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

2021-01-13 福建海科

1637年,英國探險家彼得·曼迪途徑我國珠江口水域時,看見一群或深灰或白中帶粉的身軀躍出水面,輕盈地拱出曼妙的弧線,輕輕地帶起晶瑩的水花,後來他在遊記中寫到:海豚百餘,牛奶色或淡紅色。當地漁民稱這種海豚為「盧亭」、「烏忌白忌」。在廣東俗語中「烏忌白忌」表示壞的預兆。而當時的人們並不會想到,在今天它們成為了香港回歸的吉祥物,並被稱為「海上大熊貓」「海上國寶」,而且還是唯一以「中華」命名的海洋豚類——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英文: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中文學名:印太駝海豚,又稱太平洋駝海豚、中華駝海豚、粉紅海豚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一種背鰭基部隆起的海豚科動物,胎生哺乳,妊娠期為10~11個月,每胎產一仔。攝食對象主要是河口鹹淡水魚類,以中小型魚類為主。


中華白海豚為近岸定居性動物,除非遭受自然變故,一般都棲息在同一海域。中華白海豚不喜歡集成大群,常3~5隻在一起,或者單獨活動。除了母親及幼豚,白海豚組群不會有固定的成員。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內灣,鹹淡水交界水域,因為這個區域淡水的注入改變了水體的鹽度,增加了魚類的豐富度,提高了中華白海豚補食的機會。目前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近海,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臺灣西部種群、珠江口—香港種群、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


雖然名為「中華白海豚」,但它們的體色並不一直都是白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發生變化,其一生的體色是豐富而多彩。「烏忌白忌」就很好的反應白海豚顏色的變化:剛出生的幼仔全身深灰色,到了幼年期的白海豚體色由深到淺灰色,此時稱為「烏忌」;少年期體表則出現大量白色或者灰色斑點,青年期時斑點數量開始減少,膚色變淺,身體灰白各半,為「白忌」;壯年期則全身粉紅色而且斑點明顯減少;到了老年期,體色以粉紅或是白色為主,可能會有少許灰色或者白色斑點。白海豚的體色和身上的斑點變化較慢,一般兩到三年之內變化不大。科研工作者就是根據白海豚個體的斑點、背鱗等自然特徵信息,對不同的地方種群進行照相識別,建立識別個體資料庫,進而對白海豚的社群結構、活動範圍及家域等進行深入的研究。



通過對我國海域的中華白海豚調查跟蹤發現:數量最多的種群發現於珠江口,現在約有2000頭;北部灣的中華白海豚,目前數量穩定在140頭左右,廈門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在60頭左右,臺灣海域70頭。



中華白海豚數量較上個世紀60年代減少了很多,並且今後還有減少的趨勢。以珠江口東部水域(即伶仃洋水域)中華白海豚群體為例,其衰退率為2.5%。白海豚種群大小從1997年的1088-1699頭到2005年731-1611頭、2010年597-1472頭、2015年858-957頭、2017年668-809頭。此外,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結構存在步入老齡化問題。


白海豚是近岸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某種程度上反應了這個地方近岸生態系統的健康程度。近幾十年中華白海豚數量不斷下降因素除了白海豚自身的生理弱點(種群繁殖慢)外,更主要的是人為海洋開發活動導致。


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雌性中白海豚9-10歲左右達到性成熟,雄性一般12-13歲達到性成熟。白海豚妊娠期一般為10~11個月,每胎只產一仔。出生後的白海豚幼崽第一年存活率只有20%左右。除此外,雌性白海豚產仔後,要再經過3年繁殖間隔期才能再次產仔。


棲息地不斷減少

白海豚喜歡在5-20m水深處、離岸500m以內的近岸水域生活,而這個區域是人類開發、利用海洋最集中的水域。涉海工程破壞了中華白海豚棲息地,造成它們家園面積不斷地縮小甚至被迫頻繁「搬家」。以廈門為例,廈門海域中華白海豚分布的現狀與歷史上的差別較大, 目前白海豚主要分布在廈門西側水域如雞嶼、鼓浪嶼附近水域和大磐水域。因圍墾等海洋和海岸開發, 縮小了中華白海豚的分布範圍和改變了生境。如杏林灣耐、馬鑾灣、同安灣頂的丙洲附近, 這些灣澳歷史上都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目前已經絕跡。


水質汙染

上個世紀由於工藝落後、環保意識不強,許多工業汙水、生活汙水沒有進行有效處理措施,便直接排放入各大江河海洋,導致水質惡化。珠江口從2003年起至2014年,已經連續12年成為廣東省劣四類「極差水質」最集中、面積最大的海域。富集作用使得重金屬在白海豚體內堆積,影響它們的免疫神經和生殖系統。通過對8隻死亡在廈門海域擱淺死亡的中華白海豚解剖發現:成體白海豚的肌肉中Cu、鋅(Zn)、Pb、Cd等微量元素超過魚體的6.8倍以上,而Hg超過86倍。肝中的6種重金屬含量,這些汙染物含量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而不斷增加。


