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嘉定瀏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流浪」的孔雀們被救助到這裡

2020-12-05 瀟湘晨報

今年的5月26日,嘉定新城(馬陸鎮)大宏村的聯勤隊員陳碩在橫倉公路段巡邏時,發現了一隻孔雀正在悠閒散步,引來路邊很多人駐足圍觀。很快,嘉定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下文簡稱「野保站」)的林業工程師崔榮祥趕來,將這隻心寬體胖的孔雀「請」回了站裡。這不是第一隻從寶山逛到嘉定的孔雀,此前也有類似情況發生。那麼,這些孔雀後來何去何從了呢?

日前,新聞晨報·周到記者探訪了位於嘉定區華亭鎮的瀏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見到了這隻迷路的孔雀,以及斑頭雁、獼猴和非洲刺蝟……

近年常有孔雀在嘉定出沒

「心真大,竟然是從寶山那邊一路閒逛過來的。」為了找這隻孔雀的來源,聯勤隊員陳碩查看了周邊道路的公共視頻。陳碩說,這隻孔雀不懼怕陌生人,大家圍著它看,它不飛也不跑,照樣氣定神閒地一路閒逛。因為它是靠著路的一側行走的,這可能是它沒有被過往車輛傷害的原因。

嘉定區野保站工作人員陸萬鵬告訴記者,藍孔雀生活在熱帶雨林裡,相比其它鳥類,它飛不高,主要棲息在山裡高大的喬木上。遇到危險時,會張開雙翼,向山下滑翔飛去。

「如今,我們看到的這些藍孔雀基本上都是人工馴養繁殖,基本看不到野生的,因為長期與人共處,所以,平常就表現得不太怕人。」至今,陳碩也搞不清楚,這隻孔雀是從寶山什麼地方走過來的,一路經歷了什麼。

記者了解到,最近幾年,經常有孔雀在嘉定出沒。大約三四年前,也是在這個時節,一隻孔雀還曾闖進嘉定安亭蘇先生家的院子,跟他家的雞一起爭食玉米。

兩年前,家住嘉定外岡鎮的沈女士在寶錢公路滬宜公路路口,一次發現了兩隻孔雀。

最終,這些流浪的孔雀都無一例外地住進了瀏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過起了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孔雀和白頸鴨生活在一起

嘉定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位於華亭鎮境內的瀏島,該島東臨長江口,面積93.6公頃,島上空氣清新,動植物物種豐富,非常適合野生動物棲息。

走進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一排四大間籠子,兩籠裝的都是孔雀,每籠有七八隻。這些高貴傲慢的孔雀,實際上都是嘉定區野保站的工作人員從嘉定區各地「救助」回來的。

「全是藍孔雀,實在太多了,按照野生動物救護的原則應當送到動物園處理,但由於各區救助的量太大,動物園的安置能力有限,便一直留在救護中心飼養。」陸萬鵬說,孔雀主要有兩個種類,一種是綠孔雀,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有限,很金貴。而救護中心這麼多孔雀,都是藍孔雀,屬於三有保護動物。由於藍孔雀人工繁殖很成功,在管理上還是很寬泛的。

至於這些藍孔雀的來路,有的是人工飼養逃出來的,有的則是居民當寵物豢養,時間一久,厭惡了,就帶到野地放生,讓它們自生自滅。熱心市民看見了,就會打電話給野保站,野保站便把它們都接到瀏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養起來。如果有動物園接收,就送給動物園。

