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一釣魚愛好者在東江潼湖段看到該海豚疑似靠岸擱淺。該釣魚愛好者和朋友一起將它扶正並推回東江,希望能順利脫險,但最終未能如願。該中華白海豚不幸擱淺死亡,被運往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
新聞回顧可戳下面連結:
11月24日,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來自國內漁業科學研究專家團隊對中華白海豚遺體進行了解剖。
新聞視頻
記者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戶外臨時搭建的解剖棚內看到,中華白海豚遺體靜置在鋪有塑料布的桌面上,周身乳白,體表光滑,但略有少量傷痕和烏青,身著白色防護服的專家已經到位。
中華白海豚遺體
在解剖開始前,專家先對海豚的外貌情況進行了檢查,包括測量和記錄海豚體長、魚翼、魚尾以及傷痕等數據信息;隨後,工作人員合力將海豚搬上秤測量了體重。
01
體重185公斤,是正常成年海豚
初步數據顯示,這頭中華白海豚體長約2.6米,體重185公斤,為正常成年海豚個體。專家表示,一般這些進入河道的動物,要麼身體有一些疾病或者回聲定位跟著魚群追逐到河道,這種案例都有的。但是具體到是什麼病致死,這種要做後期做很詳細的研究。
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局技術科專家 陳希:
「今天我們會對它解剖,然後把內臟取出來,然後取樣後面做研究,心肝脾胃腎各個器官都取組織,隨便把皮剝出來,準備後期做標本。"
02
曾在香港周邊海域出沒
解剖當天,雖然還暫時無法明確海豚的死亡直接原因,但專家也發現了海豚生前的一些重要線索。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文治表示,這頭海豚曾在香港周邊海域出沒,由於背鰭是不同海豚個體識別的重要參考部位,相當於「人臉識別」,在這方面,研究機構已建立了一套詳細的資料庫,通過將這頭海豚的背鰭相片與資料庫比對可以判斷,它曾在香港大嶼山西側海域活動。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文治:
「我這邊的數據是掌握到2015年,它主要是在大嶼山的西北到深圳蛇口港那一帶活動,我們在廣東省海域也記錄過它,但是比較少,只有兩次,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香港海域。」
03
專家猜測:遊入東江流域是中華白海豚主觀意願
海豚,如此聰明的動物,為何會來到幾百海裡以外的惠州東江淡水流域?林文治分析,綜合過去十年間中華白海豚在珠江口附近擱淺案例,可以發現這些「誤入」淡水的海豚具有行為共性,首先是幾乎沒有成對或成群出現,多數為個體現象,另外,這些海豚大部分為年長個體,沒有發現年輕個體。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文治:
「過去十年,珠江口進入的河道的白海豚會發現有共性。第一個就是進入河道都是個體,沒有試過兩個個體進入;第二就是進入都是老年個體,沒有年輕個體。然後在廣州曾經做了驅趕它們回生活海域,但是第二天它又回來河道,從行為上說,我們會傾向認為它們是主觀意願,它們不是迷路進來的。」
04
白海豚將被製作成標本
接下來,相關行業專家將進一步對該白海豚誤入東江及死亡原因進行分析,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將把該白海豚製作成標本,供科普展示,呼籲更多市民關愛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