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中華白海豚 我們定下十年目標

2020-12-02 中國網

12月5日,《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啟動儀式暨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立大會在廈門舉行。根據行動計劃的目標——

近期到2021年,重點區域中華白海豚種群的衰退趨勢要得到有效遏制,70%的中華白海豚重要分布區域得到有效保護;

遠期到2026年,我國中華白海豚要得到切實保護,90%以上的中華白海豚重要分布區域得到有效保護。

行動計劃顯示,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沿岸,據推測總數在6000頭左右,其中4000~5000頭主要棲息於我國長江口以南的河口海域,目前主要面臨棲息地不斷萎縮,生態系統功能退化;水域汙染加劇,意外死亡頻發;遺傳多樣性較低,種群生存風險較大等問題。

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同時也是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的旗艦物種、近岸海洋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被稱為「海洋環境探測精靈」,具有重要的生態、科研和文化價值。為保護中華白海豚,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受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委託,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編制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同時,在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支持下,由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發起,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受委託籌建成立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

據了解,該聯盟廣泛接受吸納了政府管理部門、相關自然保護區、高校科研院所、國際保護組織、公益志願組織、企事業單位、中小學校等各方力量和資源,第一屆成員單位包括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辦等54家單位。

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中華白海豚的保護,需要多方面的參與,特別要注重公眾參與。聯盟成立後,將集合大家的力量,做好白海豚的保護工作。

近期,廈門市相關部門還將主要制定保護的技術規範。例如,對船隻和海上工程對白海豚的影響進行評估,制定技術規範,並向全國推廣。另外,明年計劃開發保護中華白海豚的公眾宣傳App,市民可以通過該平臺幫助研究單位進行拍照、採樣,做好白海豚觀測記錄,真正參與到白海豚的保護中來。

小編認為,這的確是個好方法。如今憑藉手機,人人都是記者,中華白海豚的蹤跡通過民眾雪亮的「雙眼」,將變得愈加清晰。

這不前幾天,數隻中華白海豚出現在廣東汕頭東海岸新城附近海域,並不時躍出海面嬉戲。當地市民林先生趕緊拍下了這珍貴的一幕。

中華白海豚被潮汕老一輩人稱為「白吳」,是智慧的存在、吉祥的象徵。30多年前,曾活躍於汕頭灣的中華白海豚逐漸消失。如今重新造訪汕頭灣,當地市民紛紛感嘆:「汕頭水質變得更好了。」

的確,中華白海豚「重出江湖」,與汕頭近年來全力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強化城市管理,從源頭上不斷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密不可分。據監測,汕頭近岸所轄海域海洋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79%,全市81%的海域海水質量符合第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海洋環境質量總體上逐漸趨於好轉。

