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中華白海豚2300多頭 正建救護保育基地

2020-12-0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珠海6月25日電 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2300多頭 正建救護保育基地

  作者 程景偉 肖尤盛 吳耀梅

  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被譽為「海上大熊貓」,也是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吉祥物。記者日前探訪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目前共有2300多頭中華白海豚生活在珠江口一帶。

  該保護區位於珠江口海域內伶仃島至牛頭島之間,西至珠海淇澳島,東至粵港水域分界線,這裡的中華白海豚群體種群世代比較完整,涵蓋嬰兒期、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全部6個世代,是中國中華白海豚分布最密集、數量最多的區域。

  「保護區成立超過20年,一直堅守救護保育中華白海豚的初心。」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負責人陳海亮告訴記者,保護區已通過組織中山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組建監測團隊,對珠江口海域的中華白海豚資源進行全面的跟蹤監測,基本掌握了其資源數量、種群大小、種群結構、遷移率、出生率、存活率等基本情況。並採用相片識別和截線調查方法,建立了中華白海豚種群資料庫。

  「目前對中華白海豚的保護方式,主要是從救護管理、資源監測、巡航監管、科研合作、科普宣傳及救護保育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例如加強保護區巡航管護,可以減少人類活動對其生活棲息環境的幹擾,開展增殖放流魚蝦苗,可以增加其食物供應等。」陳海亮表示,港珠澳大橋工程建設的7年裡,保護區管理局參與了「港珠澳大橋工程對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的影響專題研究」,指導有關單位採取「聲驅法」等措施對誤入港珠澳大橋施工區500米範圍內的鯨豚實施驅趕;推動建設方、施工單位培訓了數以千計的「觀豚員」和「海豚守望者」;監督建設方、施工單位落實各項施工緩解措施以保護中華白海豚。期間,組織開展了中華白海豚資源監測,監測範圍涵蓋整個伶仃洋和部分珠江口西部海域。在大橋施工期內,沒有發生因為施工直接導致中華白海豚的傷亡事故,也沒有發生重大的海洋環境汙染事故。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兌現了「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的承諾。」

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正在建設中華白海豚救護保育基地 程景偉 攝

  目前,該保護區正在創新探索建立中華白海豚大數據展示平臺,包括個體識別資料庫、擱淺資料庫、樣品資料庫和標本資料庫,全面呈現保護區海況天氣、種群資源監測、活體瀕危動物救護、巡航管理等內容。

  2013年以來,該保護區共處理各類珍稀瀕危海洋動物擱淺案例超過230起,其中中華白海豚案例190起,其中不少擱淺時傷痕累累。「近年來有些中華白海豚被高速行駛的輪船螺旋槳打傷甚至打死,巨大的傷口看起來很慘烈。」陳海亮呼籲,採取措施限制穿越保護區的輪船速度,尤其是要對來往港澳地區之間的高速客輪限速。

  無獨有偶,廣東省政協委員孫省利建議,對在有中華白海豚出沒海域附近捕撈的漁船加裝鋼絲網螺旋槳防護罩,確保螺旋槳轉動時,不能傷及中華白海豚。

  對此,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近日作出答覆時指出,根據歷年中華白海豚擱淺原因統計數據,棲息地破壞、食物短缺、中高速船隻、漁網纏繞和人為幹擾等是中華白海豚生存威脅的主要因素。該廳認為,對穿越白海豚棲息地的中高速船隻進行提升改造、限航限速,設置禁漁期,以及加強漁具管理等系列措施非常必要。

  同時,偶有一些漁船闖入中華白海豚保護區非法捕撈,即使被巡航人員發現移交相關機構處理,按照現有規定,處罰力度並不大。陳海亮建議,為了保護中華白海豚棲息環境,應進一步提高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

  目前,該保護區正在建設新的中華白海豚救護保育基地,與現有的淇澳基地緊鄰。在中華白海豚救護保育基地項目工地上,記者看到,有鉤機正在平土作業。據了解,新基地總投資約5482萬元人民幣,將建設成集救護、科研、宣教、管理和實習為一體的現代化基地。

