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科考員」探秘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2020-08-06 中工網

昨天,在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裡,孩子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救助野生動物的知識。暑期,一場以生態環保為主題的「城市森林科考之旅」夏令營在紅山森林動物園舉辦。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探秘了動物的幕後生活,更讓大家了解動物救助常識、如何與野生動物相處,從而正確關愛身邊的動物朋友。 南報融媒體記者 張華 攝

小小「科考員」探秘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相關焦點

  • 野生動物「守護者」探訪蘇州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蘇州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坐落於山腳下,受傷的野生動物在此休養生息、恢復健康。救護中心成立於2014年,設有醫療區和暫養隔離區,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救護體系,制訂了從登記、接收、處置、移送等一系列工作流程,現有7名工作人員。張春方是救護中心成立之初的「元老」,既是飼養員,也是獸醫師。
  • 有「警」必出 漯河救護中心一年救護87隻野生動物
    映象網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李靜)從遍體鱗傷、骨折斷翅到毛髮光亮、膘肥體胖,不少野生動物受傷後被送到漯河市人民公園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有的痊癒後放飛回歸於大自然,有的在救助站「安了家」並安度晚年。1月7日上午10時,在該中心記者見到,工作人員將籠子緩緩打開,幾隻番鴨、水雞便撲騰著翅膀遊向湖中,悠閒自得地遊來遊去,儼然一副湖中「主人」的身份。 據了解,該中心負責接收救護國家、省重點和一般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收留飼養不具有野外生存能力的野生動物,以及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工作。
  • 北京市建成中國最大的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
    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劉浦泉、王薇)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8日在順義區落成並投入使用。據介紹,這是迄今全國規模最大的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    這個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位於潮白河畔,佔地總面積16公頃,建有一座野生動物醫院和各類野生動物籠舍2000多平方米,具有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疫源疫病監測、科研教學、動物保護宣傳教育和國內國際交流與合作六大功能。    中心的鳥類康復區有兩排乾淨、整齊的綠色鐵絲籠舍,每間籠舍高約4.5米、面積約30多平方米,籠內栽有樹木供鳥類棲息。
  • 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舉行野生動物放歸活動
    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潮州市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放歸了救治後的中華穿山甲。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耀燁攝大洋網訊 7月3日,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潮州市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舉行放歸活動,包括4隻白鷳,10隻竹鼠,20條滑鼠蛇,6隻八哥等40餘只各類動物回歸大自然。其中,一隻中華穿山甲的野外放歸特別引人注意。
  •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掛牌
    東北網7月29日訊(記者 劉嘉)29日,記者從黑龍江省林草局獲悉,7月29日是第十個「全球老虎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與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攜手,在中國橫道河子貓科動物飼養繁育中心掛牌成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黑龍江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
  • 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身份搞錯了
    昨天,消防員冰上營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的新聞刷屏了。不過,經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鑑定,獲救的並非中華秋沙鴨,只是一隻普通秋沙鴨。目前它身體虛弱,仍需「住院」觀察。在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住院部」,一個個帶著藍色遮罩的小籠子排滿了一面牆。
  • 瀋陽每年救護野生動物約千隻
    於海洋 攝中新社瀋陽3月11日電 (王藝霖)瀋陽猛禽救助中心11日舉行今年首次大型公益康復野放活動,將收養治癒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禿鷲1隻、蒼鷹3隻和省級保護動物烏鴉1隻攜帶到野外放飛,讓它們重返大自然。參加本次放飛活動的有野保志願者和愛心人士數十人。
  • 猴子現身北工大,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目前在朝陽區和通州區遊蕩
    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稱,目前,猴子正在朝陽區和通州區遊蕩,區裡正對其組織抓捕。北京動物園一位工作人員稱,目前動物園沒有發現動物走失現象。據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昨天他們已經前往西城,試圖抓捕猴子,但救護中心相當於「醫院」,沒有麻醉槍等抓捕工具,無法對其進行抓捕。「目前,猴子正在朝陽區和通州區遊蕩,區裡正對其組織抓捕。
  • 探訪嘉定瀏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流浪」的孔雀們被救助到這裡