噪聲汙染

白海豚雖然擁有一雙烏黑髮亮的眼睛,但是視力不大好,在水中它們通過回聲系統向外發射聲波,通過聲波反射進行覓食、溝通、導航。白海豚生活水域每日過往的貨運、客運、漁業生產、施工等船隻不計其數。噪聲對白海豚感知環境、溝通覓食造成幹擾。甚至導致會迷失方向,被船隻的螺旋漿打傷甚至直接打死。


食物短缺

水質的惡化和過去長期酷漁濫捕,以及電、炸、毒魚等違法作業方式,破壞了白海豚棲息地的漁業資源。漁業資源的減少使得白海豚的食物日益短缺,同時各種漁網也增加了誤捕和纏繞的風險。


2018年5月8日首個以中華白海豚命名的宣傳日活動在珠江舉行,號召全社會關注中華白海豚,共同推進中華白海豚的保護行動,並規定每年農曆三月廿三為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此外,廣東、福建現有7個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但與陸地上的保護區相比執法難度較大且保護體系不完善,白海豚的保護道路任重道遠。



2011年香港水域一隻編號為CH34的中華白海豚在海上馱著它死掉的幼崽飄浮了7天,7天裡它一次次地把孩子託上水面,希望它能夠再次呼吸,直至它筋疲力盡。看著小海豚屍體隨波漂走,卻無能為力。為避免更多這樣悲劇的發生需要更多「海科」企業以及社會公眾的參與。別讓幾十年後再也看不見那白中帶粉的身軀躍出海面。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中華白海豚」