在記者探訪期間,這些藍孔雀多次鳴叫,聲音響亮,在寂靜的中午蕩起了回音。一隻孔雀還張開殘破但依然華麗的羽毛,開了個「屏」。

資料顯示,孔雀發出叫聲是不分時段的,半夜也經常會啼叫,因此可能會擾民,而且成年孔雀的食量也大,吃玉米、糠皮等禽類通常吃的食物。

由於保護中心的空間有限,在孔雀們的大籠子裡,還有紅腹錦雞和白頸鴨,大家住在一起。

飼養員告訴記者,白頸鴨是個精力充沛、耐不住寂寞的傢伙,它把籠子中央那棵黃楊樹下的小磚頭和石子,全部搬進了它的窩裡。

天鵝斑頭雁也是「常住客」

在瀏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還養著三隻黑天鵝、一隻疣鼻天鵝以及一隻斑頭雁。

陸萬鵬告訴記者,上海剛好位於鳥類的遷徙通道上,每年秋冬和春季,都有大量鳥類遷徙。很多水鳥往返都會在長江口一帶休整,補充能量後,繼續遷徙。所以,在嘉定的河浜和林地裡,市民曾多次發現落單的天鵝。

天鵝喜歡生活在水裡,飼養人員就在籠子裡挖了一個水池,讓這些天鵝暫住這裡。

跟天鵝們合住的這隻斑頭雁也頗有來頭。它是去年這個時候,市民撿到後送到派出所的,野保站工作人員將它接到了這裡。陸萬鵬告訴記者,斑頭雁是唯一能飛越喜馬拉雅山脈的遷徙鳥類。它的飛行高度達到6000-7000米。

因為這隻斑頭雁套著腳環,飼養員推測,這應該是一隻人類飼養過的斑頭雁。

最老的「居民」是一隻獼猴

在瀏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有兩隻哺乳動物:一隻害羞的非洲刺蝟和一隻「倚老賣老」的獼猴。

陸萬鵬說,非洲刺蝟是他們在一次執法行動中沒收來的。由於它是外來物種,不能放歸自然,便一直養在救護中心。飼養員說,由於這隻刺蝟太小,他們就把它養在室內。平時它白天睡覺,晚上出來覓食,吃飽了就趴在角落裡睡覺,從不跑遠,很安於現狀。

至於那隻獼猴,幾乎成了救護中心的「釘子戶」。2010年一天清早,它穿著紅褲衩,出現在嘉定江橋一家汽修廠裡,為所欲為。野保站接到投訴電話,把它「緝拿」後,送到了救護中心。不料,「請神容易送神難」,它在這裡一住就是十餘年,連飯錢都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我們也很想把它送給動物園,但是動物園不敢要。」陸萬鵬說,獼猴種群非常排外,除非是從小在一個種群裡長大的,才能相安無事。如果把這隻獼猴丟進其它猴群裡,在其它獼猴眼裡,它就是入侵者,會被攻擊,最終可能被猴群「謀殺」(咬死)。

曾救助過珍稀水鳥楔尾鸌

記者從嘉定區野保站了解到,該區野生動物資源較豐富,目前監測記錄到的野生動物有112種,其中兩棲類6種,如虎紋蛙、澤蛙等兩棲動物;爬行類11種,如中華鱉、烏龜、赤練蛇、黑眉錦蛇、短尾蝮蛇等;鳥類87種,如白鷺、夜鷺、紅隼、東方角梟等;獸類8種,如黃鼬、華南兔等。

陸萬鵬告訴記者,他們在前些年曾經救起過一隻楔尾鸌(hù,音同「護」),填補了上海鳥類記錄的一項空白。這隻鳥體長約40釐米,翼展卻寬達兩米多。這種鳥生活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深處,一生中除了繁殖,基本上都在大洋上飛行。

「那次颱風過後,一名貨車司機在寶安公路上發現了這隻受傷的巨鳥,我們連忙趕過去救助。」陸萬鵬說,這隻楔尾鸌出現在嘉定境內,應該是因為颱風的原因。它的翅膀太大,在電線或者樹梢上撞傷了。經過專家鑑定,確認它是一隻楔尾鸌,可惜後來沒有救活它。」

東方角梟和短耳鴞,都是很像貓頭鷹的猛禽,屬於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野保站也經常救助這一鳥類。

