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2020-12-02 環球網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2020年5月3日,一頭中華白海豚在廣東省江門臺山市烽火角附近一處海岸擱淺的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當地民警與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迅速展開救援,頂著34℃高溫,在淤泥裡守護7小時,最終成功助其返回大海。

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太駝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上大熊貓」。目前認為,全球駝海豚屬動物共包含4個物種,分別為大西洋駝海豚、印度洋駝海豚、印太駝海豚以及澳大利亞駝海豚,它們廣泛分布於東大西洋、印度洋、西太平洋沿岸水域。其中,印太駝海豚因獨特的體色變化,以及模式標本首先發現於我國珠江口水域,由此得名「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非連續性地分布在從東印度洋、孟加拉灣及其他東南亞沿海一直到我國長江入海口的近岸淺水水域。由於缺乏研究,該物種在整個分布區域的確切種群數量仍是一個未解之謎。初步估計,其種群數量可能在13000頭左右,在我國水域大致為4000頭至6000頭。

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中華白海豚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臺灣西海岸、廈門、珠江口、雷州灣和北部灣近岸海域,並認為受瓊州海峽天然深水屏障的潛在影響,海南島周邊海域可能沒有中華白海豚分布。2014年10月至12月,筆者所在研究團隊在海南島西南海域執行了為期13天的海上考察,其間,有6天觀察到中華白海豚群體的身影,群體大小一般在10頭至40頭不等,包括幼體及其他不同年齡段的個體。這一發現將此前已知該物種在我國的地理分布範圍向南推進了近300公裡。

駝海豚屬動物作為近岸、淺水海域的旗艦物種,具有無可替代的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價值。中華白海豚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整體被評估為易危,並沒有達到瀕危等級。如果對單個種群進行瀕危程度單獨評估,那麼有可能多數種群已經處於瀕危甚至是極度瀕危的等級。考慮到該物種在其分布範圍主要呈零星分布,種群與種群之間出現地理隔離,可能存在亞種甚至是種的分化。

近年來,受人類開發利用活動不斷增強和全球氣候變化日漸加劇的影響,我國南海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及其生境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壞與退化,使得我國海域內包括中華白海豚在內的海洋哺乳動物處境岌岌可危。從影響因素來看,它們受到來自漁業誤捕、船隻碰撞、生境退化、環境汙染、食物短缺等多方面的生存威脅,大都面臨滅絕的風險。例如,隨著近海岸城市的發展,包括填海造地、採砂、海洋資源開採等大量沿海開發項目不斷上馬,沿海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嚴重威脅到中華白海豚等駝海豚的生存。研究表明,在過去的10年到20年間,我國海域內多個中華白海豚種群經歷了較大幅度的種群數量下降,個別種群的下降幅度近50%。

考慮到人們對於中華白海豚等駝海豚在西非、印度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分布缺乏了解,科學研究幾近空白,保護措施嚴重不足甚至沒有,因此,國際社會亟須群策群力,採取科學有效的行動阻止這類珍稀物種滅絕。其中,科學家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應儘快針對不同駝海豚物種、亞種及單個種群開展全面的研究和科學的評估,充分認識到各獨立種群的瀕危等級及致危因子;政府決策和管理部門應儘快採取行動,在中華白海豚等駝海豚的棲息地限制或減少漁業等人類活動,以保護其棲息地的漁業資源和生物多樣性。需要強調的是,對於我國在南海等地區新發現的中華白海豚種群,應當加強科學研究,在此基礎之上儘快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行動計劃,包括規劃和建設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或海洋國家公園、減少相關海域人類活動等,切實加強我國南海北部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

