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又有一隻中華白海豚死去了

2020-12-02 安徽共青團

前幾天,有幾個釣魚人在東江博羅段發現一隻粉白色的動物,它身長兩米,肚皮朝上停靠在江邊。

釣魚人合力將它扶正,希望它能重回江中。但不幸的是,它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圖片來源見水印

這個逝去的小動物就是本周的博物歷主角——中華白海豚。

保護動物,不只是說說

中華白海豚是很珍貴的物種,和大熊貓、川金絲猴一樣,是我國的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去年的國慶70周年大閱兵中,「綠水青山」方陣有兩種動物,一個是朱䴉,另一個就是中華白海豚。

「綠水青山」方陣中的中華白海豚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中華白海豚、大熊貓和金絲猴算是傘護種,它們就像是整個生態環境中的老大哥。只要它們得到了保護,生態環境就得到了保護,周圍的其他物種也會被老大哥「打傘」罩住,不會「淋雨」了。

粉粉的中華白海豚

圖片來源見水印

我們來看兩個保護中華白海豚的故事。

2017年,長隆集團計劃在珠海填海35公頃來建設娛樂設施。可是要知道,在珠江口水域中,大約生活著2000頭中華白海豚,佔中華白海豚全球種群總數的1/3以上。

圖中右下角的黃色長方形,就是計劃填海的區域

圖片來源:填海項目環評報告書

35公頃不算大,比天安門廣場小一點,但填海實際佔用的海底面積可遠不止這麼大。而且,填海還會直接破壞海底生態,改變海水質量,影響更大範圍內的生態環境。

好在,2017年年底,這一填海計劃被廣東省叫停。

同樣是在珠江口海域,另外一項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卻很看重中華白海豚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在建設港珠澳大橋時,為了減少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一旦發現作業點500米範圍內有中華白海豚,施工立即停止;為了減少佔用海域面積,橋墩數量從最初設計的318個,減少到了224個,等等。

大橋開通後,中華白海豚仍時常在大橋附近嬉戲。說明工程對它的影響沒有那麼大,這裡的食物也足夠,環境不錯。

2019年,成群中華白海豚在珠港澳大橋附近出現

環境變好了,魚類變多了,對中華白海豚和其他海洋生物來說都是好事。

近海就能看到它

在國內,中華白海豚不止分布於廣東,在我國東南沿海幾個省份的近海,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有時它們也會深入河口逆流而上。

曾有一頭中華白海豚,連續6天出現在廈門

圖片來源見水印

中華白海豚幾乎也是中國海域最容易見到的鯨豚。這並不是因為中華白海豚的種群數量有多麼的高,而是它們的棲息地只在沿海地區,一般棲息在水深不超過25米的海域。

所以,中華白海豚真正的分布面積也並沒有那麼大,真正廣袤的海洋並不屬於它們。

有時中華白海豚出現的畫面,還能看到陸地

圖片來源:特區新聞廣場

在這一深度的海域中,生物種類多樣,數量也比較穩定。中華白海豚是機會主義捕食者,逮啥吃啥,比如礁石中魚類、章魚、烏賊,偶爾也會捕捉蝦或蟹類。

在珠江口水域,中華白海豚還會跟在漁船背後,可能是等著吃漁船掉下來的食物。

今日午飯來了

圖片來源:alamy

其他國家也有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雖然帶有「中華」,但它並不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從中國東南沿海,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再到印度東海岸,都有它們的身影。這在它的英文名上體現得更準確——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印度洋-太平洋座頭海豚)。

之所叫」 Humpback」 Dolphin,是因為中華白海豚背部隆起,甚至感覺有點駝背,和真正的Humpback座頭鯨的背部有幾分相似。

駝背又長斑,也不妨礙它是個小可愛

圖片來源見水印

那既然它分布這麼廣泛,為什麼名字裡還帶有「中華」呢?這是因為中華白海豚的模式標本產地在中國。

1750~1752年間,瑞典探險家和博物學家佩爾·奧斯貝克(Pehr Osbeck)來到中國廣州,採集了大量動植物標本,這其中就包括中華白海豚。

這位就是Pehr Osbeck

圖片來源:Wikipedia

中華白海豚曾隸屬於一個分布廣泛的「海豚家族,除了亞洲東南部的太平洋,分布範圍還遍布了整個環印度洋海岸。

後來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將這一物種拆分成了三個物種。生活在大海中的它們,也被「重洋」阻隔,分道揚鑣。

