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女孩考察臺灣屏東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擬開展合作

2021-01-09 澎湃新聞

10月22日,穿山甲女孩Sophia繼續前往位於中國臺灣屏東縣的屏東科技大學,考察其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臺灣屏科大孫敬閔:穿山甲繁殖目前還不現實

接待Sophia的是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研究所孫敬閔博士,Sophia向孫博士首先介紹了目前南方各省穿山甲救護的情況,及穿山甲目前面臨的極危處境。並特地向孫博士介紹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大量非中華藥典裡面所指可入藥的非洲穿山甲鱗片 。綠會近幾年一直在推動提案,希望中華藥典取消穿山甲入藥等一系列工作。最近,安徽歙縣兩次野放中華穿山甲,希望後期跟屏東科技大學在穿山甲野放追蹤方面有更多合作交流。

孫博士表示也很期待合作。他建議,可先準備相應的材料、工具,以便後期可以共同野放追蹤。他認為穿山甲救助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沒有它可口的食物,救護環境惡劣。

孫博士介紹,在屏東科技大學,剛送到收容中心的穿山甲,工作人員一般都會摘蟻窩給它吃,隨著時間加長,慢慢讓穿山甲試應他們的食物配方,此食物配方和臺北動物園都是一樣。有一隻穿山甲叫做「大穿」,它在屏科大已經生活12年了,12年一直都是用這個飼料。收容中心一般先對送來的穿山甲進行檢查,如果沒有外傷,就會及時進行野放。

「穿山甲繁殖成本太高,養出來的一克鱗片成本,可能比野外抓一隻還要貴,所以穿山甲的繁殖目前都是不現實的」,孫博士稱。

考察並學習穿山甲飼料的製作、籠舍搭建

簡單的座談結束後,Sophia去參觀屏東科技大學生命教育館。平時,這裡對外也都會有很多科普活動。包括有想來參觀救護中心的,只要有5人,就可以組隊來參觀,並且可以聽到引導員的詳細講解。

佔地298.3公頃的屏東科技大學,佔地面積為臺灣地區高校之首,被號稱為「公園大學」。其下屬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已經成立25年,目前共收容有1500多隻野生動物,比高雄市動物園的動物還要多,其中最常入鏡的紅毛猩猩,也是保育中心最資深的「房客」。

保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稱,近年來,由於烏龜走私出口猖獗,被送來保育中心的各種龜類眼下就有800多隻,包括食蛇龜、輻射龜蘇卡達等等,是保育中心現數量最多的野生動物。此外,目前保育中心還有紅毛猩猩16隻、臺灣獼猴300多隻。

到了工作時間,Sophia一行立刻前往救護中心詳細了解穿山甲食物的製作,包括配方用量,以及穿山甲籠舍的設計。在籠舍設計方面,也是非常注重動物的需求,籠舍附近有一個特殊的箱子,方便平時餵食和稱重。在獸醫處,Sophia認真聽取了穿山甲受傷醫療方面的救護知識。在這裡,參考照養員對於動物情況的反饋,獸醫決定是否能野放。

2016年10月25日臺北市立動物園曾介紹,以臺灣原生穿山甲所屬的中華穿山甲為例,三個亞種(華南、海南跟臺灣)中,海南穿山甲已經找不到了,長江以南的華南穿山甲也幾乎看不到,僅存族群在臺灣,以及印度北邊。就目前中華穿山甲的分布狀況,sophia與孫博士進行了討論。

野外追蹤,臺灣已研發出穿山甲無線電發報器裝設技術

據孫敬閔博士介紹,今年4月份,在臺灣地區關懷生命協會2018年第一季動保大眾講座中,孫博士分享了自己長期野外調查穿山甲生態的成果,以及穿山甲面臨的困境以及未來執行在地保育的可行性,讓現場的民眾獲益非淺,大獲好評。

儘管目前國際上對於穿山甲的研究調查總體仍十分匱乏,但是長期在臺東縣延平鄉鸞山村進行穿山甲野外調查的孫敬閔博士,卻是臺灣地區少數深入研究野外穿山甲的學者,擁有8年的穿山甲野放追蹤經驗。

