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中熊貓」冰上獲救?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身份搞錯了

2021-01-09 北京日報客戶端

昨天,消防員冰上營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的新聞刷屏了。不過,經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鑑定,獲救的並非中華秋沙鴨,只是一隻普通秋沙鴨。目前它身體虛弱,仍需「住院」觀察。

在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住院部」,一個個帶著藍色遮罩的小籠子排滿了一面牆。昨天獲救的秋沙鴨就在其中一個「單間」裡住著。「目前,它只有在這樣黑暗且狹小的環境中才有安全感。」獸醫王川說。

昨天,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從民警手中接收的這隻普通秋沙鴨,因喙部被魚鉤鉤傷,立即在附近的寵物醫院進行了手術,取下了魚鉤。「回到救護中心後,我們發現受傷部位因掙扎形成腫塊,我們對出血部位進行了止血、消毒、消炎處理;這隻秋沙鴨在被救過程中出現了應激反應,出現輕微心衰,我們也及時做了抗應激治療。欣慰的是,目前它已經可以自主進食了。」王川說,待秋沙鴨外傷康復,逐漸恢復體能,達到一定的體重後,中心會在適合的季節找適合的地點將它放歸自然。

「雖然普通秋沙鴨並非瀕危物種,但遇到這種情況還是要救助,不過冰面救援比較危險,需要專業人士施救,不建議市民自行處理。」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稱,冬季救助常見外傷、體弱的動物,被凍在冰面的並不常見。如果這隻秋沙鴨不是被魚鉤鉤住,且魚鉤魚線被凍在冰裡,它大概率也不會被困。由於野生動物極少與人接觸,救助時往往會出現應激反應,嚴重的可導致死亡。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使動物處於黑暗、安靜的環境中,比如在救援時往它頭上蒙一塊布,或者安置於紙箱裡,可避免動物受到驚嚇,或由於緊張衝撞造成二次傷害。

普通秋沙鴨是北京常見物種,是秋沙鴨中個體最大的一種,與有「熊貓鳥」之稱的中華秋沙鴨十分相像,很容易認錯。但兩者差別也很突出,和普通秋沙鴨相比,中華秋沙鴨頭部有冠羽,且身體兩側脅部有明顯的魚鱗斑紋,黑白相間非常顯眼;相對於中華秋沙鴨而言,普通秋沙鴨的體型略大一些。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曲經緯

