行個體識別的背鰭珠江口是白海豚的棲息地,也是以海為生的漁民們獲取漁業資源的地方。
  • 研究報告:重金屬汙染致珠江口中華白海豚未來瀕臨絕種
    新華網香港1月9日電(記者趙菁菁)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與中山大學9日聯合發布了一項關於中華白海豚的研究報告,研究結果初步顯示,在香港水域與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體內積聚多種重金屬物質,預計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數量有可能在未來60年內大幅減少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 約佔全國總量一半
    累計識別2381頭 新快報訊 記者沈逸雲 通訊員馮建奎報導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素來有「水上大熊貓」之稱。
  • 珠江口汙染 中華白海豚瀕臨絕種(圖)
    南都訊 記者康殷 發自香港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資助內地中山大學,針對在珠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進行研究。最新發現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體內積存大量有機汙染物及重金屬,包括鉛和水銀等等,讓海豚神經及免疫系統受損。研究推算珠江口的海豚數目或在未來60年內驟減74%,瀕臨絕種危險。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累計識別數量2381頭 約佔全國總量一半
    據了解,中華白海豚,在動物分類學上屬鯨目海豚科,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沿岸,從東印度洋、東南亞沿岸一直向北延伸到我國東南沿岸,總數在6000頭左右。而我國是全球最重要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種群數量約4000-5000頭。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 中華白海豚
    是一種背鰭基部隆起的海豚科動物,胎生哺乳,妊娠期為10~11個月,每胎產一仔。攝食對象主要是河口鹹淡水魚類,以中小型魚類為主。中華白海豚為近岸定居性動物,除非遭受自然變故,一般都棲息在同一海域。中華白海豚不喜歡集成大群,常3~5隻在一起,或者單獨活動。
  • 中華白海豚僅存活802頭 海洋汙染成死亡主因
    這已是一周時間內發生的第三宗白海豚死亡事件。此前,9月20日、22日,在珠海海灘兩次發現白海豚屍體,一隻為身長2米的成年白海豚,另一隻專家估計年齡在6個月至1歲之間。9月25日發現於澳門海灘的白海豚,體型較大的身長2.05米,重約150公斤,擱淺在海邊石灘上,腹部裂開,性別有待確定;而另一具體型較小的中華白海豚屍體重約5公斤,漂浮在附近海面,表皮覆蓋著一層胎兒血膜,估計是初生海豚。
  • 【驚訝】珠江口大部分中華白海豚將遷移到臺山海域?
    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出現的中華白海豚數量較多,各種顏色都有,而且距離岸邊比較近。類似這樣的情況,非常罕見。        中華白海豚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同時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淺水區,很少進入深度超過25 米的海域。一般情況下,中華白海豚也不會遊向距離岸邊較近的位置,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擱淺。
  • 海洋中的精靈——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亦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屬海豚科的海洋哺乳類動物。中華白海豚與其他鯨豚均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頂層消費者,因此保育中華白海豚對維持海洋生態平衡有重大的效益和意義。    中華白海豚分布在中國及東南亞,東至孟加拉國國,西至馬來西亞婆羅洲。
  • 中華白海豚生存環境堪憂
    日前,一頭從珠江口逆流而上誤入北江的白海豚之死,再度引起人們對白海豚生存環境的關注。  白海豚學名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3月28日下午,廣東清遠市漁政支隊接到電話,有漁民反映,在北江江面發現疑似白海豚蹤跡。
  • 1隻中華白海豚在深圳海灘擱淺死亡( 1 / 6 )
    2015年9月20日上午7時,深圳,一頭傷痕累累的中華白海豚被發現擱淺在內伶仃島南灣海灘上在南灣區域海灘上,記者見到一條長約1米重約200斤的中華白海豚屍體躺在沙地上。經過幾個小時的暴曬,白海豚身上多處的表皮已脫落,海風夾雜著白海豚死後發出的腥臭味迎面吹來,令人不適。「早上七點鐘,我們的工作人員巡查到南灣海灘區域時發現這隻白海豚,「當時它擱淺在沙灘上,眼睛還在眨,但是完全不能動,很快就死了。」
  • 中華白海豚保護區 廣東數量最多
    昨日,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珠海長隆參加白海豚課堂活動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 攝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韋柑潞 黃熙燈 通訊員 粵海漁 麥念萍) 昨日,以「認識中華白海豚,保護海洋大熊貓」為主題的全國首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啟動儀式及系列宣傳活動在珠海長隆舉行。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向社會發出了保護中華白海豚的倡議書。
  • 聲吶系統出現問題,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由於該海豚身體器官老化,聲納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一般情況下,白海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交接海域。
  • 中華白海豚:海洋生態的活指標
    中華白海豚的在南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的分布範圍,主要是珠江口和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珠江口海域——北至深圳寶安機場附近,南至東澳島北的整個伶仃洋海域,是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息地之一,數量最多,2014年記錄到的中華白海豚有1870頭左右。
  • 中華白海豚「大白」迷路珠江
    對它充滿喜愛和好奇的市民為它取了「大白」這個名字,一如迪士尼動畫《超能陸戰隊》中的健康機器人帶給人類的溫暖。  「在距離白海豚棲息地數十公裡外的廣州內河水域發現這一物種,是1991年來的第一次。」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技術研究科科長陳希說。  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是中國現存數量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群體棲息地,目前探測到約有1800餘頭,而那裡才是「大白」的家。
  •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白海豚現在所處的位置在沙口分洪閘口。圖/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攝為避免白海豚遊入汾江河進入內河湧,沙口水利樞紐站工作人員已關閉分洪閘和引水閘並通知漁政部門作進一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