孫敬閔博士稱,在鸞山村執行野外調查的8年裡,他以無線電設備共追蹤了47隻穿山甲,後確認14件傷亡案例,其中有2件死亡原因不明、5件受困洞穴或樹洞、7件遭盜獵。「盜獵無所不在」,孫博士感慨。

「只有了解了穿山甲的野外習性,才能更好的救護照顧它」,孫博士自己也是在照顧穿山甲五年後,才轉為對穿山甲進行野外追蹤研究。孫博士稱,由於穿山甲屬於夜行性動物、獨居且行蹤隱密不易觀察,白天居住在洞穴內,加上它們的體型特殊,為傾斜的流線型,無線電發報器項圈通常無法在它的頸部套牢固,只能固定在穿山甲尾巴附近的鱗片上,這樣往往也不牢靠,因此,穿山甲的野放追蹤研究是相當困難的。

不過,經過多年生態調查的經驗積累,孫敬閔博士目前已經研發出了全球獨有的穿山甲無線電發報器裝設技術,曾吸引了不少國際動保組織前來學習。先前,他也曾前往越南、國內湖南長沙等地進行穿山甲救援。

綠會擬與臺東鹿野開展穿山甲救護合作

此後,綠會工作人員也前往了解了屏東地區正在建的穿山甲生態館暨國際研究人才培訓中心。

孫博士介紹,截止目前,這個項目還正處於召集評估過程中,未來需要找不同的單位來負責,這個中心也要同時兼顧有野生動物救護站的職責。對籌建中的穿山甲生態館暨國際研究人才培訓主中心,孫博士認為主要會兼具四個功能,即救護、穿山甲教育科普館、穿山甲研究技術交流與展示(如無線追蹤、紅外相機、野外調查技術等)、以及再地村民負責實施的保育工作。

Sophia向孫博士提出合作開展建設「中華穿山甲保護地-鹿野」,其建設模式為雙方共同合作,具體保護工作可由鹿野的臺灣穿山甲保育協會牽頭踐行。孫博士表示這樣的工作模式很有新意,他願意協作下一步的溝通。

