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一批野生動物救護後放歸都江堰

2020-12-05 紅星新聞

3月29日上午,都江堰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氣晴好,藍天映著龍池水,迎來一批新來客——「暴脾氣」的小熊貓、敏捷的小黑熊、機靈的藏酋猴,還有羽翼豐滿的草鴞等數十隻野生鳥兒……

這些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經過救護後重新恢復健康。經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評估,四川省林業廳批准同意,今日,它們在此放歸,重新回到大自然。

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8屆「愛鳥周」活動,也於此拉開帷幕。

恢復健康的潑猴黑熊、猛禽小鳥

奔向山林而去

上午十點,龍池保護站外的大坪聚集了數十人,今日的主角們被安置在放歸籠內,度過最後的籠內時光。這是今年開年後,成都第一次救護放歸工作。

第一個出籠的小熊貓看起來萌萌噠,卻十分有「脾氣」。開籠後,小熊貓扭動著紅褐色的軀體,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了四方,看到身後的籠子,縱身往前小撲了一下,還發出了一聲低吼。隨後快速轉身向前奔跑,不到一分鐘就隱匿到了高處的樹林中。3隻臧酋猴相繼出籠,動作十分靈敏,四肢並用,踩過窸窸窣窣的草坪,不一會也消失不見了。

救護野生動物放歸

這次放歸的小黑熊特別引人注目,本應是行動謹慎、緩慢的性子,這隻小黑熊卻在籠裡急得團團轉。等到工作人員把籠門打開,它硬是轉了一圈才找到了出口,隨後頭也不回地迅速向山林而去,消失得比猴還快。

大坪另一側,草鴞、普通等猛禽和白頸鴉、相思鳥、紅尾水鴝等鳥兒也重新振翅,撲撲簌簌地飛向山林。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隨著近年來成都市不斷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救護工作,2018年成都動物園(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護了野生動物67種205隻,成都市各野生動物臨時救護機構共計救護了野生動物57種121隻。

此次放歸的這些動物們,包括了小熊貓、獼猴、臧酋猴、黑熊、普通、貓頭鷹等8種18隻救護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及白頸鴉、相思鳥、白頭鵯、喜鵲、白頂溪鴝(qu)、珠頸斑鳩、紅尾水鴝(qu)等數十隻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這些都是經過救護的野生動物,在恢復健康後,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對它們的狀況進行了評估,判斷它們已能適應本地生存,經四川省林草局批准,今日正式放歸自然,復壯野外種源。

第38屆「愛鳥周」活動拉開

成都市野生鳥類種類種數新紀錄:488種

此次放歸,也拉開了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8屆「愛鳥周」活動的帷幕。

「愛鳥周」是國家為保護鳥類、維護自然生態平衡而開展的一項法定主題宣傳活動,自1982年以來四川省已經連續舉辦了37屆「愛鳥周」活動。

關於鳥類保護,無論是四川省還是成都市,經過各方面努力,近年來都收穫了喜人的數據。

省內,從華西雨屏到成都鬧市、從攀西高原到川北腹地,觀鳥新記錄不斷刷新——在成都新記錄到的慄尾姬鶲為中國鳥類新記錄,在雅安記錄到的蒙古沙雀、廣元記錄到的海南鳽、攀枝花記錄到的黑翅鳶等為四川鳥類新記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鳥類——青頭潛鴨有較為穩定的種群在四川省河湖溼地越冬。

隨著觀測記錄到鵲色鸝、綠胸八色鶇和紫寬嘴鶇,成都市的野生鳥類種類又新增了3種,目前總數達到了488種。而據2019年初開展的第三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共記錄到越冬水鳥58種20649隻。

從鳥類種類和統計數量以及棲居情況來看,隨著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穩步推進,成都地區生態環境總體向好,成效逐步顯現。

此次「愛鳥周」,旨在進一步普及鳥類等野生動植物知識,擴大「愛鳥周」活動在全社會的影響,進一步喚起人們對鳥類等野生動物的關注,把愛鳥護鳥活動推向一個新的階段。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隨後一周的「愛鳥周」活動中,還將於3月30日,在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館開展野生動物(鳥類)標本展;3月31日,在錦城湖溼地開展「成都市第六屆限時觀鳥賽」;4月2日,在百花潭公園開展科學放生依法保護野生動物座談會,以及組織科普教育,隨「愛鳥周」走進校園科普講座等。成都的市民朋友如有興趣都可積極參與。