陸萬鵬說:「這種鳥傍晚黃昏以後才出來捕食,白天視力比較弱。它們落在樹上睡覺時,有時候會一頭栽下來,瞎子一樣,要麼亂飛,要麼乾脆就不動了。市民發現後,就會打救助電話。」

野生動物保護的種類的確很多,但是也有超出他們工作範圍的,例如捉老鼠和蝙蝠。嘉定野保站相關負責人說,夏天來臨,也有居民打來電話,要求野保站去幫他們捉老鼠、捉蝙蝠,並消毒,「說實話,這已經超出了我們的工作範圍」。

[嘉定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很多被救助動物為被棄寵物

在野保站的日常救助中,有很多被救助動物都是人們飼養的寵物,而且還有不少是外來物種,如貉和赤狐就是外來放生的。

陸萬鵬告訴記者,這些物種很早以前本土就有,但後來基本滅絕了。有些外來物種會對我們的自然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鱷龜,它在原生環境裡,是食物鏈中的一環,有天敵,能平衡它的生長繁殖。但是,這些外來物種,一旦來到新的生活環境裡,沒有天敵就會瘋狂繁殖,種群快速擴大,會對下遊食物鏈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陸萬鵬說,野保站救助的爬行動物中,還曾經出現過球莽、黃金蟒、玉米蛇、大王蛇等,這些寵物均具有一定的攻擊性。因此,市民在購買寵物的時候,一定要了解你飼養的野生動物是不是國家禁止交易的野生動物,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這個動物是不是國家三有和二級及以上,以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公約》附錄一、附錄二裡面的物種。以上這些動物,國家禁止個人訓養繁殖。而根據國家野生動物保護保護法,現在相關部門對違法人員的處罰力度很大。

