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屏東孫敬閔回信:樂意與綠會分享臺灣穿山甲研究經驗與成果,並就關於雲南鯪鯉繁殖穿山甲141隻進行討論

2021-01-21 中國綠髮會

18日穿山甲女孩Sophia寫信給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研究所孫敬閔教授,介紹綠會一直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穿山甲保護的大量工作,並於2017年派Sophia赴越南學習穿山甲救助知識。希望能進一步交流分享,學習穿山甲的專業知識,以便更好的保護穿山甲,保護野生動物。


很快19日收到孫教授回信,稱上周才剛剛結束越南的Save Vietnam's Wildlife的馬來穿山甲野放監測計畫,負責幫忙培訓野外無線電追蹤與野外調查監測的工作。孫教授說在越南及泰國邊境待了一陣子。由於國際間對於穿山甲的野外調查技術及基礎知識仍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因此非常樂意分享與臺灣在這部分的研究經驗與成果。未來如果有幫得上忙的地方,包括穿山甲救助、科研調查技術訓練、以及保育宣導....等工作也請不用客氣。


穿山甲女孩Sophia就騰衝林業局稱鯪鯉公司掌握穿山甲繁殖技術:已繁殖出141隻穿山甲向孫敬閔進行討論。孫教授表示:「大量人工繁育穿山甲這部分,認為是假議題,原因如下:


(a)技術層面難度太高,目前大陸號稱繁殖的穿山甲,來源都是走私的馬來穿山甲,許多個體在查緝時已經懷孕,因此無法得知是否真為圈養繁殖;另外,穿山甲幼獸在離乳與轉換人工食物的階段會遭遇轉換困難,死亡率很高,這部分仍難以突破 。


(b)繁殖成本太高,這是穿山甲農場無法長期經營的最根本問題,舉凡籠舍,飼料,藥品以及人力投入等等,就算每隻母穿山甲每年都可生產一胎的最佳情況,鱗片也必須要2歲左右才會比較堅硬有賣相,因此人工繁殖的穿山甲鱗片一公斤的成本絕對遠高於走私個體(這就好比沒有人會為了取得象牙和犀牛角而去商業化繁殖大象和犀牛)。」




自從2017年參與學習穿山甲救護知識以來,Sophia一直積極參與中國綠髮會關於穿山甲的保護各項活動。此次拜訪孫教授,更是對穿山甲保護知識的進一步研習。對於中國綠髮會來說,組織志願者,及時協助相關部門保護動物棲息環境,及時偵獲非法捕殺行為,及時救護瀕臨滅絕的穿山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這背後不僅有綠會志願者不懼艱苦,不辭萬裡的努力,也有廣大熱心公益捐贈人的每一份心意,也正是因為你們的愛心,綠會的行動才有更多的助力,腳下的路也走的更加堅穩。截至目前,世界上八種野生穿山甲已全部瀕臨滅絕,穿山甲保護工作已迫在眉睫。綠會誠摯希望每一個充滿愛心的你能持續為穿山甲保護活動盡一份小小的心意,您的每一個小小的行動,都是悄無聲息的大愛。



相關連結:

騰衝林業局稱鯪鯉公司掌握穿山甲繁殖技術:已繁殖出141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46594


