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訝】珠江口大部分中華白海豚將遷移到臺山海域?

2021-02-13 臺山發布

之前我們報導過,清明期間,在赤溪銅鼓海角城景區附近的海面,連續兩天都出現中華白海豚的身影。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出現的中華白海豚數量較多,各種顏色都有,而且距離岸邊比較近。類似這樣的情況,非常罕見。

        中華白海豚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同時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淺水區,很少進入深度超過25 米的海域。一般情況下,中華白海豚也不會遊向距離岸邊較近的位置,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擱淺。那麼,之前它們一連兩日成群出現在離岸邊較近的位置,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山東大學(威海)海洋學院祝茜教授,是2011年應農業部的要求,開始對中國境內中華白海豚的活動海域進行餌料資源研究。從那時起,祝教授每年都會到臺山三四次。這個月初,祝教授和他的團隊再次來到臺山,他們在指定位置的海域捕撈一些魚類,並逐一研究。



祝教授介紹說,中華白海豚嚴格來講,它不是社群,不容易聚大群,什麼時候聚大群呢?就是因為食物。據觀察,中華白海豚現在離岸邊越來越近,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淺水的地方,特別大的漁船過不來,魚多了,相對來講,中華白海豚就會隨著食物過來。

祝教授認為,人為的捕撈,一方面直接導致白海豚所食魚類變化,另一方面,因為其他魚類的變化,而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變化,也間接導致白海豚所食魚類變化。雖然我國都設立了休漁期,但是並沒有遏制過度捕撈的現象。他說,中華白海豚的保護,首先要保護好它的生存環境,生存環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它的食物,那對它的生存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在我國,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在江門,中華白海豚集中分布在臺山大襟島附近海域,川山群島周圍也有它們的身影。科考表明,這片海域共有200多頭中華白海豚,是我國目前已知的第二大分布海域。


祝教授透露,目前港珠澳大橋正在修建當中,因此,珠江口會有大部分中華白海豚遷移到臺山的這一片海域。根據考察研究,現在這片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已經上升到400多頭。如果不好好保護,後果不堪設想。當中,既要減少捕撈,還要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

祝教授建議,在海上的作業船要控制船速,船速過高,螺旋槳可能會打傷中華白海豚,船的噪音會影響它的回聲定位,所以遇到中華白海豚,遠距離就要慢慢減速,儘量減少對中華白海豚的傷害。

祝教授介紹,中華白海豚是用肺部來呼吸,有時它們會將塑膠袋當成水母吞吃,從而死亡。因此,除了在海上作業的人,在岸邊的人同樣要注意。在岸邊遊玩時,千萬不要亂扔垃圾,因為岸邊的垃圾會隨著海水漂到海裡,汙染海水環境。

據了解,手機版海豚救助網站已經在上個月上線。該網站由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所製作,設有「救助步驟」、「常見擱淺海豚識別」等板塊。大家可以通過掃描微信二維碼來關注該網站。一旦遇到受傷的中華白海豚,可以撥打網站上的聯繫電話,通知管理處的醫護人員前往救治,為受傷的中華白海豚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

(臺山發布編輯部:餘綺華 朱偉科)

