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中華秋沙鴨逐漸成為了鳥類中的「明星鳥」,
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
中華秋沙鴨和它的棲息環境。
那中華秋沙鴨這「明星鳥」到底有啥特質呢!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
明星嘛,首先得有外貌特徵!
中華秋沙鴨,簡稱「中秋」,
長得如何呢?看圖。
長發飄飄,體態修長,
看起來「成熟」而「端莊」,
妥妥的鳥中明星。
而除了外貌,
「明星」還得有吸引人的特質,
而中華秋沙鴨一點兒也不缺乏這樣的特質。
因為中華秋沙鴨的存在有著漫長的歷史,
它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活化石物種,
距今已有1000多萬年,
是中國特產的稀有鳥類,
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被列入國際自然資源保護同盟瀕危鳥類紅皮書
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瀕危鳥類名錄,
是與大熊貓、華南虎、滇金絲猴齊名的國寶,
全球僅存不足3000隻(也有說不足1000隻)。
所以,中華秋沙鴨也有「鳥中大熊貓」之稱。
圖片來源:IUCN List
不論雌鴨還是雄鴨都有著飄逸的「長發」,
雄鴨的「長發」甚至更長一些 。
這些「長發」,
實際上是中華秋沙鴨頭頂羽毛延長形成的羽冠,
雄性的羽冠更長,
在水面遊動的時候幾乎可以接觸到背部。
中華秋沙鴨雌雄的樣子是不太一樣的,
雄性中華秋沙鴨
長有墨綠色而富有光澤的頭部和頸部,
身體的下部分則是灰白色為主的色調,
而在身體兩脅有整齊的貝殼狀的花紋,
對於雌性,
其頭部和頸部不是墨綠色而是更為暖和的棕褐色,
身體下部的顏色和雄性相近。
中華秋沙鴨手繪圖,有羽冠
普通沙秋鴨手繪圖,無羽冠
分辨普通秋沙鴨和中華秋沙鴨最大的特徵
就是它們兩脅的貝殼狀花紋,
也就是英文名直譯的鱗片狀兩側秋沙鴨。
就是這個部分啦,
看起來很像中國的祥雲圖案吧。
成年的中華秋沙鴨體型還是比較大的,
最多可以長到六十釐米左右的體長。
而且它雖然長得像家禽,
但是人家的身手可一點也不像家養的鴨子。
它們的飛行能力相當了得,
通常會把巢穴安置在至少十米高的樹上。
為了避免獵食者的襲擊,
中華秋沙鴨通常會選擇水邊的樹木營巢,
這樣一旦發覺有危險臨近,
可以第一時間飛到水裡躲避危險。
除了不俗的飛行能力以外,
中華秋沙鴨的獵食能力也不容小覷。
雖然它們的戰鬥力不怎麼樣,
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渣,
可能連公雞和大鵝也打不過。
但是!它們在捕魚方面可是一把好手!
因為有著相對身體更靠後的腳和梭狀的身形
(如果你不知道長成梭狀和具有靠後的腳
對捉魚有什麼好處,我們可以想一下
雖然在陸地上走路搖搖擺擺
但是可以在海中敏捷穿梭的企鵝。)
所以中華秋沙鴨非常善於遊泳和潛水,
只要是有水的地方,
中華秋沙鴨總是不缺魚吃。
因為中華秋沙鴨要使用眼睛在水中尋找魚,
所以水的清澈程度
就會影響到中華秋沙鴨的捕魚效率。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可以在很多渾濁的水中
看到家鴨或者其野外祖先綠頭鴨,
而只有在十分清澈的快速流動的河流裡
才能看到中華秋沙鴨。
在繁殖能力方面,
中華秋沙鴨雖然不能與家禽相比,
但在野生鳥類中它們絕對算比較突出的。
正常情況下,
在繁殖季節,雌性中華秋沙鴨
一窩可以產卵十多枚。
不過比較尷尬的是
中華秋沙鴨幼雛比較容易夭折,
畢竟它們是自然界中的先天弱勢者,
此外再加上環境的不斷變遷,
中華秋沙鴨的數量始終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準。
中國能夠確認的
中華秋沙鴨繁殖地主要有兩處:
一處是吉林的長白山,
另一處是小興安嶺帶嶺林區的
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
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被認為
是中華秋沙鴨在國內最大的集中繁殖棲息地。
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
那麼,既然我們知道了
以捕魚為生的中華秋沙鴨
喜歡在十分清澈且流動的水中覓食,
以及喜歡在河流邊上的山林中繁殖。
如果清澈的流水少了,河邊的山林沒了,
我們可以預見,
中華秋沙鴨的數量將迅速下降。
好在,「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還活著,
好在,我們知道威脅它生存的原因,
剩下的,就是行動了。
最後讓我們再來看看中華秋沙鴨的風採吧!
以上內容整理自:
動物的影像聲色/阿拉善SEE公益機構/
衢江發布/佳友在線/百度百科
親愛的讀者,
如果您對中澳兩地文化異同有任何感悟,
熱忱歡迎來稿,
您可以直接後臺留言或發郵件給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