(作者:李松海,系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水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再度現身深圳海域
    原標題:「水上大熊貓」再現身深圳海域,如此貴客能否長留就看我們了  東方網12月23日消息:素有「水上大熊貓」的中華白海豚再現深圳海域。12月22日,記者從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了解到,當日上午,中國海監廣東省總隊深圳支隊執法人員駕乘中國海監9017艇在深圳西部海域開展海島巡航執法行動。
  • 保護中華白海豚,我們在行動!
    中華白海豚是中國僅存的國家一級保護鯨豚哺乳動物,主要活動於鹹淡水交界(江海交匯處)的珠江口、湛江灣、廈門灣、大風江口和鐵山港一帶海域。素有「媽祖魚」和「海上大熊貓」之稱。活動中,學生們參觀保護區科普教育基地和海獸救護中心,觀看保護區科普視頻。
  • 新聞背景:保護瀕危珍稀動物:中華白海豚
    新聞背景:保護瀕危珍稀動物:中華白海豚 石軼君 2017-10-26 10:23 來源:澎湃新聞
  • 中華白海豚帶崽春遊,同為水中大熊貓,它和白鰭豚有什麼不同?
    近日,在廣西欽州三娘灣,接連出現中華白海豚帶崽春遊的罕見畫面。為什麼說罕見,當地從事保護工作的研究人員表示,野生白海豚本身就很難拍到,和幼崽一起出現就更少了,它們屬於瀕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為海上大熊貓。
  • 中華白海豚保護區 廣東數量最多
    ,一起學習保護知識。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 攝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韋柑潞 黃熙燈 通訊員 粵海漁 麥念萍) 昨日,以「認識中華白海豚,保護海洋大熊貓」為主題的全國首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啟動儀式及系列宣傳活動在珠海長隆舉行。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向社會發出了保護中華白海豚的倡議書。
  • 港珠澳大橋背後故事:「水中大熊貓」中華白海豚倒逼方案優化
    而裝配化的高端建設理念背後,則是基於「水中大熊貓」中華白海豚保護等環保因素的考慮。事實上,保護中華白海豚也是港珠澳大橋建設這一世紀工程背後的眾多溫情故事之一。「水中大熊貓」倒逼大橋設計方案優化今年8月,港珠澳大橋通車之橋,央視科教頻道(CCTV-10)《人物》欄目的節目「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 孟凡超」,就講述了港珠澳大橋與中華白海豚之間鮮為人知的故事。當年,在孟凡超帶領設計團隊日夜奮戰之時,一個有關中華白海豚的環保問題被提了出來。
  • 霞浦海域出現中華白海豚
    22日12時許,霞浦縣北壁鄉四門橋支線向四門橋避風港方向海域,兩隻中華白海豚在水中暢遊,逗留時間近半個小時。  「上午我帶隊前往北壁鄉鐵爐村至四門橋海域了解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和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禁養區四門橋航道清退情況,在海面上突然看到兩隻中華白海豚時,我們都很激動,也非常有成就感,這是大自然對我們開展海上綜合整治工作的回報。」
  • 中華白海豚
    而當時的人們並不會想到,在今天它們成為了香港回歸的吉祥物,並被稱為「海上大熊貓」「海上國寶」,而且還是唯一以「中華」命名的海洋豚類——中華白海豚。dolphin)中文學名:印太駝海豚,又稱太平洋駝海豚、中華駝海豚、粉紅海豚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中華白海豚:我的天敵不僅是廣東人
    顧名思義,中華白海豚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流域,背部像座頭鯨一樣隆起。它們和大熊貓、金絲猴一樣,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此,中華白海豚也被稱為「海上大熊貓」。 ▲海畔大熊貓(玩偶) 不久前,曾有人拍到在珠海有人以10元/斤的價格出售中華白海豚的肉,引起網絡一片譁然。
  • 雲霄再現中華白海豚蹤跡~
    雲霄縣漳江口紅樹林管理局 生態學工程師 黃冠閩從今天發現的中華白海豚的形態特徵,我們可以判別出它們是一對成年的中華白海豚,成年的中華白海豚它個體成粉紅色在我國「中華白海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在漳江口經常能看到它們成群結對活動的身影。
  • 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今天早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驚現佛山!今天(12月16日)早上7時許,佛山市水利局下屬單位沙口水利樞紐站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過程中,發現一隻疑似中華白海豚在沙口水利樞紐站分洪閘嬉戲,狀態良好。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由於該海豚身體器官老化,聲納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一般情況下,白海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交接海域。廣東省防汛搶險潛水一隊正在檢查儀器,隨時準備下水執行任務,確保白海豚安全。