    很快,嘉定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下文簡稱「野保站」)的林業工程師崔榮祥趕來,將這隻心寬體胖的孔雀「請」回了站裡。這不是第一隻從寶山逛到嘉定的孔雀,此前也有類似情況發生。那麼,這些孔雀後來何去何從了呢?最終,這些流浪的孔雀都無一例外地住進了瀏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過起了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孔雀和白頸鴨生活在一起嘉定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位於華亭鎮境內的瀏島,該島東臨長江口,面積93.6公頃,島上空氣清新,動植物物種豐富,非常適合野生動物棲息。
  • 一批野生動物救護後放歸都江堰
    保護野生動物,經過救護後重新恢復健康。經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評估,四川省林業廳批准同意,今日,它們在此放歸,重新回到大自然。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8屆「愛鳥周」活動,也於此拉開帷幕。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隨著近年來成都市不斷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救護工作,2018年成都動物園(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護了野生動物67種205隻,成都市各野生動物臨時救護機構共計救護了野生動物57種121隻。
  • 給動物救護中心
    寧波雅戈爾動物園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接到記者電話後,工作人員很快趕到小區,將受傷的夜鷺接到救護中心進行治療。工作人員說,這隻受傷的鳥是只小夜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如果救治順利的話,恢復後會放生到適宜的自然環境中。
  • 巴拿馬的甘博阿樹懶收容所和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2005年,旨在保護巴拿馬野生動物成立。2006年,與巴拿馬環境部展開合作,開始了野生動物救護和康復計劃。在接下來的13年間,他們營救了4,5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1,000多種為樹懶。為保護樹懶,2011年,與海洋世界與布希花園動物保護基金會 (Fund Busch Gardens Conservation) 籤署合作協議,和 Bern Hotels & Resort 於2014年籤訂了合作協議。樹懶首次出現是在數千年前,曾是更新世巨型動物、猛獁象和乳齒象的一部分,體型巨大,體重4噸,體長6米。
  • 廣東省第二屆森林文化周系列活動之水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科普講座...
    11月21日,「粵見森林,悅見美好」 廣東省第二屆森林文化周廣州分會場水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科普講座在市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基地舉辦。此次活動由廣東省林業局主辦,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州市海洋與漁業自然保護區管理站承辦。
  • ...意外市民保護意識強 今年蘇州有望再新建一座野生動物救助中心
    蘇州每年添綠500萬平方米,綠意盎然之下,吸引了不少野生動物棲息由於受到天敵騷擾、暴風雨等因素影響,導致一些野生動物受傷。隨著市民保護意識增強,這幾年,有關部門救助的野生動物數量逐年遞增,今年計劃要再新建一座野生動物救助中心。   每年的春夏季,處於鳥兒繁衍期間,天敵騷擾、暴風雨、練飛落單等影響,都可能導致一些鳥兒落地、受傷。
  • 原南地收容救護中心走私770隻食蟹猴 5主犯領無期
    ,一審判決原南寧地區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走私珍貴動物罪成立,判處罰金40萬元,判處覃惠等11人無期徒刑及3年至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2002年3月,防城港市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以下簡稱防城港救護中心)負責人覃惠,與時任南寧地區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以下簡稱南地救護中心)副主任覃懷平商定,由南地救護中心負責提供場地和負責收容、管理野生動物,防城港救護中心負責提供資金、技術以及動物的科研利用等事項,雙方聯合經營,南地救護中心與防城港救護中心按照四六的比例分成利潤。
  • 八十四隻亞洲黑熊進入中國首個救護中心重獲自由
    中新社成都十二月十六日電(記者 肖龍聯)由亞洲動物基金興建的中國首個黑熊救護中心今天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龍橋鎮正式落成,八十四隻從養熊場中被解救出來的亞洲黑熊重獲自由,成為救護中心的第一批居民。  這是中國國家林業局支持、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以及四川省林業廳與亞洲動物基金共同發起建成的亞洲最大規模的黑熊救護中心。
  • 江西野生動物進入良性「保護圈」
    記者從省林科院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獲悉,截至11月20日,該中心接收救護野生動物27種85隻,其中接收執法罰沒的僅13隻,比去年同期少10隻;社會各界自發送來的受傷動物72隻,比去年同期多26隻。
  • 成都放歸數十隻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活動中還舉行了野生動物放歸。其中,數十隻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成功放歸。(三有保護動物: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據介紹,近年來,成都市不斷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救護工作。
  • 薩拉普拉託博士擔任綠會野生動物救護專家組首席科學家|積極籌備...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國際知名動物行為學專家薩拉普拉託博士(Dr.Sara Platto)將於今年起擔任中國綠髮會野生動物救護專家組首席科學家,並將積極籌備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項目申請(Ocean Park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Hong Kong/OPCFHK)。薩拉普拉託博士作為一名外國專家,在中國生活多年。
  • 穿山甲女孩考察臺灣屏東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擬開展合作
    10月22日,穿山甲女孩Sophia繼續前往位於中國臺灣屏東縣的屏東科技大學,考察其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他認為穿山甲救助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沒有它可口的食物,救護環境惡劣。孫博士介紹,在屏東科技大學,剛送到收容中心的穿山甲,工作人員一般都會摘蟻窩給它吃,隨著時間加長,慢慢讓穿山甲試應他們的食物配方,此食物配方和臺北動物園都是一樣。有一隻穿山甲叫做「大穿」,它在屏科大已經生活12年了,12年一直都是用這個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