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2020-12-06 中國江蘇網

劉溝村水面的鶴鷸。

溱湖水面的白骨頂。

白骨頂、鷸鳥、鴨類已來「打前陣」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隨著北方氣溫的逐漸降低,一些「老朋友們」又拖家帶口來泰州過冬了。

本周,在姜堰區溱湖溼地公園、興化市千垛鎮劉莊村萬畝荷塘景區等地,已有觀測者觀察到一批白骨頂、鷸鳥、鴨類在水面上棲息、捕食,給平靜的水面增添了不少生機。

白骨頂和鴨類在溱湖暢遊

深秋的溱湖,有一種別樣的美,一陣微風拂過,片片落葉在空中起舞。溱湖的秋色多姿多彩,成群結隊的過冬候鳥,不時傳來陣陣鳴叫聲。

溱湖溼地公園野保宣教員夏惠告訴記者,10月中旬,溱湖湖面出現了第一批冬候鳥——三隻白骨頂。白骨頂每年10月中下旬,遷離北方繁殖地到南方越冬。除繁殖期外,它們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出現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可見單只和小群活動,這三隻白骨頂可能是「打前陣」來了。

「本周陸陸續續又來了20多隻白骨頂,看樣子是拖家帶口的來了。按照往年的經驗判斷,到12月份,湖面估計會出現100多隻的白骨頂種群。」夏惠介紹。

據悉,白骨頂擅長遊泳和潛水,一天的大部時間都在水中遊弋、捕食。遊泳時喜歡穿梭在稀疏的蘆葦叢間,或在緊靠蘆葦和水草邊的開闊水面上,並不時地晃動著身子、不住地點頭。感覺到危險時,它們會立即潛入水中,或是遊進旁邊的蘆葦叢和水草叢中躲避。白骨頂屬雜食性動物,主要吃小魚、蝦、水生昆蟲、水生植物的嫩葉、幼芽、果實。

「溱湖寬廣的湖面和隨處可見的蘆葦蕩,給白骨頂提供了天然的庇護所和優越的過冬環境。每年來此過冬的白骨頂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夏惠說。

據介紹,本周又有多批次、多種類的鴨類遷徙到溱湖越冬。夏惠觀測到的鴨類就有斑嘴鴨、綠頭鴨、綠翅鴨、羅紋鴨等數種。

鴨類生性膽怯而機警,白天多在開闊的湖面或湖心島上遊泳休息,清晨和黃昏時分才飛到水邊淺水處覓食。它們主要以水藻、水生植物嫩葉、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偶爾也吃軟體動物、甲殼類和水生昆蟲等。

「白骨頂有時會和鴨類混群棲息和活動。溱湖大量的水生動植物資源和周邊溼地,給這些過冬的候鳥提供了大量的食物來源。」夏惠說。

夏惠介紹,南京林業大學的項目組在溱湖建立了專門的觀測點,每年都會定期觀察候鳥遷徙的情況。這些年,隨著溱湖溼地公園環境不斷優化,來這裡過冬的候鳥種類已增至30多種。

「12月下旬到1月上旬的20天時間內,是溱湖溼地公園觀看候鳥的最佳時節,到時會有成千上萬的候鳥在湖面上棲息、覓食,場面尤為壯觀。」夏惠說。

興化萬畝荷塘鷸鳥的天堂

萬畝荷塘景區位於興化市千垛鎮劉溝村,面積達1.2萬畝,是以「荷文化」為主題打造的兼旅遊觀光與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區。

夏日的荷塘葉葉波顫顫,朵朵皆嫣然。深秋的荷塘則是另一番景象,大批的鷸鳥已來此開始了新的生活。

11月18日,攝影達人沈海波在萬畝荷塘發現上千隻紅腳鷸在此集中覓食。沈海波是興化新華書店的一名員工,在他的鏡頭下,白琵鷺、東方白鸛、震旦鴉雀等一批珍稀鳥類在興化徐馬荒溼地、千垛鎮劉溝村被發現。

沈海波介紹,紅腳鷸生活於湖泊、溼地等地,主要以各種小型動物為食,常成小群遷徙。這個物種分布廣泛,每年10月份,部分紅腳鷸會遷離繁殖地來興化過冬。「這次我在萬畝荷塘發現的上千隻紅腳鷸種群是常客了,近年來它們每年都會來此過冬。」

「近期,遷徙過來的鳥類主要以鷸鳥為主,有斑尾塍鷸、鶴鷸、青腳鷸等。11月下旬,還將會有天鵝、白琵鷺等數十種候鳥抵達。去年,我還發現了彩䴉、流蘇鷸、小濱鷸等較為罕見的候鳥。」沈海波介紹。

