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12時許,霞浦縣北壁鄉四門橋支線往四門橋避風港方向海域,出現兩隻中華白海豚,白海豚時而躍出海面,時而鑽入水中,逗留嬉戲近半個小時。
中華白海豚很少進入深度超過25 m的海域,主要棲息地為紅樹林水道、海灣、
中華
「上午我帶隊組織包村幹部、村主幹以及破舊漁排處理公司工作人員前往北壁鄉鐵爐村至四門橋海域了解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情況,當時在海面上突然看到了兩隻多年不見的中華白海豚,我們都很激動,也非常有成就感,覺得這是大自然對我們近兩年多來持續不斷清海整治工作的一種回報。」當天下午4時,北壁鄉鄉長林彥伶在接受採訪時依然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
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海上大熊貓」之稱,是檢驗海洋生態的活指標。霞浦縣經過近兩年多來的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海漂垃圾少了,海洋環境變好了,海裡的小魚小蝦越來越多,也為中華白海豚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四門橋支線和大航道清退前後才半個月時間,中華白海豚就來了。這是因為我們提前完成了航道內藻類的清退,整個海區流水更加通暢,海洋環境得到了質的提升,才吸引了中華白海豚前來覓食嬉戲。」林彥伶表示,隨著今年6月底霞浦縣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的全面完成,北壁鄉海域將成為中華白海豚的歡樂家園。
關於中華鱘
中華白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市民及漁民均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
雖然名為「白海豚」,然而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中華白海豚很少進入深度超過25 m的海域,主要棲息地為紅樹林水道、海灣。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見於我國東海,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白海豚身上的粉紅色並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引致。這與調節體溫有關。一般會從初生的深灰色慢慢褪淡為成年的粉紅色。
寧德晚報通訊員:鄭培鑾
視頻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