無論是廈門、汕頭,還是其他地方,小編都希望,在政府、科研單位和你我的共同努力下,這些美麗的海域得到更好的保護,成為中華白海豚和跟更多海洋精靈生活的樂園。

相關焦點

  • 保護中華白海豚,我們在行動!
    為了保護我們的珍貴白海豚,近日,我們又有行動了!
  • 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啟動
    12月5日,儀式暨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立大會在福建廈門成功舉辦。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工作,先後通過建立保護區、制訂並實施相關保護法規和規劃計劃、開展調查監測和科學研究、加強宣傳教育和國際合作等工作,深入推進中華白海豚物種保護,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當地民警與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迅速展開救援,頂著34℃高溫,在淤泥裡守護7小時,最終成功助其返回大海。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太駝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上大熊貓」。目前認為,全球駝海豚屬動物共包含4個物種,分別為大西洋駝海豚、印度洋駝海豚、印太駝海豚以及澳大利亞駝海豚,它們廣泛分布於東大西洋、印度洋、西太平洋沿岸水域。
  • 我國東海有一種中華白海豚,被人們稱為美人魚
    而另一種名為中華白海豚的海洋生物,就更有美人魚的風範了,並且事實上它們也確實有著「美人魚」的稱號。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中華白海豚隸屬於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白海豚屬。該屬除了中華白海豚以外,還有花白海豚、西非白海豚、鉛色白海豚三種,都是非常珍惜的物種。
  • 中華白海豚
    dolphin)中文學名:印太駝海豚,又稱太平洋駝海豚、中華駝海豚、粉紅海豚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內灣,鹹淡水交界水域,因為這個區域淡水的注入改變了水體的鹽度,增加了魚類的豐富度,提高了中華白海豚補食的機會。目前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近海,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臺灣西部種群、珠江口—香港種群、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
  • 誤入東江的中華白海豚,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們!
    導 語 11月12日下午,有人在東江博羅段發現了一條海豚,報給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後,專業人員根據視頻判斷,可能是一條成年的中華白海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新聞背景:保護瀕危珍稀動物:中華白海豚
    新聞背景:保護瀕危珍稀動物:中華白海豚 石軼君 2017-10-26 10:23 來源:澎湃新聞
  • 「美人魚」中華白海豚
    【導讀】我今天陪孩子看了關於白海豚的介紹的影片。使我感覺到了,保護瀕危動物的重要性。人類真的應該善待我們的朋友。【簡介】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人們都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
  • 中國首個中華白海豚保護基地正式啟用
    新華網珠海10月11日電(記者魏蒙)歷時2年建設的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淇澳管理基地日前投入使用,它將擔負起廣東全省乃至整個南海地區小型擱淺鯨豚的救護任務,可同時對3至4頭中華白海豚或類似鯨豚進行救治。
  • 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今天早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驚現佛山!今天(12月16日)早上7時許,佛山市水利局下屬單位沙口水利樞紐站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過程中,發現一隻疑似中華白海豚在沙口水利樞紐站分洪閘嬉戲,狀態良好。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由於該海豚身體器官老化,聲納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一般情況下,白海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交接海域。廣東省防汛搶險潛水一隊正在檢查儀器,隨時準備下水執行任務,確保白海豚安全。
  • 中華白海豚、文昌魚、白鷺 「廈門三寶」需要保護
    東南網10月1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文吳曉平/圖)中華白海豚、文昌魚、白鷺,這是「廈門三寶」,我們要保護好它們。昨天,以「關愛水生動物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的2016年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廈門站)啟動儀式在鼓浪嶼舉行。  據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秘書長周曉華介紹,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已連續舉辦了六屆,在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普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吸引社會公眾廣泛參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事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 保護中華白海豚,原來對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有這麼重要的意義!
    、珠海橫琴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承辦,第二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宣傳月主題活動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現場,「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正式發布《保護中華白海豚倡議書》,倡議書從守法不獵捕、保護海洋生態、航海規範、發現擱淺做法等幾大方面,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活動期間,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與廣東省長隆動植物保護基金會籤署了《中華白海豚保護戰略合作協議》;為了擴大第二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的影響力,引導更多社會公眾關愛中華白海豚。
  • 中華白海豚完善保護,對人類最大的好處是什麼_澎湃新聞-ThePaper
    通俗來說,保護好中華白海豚,人類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過得好一點。保護一個物種,主要有三種渠道: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殖。中華白海豚目前還沒有達到需要人工繁殖的程度,它們生活在海裡,也沒辦法搬家,所以只有一種選擇:就地保護。
  • 2020橫琴人壽橫琴馬拉松 保護中華白海豚公益跑者招募
    中華白海豚作為「海洋生態活指標」,它們的生存狀況,直接反映出海洋的健康程度,也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然而,隨著沿海經濟的野蠻發展,海洋塑料汙染已對中華白海豚的生存造成嚴重的威脅。現正式招募2020橫琴馬拉松中華白海豚保護公益跑者。
  • 預告|乘風破浪,港珠澳大橋是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的?
    預告|乘風破浪,港珠澳大橋是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的?工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是我國第一次超過100年建設目標的工程。施工海域穿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成為工程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 中華白海豚聲納出問題誤闖西江 漁政船隻監控
    昨天,有市民向記者報料,稱目睹中華白海豚在西江出現。廣東省漁政總隊肇慶支隊稱,這群中華白海豚可能本身的聲納出現問題,以致誤闖西江,目前已派出船隻進行監控,並強調中華白海豚是稀有魚類,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呼籲漁民切勿誤傷。  市民三報目睹白海豚  昨天下午,記者隨同市漁政支隊的執法船一起,來到西江羚羊峽一帶。
  • 中華白海豚,你好呀~
    2019年11月北部灣合浦海域拍到的中華白海豚記者了解到,中華白海豚壽命通常為30至40年,遊泳速度最快每小時12海裡以上,它們平時喜歡跟在漁船後覓食。目前,共有超600頭中華白海豚分布在北海附近水域,並被識別為廉州灣種群和鐵山港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種群。這次出現在銀灘相當罕見。
  • 關於中華白海豚你知道多少?
    中華白海豚在閩粵一帶被漁民尊稱為「媽祖魚」,1997年還被遴選為香港回歸祖國的吉祥物。中華白海豚的在我國被記載的歷史雖然可以上溯很久,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和了解它們。不信?!那來挑戰一下我們的「 豚豚知識競賽 」,看看你能答對幾道題。中華白海豚的體長,是比你的身高長還是比你的身高短,還是差不多?
  • 走近中華白海豚,齊心守護海精靈
    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沿岸,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開發力度不斷加大,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不斷縮小,中華白海豚物種延續面臨嚴峻挑戰,保護工作刻不容緩。多年來,廣東高度重視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工作,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9年10月,自建立以來,圍繞中華白海豚救護、資源監測、巡航監管、科研合作、科普宣教等開展了大量工作,有效地保護了白海豚物種和棲息地環境,在白海豚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社會公眾對中華白海豚保護的意識。
  • 生態保護貫穿港珠澳大橋建設始終,實現中華白海豚「零傷亡」
    南方日報 圖中華白海豚又稱「海上大熊貓」,對海洋環境要求極高,而港珠澳大橋所在的珠江口海域中,棲息著2000多頭野生中華白海豚,如果在橋上眺望,幸運的話還能看到它們時而躍出海面,時而歡快互動。白海豚不搬家,是港珠澳大橋項目的建設目標之一。而今,港珠澳大橋已通車,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用自己的智慧與行動實現了這一目標,既自豪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