  陳海亮介紹,中華白海豚救護保育基地項目總用海面積約80公頃,其中圍填海面積5.3公頃,野化池面積5.5公頃,防波堤、碼頭面積1.8公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碼頭、護岸、防浪堤、海豚隔離池、野化池、餌料暫養池等。該項目二期還規劃建設內容包括鯨豚廣場、鯨豚博物館、白海豚研究中心、國內外合作交流中心、科普宣教中心等。

  由於中華白海豚活動範圍廣、活動能力特別強,開展人工繁育研究非常困難,目前全世界還沒有實現人工繁育的先例。「在廣東省林業局的領導下,新基地全面加快了建設步伐,對推進中華白海豚的擱淺救護、科研合作、科普宣傳等工作具有重大意義。未來我們將在新基地探索開展中華白海豚的人工繁育等科研工作。」陳海亮稱,他將帶領團隊朝著這個新願望努力,推動中華白海豚種群的永續發展。(完)

相關焦點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大數據展示平臺正式啟用
    中新社珠海7月15日電 (記者 程景偉)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5日表示,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大數據展示平臺當日正式啟用。通過該平臺,可實現白海豚擱淺信息一鍵舉報、白海豚信息可視化管理、歷年白海豚數據成果整合、白海豚相關數據智能化分析等多項功能。
  • 【海洋科普】中華白海豚現存數量與生存現狀
    至2018年底累計識別中華白海豚數量2381頭,相對2017年新增14頭。至2018年底珠江口水域棲息的白海豚現已累積識別2367頭,新增234頭。據記錄,中華白海豚全世界的總數大約在6000頭左右。中國是全球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息地,種群數量大約在4000~5000頭。
  • 科研人員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拍到10多頭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老少」同遊(央廣網發 通訊員孔建華供圖)央廣網珠海7月24日消息(記者何偉奇 通訊員孔建華 黎紅源)7月22日,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聯合北理工珠海學院白海豚研究中心為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保護區日常巡護和資源監測工作提供技術服務及科技支撐
  • 他們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拍到10多頭中華白海豚
    7月22日上午,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下稱「廣科院」)聯合北理工珠海學院白海豚研究中心為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保護區日常巡護和資源監測工作提供技術服務及科技支撐,廣科院派出機器人學院副院長、無人機專家餘正泓博士為巡護活動保駕護航。
  • 中國首個中華白海豚保護基地正式啟用
    新華網珠海10月11日電(記者魏蒙)歷時2年建設的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淇澳管理基地日前投入使用,它將擔負起廣東全省乃至整個南海地區小型擱淺鯨豚的救護任務,可同時對3至4頭中華白海豚或類似鯨豚進行救治。
  • 螺旋槳成人為「殺手」 中華白海豚慘死珠江口(圖)
    2月28日,一頭已死亡的中華白海豚在珠海港灣大道珠海療養院附近海域被發現,這是繼2003年6月在珠江口桂山島附近海域發現死海豚後,在珠江口海域發現的第三例死亡的中華白海豚。  當天中午1時多,一名正在海邊遊玩的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學生,突然發現遠遠的海面上有一白點在漂浮。
  • 大灣區裡的中華白海豚
    躍起、浮窺、下潛,二十多頭中華白海豚自顧自在船前嬉戲。快門聲此起彼伏,一直響到最後一頭白海豚離開這片水域。這是我第一次看見海豚,在此之前,我很難想像,在繁忙的珠江口,兩岸的高樓大廈間,還生活著這麼多的野生海豚。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累計識別數量2381頭 約佔全國總量一半
    據了解,中華白海豚,在動物分類學上屬鯨目海豚科,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沿岸,從東印度洋、東南亞沿岸一直向北延伸到我國東南沿岸,總數在6000頭左右。而我國是全球最重要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種群數量約4000-5000頭。
  • 研究報告:重金屬汙染致珠江口中華白海豚未來瀕臨絕種
    新華網香港1月9日電(記者趙菁菁)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與中山大學9日聯合發布了一項關於中華白海豚的研究報告,研究結果初步顯示,在香港水域與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體內積聚多種重金屬物質,預計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數量有可能在未來60年內大幅減少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 約佔全國總量一半
