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帶崽春遊,同為水中大熊貓,它和白鰭豚有什麼不同?

2020-12-10 Recur動物玩具

近日,在廣西欽州三娘灣,接連出現中華白海豚帶崽春遊的罕見畫面。為什麼說罕見,當地從事保護工作的研究人員表示,野生白海豚本身就很難拍到,和幼崽一起出現就更少了,它們屬於瀕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為海上大熊貓。

中華白海豚帶崽春遊

等等,為什麼是個保護動物就要跟大熊貓扯上關係?

你還別說,保護動物裡的"熊貓"都已經可以湊齊海陸空三軍了。

比如鳥中大熊貓有中華秋沙鴨、黑鸛、震旦鴉雀,水裡的大熊貓也很多,除了中華白海豚,還有白鰭豚和江豚等。

白海豚的黑寶寶

同樣被稱作水中大熊貓,白海豚和白鰭豚不僅都屬於鯨類,名字也很像,這可能會讓不少人有點懵,還以為它倆是同一種動物。

其實它們的不同之處挺多的,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生活的地方不一樣:白海豚是生活在海裡的,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白鰭豚則生活在淡水流域,比如長江和它的支流。

白海豚也被稱為海上大熊貓

膚色不同:中華白海豚小時候是黑色的,當它們長大後,會慢慢變白,最後變成淡粉色,這並非色素,而是毛細血管所致。而白鰭豚的身體一生都是青灰色的,只有肚子是白色的。

白中透粉的白海豚和黑色幼崽
成年白海豚擁有粉紅色皮膚

嘴巴不同:中華白海豚的吻部長約20釐米,白鰭豚的吻部要長一些,可達30釐米,除了嘴巴長度不同,它倆嘴巴到額頭的曲線變化也不一樣,白海豚有個明顯的轉角,白鰭豚則比較平滑。

