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啟動儀式暨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立大會在廈門舉行。根據行動計劃的目標——
近期到2021年,重點區域中華白海豚種群的衰退趨勢要得到有效遏制,70%的中華白海豚重要分布區域得到有效保護;
遠期到2026年,我國中華白海豚要得到切實保護,90%以上的中華白海豚重要分布區域得到有效保護。
行動計劃顯示,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沿岸,據推測總數在6000頭左右,其中4000~5000頭主要棲息於我國長江口以南的河口海域,目前主要面臨棲息地不斷萎縮,生態系統功能退化;水域汙染加劇,意外死亡頻發;遺傳多樣性較低,種群生存風險較大等問題。
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同時也是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的旗艦物種、近岸海洋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被稱為「海洋環境探測精靈」,具有重要的生態、科研和文化價值。為保護中華白海豚,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受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委託,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編制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同時,在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支持下,由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發起,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受委託籌建成立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
據了解,該聯盟廣泛接受吸納了政府管理部門、相關自然保護區、高校科研院所、國際保護組織、公益志願組織、企事業單位、中小學校等各方力量和資源,第一屆成員單位包括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辦等54家單位。
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中華白海豚的保護,需要多方面的參與,特別要注重公眾參與。聯盟成立後,將集合大家的力量,做好白海豚的保護工作。
近期,廈門市相關部門還將主要制定保護的技術規範。例如,對船隻和海上工程對白海豚的影響進行評估,制定技術規範,並向全國推廣。另外,明年計劃開發保護中華白海豚的公眾宣傳App,市民可以通過該平臺幫助研究單位進行拍照、採樣,做好白海豚觀測記錄,真正參與到白海豚的保護中來。
小編認為,這的確是個好方法。如今憑藉手機,人人都是記者,中華白海豚的蹤跡通過民眾雪亮的「雙眼」,將變得愈加清晰。
這不前幾天,數隻中華白海豚出現在廣東汕頭東海岸新城附近海域,並不時躍出海面嬉戲。當地市民林先生趕緊拍下了這珍貴的一幕。
中華白海豚被潮汕老一輩人稱為「白吳」,是智慧的存在、吉祥的象徵。30多年前,曾活躍於汕頭灣的中華白海豚逐漸消失。如今重新造訪汕頭灣,當地市民紛紛感嘆:「汕頭水質變得更好了。」
的確,中華白海豚「重出江湖」,與汕頭近年來全力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強化城市管理,從源頭上不斷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密不可分。據監測,汕頭近岸所轄海域海洋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79%,全市81%的海域海水質量符合第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海洋環境質量總體上逐漸趨於好轉。
無論是廈門、汕頭,還是其他地方,小編都希望,在政府、科研單位和你我的共同努力下,這些美麗的海域得到更好的保護,成為中華白海豚和跟更多海洋精靈生活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