相關焦點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2300多頭 正建救護保育基地
    中新網珠海6月25日電 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2300多頭 正建救護保育基地  作者 程景偉 肖尤盛 吳耀梅  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被譽為「海上大熊貓」,也是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吉祥物。記者日前探訪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目前共有2300多頭中華白海豚生活在珠江口一帶。
  • 螺旋槳成人為「殺手」 中華白海豚慘死珠江口(圖)
    2月28日,一頭已死亡的中華白海豚在珠海港灣大道珠海療養院附近海域被發現,這是繼2003年6月在珠江口桂山島附近海域發現死海豚後,在珠江口海域發現的第三例死亡的中華白海豚。  當天中午1時多,一名正在海邊遊玩的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學生,突然發現遠遠的海面上有一白點在漂浮。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大數據展示平臺正式啟用
    中新社珠海7月15日電 (記者 程景偉)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日表示,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大數據展示平臺當日正式啟用。通過該平臺,可實現白海豚擱淺信息一鍵舉報、白海豚信息可視化管理、歷年白海豚數據成果整合、白海豚相關數據智能化分析等多項功能。
  • 擱淺東江的中華白海豚開始解剖了,曾在香港海域活動
    該中華白海豚不幸擱淺死亡,被運往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11月24日,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來自國內漁業科學研究專家團隊對中華白海豚遺體進行了解剖。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局技術科專家 陳希:「今天我們會對它解剖,然後把內臟取出來,然後取樣後面做研究,心肝脾胃腎各個器官都取組織,隨便把皮剝出來,準備後期做標本。"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累計識別數量2381頭 約佔全國總量一半
    據了解,中華白海豚,在動物分類學上屬鯨目海豚科,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沿岸,從東印度洋、東南亞沿岸一直向北延伸到我國東南沿岸,總數在6000頭左右。而我國是全球最重要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種群數量約4000-5000頭。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內灣,鹹淡水交界水域,因為這個區域淡水的注入改變了水體的鹽度,增加了魚類的豐富度,提高了中華白海豚補食的機會。目前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近海,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臺灣西部種群、珠江口—香港種群、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 約佔全國總量一半
    累計識別2381頭 新快報訊 記者沈逸雲 通訊員馮建奎報導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素來有「水上大熊貓」之稱。
  • 關於中華白海豚你知道多少?
    成年中華白海豚的體長秒殺絕大多數的人類!成年中華白海豚體長在2.4米左右,比躺下的姚明(2.23米)還長!而且剛出生的白海豚寶寶體長就已經1米了。中華白海豚頗為長壽,可活至40歲哦~海豚科學家們可以透過檢查牙齒來測定豚豚的年齡。是珠江口!珠江口水域有著世界上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種群,約2000頭。
  • 研究報告:重金屬汙染致珠江口中華白海豚未來瀕臨絕種
    新華網香港1月9日電(記者趙菁菁)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與中山大學9日聯合發布了一項關於中華白海豚的研究報告,研究結果初步顯示,在香港水域與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體內積聚多種重金屬物質,預計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數量有可能在未來60年內大幅減少
  • 大灣區裡的中華白海豚
    資料顯示,過去從長江口到北部灣可能有比較連續的白海豚分布。目前,野外觀察到的白海豚分布的最北記錄在福建寧德市的三都澳灣,餘下有記錄的種群僅剩廈門、臺灣、汕頭、珠江口、雷州灣、北部灣和海南。這些種群,基本都集中在河口地區。
  • 海洋中的精靈——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亦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屬海豚科的海洋哺乳類動物。中華白海豚與其他鯨豚均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頂層消費者,因此保育中華白海豚對維持海洋生態平衡有重大的效益和意義。    中華白海豚分布在中國及東南亞,東至孟加拉國國,西至馬來西亞婆羅洲。
  • 中華白海豚:海洋生態的活指標
    中華白海豚的在南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的分布範圍,主要是珠江口和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珠江口海域——北至深圳寶安機場附近,南至東澳島北的整個伶仃洋海域,是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息地之一,數量最多,2014年記錄到的中華白海豚有1870頭左右。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大數據展示平臺正式啟用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錢瑜7月15日,國內首個中華白海豚大數據展示平臺正式啟用,中華白海豚救護管理、科研合作、科普宣教邁上新臺階。據悉,為了提升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新技術,整合保護區管理單位以及相關科研教學機構的數據成果,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織相關單位聯合攻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中華白海豚種群資源資料庫和大數據展示平臺建設。
  • 科研人員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拍到10多頭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老少」同遊(央廣網發 通訊員孔建華供圖)央廣網珠海7月24日消息(記者何偉奇 通訊員孔建華 黎紅源)7月22日,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聯合北理工珠海學院白海豚研究中心為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保護區日常巡護和資源監測工作提供技術服務及科技支撐
  • 北海銀灘近岸海域現中華白海豚,十分可愛
    真羨慕當時能看到的小夥伴,這真的是很罕見,中華白海豚的出現,也說明了附近海域被保護得很好,因為中華白海豚對生存環境要求很高。希望大家一起來保護它們,不要傷害它們。
  • 【海洋科普】中華白海豚現存數量與生存現狀
    至2018年底累計識別中華白海豚數量2381頭,相對2017年新增14頭。至2018年底珠江口水域棲息的白海豚現已累積識別2367頭,新增234頭。據記錄,中華白海豚全世界的總數大約在6000頭左右。中國是全球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息地,種群數量大約在4000~5000頭。
  • 中華白海豚生存環境堪憂
    日前,一頭從珠江口逆流而上誤入北江的白海豚之死,再度引起人們對白海豚生存環境的關注。  白海豚學名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3月28日下午,廣東清遠市漁政支隊接到電話,有漁民反映,在北江江面發現疑似白海豚蹤跡。
  • 擱淺東江的中華白海豚開始解剖了 它有點「老」了 專家推測並非...
    中華白海豚遺體在解剖開始前,專家先對海豚的外貌情況進行了檢查,包括測量和記錄海豚體長、魚翼、魚尾以及傷痕等數據信息;隨後,工作人員合力將海豚搬上秤測量了體重。01體重185公斤,是正常成年海豚初步數據顯示,這頭中華白海豚體長約2.6米,體重185公斤,為正常成年海豚個體。
  • 他們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拍到10多頭中華白海豚
    7月22日上午,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下稱「廣科院」)聯合北理工珠海學院白海豚研究中心為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保護區日常巡護和資源監測工作提供技術服務及科技支撐,廣科院派出機器人學院副院長、無人機專家餘正泓博士為巡護活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