紅星新聞記者 尹沁彤 攝影記者 王效

編輯 劉宇鵬

相關焦點

  • 猴歸山鳥歸林多種野生動物 放歸白水河自然保護區
    猴歸山鳥歸林多種野生動物 放歸白水河自然保護區時間:2018-11-22 15:38   來源:彭州市府辦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猴歸山鳥歸林多種野生動物 放歸白水河自然保護區 11月9日,由成都市林業園林局組織的保護月野生動物放歸活動在彭州舉行,近百隻(頭)野生動物放歸白水河
  • 中華穿山甲回家啦!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舉行野生動物放歸活動
    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潮州市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放歸了救治後的中華穿山甲。這也是穿山甲提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後,廣東省首次實施穿山甲放歸自然活動。還是原來的地方,還是熟悉的家味。7月3日,在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多名工作人員的陪伴下,40餘只各類動物從廣州乘車來到潮州市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正式安家:撲哧撲哧,白鷳飛走了;窸窸窣窣,竹鼠跑入森林了……輪到中華穿山甲下車時,專家們特地挑選了更符合其習性的晚上7點,兜兜轉轉看了3個地方後,最終選擇一個小山坳進行放歸。
  • 回家吧!市林業局放生一批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護野生動物對於維持生態平衡、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科學研究具有重大意義。10月11日,市林業局的森林公安局、野保站兩部門工作人員把近日查獲的虎紋蛙、華南兔等170多隻野生動物全部放歸到車埠鎮林區,讓這些「山野之靈」回歸自然,繁衍生息。
  • 成都放歸46隻野生動物歸山,2019年共救助1132隻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10月25日上午,2019年度成都救助的野生動物,統一在彭州白水河自然保護區內放歸。 據統計,成都市今年共計救護了各類野生動物113種,1132隻,其中一級20種170隻,二級57種762
  • 野生動物「守護者」探訪蘇州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蘇州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坐落於山腳下,受傷的野生動物在此休養生息、恢復健康。上午10點多,一名提前聯繫好的市民開車來到救護中心,帶來一隻野外發現受傷的鴿子,張春方趕緊出來收治。每一隻送來的野生動物都有單獨的「救護檔案」,記錄動物的隔離起止時間、症狀變化、監測數據和已採取的治療措施。初步檢查後,判斷需要對鴿子的傷口進一步消毒治療。救護中心的野生動物主要來源於市民求助送交、公安查處經司法鑑定後接收和海關走私查獲移交三類。
  • 暴脾氣小熊貓 留級的小黑熊回家咯!
    ,包括小熊貓、獼猴、臧酋猴等8種18隻救護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及白頸鴉、白頂溪鴝(qú)、珠頸斑鳩等數十隻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藍天白雲之下,一批「新房客」正式入住:小黑熊撒腿奔跑,貓頭鷹怯生生振翅遠飛,鼬獾從籠子裡伸出頭,左右「偵察」一番後迅速跑開……  這是2019年成都首次野化放歸活動現場。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經過救護後重新恢復健康,被放歸山林。同時,今年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8屆「愛鳥周」活動啟動儀式也在此舉行。
  • 成都放歸數十隻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活動中還舉行了野生動物放歸。其中,數十隻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成功放歸。(三有保護動物: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據介紹,近年來,成都市不斷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救護工作。
  • 有「警」必出 漯河救護中心一年救護87隻野生動物
    映象網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李靜)從遍體鱗傷、骨折斷翅到毛髮光亮、膘肥體胖,不少野生動物受傷後被送到漯河市人民公園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有的痊癒後放飛回歸於大自然,有的在救助站「安了家」並安度晚年。據了解,該中心負責接收救護國家、省重點和一般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收留飼養不具有野外生存能力的野生動物,以及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工作。救護中心負責人庫曉紅介紹:「近幾年,隨著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的市民看到受傷野生動物後,都會第一時間通知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尋求收容救治。
  •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掛牌
    東北網7月29日訊(記者 劉嘉)29日,記者從黑龍江省林草局獲悉,7月29日是第十個「全球老虎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與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攜手,在中國橫道河子貓科動物飼養繁育中心掛牌成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黑龍江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
  • 瀋陽每年救護野生動物約千隻
    於海洋 攝中新社瀋陽3月11日電 (王藝霖)瀋陽猛禽救助中心11日舉行今年首次大型公益康復野放活動,將收養治癒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禿鷲1隻、蒼鷹3隻和省級保護動物烏鴉1隻攜帶到野外放飛,讓它們重返大自然。參加本次放飛活動的有野保志願者和愛心人士數十人。
  • 兩大熊貓將放歸野外 "衛星電話"和"身份證"隨身
    經過跟蹤監測,工作人員通過對其活動範圍和採食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最終判定,「華妍」目前已能獨自在野外尋找隱蔽所、採食不同種類的竹子、尋找水源等,其警覺性較高,能識別天敵和伴生動物,並且能夠有效的躲避天敵和其它危險的動物。  張夢:雌性,體重73公斤,2014年7月7日出生。
