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穿山甲女孩Sophia繼續前往位於中國臺灣屏東縣的屏東科技大學,考察其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臺灣屏科大孫敬閔:穿山甲繁殖目前還不現實
接待Sophia的是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研究所孫敬閔博士,Sophia向孫博士首先介紹了目前南方各省穿山甲救護的情況,及穿山甲目前面臨的極危處境。並特地向孫博士介紹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大量非中華藥典裡面所指可入藥的非洲穿山甲鱗片 。綠會近幾年一直在推動提案,希望中華藥典取消穿山甲入藥等一系列工作。最近,安徽歙縣兩次野放中華穿山甲,希望後期跟屏東科技大學在穿山甲野放追蹤方面有更多合作交流。
孫博士表示也很期待合作。他建議,可先準備相應的材料、工具,以便後期可以共同野放追蹤。他認為穿山甲救助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沒有它可口的食物,救護環境惡劣。
孫博士介紹,在屏東科技大學,剛送到收容中心的穿山甲,工作人員一般都會摘蟻窩給它吃,隨著時間加長,慢慢讓穿山甲試應他們的食物配方,此食物配方和臺北動物園都是一樣。有一隻穿山甲叫做「大穿」,它在屏科大已經生活12年了,12年一直都是用這個飼料。收容中心一般先對送來的穿山甲進行檢查,如果沒有外傷,就會及時進行野放。
「穿山甲繁殖成本太高,養出來的一克鱗片成本,可能比野外抓一隻還要貴,所以穿山甲的繁殖目前都是不現實的」,孫博士稱。
考察並學習穿山甲飼料的製作、籠舍搭建簡單的座談結束後,Sophia去參觀屏東科技大學生命教育館。平時,這裡對外也都會有很多科普活動。包括有想來參觀救護中心的,只要有5人,就可以組隊來參觀,並且可以聽到引導員的詳細講解。
佔地298.3公頃的屏東科技大學,佔地面積為臺灣地區高校之首,被號稱為「公園大學」。其下屬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已經成立25年,目前共收容有1500多隻野生動物,比高雄市動物園的動物還要多,其中最常入鏡的紅毛猩猩,也是保育中心最資深的「房客」。
保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稱,近年來,由於烏龜走私出口猖獗,被送來保育中心的各種龜類眼下就有800多隻,包括食蛇龜、輻射龜蘇卡達等等,是保育中心現數量最多的野生動物。此外,目前保育中心還有紅毛猩猩16隻、臺灣獼猴300多隻。
到了工作時間,Sophia一行立刻前往救護中心詳細了解穿山甲食物的製作,包括配方用量,以及穿山甲籠舍的設計。在籠舍設計方面,也是非常注重動物的需求,籠舍附近有一個特殊的箱子,方便平時餵食和稱重。在獸醫處,Sophia認真聽取了穿山甲受傷醫療方面的救護知識。在這裡,參考照養員對於動物情況的反饋,獸醫決定是否能野放。
2016年10月25日臺北市立動物園曾介紹,以臺灣原生穿山甲所屬的中華穿山甲為例,三個亞種(華南、海南跟臺灣)中,海南穿山甲已經找不到了,長江以南的華南穿山甲也幾乎看不到,僅存族群在臺灣,以及印度北邊。就目前中華穿山甲的分布狀況,sophia與孫博士進行了討論。
野外追蹤,臺灣已研發出穿山甲無線電發報器裝設技術
據孫敬閔博士介紹,今年4月份,在臺灣地區關懷生命協會2018年第一季動保大眾講座中,孫博士分享了自己長期野外調查穿山甲生態的成果,以及穿山甲面臨的困境以及未來執行在地保育的可行性,讓現場的民眾獲益非淺,大獲好評。
儘管目前國際上對於穿山甲的研究調查總體仍十分匱乏,但是長期在臺東縣延平鄉鸞山村進行穿山甲野外調查的孫敬閔博士,卻是臺灣地區少數深入研究野外穿山甲的學者,擁有8年的穿山甲野放追蹤經驗。
孫敬閔博士稱,在鸞山村執行野外調查的8年裡,他以無線電設備共追蹤了47隻穿山甲,後確認14件傷亡案例,其中有2件死亡原因不明、5件受困洞穴或樹洞、7件遭盜獵。「盜獵無所不在」,孫博士感慨。
「只有了解了穿山甲的野外習性,才能更好的救護照顧它」,孫博士自己也是在照顧穿山甲五年後,才轉為對穿山甲進行野外追蹤研究。孫博士稱,由於穿山甲屬於夜行性動物、獨居且行蹤隱密不易觀察,白天居住在洞穴內,加上它們的體型特殊,為傾斜的流線型,無線電發報器項圈通常無法在它的頸部套牢固,只能固定在穿山甲尾巴附近的鱗片上,這樣往往也不牢靠,因此,穿山甲的野放追蹤研究是相當困難的。
不過,經過多年生態調查的經驗積累,孫敬閔博士目前已經研發出了全球獨有的穿山甲無線電發報器裝設技術,曾吸引了不少國際動保組織前來學習。先前,他也曾前往越南、國內湖南長沙等地進行穿山甲救援。
綠會擬與臺東鹿野開展穿山甲救護合作
此後,綠會工作人員也前往了解了屏東地區正在建的穿山甲生態館暨國際研究人才培訓中心。
孫博士介紹,截止目前,這個項目還正處於召集評估過程中,未來需要找不同的單位來負責,這個中心也要同時兼顧有野生動物救護站的職責。對籌建中的穿山甲生態館暨國際研究人才培訓主中心,孫博士認為主要會兼具四個功能,即救護、穿山甲教育科普館、穿山甲研究技術交流與展示(如無線追蹤、紅外相機、野外調查技術等)、以及再地村民負責實施的保育工作。
Sophia向孫博士提出合作開展建設「中華穿山甲保護地-鹿野」,其建設模式為雙方共同合作,具體保護工作可由鹿野的臺灣穿山甲保育協會牽頭踐行。孫博士表示這樣的工作模式很有新意,他願意協作下一步的溝通。
文/葉子 審/橡樹 責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