文/Lumos  審/Sophia  編/Angel

相關焦點

  • 中國穿山甲研究中心成立獲臺灣屏東科大孫敬閔關注,願貢獻力量
    2月20日綠會與西交利物浦大學正式籤署「中國穿山甲研究中心」合作協議,打造世界領先穿山甲研究機構。研究中心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看到這一信息後,正在臺灣屏東科技大學研讀博士、長期研究穿山甲野外調查與監測的孫敬閔迅速與綠會穿山甲女孩Sophia取得聯繫,並表示很樂意加入穿山甲的保護研究工作。
  • 穿山甲女孩考察臺灣屏東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擬開展合作
    臺灣屏科大孫敬閔:穿山甲繁殖目前還不現實接待Sophia的是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研究所孫敬閔博士,Sophia向孫博士首先介紹了目前南方各省穿山甲救護的情況,及穿山甲目前面臨的極危處境。並特地向孫博士介紹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大量非中華藥典裡面所指可入藥的非洲穿山甲鱗片 。綠會近幾年一直在推動提案,希望中華藥典取消穿山甲入藥等一系列工作。
  • 綠會代表擬前往臺灣屏東科技大學就穿山甲救護開展交流
    近日,為推動國內穿山甲保護,尤其是解決穿山甲在被救助後由於技術不過關、容易再次導致死亡一事,綠會負責穿山甲工作的工作人員擬前往臺灣屏東科技大學,就穿山甲的救助繁育、野放與追蹤、飼料營養、基因遺傳、環境衛生與畜舍建築等課題與相關專家進行交流。(來源:網絡)在國內,活體穿山甲被海關、林業部門、甚至個人救助後,往往出現無法進食、或因感染疾病而死的情形。
  • 民間穿山甲專家向「穿山甲女孩」提供中華穿山甲野放意見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在綠會發布廣西林業擬於3月底野放兩隻中華穿山甲並與之共同考察野放環境的信息後,近日,民間穿山甲專家向綠會發來他關於穿山甲野放工作的幾點熱心建議:1、身體健康;2、食慾良好;3、無病狀況;4、要野放幾個月前
  • 臺灣穿山甲死亡率與發病率研究 | 綠會學習與分享 | 編譯
    該實驗在臺灣東南部臺東縣的沿海山脈南部進行無線電追蹤,這裡擁有穩定的穿山甲數目。據估計,該地每一百公頃,約有12.8隻穿山甲。2009年至2017年間,實驗組使用了三種無線電:Telonics MOD-125,ATS R2030和ATS R2020,對捕獲的47隻穿山甲進行記,其中有20隻成年穿山甲,27隻亞成年穿山甲。25隻雌性,20隻雄性,2隻性別信息遺失。
  • 臺灣研究團隊拍到穿山甲背寶寶覓食畫面(圖)
    原標題:臺灣研究團隊拍到穿山甲背寶寶覓食畫面(圖)   臺灣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穿山甲研究團隊,今年初在臺東海岸山脈拍到穿山甲媽媽背著寶寶外出覓食的珍貴畫面。《中國時報》   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穿山甲研究團隊,今年初在臺東海岸山脈拍到穿山甲媽媽背著寶寶外出覓食的珍貴畫面。   該團隊研究員興奮地說:「這是臺灣第一次拍到,可能也是全世界第一次」。研究員孫敬閔表示,他們2012年開始追蹤這隻穿山甲,當時它約1歲,這是它第一次當媽媽養育小穿山甲。
  • 從年出口6萬張穿山甲皮,到保育模範生——臺灣穿山甲保育之路
    臺灣在50年前,在穿山甲保護方面和大陸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但通過政府和民眾的協同努力,現在臺灣成為全球中華穿山甲的重點分布區。全臺有1.5-2萬隻中華穿山甲。臺灣的經驗值得借鑑。在中國大陸,還有少量的穿山甲野生種群,它的保護是有空間的,因為野外還有,棲息地也還在! 期待我們的政府和民眾都參與進來,全力以赴的關注愛護,中華穿山甲瀕臨滅絕的現狀才能夠得到改變!
  • 中華穿山甲瀕臨滅絕?
    據綠會在廣西、江西、雲南、湖南、安徽、廣東等中華穿山甲傳統分布區域的實地調研,並結合綠會穿山甲保護項目合作夥伴、志願者的紅外相機野外記錄和走訪情況,近3年內,僅有效記錄並查證到11隻中華穿山甲,且在中國大陸地區長期未監測到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的存在。目前,除在中國臺灣地區有1.5萬-2萬隻中華穿山甲外,我國其他地區均未見或僅見零星個體存在。
  • 中華穿山甲已「功能性滅絕」?轉發,留住最後的它們!
    綠會稱,通過實地調研並結合野外記錄和走訪情況,近3年內,僅有效記錄並查證到11隻中華穿山甲,且在中國大陸地區長期未監測到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的存在。目前,除在中國臺灣地區有1.5萬-2萬隻中華穿山甲外,我國其他地區均未見或僅見零星個體存在。因此,可以判定中華穿山甲種群在大陸地區已極度稀少,呈功能性滅絕狀態。
  • 海關查獲穿山甲鱗片441公斤,綠會專家鑑定疑來自800-900隻樹穿山甲...
    4月10日,多家媒體報導了海關查獲穿山甲鱗片441公斤,抓獲嫌疑人12人。我們為海關的迅速行動點讚,這是積極打擊野生動物犯罪、履行大國責任的又一重大成果!4月11日,中國綠髮會國際部工作人員與綠會專家、非洲穿山甲工作組專家(也是IUCN穿山甲工作組專家)進行了技術討論。綠會國際專家對這一執法成果表示讚賞,並基於常年反盜獵經驗,提供了初步鑑定結果:疑似來自樹穿山甲、南非穿山甲和大穿山甲等。