    累計識別2381頭 新快報訊 記者沈逸雲 通訊員馮建奎報導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素來有「水上大熊貓」之稱。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大數據展示平臺正式啟用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錢瑜7月15日,國內首個中華白海豚大數據展示平臺正式啟用,中華白海豚救護管理、科研合作、科普宣教邁上新臺階。據悉,為了提升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新技術,整合保護區管理單位以及相關科研教學機構的數據成果,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織相關單位聯合攻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中華白海豚種群資源資料庫和大數據展示平臺建設。
  • 中華白海豚「大白」迷路珠江
    「在距離白海豚棲息地數十公裡外的廣州內河水域發現這一物種,是1991年來的第一次。」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技術研究科科長陳希說。  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是中國現存數量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群體棲息地,目前探測到約有1800餘頭,而那裡才是「大白」的家。  目前尚不清楚「大白」為何會在廣州迷路。
  • 中華白海豚,你好呀~
    2019年11月北部灣合浦海域拍到的中華白海豚記者了解到,中華白海豚壽命通常為30至40年,遊泳速度最快每小時12海裡以上,它們平時喜歡跟在漁船後覓食。目前,共有超600頭中華白海豚分布在北海附近水域,並被識別為廉州灣種群和鐵山港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種群。這次出現在銀灘相當罕見。
  • 「綠色低碳」看,40多頭中華白海豚!北海鯨豚調查發現頭數最多的一次
    說起中華白海豚那可是北海無比珍貴的「生態名片」對於海豚們來說北海這片海域更是它們繁衍生息的家園近日儒艮保護區和南京師範大學在一天內發現5個中華白海豚種群其中最大種群頭數達到30頭次這可是近三年來北海鯨豚調查中發現頭數最多的一次12月12日上午10時許,廣西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和南京師範大學在保護區的海域內開展鯨豚調查工作時發現,保護區核心區海域有5個不同的中華白海豚種群正在該海域內覓食嬉戲。
  • 【驚訝】珠江口大部分中華白海豚將遷移到臺山海域?
    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出現的中華白海豚數量較多,各種顏色都有,而且距離岸邊比較近。類似這樣的情況,非常罕見。        中華白海豚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同時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淺水區,很少進入深度超過25 米的海域。一般情況下,中華白海豚也不會遊向距離岸邊較近的位置,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擱淺。
  •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執法監督科、禪城大隊執法人員8點40到達沙口水閘現場了解情況,並將有關情況上報省廳漁業資源處和珠海白海豚保護中心。目前省廳指示已啟動一級保護救助程序急辦,省廳漁業資源保護處劉煒處長已召集南海水產研究所,珠海白海豚保護基地,珠海長隆有關專家正趕赴現場,研判會診後進一步採取救助措施。
  •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內灣,鹹淡水交界水域,因為這個區域淡水的注入改變了水體的鹽度,增加了魚類的豐富度,提高了中華白海豚補食的機會。目前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近海,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臺灣西部種群、珠江口—香港種群、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
  • 中華白海豚僅存活802頭 海洋汙染成死亡主因
    然而,目前中華白海豚這個「家族」正在走向衰落,甚至有瀕臨絕跡的危險。由於每三年才生一胎,中華白海豚繁殖率低、生存率低,同時生存環境的惡化嚴重威脅著它們。據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監測,截至2011年,存活的白海豚僅有802頭,比大熊貓還稀少。
  • 中華白海豚生存環境堪憂
    日前,一頭從珠江口逆流而上誤入北江的白海豚之死,再度引起人們對白海豚生存環境的關注。  白海豚學名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3月28日下午,廣東清遠市漁政支隊接到電話,有漁民反映,在北江江面發現疑似白海豚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