  • 誤入東江的中華白海豚不幸死亡
    誤入惠州東江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已確認死亡!自11月12日以來,惠州博羅東江水域疑似出現白海豚的消息吸引了眾多市民的關注。從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了解到,根據市民拍到的視頻片段,可以推斷這隻出現在惠州東江水域的水上生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據了解,中華白海豚主要棲息地為紅樹林水道、海灣、熱帶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鹹水中。這頭可愛的中華白海豚在惠州水域出現後,博羅縣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連日來加強了巡查,可惜沒能追蹤到它的蹤跡。
  • 2020橫琴人壽橫琴馬拉松 保護中華白海豚公益跑者招募
    為什麼要保護它們?中華白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是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主要活動於鹹淡水交界(江海交匯處)的珠江口、湛江灣、廈門灣、大風江口和鐵山港一帶海域,素有「媽祖魚」和「海上大熊貓」之稱。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 中華白海豚又雙叒叕出現在霞浦海域!有視頻,快來看看!
    中華白海豚很少進入深度超過25 m的海域,主要棲息地為紅樹林水道、海灣、 中華 「上午我帶隊組織包村幹部、村主幹以及破舊漁排處理公司工作人員前往北壁鄉鐵爐村至四門橋海域了解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情況,當時在海面上突然看到了兩隻多年不見的中華白海豚
  • 中華白海豚頻現廈門海域覓食嬉戲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海上大熊貓」之稱,是檢驗海洋生態的活指標。最近,隨著中華白海豚繁育期即將到來,在福建廈門附近海域,市民頻頻發現中華白海豚集體覓食、追逐的身影。
  • 保護中華白海豚 我們定下十年目標
    12月5日,《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啟動儀式暨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立大會在廈門舉行。根據行動計劃的目標——近期到2021年,重點區域中華白海豚種群的衰退趨勢要得到有效遏制,70%的中華白海豚重要分布區域得到有效保護;遠期到2026年,我國中華白海豚要得到切實保護,90%以上的中華白海豚重要分布區域得到有效保護。
  • 海南現中華白海豚 數量眾多非常壯觀
    原標題:中華白海豚現身東方海域海南現中華白海豚本報三亞8月6日電(記者孫婧)「我們在東方,發現一群中華白海豚,數量特別多,非常壯觀!」近幾年來,這群中華白海豚在瓊南一帶海域頻繁出沒,代表著該區域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優越。視頻中,先是兩三頭白海豚浮現,白色的身影在碧藍的大海中十分搶眼。很快,海水之下又躍出七八頭白海豚,爭相聚攏一處。緊接著,遠處還有多頭白海豚以及數頭黑白相間的海豚在向前疾遊。
  • 昔日漁民投身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 以前「靠海吃海」 現在「護海養...
    在臺山市大襟島周邊海域,生活著素有「海上大熊貓」和「美人魚」之稱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中華白海豚。為保護中華白海豚生存和活動不受人為因素幹擾威脅,改善當地海洋生態環境,2003年,我市在這片海域劃設了面積為107.477平方公裡的江門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2008年成立保護區專職管護機構——廣東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開展常態化巡航觀測和海豚保護救護工作。 「自己家鄉能有這樣的『國寶』,非常難得,希望為保護家鄉生態環境出一份力。」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中華白海豚「組隊」來昌江鬧海
    ,因數量稀少,被稱為海洋中的「大熊貓」,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月10日,海口海警局在瓊州海峽海域開展日常海上巡邏過程中,發現近70隻海豚躍出海面,場面特別震撼。2019年5月,七連嶼海域出現十多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偽虎鯨,最長的有2米多。2018年8月,約30隻中華白海豚到訪東方海域。  據中科院深海所海豚研究專家團隊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在海南近海出沒的鯨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動物就有3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