  • 北京市建成中國最大的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
    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劉浦泉、王薇)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8日在順義區落成並投入使用。據介紹,這是迄今全國規模最大的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    這個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位於潮白河畔,佔地總面積16公頃,建有一座野生動物醫院和各類野生動物籠舍2000多平方米,具有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疫源疫病監測、科研教學、動物保護宣傳教育和國內國際交流與合作六大功能。    中心的鳥類康復區有兩排乾淨、整齊的綠色鐵絲籠舍,每間籠舍高約4.5米、面積約30多平方米,籠內栽有樹木供鳥類棲息。
  • 小小「科考員」探秘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昨天,在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裡,孩子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救助野生動物的知識。暑期,一場以生態環保為主題的「城市森林科考之旅」夏令營在紅山森林動物園舉辦。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探秘了動物的幕後生活,更讓大家了解動物救助常識、如何與野生動物相處,從而正確關愛身邊的動物朋友。
  • 瀕危「國鳥」褐馬雞人工繁育成功 將放歸野外
    2003年北京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顯示,當時全市褐馬雞數量不足200隻。   「對於這類珍稀野生動物,保護主要有兩種手段,一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對其棲息地進行整體保護。二是人工繁育,幫助它們擴大數量、種群。」市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主任張志明介紹,以褐馬雞為例,從2007年開始,該中心就開始嘗試人工繁育,一對父母代褐馬雞現在已有4個子女。
  • 探訪嘉定瀏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流浪」的孔雀們被救助到這裡
    很快,嘉定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下文簡稱「野保站」)的林業工程師崔榮祥趕來,將這隻心寬體胖的孔雀「請」回了站裡。這不是第一隻從寶山逛到嘉定的孔雀,此前也有類似情況發生。那麼,這些孔雀後來何去何從了呢?最終,這些流浪的孔雀都無一例外地住進了瀏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過起了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孔雀和白頸鴨生活在一起嘉定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位於華亭鎮境內的瀏島,該島東臨長江口,面積93.6公頃,島上空氣清新,動植物物種豐富,非常適合野生動物棲息。
  • 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身份搞錯了
    昨天,消防員冰上營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的新聞刷屏了。不過,經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鑑定,獲救的並非中華秋沙鴨,只是一隻普通秋沙鴨。目前它身體虛弱,仍需「住院」觀察。在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住院部」,一個個帶著藍色遮罩的小籠子排滿了一面牆。
  • 野生動物好吃嗎?
    有關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售賣野味的情況成為網絡熱點一些地方酒樓食肆的「蝙蝠湯」等圖片令人感到頭皮發麻就在這段時間裡多地執法機關還破獲查處了一批捕捉野生動物會攜帶並傳播病毒,食用野生動物容易感染病毒,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那為什麼還有人要吃野生動物呢?有人說「野生動物有特殊營養」,實際上從營養價值上來看,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的差別微乎其微,既不能延年益壽,也不能青春永駐,它們不能治病,只能致病。說野生動物有特殊營養,其實是一個謊言,是騙子說給傻子聽的。
  • 村民發現野生「娃娃魚」 主動上交 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娃娃魚」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東南網莆田4月27日訊(通訊員 謝於思)4月19日下午,莆田市海洋與漁業局接到涵江區鰲山村一村民電話,稱其在涵江區鰲山村頂柯附近,發現一隻水生野生動物,擔心該動物的安全,就先帶回家暫放,同時也已向警方報案。
  • 成都:數十隻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今日放歸自然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冉倩婷 王成棟)3月29日,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近年來,成都市不斷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救護工作。2018年,成都動物園(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護野生動物67種,205隻,其中一級6種8隻,二級31種115隻;成都市各野生動物臨時救護機構共計救護野生動物57種121隻;其中一級1種1隻,二級23種59隻。
  • 巴拿馬的甘博阿樹懶收容所和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2005年,旨在保護巴拿馬野生動物成立。2006年,與巴拿馬環境部展開合作,開始了野生動物救護和康復計劃。在接下來的13年間,他們營救了4,5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1,000多種為樹懶。為保護樹懶,2011年,與海洋世界與布希花園動物保護基金會 (Fund Busch Gardens Conservation) 籤署合作協議,和 Bern Hotels & Resort 於2014年籤訂了合作協議。樹懶首次出現是在數千年前,曾是更新世巨型動物、猛獁象和乳齒象的一部分,體型巨大,體重4噸,體長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