相關焦點

  •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溱湖的秋色多姿多彩,成群結隊的過冬候鳥,不時傳來陣陣鳴叫聲。溱湖溼地公園野保宣教員夏惠告訴記者,10月中旬,溱湖湖面出現了第一批冬候鳥——三隻白骨頂。白骨頂每年10月中下旬,遷離北方繁殖地到南方越冬。除繁殖期外,它們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出現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可見單只和小群活動,這三隻白骨頂可能是「打前陣」來了。
  •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
    溱湖的秋色多姿多彩,成群結隊的過冬候鳥,不時傳來陣陣鳴叫聲。溱湖溼地公園野保宣教員夏惠告訴記者,10月中旬,溱湖湖面出現了第一批冬候鳥——三隻白骨頂。白骨頂每年10月中下旬,遷離北方繁殖地到南方越冬。除繁殖期外,它們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出現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可見單只和小群活動,這三隻白骨頂可能是「打前陣」來了。
  • 不讓過冬候鳥餓肚子 德陽財政掏4萬元保鳥食
    (原標題:不讓過冬候鳥餓肚子 德陽財政掏4萬元保鳥食) 本報訊 (
  • 德陽拿出4萬元買鳥食 不讓過冬候鳥餓肚子
    德陽市民與鳥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王域西)12月15日,記者從德陽市林業局獲悉,為解決德陽冬季候鳥食物短缺的問題,德陽財政日前下撥4萬元用於購買冬季候鳥鳥食,幫助候鳥過冬。260多種野生鳥類聚集德陽近年來,選擇到德陽過冬的候鳥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據德陽市觀鳥愛鳥志願者會初步統計,從初冬到春季,德陽聚集了包括留鳥、冬候鳥和旅鳥在內的260多種野生鳥類。「鳥兒越來越多,現有的食物可能出現短缺。」協會會長李小剛表示。
  • 大批越冬候鳥飛抵西洞庭湖溼地
    近日,大批越冬候鳥飛西洞庭湖溼地。位於湖南常德境內的西洞庭湖溼地,是我國重要的鳥類保護區。11月11日在湖南西洞庭湖拍攝的候鳥每年秋冬季節,這裡都會成為候鳥遷徙的通道和停歇地。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西洞庭湖溼地已迎來近2萬隻羅紋鴨、小天鵝、蒼鷺等候鳥。11月11日,成群小天鵝在湖南西洞庭湖休憩(無人機照片)湖南西洞庭湖的候鳥。
  • 南飛過冬的鳥兒抵達南京 罕見候鳥現身沿江溼地
    8月份,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在驕陽的烘烤下,然而在遙遠的西伯利亞,冷空氣已經聚集,候鳥們早已感受到大自然微妙的變化,它們整裝待發,只待9月西北風吹響集結號,上百萬隻候鳥就開始離開繁殖地陸續往南遷移。眼下,不少冬候鳥已經飛抵南京,或是路過,或是留下越冬。因為對這些不遠萬裡辛苦遷徙的鳥兒來說,南京的冬天溫暖而慷慨。從即日起,本報開設南京冬候鳥系列欄目,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些大自然美麗的精靈吧。
  • 北紅尾鴝大規模飛抵 福建進入冬候鳥觀賞季
    中新社福州10月17日電 (林春茵 陳雪玲)福建省觀鳥協會17日披露,一種名為「北紅尾鴝」的鳥正大規模飛抵福建,隨著這種「信號鳥」的出現,該省正式迎來精彩的冬候鳥觀賞季。北紅尾鴝體長大約15釐米,色彩豔麗。
  • 冬候鳥飛抵河南盧氏縣 第三紀冰川期遺留物種也來了
    冬候鳥飛抵河南盧氏縣,其中還包括第三紀冰川期遺留物種——中華秋沙鴨。王文超 拍攝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製作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回升的氣溫催促花開草綠,也催促著冬候鳥們踏上遷徙旅途。近期,河南三門峽市盧氏縣迎來了豆雁、赤麻鴨、黑鸛等冬候鳥,其中還包括第三紀冰川期遺留物種——中華秋沙鴨。
  • 兩萬多隻候鳥飛抵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兩萬多隻候鳥飛抵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2020-11-17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候鳥飛抵浙江漩門灣 400多隻雁鴨類將戴「國際身份證」