白海豚吻部轉折明顯,背鰭較高

背鰭不同:中華白海豚的背鰭長得比較高,居於背脊中部,它們在海面遊動時很容易被發現,白鰭豚的背鰭相對低矮,且位置靠後,離尾巴比較近。

白鰭豚的背鰭低矮,呈青灰色

眼睛不同:中華白海豚的眼睛比較大,白鰭豚的眼睛要小很多,這主要是因為江河的水質多泥沙,比較渾濁,所以它們的眼睛和視力都退化了。

白鰭豚的眼睛特別小

關於白海豚和白鰭豚的不同之處,你弄懂了嗎?可別再把這兩隻水裡的大熊貓給搞混了哦。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背後故事:「水中大熊貓」中華白海豚倒逼方案優化
    而裝配化的高端建設理念背後,則是基於「水中大熊貓」中華白海豚保護等環保因素的考慮。事實上,保護中華白海豚也是港珠澳大橋建設這一世紀工程背後的眾多溫情故事之一。「水中大熊貓」倒逼大橋設計方案優化今年8月,港珠澳大橋通車之橋,央視科教頻道(CCTV-10)《人物》欄目的節目「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 孟凡超」,就講述了港珠澳大橋與中華白海豚之間鮮為人知的故事。當年,在孟凡超帶領設計團隊日夜奮戰之時,一個有關中華白海豚的環保問題被提了出來。
  • 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沙口水利樞紐站工作人員已關閉分洪閘和引水閘,並通知了漁政部門,等待作下一步處理。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由於該海豚身體器官老化,聲納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一般情況下,白海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交接海域。
  • 螺旋槳成人為「殺手」 中華白海豚慘死珠江口(圖)
    紅網3月4日訊(通訊員張世理)和淡水的白鰭豚、陸上的大熊貓、華南虎等屬同一保護級別,享有海洋「熊貓」美譽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卻被漁船螺旋槳無情打死,使在場目睹中華白海豚屍體的人們都感到萬分悲傷。
  • 「美人魚」中華白海豚
    【簡介】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人們都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它為盧亭,也有漁民稱之為白忌和海豬素。有「美人魚」」「水上大熊貓」「媽祖魚。」之稱。01 白海豚的分布特點在整個白海豚當中,中華白海豚是最為珍貴的一種。
  • 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當地民警與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迅速展開救援,頂著34℃高溫,在淤泥裡守護7小時,最終成功助其返回大海。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太駝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上大熊貓」。目前認為,全球駝海豚屬動物共包含4個物種,分別為大西洋駝海豚、印度洋駝海豚、印太駝海豚以及澳大利亞駝海豚,它們廣泛分布於東大西洋、印度洋、西太平洋沿岸水域。
  • 中華白海豚
    當地漁民稱這種海豚為「盧亭」、「烏忌白忌」。在廣東俗語中「烏忌白忌」表示壞的預兆。而當時的人們並不會想到,在今天它們成為了香港回歸的吉祥物,並被稱為「海上大熊貓」「海上國寶」,而且還是唯一以「中華」命名的海洋豚類——中華白海豚。
  • 「水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再度現身深圳海域
    原標題:「水上大熊貓」再現身深圳海域,如此貴客能否長留就看我們了  東方網12月23日消息:素有「水上大熊貓」的中華白海豚再現深圳海域。12月22日,記者從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了解到,當日上午,中國海監廣東省總隊深圳支隊執法人員駕乘中國海監9017艇在深圳西部海域開展海島巡航執法行動。
  • 白鰭豚真的滅絕了嗎?為什麼無法拯救它們?
    白鰭豚也被稱作白暨豚、白鱀豚、中華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和「長江女神」,是中國獨有的鯨類物種,早在古典《爾雅》中就已經有記載,這種美麗的生靈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2500萬年,卻在短短的半個世紀急劇減少,更被中外科學家認為「功能性滅絕」。
  • 我國東海有一種中華白海豚,被人們稱為美人魚
    什麼動物最有美人魚的風範?有人說是海牛,不過海牛粗獷的長相實在是難以讓人將其與美人魚聯繫在一起。而另一種名為中華白海豚的海洋生物,就更有美人魚的風範了,並且事實上它們也確實有著「美人魚」的稱號。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中華白海豚隸屬於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白海豚屬。
  • 霞浦海域出現中華白海豚
    22日12時許,霞浦縣北壁鄉四門橋支線向四門橋避風港方向海域,兩隻中華白海豚在水中暢遊,逗留時間近半個小時。  「上午我帶隊前往北壁鄉鐵爐村至四門橋海域了解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和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禁養區四門橋航道清退情況,在海面上突然看到兩隻中華白海豚時,我們都很激動,也非常有成就感,這是大自然對我們開展海上綜合整治工作的回報。」
  • 中華白海豚:我的天敵不僅是廣東人
    顧名思義,中華白海豚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流域,背部像座頭鯨一樣隆起。它們和大熊貓、金絲猴一樣,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此,中華白海豚也被稱為「海上大熊貓」。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和大家聊聊「海上大熊貓」。 環境惡化是主因 和電視中看到的在藍海隨著遠洋貨輪乘風破浪的海豚不同,中華白海豚只生活在水深25米以內的近海,以小型魚類為主食,從不涉足深藍。因此自古以來,中華白海豚便習慣與人類為鄰。
  • 它被稱為「水中大熊貓」,港珠澳大橋施工時,為保護它投入3.4億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巨大的工程,施工時卻充滿人性化,為了保護海域內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中華白海豚,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團隊,用8年時間追蹤白海豚的蹤跡,而且施工時每條船上都配備了一名白海豚觀察員。該保護區的建立不但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為幹擾,在挽救瀕危的中華白海豚種群同時
  • 這周,又有一隻中華白海豚死去了
    保護動物,不只是說說中華白海豚是很珍貴的物種,和大熊貓、川金絲猴一樣,是我國的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去年的國慶70周年大閱兵中,「綠水青山」方陣有兩種動物,一個是朱䴉,另一個就是中華白海豚。「綠水青山」方陣中的中華白海豚圖片來源:央視新聞中華白海豚、大熊貓和金絲猴算是傘護種,它們就像是整個生態環境中的老大哥。只要它們得到了保護,生態環境就得到了保護,周圍的其他物種也會被老大哥「打傘」罩住,不會「淋雨」了。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 7小時溫柔守護,中華白海豚重回大海,一起來了解它吧!
    近日在廣東江門臺山市的海灘上有一頭中華白海豚不幸擱淺了,但是不幸中的萬幸是它被工作人員溫柔的呵護了7個小時,直到最後重回大海,廣東最近天氣很熱,氣溫都在30度以上,工作人員在高溫中小心翼翼地為中華白海豚潑水降溫。
  • 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不幸死亡,網友:太可惜了!
    不光是淡水裡有保護魚類,在一望無際的大海裡,同樣棲息生活著珍貴的水生保護動物。(二級保護魚類胭脂魚)但無論是棲息在淡、海水裡保護動物,由於前些年肆意捕撈和水質汙染,導致數量急劇下降。(誤入東江的白海豚)隨後才看清楚,原來是一隻白色的海豚,這隻白海豚體長2米多,體重約100多公斤。不過,等到釣友們再次發現這隻水中精靈時,它卻漂浮在東江岸邊,據釣友們反饋已經死亡。
  • 中華白海豚又雙叒叕出現在霞浦海域!有視頻,快來看看!
    ,白海豚時而躍出海面,時而鑽入水中,逗留嬉戲近半個小時。,我們都很激動,也非常有成就感,覺得這是大自然對我們近兩年多來持續不斷清海整治工作的一種回報。」 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海上大熊貓」之稱,是檢驗海洋生態的活指標。霞浦縣經過近兩年多來的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海漂垃圾少了,海洋環境變好了,海裡的小魚小蝦越來越多,也為中華白海豚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四門橋支線和大航道清退前後才半個月時間,中華白海豚就來了。
  • 白鰭豚
    白鰭豚(學名:Lipotesvexillifer)亦稱:白鰭鯨、白鰭、白旗、白夾、青鰭、江馬、中華江豚、揚子江豚及長江河豚等,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遊。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種種原因,白鰭豚種群數量銳減,2002年估計已不足50頭,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白鰭豚自成一科,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協會生物信箋》期刊內發表報告,正式公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白鰭豚是中國特產的一種小型 鯨,身體呈 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有恆定體溫,總是在36℃左右 。
  • 保護中華白海豚,我們在行動!
    中華白海豚是中國僅存的國家一級保護鯨豚哺乳動物,主要活動於鹹淡水交界(江海交匯處)的珠江口、湛江灣、廈門灣、大風江口和鐵山港一帶海域。素有「媽祖魚」和「海上大熊貓」之稱。活動中,學生們參觀保護區科普教育基地和海獸救護中心,觀看保護區科普視頻。
  • 中華白海豚,你好呀~
    27日上午,北海銀灘迎來兩位「貴客」,它們就是極少在銀灘近岸海域現身的中華白海豚。上午8點前後,北海市銀灘鎮村民看到不遠處的海面似乎有「大魚」在遊弋。他們駕駛摩託艇出海,結果發現竟是兩頭罕見的成年中華白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