文/葉子  審/橡樹  責編/angel

相關焦點

  • 綠會代表擬前往臺灣屏東科技大學就穿山甲救護開展交流
    近日,為推動國內穿山甲保護,尤其是解決穿山甲在被救助後由於技術不過關、容易再次導致死亡一事,綠會負責穿山甲工作的工作人員擬前往臺灣屏東科技大學,就穿山甲的救助繁育、野放與追蹤、飼料營養、基因遺傳、環境衛生與畜舍建築等課題與相關專家進行交流。(來源:網絡)在國內,活體穿山甲被海關、林業部門、甚至個人救助後,往往出現無法進食、或因感染疾病而死的情形。
  • 中國穿山甲研究中心成立獲臺灣屏東科大孫敬閔關注,願貢獻力量
    2月20日綠會與西交利物浦大學正式籤署「中國穿山甲研究中心」合作協議,打造世界領先穿山甲研究機構。研究中心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看到這一信息後,正在臺灣屏東科技大學研讀博士、長期研究穿山甲野外調查與監測的孫敬閔迅速與綠會穿山甲女孩Sophia取得聯繫,並表示很樂意加入穿山甲的保護研究工作。
  • 民間穿山甲專家向「穿山甲女孩」提供中華穿山甲野放意見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在綠會發布廣西林業擬於3月底野放兩隻中華穿山甲並與之共同考察野放環境的信息後,近日,民間穿山甲專家向綠會發來他關於穿山甲野放工作的幾點熱心建議:1、身體健康;2、食慾良好;3、無病狀況;4、要野放幾個月前
  • 從年出口6萬張穿山甲皮,到保育模範生——臺灣穿山甲保育之路
    而臺灣,極可能是穿山甲最後的保育基地。根據屏東科技大學研究,臺灣穿山甲野外族群密度可能是全世界最高。很難想像,僅僅在半個世紀以前,臺灣每年出口6萬張穿山甲皮革,幾乎讓穿山甲絕跡。這50年來,臺灣如何從野生動物地獄,搖身一變成為穿山甲最後淨土?「你看這裡有個洞,那邊也有,啊,這裡也有一個。」
  • 臺灣穿山甲死亡率與發病率研究 | 綠會學習與分享 | 編譯
    臺灣地區野生穿山甲的數量一致保持穩定,並且在近二十年間呈現增長態勢。本文根據對野生穿山甲的無線電追蹤數據和臺灣野生動物康復保護中心收治的患病受傷穿山甲的記錄,闡述了造成野生臺灣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致死致病原因。穿山甲雖然是擅長挖洞的好手,但無線電追蹤數據表明,臺灣穿山甲極易被困於樹洞或地洞中。
  • 臺灣屏東孫敬閔回信:樂意與綠會分享臺灣穿山甲研究經驗與成果,並就關於雲南鯪鯉繁殖穿山甲141隻進行討論
    18日穿山甲女孩Sophia寫信給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研究所孫敬閔教授,介紹綠會一直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穿山甲保護的大量工作,並於2017年派Sophia赴越南學習穿山甲救助知識。希望能進一步交流分享,學習穿山甲的專業知識,以便更好的保護穿山甲,保護野生動物。
  • 臺灣研究團隊拍到穿山甲背寶寶覓食畫面(圖)
    原標題:臺灣研究團隊拍到穿山甲背寶寶覓食畫面(圖)   臺灣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穿山甲研究團隊,今年初在臺東海岸山脈拍到穿山甲媽媽背著寶寶外出覓食的珍貴畫面。《中國時報》   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穿山甲研究團隊,今年初在臺東海岸山脈拍到穿山甲媽媽背著寶寶外出覓食的珍貴畫面。   該團隊研究員興奮地說:「這是臺灣第一次拍到,可能也是全世界第一次」。研究員孫敬閔表示,他們2012年開始追蹤這隻穿山甲,當時它約1歲,這是它第一次當媽媽養育小穿山甲。
  • 中華穿山甲回家啦!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舉行野生動物放歸活動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耀燁攝大洋網訊 7月3日,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潮州市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舉行放歸活動,包括4隻白鷳,10隻竹鼠,20條滑鼠蛇,6隻八哥等40餘只各類動物回歸大自然。其中,一隻中華穿山甲的野外放歸特別引人注意。
  • 臺灣屏東田地噴農藥 至少3千隻鳥被毒害(圖)
    臺灣屏東田地噴農藥 至少3千隻鳥被毒害(圖)     屏科大動保所撿屍   中新網11月21日電 據臺灣東森電視臺網站報導,臺灣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去年解剖黑鳶時,發現死因為農藥中毒;今年10月有民眾撿到2隻黑鳶屍體,為探究死因,研究員在崁頂鄉一片18公頃的紅豆田勘查,才巡視一半就拾獲2500隻的鳥屍體,保守估計超過3000隻鳥被毒害。
  • 臺灣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在威海考察交流
    臺灣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在威海考察交流 2015年12月02日 10:1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2日威海訊 11月30日-12月1日,臺灣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陳如舜理事長一行4人來山東威海,開展海峽兩岸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育交流活動,並召開座談會。
  • 廣東河源發現野生中華穿山甲 將開展針對性保護