越長大,越粉嫩

看了前面的圖片,你可能會有點疑惑,這海豚怎麼一會灰,一會粉,有的時候還有斑。

這是因為中華白海豚的幼崽是黑灰色的,成年個體是粉白色的。

看我七十二變

圖片來源見水印

隨著年齡增長,中華白海豚的皮下血管系會變得越來越發達,這不但有助於體溫調節,也使得中華白海豚「皮膚紅潤有光澤」。

而在西印度洋,「白海豚」的成年個體也是灰黑色的,不會產生類似中華白海豚個體發育過程中的體色變化。

它們身上的斑點,則是因為灰黑的體色沒有完全退掉,一般成年的個體就非常光潔了。

灰黑色的斑點

拍攝:Giuseppe Mazza

以前我們常常轉發一隻粉色的海豚,為自己求好運。

可是這隻粉色的中華白海豚,也需要一些好運。開頭死去的那隻中華白海豚,已經被運往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將要被做成標本,繼續「發光發熱」,向人們講述這個它和它的生存環境。

這次,讓我們轉發這隻粉色的海豚,為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求好運。

(來源:博物 編輯:玉米)

相關焦點

  • 拒絕生寶寶的中華白海豚
    Daphne選擇海洋與自然攝影專業的起因,還要追溯到2015年香港報紙上的一則新聞:一條編號為CH34的中華白海豚,在海上馱著它死去的寶寶的屍體,漂了7天7夜......2015年我還在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天在報紙上看到一個轟動香港保育屆的消息:香港水域一隻編號為CH34的中華白海豚,2007年受孕失敗後,於2011年終於小心翼翼地懷上寶寶。
  • 拒絕生寶寶的中華白海豚-虎嗅網
    ,有一天在報紙上看到一個轟動香港保育屆的消息:香港水域一隻編號為CH34的中華白海豚,2007年受孕失敗後,於2011年終於小心翼翼地懷上寶寶。這則新聞讓我非常震驚和難過,也讓我自此記住了中華白海豚——這個在香港海域中脆弱無助的物種。
  • 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不幸死亡,網友:太可惜了!
    甚至有些已經宣告滅絕,這些水中精靈一、二級保護動物,不加強保護只會越來越少,最近一隻白海豚就發生了不幸!一、中華白海豚在東江廣東惠州段不幸死亡。近日,東江廣東惠州段的兩邊,幾位釣友在岸邊垂釣時,突然看一個白色動物在水面翻騰。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 「美人魚」中華白海豚
    【簡介】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人們都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有「美人魚」」「水上大熊貓」「媽祖魚。」之稱。01 白海豚的分布特點在整個白海豚當中,中華白海豚是最為珍貴的一種。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見於我國東海,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為近岸定居性動物,除非遭受自然變故,一般都棲息在同一海域。中華白海豚不喜歡集成大群,常3~5隻在一起,或者單獨活動。除了母親及幼豚,白海豚組群不會有固定的成員。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內灣,鹹淡水交界水域,因為這個區域淡水的注入改變了水體的鹽度,增加了魚類的豐富度,提高了中華白海豚補食的機會。目前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近海,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臺灣西部種群、珠江口—香港種群、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
  • 中華白海豚你真的了解嗎?中華白海豚知識科普
    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許多細小的灰黑色斑點,有的腹部略帶粉紅色,短小的背鰭、細而圓的胸鰭和勻稱的三角形尾鰭都是近似淡紅色的棕灰色。白海豚身上的粉紅色並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引致。這與調節體溫有關。一般會從初生的深灰色慢慢褪淡為成年的粉紅色。
  • 全港僅存47條,96年女孩拍下中華白海豚生存困境
    自述 | Daphne Wong  編輯 | 張銳嘉     CH34馱著死去的寶寶在海上漂浮了7天 2015年我還在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天在報紙上看到一個轟動香港保育屆的消息:香港水域一隻編號為CH34的中華白海豚,2007年受孕失敗後,於2011年終於小心翼翼地懷上寶寶。
  • 南沙發現一中華白海豚擱淺死亡
    6月15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接到爆料,在南沙區欖核北鬥渡口附近河域發現了一「大魚」擱淺死亡,懷疑是中華白海豚。今日記者聯繫相關部門證實,該「大魚」就是中華白海豚,如今按照疫情期間要求送到無害化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