【來源:解放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一隻孔雀從寶山逛到嘉定,後來被救到了一個很神奇的地方|申晨間
    日前,記者探訪了位於嘉定區華亭鎮境內的瀏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見到了這隻迷路的孔雀,以及斑頭雁、獼猴和非洲刺蝟……城市街頭驚現流浪孔雀為了找這隻孔雀的來源,嘉定新城(馬陸鎮)大宏村的聯勤隊員陳碩查看了周邊道路的監控視頻,發現這隻孔雀「心真大,竟然是從寶山那邊一路閒逛過來的」。陳碩說,這隻孔雀不懼怕陌生人,大家圍著它看,它不飛也不跑,照樣氣定神閒地一路閒逛。
  • 百種動物安家落戶 瀏島野生動物棲息地三月迎客
    原標題:百種動物安家落戶瀏島野生動物棲息地三月迎客  在嘉定有一座神秘小島,近百種野生動物在那裡安家落戶。這就是位於華亭鎮雙塘村瀏河北(總面積93.6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約7公頃),是國內外知名的以林鳥保護為主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和自然保留地——瀏島野生動物棲息地。
  • 野生動物「守護者」探訪蘇州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蘇州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坐落於山腳下,受傷的野生動物在此休養生息、恢復健康。上午10點多,一名提前聯繫好的市民開車來到救護中心,帶來一隻野外發現受傷的鴿子,張春方趕緊出來收治。每一隻送來的野生動物都有單獨的「救護檔案」,記錄動物的隔離起止時間、症狀變化、監測數據和已採取的治療措施。初步檢查後,判斷需要對鴿子的傷口進一步消毒治療。救護中心的野生動物主要來源於市民求助送交、公安查處經司法鑑定後接收和海關走私查獲移交三類。
  • 嘉定「神秘」小島3月有新動作 一大波野生動植物等你
    原標題:【探索】嘉定「神秘」小島3月有新動作,一大波野生動植物等你  據上海發布,足不出滬就想觀賞野生動植物麼?那麼位於嘉定的瀏島野生動物棲息地不可錯過噢!嘉定區新聞辦說:小島位於華亭鎮雙塘村瀏河北(總面積93.6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約7公頃),是國內外知名的以林鳥保護為主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和自然保留地。
  • 北京市建成中國最大的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
    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劉浦泉、王薇)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8日在順義區落成並投入使用。據介紹,這是迄今全國規模最大的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    這個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位於潮白河畔,佔地總面積16公頃,建有一座野生動物醫院和各類野生動物籠舍2000多平方米,具有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疫源疫病監測、科研教學、動物保護宣傳教育和國內國際交流與合作六大功能。    中心的鳥類康復區有兩排乾淨、整齊的綠色鐵絲籠舍,每間籠舍高約4.5米、面積約30多平方米,籠內栽有樹木供鳥類棲息。
  • 小小「科考員」探秘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昨天,在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裡,孩子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救助野生動物的知識。暑期,一場以生態環保為主題的「城市森林科考之旅」夏令營在紅山森林動物園舉辦。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探秘了動物的幕後生活,更讓大家了解動物救助常識、如何與野生動物相處,從而正確關愛身邊的動物朋友。
  • 瀋陽每年救護野生動物約千隻
    於海洋 攝中新社瀋陽3月11日電 (王藝霖)瀋陽猛禽救助中心11日舉行今年首次大型公益康復野放活動,將收養治癒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禿鷲1隻、蒼鷹3隻和省級保護動物烏鴉1隻攜帶到野外放飛,讓它們重返大自然。參加本次放飛活動的有野保志願者和愛心人士數十人。
  • 看看那些被救助的野生動物 它們如今生活如何
    是自己收養,還是送到救助機構?  湖州有幾個野生動物保護站,這些都是專門救助野生動物的機構。昨天,記者去野生動物救助站一探究竟,聽聽工作人員講講那些被救助的野生動物的故事。  「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一曲《鴻雁》,歌聲悠揚,唱出的是每個人心底最柔軟最美好的繾綣。  對於很多南方人而言,我們只有在歌聲中想像鴻雁的樣子。
  • 杭州已有20多個野生動物救助點!如發現動物需要救助,可以聯繫他們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謝春暉 通訊員 沈冰每年四五百個生靈在這裡得到救助,在這群人的幫助下,它們有機會重回家園。今天(8月17日)早上,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客戶端推送了《就算每次相遇都是為了離別,也願意彼此治癒:杭州這裡,每年四五百個生靈得到救助》,講的是發生在浙江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故事。
  • 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身份搞錯了
    昨天,消防員冰上營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的新聞刷屏了。不過,經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鑑定,獲救的並非中華秋沙鴨,只是一隻普通秋沙鴨。目前它身體虛弱,仍需「住院」觀察。在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住院部」,一個個帶著藍色遮罩的小籠子排滿了一面牆。
