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11月12日下午,有人在東江博羅段發現了一條海豚,報給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後,專業人員根據視頻判斷,可能是一條成年的中華白海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憾的是,不管是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惠州支隊,還是博羅縣農業農村局執法大隊,最近幾日雖然加強了東江水上巡查,但沒有發現海豚身影。不過昨天下午,有市民再次發現它的蹤跡,可惜傳來的是白海豚已經死亡的消息。一起來關注事件進展。
新聞視頻
這是市民在11月12日東江博羅段拍攝到的白海豚歡快優雅的身影,可惜的是,五天之後,釣魚愛好者在東江潼湖段再次發現它時,卻是擱淺在江岸邊。
嵇先生介紹,昨天下午4點左右,他們在東江潼湖段發現海豚疑似靠岸擱淺,肚皮翻了起來後,還曾將它扶正並推回東江。不過,過了十五分鐘,白海豚又遊回來再次擱淺,於是他們報警。
目擊市民 :
「翻著肚皮的時候我們把它扶起來最後噴了口血,我們就覺得它肯定有問題了,我們把它扶正它歇了10多分鐘,怕這樣子危險也怕別的不懂得人把它搞去,我們把它推到往中間遊去了,大概遊了15分鐘之後又遊回來就在這裡擱淺就一直在這裡。」
隨後,市農業農村部門,仲愷高新區和博羅縣農業農村、公安部門相繼派工作人員趕赴現場。漁業專家現場檢查,證實白海豚死亡。
昨晚,中華白海豚被運往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
記者 鍾思敏:
「我現在已經來到了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的低溫冷藏室,昨天晚上在惠州潼湖發現的已經是死亡狀態的中華白海豚,已於昨晚11點運送到這裡,工作人員介紹,這一條白海豚身長2.5米,體高70釐米,約400斤,已經是一條成年的中華白海豚。」
工作人員介紹,中華白海豚的體表肌膚幾乎沒有任何損傷,至於其死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計劃將其製作成標本進行展示。
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高級工程師 王煥:
「初步推測原因可能是因為身體某些機能出現了問題造成了擱淺,接下來我們會請標本製作專家製作成標本,在我們主題科普館進行展示,因為中華白海豚是我國的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這樣的話對我們青少年,還有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傳也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呼籲更多的市民要保護好水生野生動物。」
值得一提的是,中華白海豚現身東江並非首次。2016年9月,曾有網友發帖稱在惠州市區和博羅交匯處的惠州劍潭水利樞紐工程看見有中華白海豚在水中跳躍。經漁政工作人員到現場辨認,確為中華白海豚。
網友2016年在東江惠州段(惠城與博羅交匯處)拍到的中華白海豚。網友「惠民之州2012」提供。
中華白海豚
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哺乳動物,
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主要生活在鹹淡水交界處。
那好端端的,
為什麼白海豚會進入
屬淡水區域的東江博羅段呢?
原因:或因生病受傷誤入東江
老年白海豚容易迷路
據了解,白海豚不是靠眼睛識別方向,而是依靠其回聲定位系統。博羅縣農業農村局漁業發展與資源保護股工作人員表示,白海豚之所以會誤闖內河道,多是因為其回聲定位系統出現了問題,換言之,就是這條海豚可能因為受傷或者生病了,感知能力出現了問題最終誤入東江。
圖片:喵魚醬
據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時有中華白海豚誤入內河,每年約2-3次,往往是老年體中華白海豚,回聲定位系統失靈而迷失方向導致。
圖片:喵魚醬
隨著年齡增長,白海豚進入老年後,身體的器官機能會衰退。白海豚的回聲定位系統可能出現了問題,可能導致誤入內河。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可能,老年白海豚可能是捕食追逐魚群的時候,不小心誤入內河,進入到陌生的水域環境,因此未能找到返回大海的路線。
目前,活體海豚成功救護的個案極少,國際上的研究也不多。在救護過程中,救護小組所採取的措施都是盡力去保護海豚,減少對它的傷害。
新聞多看點
中華白海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亞熱帶和熱帶近岸淺水水域,由於數量稀少,也被譽為海洋中的「大熊貓」。
目前,中華白海豚僅在廈門九龍江口水域、廣東珠江口水域、香港大嶼山以北水域和圍繞龍鼓洲及沙洲的水域中保持較大的種群。雖然名為「白海豚」,然而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
廣東珠江口保護區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保護區管理局已累計識別2381頭中華白海豚。
2016年,三亞成立了海南中華白海豚保護地,由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中國生物多樣性綠色發展基金會、中科院深海所三方共建,開展海洋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和擱淺鯨豚救助工作。
文章來源:博羅發布、東莞時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