  • 我國東海有一種中華白海豚,被人們稱為美人魚
    什麼動物最有美人魚的風範?有人說是海牛,不過海牛粗獷的長相實在是難以讓人將其與美人魚聯繫在一起。而另一種名為中華白海豚的海洋生物,就更有美人魚的風範了,並且事實上它們也確實有著「美人魚」的稱號。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中華白海豚隸屬於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白海豚屬。
  • 廣西欽州三娘灣海域成為中華白海豚的樂園
    2020年4月14日,廣西欽州中華白海豚研究與保護中心的科研人員在欽州三娘灣考察時拍攝到的一隻新生中華白海豚,它正緊緊依偎著媽媽練習遊泳。據欽州中華白海豚研究與保護中心科研人員監測,欽州三娘灣海域的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逐年增長,從最初不到100隻,目前已達到280隻左右,根據種群年齡結構進行判斷,這是一個年輕、健康、有希望的種群。(趙一攝/光明圖片)
  • 螺旋槳成人為「殺手」 中華白海豚慘死珠江口(圖)
    2月28日,一頭已死亡的中華白海豚在珠海港灣大道珠海療養院附近海域被發現,這是繼2003年6月在珠江口桂山島附近海域發現死海豚後,在珠江口海域發現的第三例死亡的中華白海豚。  當天中午1時多,一名正在海邊遊玩的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學生,突然發現遠遠的海面上有一白點在漂浮。
  •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有新消息了
    各位街坊的朋友圈今天有沒有被一位小可愛刷屏?今早7時許中華白海豚誤入位於禪城張槎的佛山沙口水利樞紐站最新消息,今晚8點左右專業捕撈救援團隊將對其開展捕撈救助點擊視頻回顧此前報導↓↓↓因聲納系統出現問題誤入佛山今天(12月16日)早上7時許,佛山市水利局下屬單位沙口水利樞紐站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過程中,發現一隻中華白海豚在沙口水利樞紐站分洪閘嬉戲
  • 有人在東江拍到了中華白海豚!
    11月12下午,正在東江博羅段釣魚的鄧先生看見江面上有一隻海豚上下翻騰,很是可愛,激動之餘立馬拍下視頻並報警。 疑似中華白海豚,或從珠江誤入「根據外形和膚色初步判斷,疑似一頭成年的中華白海豚。」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工作人員根據視頻做出初步判斷,並推測這隻中華白海豚可能是從珠江誤入東江的。
  • 中華白海豚:我的天敵不僅是廣東人
    ▲右下角為被困的白海豚 這隻通體粉紅色的海豚學名叫做中華白海豚,英文名為Indo-Pacific humpback而在珠江口水域,生活著中國種群規模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約有2000隻。好在這一開發項目很快被叫停,保住了白海豚以及生活在這片水域其他生物的居所。
  •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12月16日上午7時許,接沙口水閘通知,一頭疑似白海豚活體生物從東平河誤入水閘內。市水利局已將其關進水閘內並報市委網信辦。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由於該海豚身體器官老化,聲納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
  • 高齡中華白海豚媽媽時隔8年再「遛娃」
    高齡中華白海豚媽媽時隔8年再「遛娃」 近日,在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研隊拍到了罕見親子畫面:一隻通體粉色的中華白海豚媽媽帶著皮膚黝黑的海豚寶寶在大海中暢遊。小海豚緊挨著海豚媽媽,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水下,母子倆行動一致,十分溫馨。
  • 100多頭中華白海豚出沒湛江海域,其中有一隻粉色的老海豚
    他說,這次科考活動是來自《湛江(雷州灣)中華白海豚升級省級自然保護區前期工作項目》之湛江市雷州灣中華白海豚種群分布及其棲息環境調查評估,項目實際上在2018年底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年。當時,我們看到,硇洲島海域西南方向對開海域15海裡處及雷州灣東裡鎮對出海域均發現成群白海豚出沒,兩處累計識別不同個體上百頭,有灰黑色的小海豚,白色的成年海豚,還有粉色的老海豚。
  • 在惠州擱淺的中華白海豚有新消息!解剖發現……
    11月24日,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來自國內漁業科學研究專家團隊對中華白海豚遺體進行了解剖。此前,這頭海豚在惠州東江博羅段發現,隨後發生擱淺,並不幸死亡。24日下午,在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臨時搭建的戶外解剖棚內,中華白海豚體表有少量傷痕和烏青。
  • 聲吶系統出現問題,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佛山驚現中華白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