  • 雲南德宏再次發現野生穿山甲出沒!|為雲南點讚,為廣西林業惋惜
    早在2018年10月份,綠會就獲悉雲南德宏州盈江縣群眾救護一隻穿山甲,經派出所森警及時前往處理,並聯繫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專家,最終成功放歸自然。同時,經多方渠道,綠會工作人員與盈江森林公安局取得聯繫後,親赴盈江,與政府相關部門交流當地生態保護工作,共同探討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的保護,並提出希望成立德宏保護地的想法,如果再發現穿山甲會第一時間聯繫綠會,為森林公安局提供專業支持,幫忙佩戴追蹤器,參與救助,分享知識經驗等;同時綠會將協助宣傳盈江野保工作,助力美麗盈江。
  • 穿山甲的藥效與藥性
    穿山甲 【別名】甲片、鯉甲、鱣鯉甲 為動物鯪鯉科鯪鯉 Wanis pentadactyla L.的鱗甲。產於福建。 臺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 穿山甲盤點:高級官員私藏鱗片被判/求購穿山甲卻等來公安?
    森林公安民警選擇了森林茂密、人跡罕至的「大林寺」旁的山場進行放生。據中國新聞網10月2日報導,2018年9月30日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夏沙,政府公開銷毀一批查獲的象牙和穿山甲鱗片。據臺灣媒體10月3日報導,臺灣臺北一名許姓男子去年在新竹縣五峰鄉徒手捕捉保育類動物穿山甲,不久後因酒駕遭警察查。
  • 我與穿山甲的故事(一)
    為此,陳爺爺親筆寫下了他多年與穿山甲打交道的過程中,對這個神奇物種的認識,以增加大家對瀕危穿山甲的了解。本協會微信公眾號將陸續為您分享。感謝臺灣穿山甲專家孫敬閔為本文指正。對穿山甲的認知由來人們對穿山甲的認識源自古老的傳說,親見實物者甚少。只有江南諸省山區農村的獵戶時有捕獲,才略知一二。
  • 每日菜譜 | 做給無齒之徒穿山甲的「精力湯」
    穿山甲又名臺灣鯪鯉,在臺灣的俗諺裡面,有一句是「鯪鯉假死呷狗蟻」,意思是「扮豬吃老虎」。據說穿山甲會裝死,等螞蟻爬到它身上時,它再走到水邊泡水,讓螞蟻漂在水面上,然後開始享用螞蟻大餐。話說回來,既然俗諺中會提到穿山甲,顯然在從前,穿山甲的數量是很多的。
  • 20年中數量減少90%,中華穿山甲已成功能性滅絕,怎樣再去拯救它
    穿山甲主要分布於東亞和南亞地區,非洲南部有少量分布,我國的主要穿山甲品種為中華穿山甲(鯪鯉),其體形狹長,四肢粗短,尾扁平,背面略隆起,體表被角質鱗甲,嘴巴又尖又長,沒有牙齒,但舌頭又細又長,善於從螞蟻洞中捉螞蟻吃。穿山甲被認為是最擅長打洞的動物之一,它的前爪很長,很快就能在地上鑽出一個洞來,它最喜歡在山麓地帶的草叢中或較潮溼的丘陵雜灌叢中挖洞居住,多築洞於泥土地帶。
  • 被咱們快吃滅絕了的穿山甲——有可能是新冠肺炎病毒宿主
    亞洲地區分布在印度、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湖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貴州、四川、雲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以及臺灣中低海拔之山麓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區。>又名爪哇穿山甲或爪哇鯪鯉,是東南亞的一種穿山甲,分布在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森林。
  • 森林驛站3月1日導致穿山甲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是
    今天的微博森林驛站每日一題的問題是導致穿山甲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是,這道題其實不難,大家都知道人類非法捕獵穿山甲,導致它的數量驟減,穿山甲自身繁殖能力差、穿山甲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人類的非法走私、獵殺。小夥伴們知道上述哪一個選項是穿山甲數量銳減的原因嗎?
  • 2020穿山甲生死之年|綠會致函希望科學救助
    近日,綠會穿山甲工作組收到志願者反映,稱2020年11月南寧海關查獲穿山甲活體並移交廣西林業局進行救助。鑑於目前我國已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且馬來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和中華穿山甲一樣,均在我國本土有種群分布,並不屬於外來物種,綠會穿山甲工作組特向廣西林業局致函,望能以近自然環境的救護理論參與救助,同時為野外放歸奠定基礎,改變傳統救助方式死亡率高、野放率低的現狀。
  • 不要混淆穿山甲種群測定和野外放歸,來源不確定不是藉口
    原標題:不要混淆穿山甲種群測定和野外放歸,來源不確定不是藉口 | 改變穿山甲命運討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