    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野外監測紅外自動相機近日拍攝到中華穿山甲(資料圖)。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中新網廣州1月13日電 (程景偉 林蔭)廣東省林業局13日消息稱,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野外監測紅外自動相機拍攝到中華穿山甲在不同洞穴處野外覓食的活動影像。
  • 河源再次發現野生中華穿山甲 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穿山甲主食白蟻和螞蟻,中華穿山甲喜炎熱,喜夜行獨居,以長舌舐食白蟻、蟻、蜜蜂或其他昆蟲,通常生活在空心樹或洞穴之中。2020年6月,我國將自然分布的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河源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發現是在蟻穴附近,可推測穿山甲正在外覓食。雖未能找到野生穿山甲的居住洞穴,但足以說明,野生穿山甲在此區域生活。接下來,河源市將加大對穿山甲活動區域的保護,協調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對河源發現野生穿山甲區域進行深入調查,計劃開展為期兩三年的監測,有針對性地開展保護工作。
  • 穿山甲或將升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為了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我國正在研究將穿山甲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國家一級予以保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有關負責人2日在湖南長沙舉辦的穿山甲救護專家座談會上說,由於棲息地破壞、歷史上盜獵現象嚴重等因素,我國中華穿山甲數量出現明顯下降。
  • 雲南德宏再次發現野生穿山甲出沒!|為雲南點讚,為廣西林業惋惜
    盈江縣隸屬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傣語稱「勐辣」,位於雲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據盈江縣林業局(1987~1992年)動植物普查《高等植物名錄》記述,縣境內收集物種98目246科2394種,其中野生動物種目紛繁。早在2018年10月份,綠會就獲悉雲南德宏州盈江縣群眾救護一隻穿山甲,經派出所森警及時前往處理,並聯繫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專家,最終成功放歸自然。
  • 穿山甲盤點:高級官員私藏鱗片被判/求購穿山甲卻等來公安?
    據中國新聞網10月2日報導,2018年9月30日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夏沙,政府公開銷毀一批查獲的象牙和穿山甲鱗片。據臺灣媒體10月3日報導,臺灣臺北一名許姓男子去年在新竹縣五峰鄉徒手捕捉保育類動物穿山甲,不久後因酒駕遭警察查。
  • 穿山甲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意味著什麼?
    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今日(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公告,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這標誌著,當前在我國自然分布的中華穿山甲,以及我國曾有分布的馬來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將受到更嚴格保護。
  • 廣東:野生穿山甲再次現身河源,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
    1月11號,廣東省河源市區和平縣發現穿山甲,野外監測紅外自動相機拍攝到中華穿山甲在覓食。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視頻可見,一隻可愛的穿山甲出現在畫面裡,這隻穿山甲看起來非常健壯,正在四處覓食,另一個畫面顯示的是一隻穿山甲正在抱著一團樹葉,看起來他很快活。
  • 黑色產業鏈絞殺穿山甲!那些珍稀野生動物是怎樣滅絕的?
    相比起他給穿山甲以及整個自然帶來的傷害,這點罰金根本不算什麼。為了彌補無數個王民中們給野生動物造成了危害,騰訊公益等中國公益平臺、公益組織、公益人士投入了巨額人力物力,只為了讓野生動物也能平靜地生活。王民中作為審核人員,從2006年開始對楊某的中藥飲片公司、從2009年開始對某藥業公司的麝香、豹骨、穿山甲片、羚羊角、蘄蛇等野生動物製品的庫存認定、銷售申請進行審批,籤署了多個同意意見,使兩家公司獲取了多個行政許可,完成了多筆野生動物製品交易。這紙批文可不便宜。
  • 保護穿山甲等野生動物 公益組織在行動
    野生動物保護水平較低 穿山甲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也是地球上唯一有鱗片的哺乳動物。每隻穿山甲每年可以吃掉7000萬隻昆蟲,主要為螞蟻和白蟻,保護17平方公裡的森林不受白蟻危害。因此,穿山甲又被稱為「森林衛士」。 目前,全世界共有八種穿山甲,其中四種分布在亞洲,四種分布在非洲,而所有的穿山甲都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
  • 管軼新論文:穿山甲中發現冠狀病毒,與新冠相似度約9成
    2017年8月17日,欽州海警向廣西自治區林業廳移交其查獲的走私入境馬來亞穿山甲34隻,其中32隻活體,2隻死體。廣西陸生野生動物救護研究與疫源疫病監測防控中心(簡稱「廣西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接收了這批穿山甲,2個月後陸續發病和衰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