    南遷候鳥飛抵浙江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 辛慧 攝中新網台州11月17日電(範宇斌 黃瀟以 辛慧)時下,浙江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以下簡稱「漩門灣溼地公園」)碧波蕩漾,蘆葦搖曳。17日記者獲悉,隨著南遷候鳥飛抵,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專家們也如期來到漩門灣溼地公園鳥類救護站,對候鳥進行環志工作。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專家們對候鳥進行環志工作。 辛慧 攝據悉,鳥類環志是世界上用來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其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漩門灣溼地公園是候鳥遷徙東亞—澳大利西亞路線的重要中轉站。
  • 最美候鳥季!35萬餘只候鳥飛抵江西,快來一睹為快!
    最美候鳥季!35萬餘只候鳥飛抵江西,快來一睹為快!視頻監控系統、無人機為候鳥保駕護航面對新形勢,鄱陽湖保護區將巡護排查作為當前保護候鳥安全越冬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 吸引大批候鳥遷徙過冬!
    近幾年,隨著大亞灣生態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鳥類選擇在大亞灣過冬或是從大亞灣過境遷徙,在河岸或溼地棲息,成為大亞灣冬日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吸引了眾多觀鳥大人前來觀鳥、拍鳥。為深入了解大亞灣海岸線溼地自然生態保護現狀,通過識鳥觀鳥,呼籲人們愛鳥、護鳥,保護生物多樣性。1月9日下午,大亞灣藍色海灣公益協會7名志願者第五次來到大亞灣澳頭渡頭村水閘處開展觀鳥監測活動。
  • 候鳥遷徙季來臨!小天鵝首次來安吉過冬啦
    在安吉的青山綠水間度過漫漫冬季   來看看   安吉來了哪些「小可愛」   小天鵝   小天鵝來安吉過冬為首次記錄>   鴛鴦   ……   豆雁(Anser fabalis)   據自然資源保護中心監測,今年氣溫偏高,雖然大波候鳥尚未到來
  • 數千候鳥來廈門過冬,觀鳥就到這幾處地點,3月過後鳥兒就將離去
    隨著廈門對周邊水域的整治,環境不斷優化,每年秋冬來臨之際,北方的候鳥南飛到廈門過冬,吸引了眾多的觀鳥愛好者圍觀。元旦前後,在廈門園博苑附近就出現了大量的鸕鷀,園博苑水域有著眾多的魚蝦等生物,為鸕鷀提供了可口的美食,它們更是選擇這裡成為常住的家。
  • 西伯利亞候鳥再赴「石獅之約」
    在泉州灣南岸石獅水頭外線溼地,從西伯利亞來這裡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又一次展開了翅膀,被記者的相機鏡頭所定格。從2016年冬首次被本報報導算起,西伯利亞候鳥石獅過冬已進入「第五季」,其足跡也從最初的石湖紅礁,延伸至如今的水頭外線、溼地公園等區域。10月以來,本報記者多次前往水頭外線等地,趕赴與西伯利亞候鳥的「一年之約」。
  • 冬候鳥大部隊11月底至12月初抵廈 明年三四月份離去
    -冬候鳥中杓鷸(陳浩攝)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顏梅麗) 天氣漸涼,廈門又迎來了每年必約的「老朋友」——冬候鳥。記者從市觀鳥協會獲悉,從9月初開始,會員們就陸續記錄到了冬候鳥的身影,如在翔安海邊灘涂上覓食的黑腹濱鷸、黑翅長腳鷸、中杓鷸、闊嘴鷸、黑嘴鷗、黑尾鷗等水鳥,在杉際內、植物園等山林,看到了北灰鶲、白腹藍鶲、紫壽帶、灰卷尾等林鳥。  市觀鳥協會理事陳浩說,現在抵廈的還只是冬候鳥的「先頭部隊」,數量比較少,觀鳥愛好者可以到海邊、山林、溼地尋找它們的蹤影。
  • ​第一批候鳥們來過冬啦!網紅「天空之鏡」秋冬美成「天鵝湖」
    因為水天一色的驚豔場景,而上了熱搜的南京石臼湖,最近又火了,不過這次火的不是天空之鏡,而是秋冬的第一批小天鵝來石臼湖過冬了。候鳥們又來了,它們帶來了什麼?我們又該如何保護它們呢?
  • 候鳥增多猛禽也在不斷增加
    近年來,隨著候鳥數量的不斷增加,以鳥類為食的猛禽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泰州猛禽家族種類眾多,近年來有觀察記錄的猛禽種類共有4科近20種。短耳鴞、斑頭鵂鶹、紅隼等猛禽在泰州比較常見,它們都是留鳥,一年四季可以看到。另外,蒼鷹、普通鵟等猛禽會隨著冬候鳥的遷徙趕來越冬,次年隨候鳥一起返回北方。
  • 留鳥與候鳥
    鳥類分類(遷徙)     同一個地方的小鳥按照是否會隨季節遷徙到其他地方再返回的現象,分為留鳥和候鳥
  • 野生動植物丨35萬餘只水鳥遷抵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
    野生動植物丨35萬餘只水鳥遷抵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 2020-12-03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