  • 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舉行野生動物放歸活動
    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潮州市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放歸了救治後的中華穿山甲。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耀燁攝大洋網訊 7月3日,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潮州市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舉行放歸活動,包括4隻白鷳,10隻竹鼠,20條滑鼠蛇,6隻八哥等40餘只各類動物回歸大自然。其中,一隻中華穿山甲的野外放歸特別引人注意。
  • ...意外市民保護意識強 今年蘇州有望再新建一座野生動物救助中心
    由於受到天敵騷擾、暴風雨等因素影響,導致一些野生動物受傷。隨著市民保護意識增強,這幾年,有關部門救助的野生動物數量逐年遞增,今年計劃要再新建一座野生動物救助中心。   每年的春夏季,處於鳥兒繁衍期間,天敵騷擾、暴風雨、練飛落單等影響,都可能導致一些鳥兒落地、受傷。
  • 有「警」必出 漯河救護中心一年救護87隻野生動物
    映象網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李靜)從遍體鱗傷、骨折斷翅到毛髮光亮、膘肥體胖,不少野生動物受傷後被送到漯河市人民公園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有的痊癒後放飛回歸於大自然,有的在救助站「安了家」並安度晚年。1月7日上午10時,在該中心記者見到,工作人員將籠子緩緩打開,幾隻番鴨、水雞便撲騰著翅膀遊向湖中,悠閒自得地遊來遊去,儼然一副湖中「主人」的身份。 據了解,該中心負責接收救護國家、省重點和一般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收留飼養不具有野外生存能力的野生動物,以及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工作。
  • 遇見海南青年| 守護:一個海南野生動物保護者的故事
    南海網記者姚少龍攝&nbsp&nbsp&nbsp&nbsp「你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不要再到我這裡來了。」這是海口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從事救助工作的李玉錦在每次放歸動物回大自然的時候,在心裡對動物們所說的一句話。
  • 撿到野保動物上繳索要報酬:救助野生動物該不該獎勵?
    4月22日,瀋陽一市民撿到一隻罕見的小鳥,救助人員前往救助時遇到尷尬一幕,撿鳥者的家屬提出要獎勵。救助野生保護動物,到底該不該獎勵?當日清晨,瀋陽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接到市民報告,稱其在居住小區內撿到一隻可愛的小鳥,野保站馬上派瀋陽猛禽救助中心志願者前往救助。到達現場後,救助中心志願者發現是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東方角鴞。
  • 給毛孩子們更多溫暖、更多愛——暖愛流浪動物救助中心
    聽到信息的暖愛志願者們義憤填膺,隨機放下手裡的事情,立刻趕往現場。由於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一部明確的保護伴侶動物的法律,也不能求助相關政府機關,暖愛也只能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志願者們趕到並連夜苦苦尋找了6個多小時!可惜,還是沒有攔截到那輛滿是罪惡的貨車。
  • 昆明晉寧森警3天救助多種野生動物
    5月4日至6日,昆明晉寧區森林公安局接群眾報警共救助野生動物10條(只)。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為灰林鴞1隻,漁鴞1隻;三有動物鼬獾1隻,黑眉錦蛇5條,白條錦蛇1條,頸稜蛇1條。晉寧森警3天救助多種野生動物 晉寧區森林公安局 供圖  記者了解到,5月6日上午,晉寧森林公安接到群眾報警,其駕駛摩託車路過魯姬村旁的河埂時,看見有一隻鷹從空中跌落在河邊的草地上,他上前查看時,發現鷹的一隻腳被老鼠夾夾到,遂打電話報警求助。
  • 家門口偶遇「迷路」孔雀,漯河城管給它一個「家」!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李靜10月27日,記者探訪了漯河市城管局人民公園野生動物救助中心,見到了一隻數月前「迷路」的孔雀,以及被救助的娃娃魚、陸龜、白狐和獼猴等野生動物。接到求助電話後,漯河市城管局人民公園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工作人員迅速出動。「這是一隻雄性藍孔雀,接近成年,藍孔雀被帶回救助中心後,工作人員首先對它進行了一次全面體檢,隔離期到後才與其它孔雀群居生活,」救助中心科長庫曉紅告訴記者。目前,在職工的精心呵護下,該孔雀體魄健壯,「開屏」時惹來遊客紛紛攝影留念。
  • 記者探營溫州綠眼睛野生動物救助基地——給綠野精靈當大夫
    透過簡易的鐵門,我們難抑心中的驚訝,這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溫州綠眼睛生態保護中心野生動物救助基地。而眼前這位皮膚黝黑、清瘦的男子,竟然就是挽救了許多野生動物、經常走上大學講臺的溫州綠眼睛生態保護中心掌門人方明和。  19年前,方明和年僅17歲。一顆綠色的種子萌芽了——他和幾位同學發起創立浙江首個民間環保志願者團體,取名「綠眼睛」,寓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 高原愛心志願者疫情期救助上百隻流浪動物
    【解說】 5月21日,記者來到西寧市小動物保護中心,在大門口見到了這裡的「狗管家」李月娥大姐。據了解,這裡是當地愛心人士自發建立的一個民間機構,目前共有600多隻流浪動物。今年52歲的李月娥從退休後,就長期在小動物保護中心做志願者,她每天的工作除了照顧流浪動物,打掃衛生,還要負責檢查所有小動物們的健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