2.知乎問題「中華白海豚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它們的現狀如何?」相關回答

3.廈門中華白海豚的重金屬含量

4.廈門中華白海豚的分布和數量




寫留言

相關焦點

  • 「美人魚」中華白海豚
    【簡介】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人們都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01 白海豚的分布特點在整個白海豚當中,中華白海豚是最為珍貴的一種。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見於我國東海,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中華白海豚你真的了解嗎?中華白海豚知識科普
    中華白海豚很少進入深度超過25 m的海域,主要棲息地為紅樹林水道、海灣、熱帶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鹹水中。中國沿岸的中華白海豚有時進入江河中。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曾進入珠江到達廣州的海珠橋,並曾進入西江約300 km之遠;廈門附近的曾進入福建省九龍江約60 km;閩江口的曾進入閩江45 km;東海北部的曾進入江蘇省長江段約220 km。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 中華白海豚,你好呀~
    27日上午,北海銀灘迎來兩位「貴客」,它們就是極少在銀灘近岸海域現身的中華白海豚。上午8點前後,北海市銀灘鎮村民看到不遠處的海面似乎有「大魚」在遊弋。他們駕駛摩託艇出海,結果發現竟是兩頭罕見的成年中華白海豚。
  • 大灣區裡的中華白海豚
    躍起、浮窺、下潛,二十多頭中華白海豚自顧自在船前嬉戲。快門聲此起彼伏,一直響到最後一頭白海豚離開這片水域。這是我第一次看見海豚,在此之前,我很難想像,在繁忙的珠江口,兩岸的高樓大廈間,還生活著這麼多的野生海豚。
  • 保護中華白海豚,我們在行動!
    隨後,保護區主任張宏科主講了北海市海洋生態科普講堂第八講《保護中華白海豚,我是行動者》。講堂上,張宏科有聲有色地為學生們講授了中華白海豚生活習性、生存環境、行為特徵、威脅及保護救護措施等。在有獎搶答環節中,學生們積極搶答,氣氛十分活躍。
  • 海洋中的精靈——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亦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屬海豚科的海洋哺乳類動物。中華白海豚與其他鯨豚均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頂層消費者,因此保育中華白海豚對維持海洋生態平衡有重大的效益和意義。    中華白海豚分布在中國及東南亞,東至孟加拉國國,西至馬來西亞婆羅洲。
  •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昨日上午,一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了解前情,請點擊這裡)。逗留14小時後,在多部門多機構的合力營救下,迷途中華白海豚昨晚得到科學營救,隨即被送往珠海進行下一步看護。救援過程回顧獲救前,白海豚已被控制在引水閘和分洪閘之間較小的區域。
  • 中華白海豚:海洋生態的活指標
    中華白海豚的在南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的分布範圍,主要是珠江口和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珠江口海域——北至深圳寶安機場附近,南至東澳島北的整個伶仃洋海域,是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息地之一,數量最多,2014年記錄到的中華白海豚有1870頭左右。
  • 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當地民警與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迅速展開救援,頂著34℃高溫,在淤泥裡守護7小時,最終成功助其返回大海。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太駝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上大熊貓」。目前認為,全球駝海豚屬動物共包含4個物種,分別為大西洋駝海豚、印度洋駝海豚、印太駝海豚以及澳大利亞駝海豚,它們廣泛分布於東大西洋、印度洋、西太平洋沿岸水域。
  • 中華白海豚「大白」迷路珠江
    「在距離白海豚棲息地數十公裡外的廣州內河水域發現這一物種,是1991年來的第一次。」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技術研究科科長陳希說。  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是中國現存數量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群體棲息地,目前探測到約有1800餘頭,而那裡才是「大白」的家。  目前尚不清楚「大白」為何會在廣州迷路。
  • 中華白海豚保護區 廣東數量最多
    昨日,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珠海長隆參加白海豚課堂活動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 攝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韋柑潞 黃熙燈 通訊員 粵海漁 麥念萍) 昨日,以「認識中華白海豚,保護海洋大熊貓」為主題的全國首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啟動儀式及系列宣傳活動在珠海長隆舉行。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向社會發出了保護中華白海豚的倡議書。
  • 拒絕生寶寶的中華白海豚
    其實不然,中華白海豚有另一個名字,叫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它們和其他鯨類、海豚一樣,是哺乳類動物。它們剛出生的時候是深灰色,皮膚是沒有色素的,青少年時期會出現灰色斑點,但因為它們皮膚下面有微細血管,一活動就會發紅,就好像人類活動時臉會泛紅一樣,所以我們看到的成年的中華白海豚是粉紅色的,十分惹人愛。
  • 關於中華白海豚你知道多少?
    中華白海豚在閩粵一帶被漁民尊稱為「媽祖魚」,1997年還被遴選為香港回歸祖國的吉祥物。中華白海豚的在我國被記載的歷史雖然可以上溯很久,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和了解它們。不信?!那來挑戰一下我們的「 豚豚知識競賽 」,看看你能答對幾道題。中華白海豚的體長,是比你的身高長還是比你的身高短,還是差不多?
  • 走近中華白海豚,齊心守護海精靈
    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沿岸,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開發力度不斷加大,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不斷縮小,中華白海豚物種延續面臨嚴峻挑戰,保護工作刻不容緩。多年來,廣東高度重視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工作,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9年10月,自建立以來,圍繞中華白海豚救護、資源監測、巡航監管、科研合作、科普宣教等開展了大量工作,有效地保護了白海豚物種和棲息地環境,在白海豚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社會公眾對中華白海豚保護的意識。
  • 中華白海豚 擱淺死亡
    【新華社廣州2月11日電】一頭誤入內河的白海豚,經過十天的救護,依然未能回到大海,於2月10日20時15分左右在廣東省江門開平市赤坎鎮附近的淺灘上擱淺死亡。中華白海豚素有「水上大熊貓」之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中華白海豚生存環境堪憂
    日前,一頭從珠江口逆流而上誤入北江的白海豚之死,再度引起人們對白海豚生存環境的關注。  白海豚學名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3月28日下午,廣東清遠市漁政支隊接到電話,有漁民反映,在北江江面發現疑似白海豚蹤跡。
  • 霞浦海域出現中華白海豚
    22日12時許,霞浦縣北壁鄉四門橋支線向四門橋避風港方向海域,兩隻中華白海豚在水中暢遊,逗留時間近半個小時。  「上午我帶隊前往北壁鄉鐵爐村至四門橋海域了解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和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禁養區四門橋航道清退情況,在海面上突然看到兩隻中華白海豚時,我們都很激動,也非常有成就感,這是大自然對我們開展海上綜合整治工作的回報。」
  • 雲霄再現中華白海豚蹤跡~
    雲霄縣漳江口紅樹林管理局 生態學工程師 黃冠閩從今天發現的中華白海豚的形態特徵,我們可以判別出它們是一對成年的中華白海豚,成年的中華白海豚它個體成粉紅色在我國「中華白海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在漳江口經常能看到它們成群結對活動的身影。
  • 中華白海豚現身佛山東平河?真的!
    日前,佛山街坊發現,在東平河畔有一條疑是中華白海豚的白色「大魚」。從街坊提供的視頻中看,在浪花中確實有白鰭浮沉。街坊吳女士稱第一次見到是6月8日5點左右,然後一直追白色「大魚」到近7點。經媒體記者向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確認,這大魚的確是中華白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