編輯:高珊珊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這隻大眼鳥落水獲救被送到武漢救護,它的家族成員不足千隻
    長江網8月6日訊(記者明眺生) 擁有「世界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世界上最神秘的鳥」兩大世界級「頭銜」的海南虎斑鳽(yán),有一隻在長江宜昌段落水獲救後,被送來武漢救護。6日,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鳥類救護專家稱,這隻鳥在漢生活了半個月,目前健康狀況良好。
  • 北京市建成中國最大的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
    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劉浦泉、王薇)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8日在順義區落成並投入使用。據介紹,這是迄今全國規模最大的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    這個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位於潮白河畔,佔地總面積16公頃,建有一座野生動物醫院和各類野生動物籠舍2000多平方米,具有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疫源疫病監測、科研教學、動物保護宣傳教育和國內國際交流與合作六大功能。    中心的鳥類康復區有兩排乾淨、整齊的綠色鐵絲籠舍,每間籠舍高約4.5米、面積約30多平方米,籠內栽有樹木供鳥類棲息。
  • 有「警」必出 漯河救護中心一年救護87隻野生動物
    映象網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李靜)從遍體鱗傷、骨折斷翅到毛髮光亮、膘肥體胖,不少野生動物受傷後被送到漯河市人民公園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有的痊癒後放飛回歸於大自然,有的在救助站「安了家」並安度晚年。1月7日上午10時,在該中心記者見到,工作人員將籠子緩緩打開,幾隻番鴨、水雞便撲騰著翅膀遊向湖中,悠閒自得地遊來遊去,儼然一副湖中「主人」的身份。 據了解,該中心負責接收救護國家、省重點和一般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收留飼養不具有野外生存能力的野生動物,以及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工作。
  • 野生動物「守護者」探訪蘇州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蘇州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坐落於山腳下,受傷的野生動物在此休養生息、恢復健康。上午10點多,一名提前聯繫好的市民開車來到救護中心,帶來一隻野外發現受傷的鴿子,張春方趕緊出來收治。每一隻送來的野生動物都有單獨的「救護檔案」,記錄動物的隔離起止時間、症狀變化、監測數據和已採取的治療措施。初步檢查後,判斷需要對鴿子的傷口進一步消毒治療。救護中心的野生動物主要來源於市民求助送交、公安查處經司法鑑定後接收和海關走私查獲移交三類。
  • 受傷「尖嘴怪鳥」已獲救治 系「三有」保護動物大麻鳽
    中國江蘇網>江蘇 > 鹽城 > 關注鹽城 > 正文 受傷「尖嘴怪鳥」
  • 給動物救護中心
    在錦苑社區,記者看到了這隻受傷的鳥,棕色的羽毛夾雜灰白的斑點,喙長約有5釐米,腿上血跡斑斑,身體蜷成一團,瑟瑟發抖。   寧波雅戈爾動物園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接到記者電話後,工作人員很快趕到小區,將受傷的夜鷺接到救護中心進行治療。工作人員說,這隻受傷的鳥是只小夜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如果救治順利的話,恢復後會放生到適宜的自然環境中。
  • 探訪嘉定瀏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流浪」的孔雀們被救助到這裡
    很快,嘉定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下文簡稱「野保站」)的林業工程師崔榮祥趕來,將這隻心寬體胖的孔雀「請」回了站裡。這不是第一隻從寶山逛到嘉定的孔雀,此前也有類似情況發生。那麼,這些孔雀後來何去何從了呢?最終,這些流浪的孔雀都無一例外地住進了瀏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過起了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孔雀和白頸鴨生活在一起嘉定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位於華亭鎮境內的瀏島,該島東臨長江口,面積93.6公頃,島上空氣清新,動植物物種豐富,非常適合野生動物棲息。
  • 一批野生動物救護後放歸都江堰
    保護野生動物,經過救護後重新恢復健康。經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評估,四川省林業廳批准同意,今日,它們在此放歸,重新回到大自然。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8屆「愛鳥周」活動,也於此拉開帷幕。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隨著近年來成都市不斷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救護工作,2018年成都動物園(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護了野生動物67種205隻,成都市各野生動物臨時救護機構共計救護了野生動物57種121隻。
  • 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舉行野生動物放歸活動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耀燁攝大洋網訊 7月3日,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潮州市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舉行放歸活動,包括4隻白鷳,10隻竹鼠,20條滑鼠蛇,6隻八哥等40餘只各類動物回歸大自然。其中,一隻中華穿山甲的野外放歸特別引人注意。
  • 猴子現身北工大,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目前在朝陽區和通州區遊蕩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12月1日)上午,一隻猴子現身北京工業大學校園,引發路人駐足拍攝。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稱,目前,猴子正在朝陽區和通州區遊蕩,區裡正對其組織抓捕。北京動物園一位工作人員稱,目前動物園沒有發現動物走失現象。
  • 小小「科考員」探秘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昨天,在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裡,孩子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救助野生動物的知識。暑期,一場以生態環保為主題的「城市森林科考之旅」夏令營在紅山森林動物園舉辦。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探秘了動物的幕後生活,更讓大家了解動物救助常識、如何與野生動物相處,從而正確關愛身邊的動物朋友。
  • 北京公交檢票員愛心救「鳥」 結果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雀鷹
    1月8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公交集團電車分公司獲悉,快速公交3線的乘務員田國紅撿到了「一隻鳥」,並給了食物進行了愛心救助。沒想到給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打了電話才知道,自己救助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雀鷹,還獲得了野生動物救助中心的證書。
  •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掛牌
    東北網7月29日訊(記者 劉嘉)29日,記者從黑龍江省林草局獲悉,7月29日是第十個「全球老虎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與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攜手,在中國橫道河子貓科動物飼養繁育中心掛牌成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黑龍江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
  • 截至2017年底北京野生動物種類增至600種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首都野生動物種類呈現增長態勢。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野生動物種類已達600種。1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在房山區舉行「2018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活動。工作人員現場放歸了經救護康復的1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和2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5年來,北京大力拓展綠色生態空間,全市新增造林綠化面積13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3%,還累計恢復及建設溼地8000多公頃。
  • 瀋陽每年救護野生動物約千隻
    於海洋 攝中新社瀋陽3月11日電 (王藝霖)瀋陽猛禽救助中心11日舉行今年首次大型公益康復野放活動,將收養治癒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禿鷲1隻、蒼鷹3隻和省級保護動物烏鴉1隻攜帶到野外放飛,讓它們重返大自然。參加本次放飛活動的有野保志願者和愛心人士數十人。
  • 猴歸山鳥歸林多種野生動物 放歸白水河自然保護區
    猴歸山鳥歸林多種野生動物 放歸白水河自然保護區時間:2018-11-22 15:38   來源:彭州市府辦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猴歸山鳥歸林多種野生動物 放歸白水河自然保護區 11月9日,由成都市林業園林局組織的保護月野生動物放歸活動在彭州舉行,近百隻(頭)野生動物放歸白水河
  • 市民拍鳥發現野生黑鸛 全球僅有千隻被稱"鳥中熊貓"
    華商報記者 趙彬 攝 文 肖琳  華商報訊(記者 肖琳)黑鸛有著「鳥中熊貓」的美譽,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月25日,一群鳥友在長安區東大拍鳥時無意中發現兩隻野生黑鸛。  有人靠近 黑鸛盤旋空中不落地  11月25日,楊先生陪著幾個北京來的鳥友在長安區東大一處漁場拍蒼鷺叼紅魚,突然,遠處兩個黑乎乎的身影闖進楊先生的鏡頭,竟然是兩隻黑鸛,「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沒在西安拍到過,你們趕快過來看看。」楊先生給華商報報料。
  • 打架的,交配的紅隼,消失的長耳鴞,北京城裡的那些野生動物
    在小型動物面前,它們有體形上的優勢。 因為天空還沒有被人類完全侵佔,相對於其他動物來說,鳥類在城市裡的生存狀態要好一些。據統計,北京目前共有五百多種鳥,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日常接到的動物救助需求,最多的也是鳥類。除了幼鳥落巢,還有更多的不可抗力,阻擋著這些城市鳥兒安穩度過一生。
  • 鄭州黃河溼地迎來「鳥中熊貓」,冬候鳥遷徙先頭部隊已抵達
    但鄭州黃河溼地內,被稱為「鳥中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已經開始歇息,補充南遷的能量了。一年一度的冬候鳥遷徙已經拉開帷幕,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位於我國山大候鳥遷徙通道中線通道上的鄭州黃河溼地,即將迎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熱鬧場面。
  • 全球數量不到1000隻,「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鳽來漢暫養
    獲救的海南虎斑鳽。 舒仁慶 攝擁有「世界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世界上最神秘的鳥」兩大世界級「頭銜」的海南虎斑鳽(yán),有一隻在長江宜昌段落水獲救後,被送來武漢救護。6日,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鳥類救護專家稱,這隻鳥在漢生活了半個月,目前健康狀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