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分類(遷徙)
同一個地方的小鳥按照是否會隨季節遷徙到其他地方再返回的現象,分為留鳥和候鳥。一年都生活在一個地區,不隨季節遷徙的鳥,叫做留鳥,我故事裡的麻雀、喜鵲、大斑啄木鳥都是留鳥,還有我常見的烏鴉也是留鳥。在一個地區生寶寶、養育寶寶,而到另外一個地區過冬,每年定時進行有規律地遷徙的鳥,叫做候鳥。候鳥又分為夏候鳥和冬候鳥。
以北京為例,春夏在北京生寶寶、養育寶寶,秋冬飛往南方過冬的鳥,叫做北京的夏候鳥,杜鵑、家燕、黃鸝鳥都是夏候鳥。秋冬在北京生活,春夏飛往北方以北的地區生寶寶、養育寶寶,叫做北京的冬候鳥,大家冬天在密雲水庫常見到大天鵝,野鴨湖常見到灰鶴,長耳鴞現在在南海子麋鹿苑能見到。
候鳥和留鳥外形特徵
那麼我們常見的候鳥和留鳥有什麼區別呢?首先比較一下飛羽,大多數候鳥比如說家燕,它們的翅膀打開後,飛羽很長,這樣翅尖的擺動幅度就會大,飛行速度也就快。而大部分留鳥,比如說小麻雀,它的翅膀打開後,飛羽短而圓,這樣翅尖的擺動幅度就小,飛行速度就比家燕慢。
第二,在食物方面,大多數候鳥,比如小燕子,以蟲子為食物。到了冬天就不容易找到食物,所以需要遷徙。而留鳥,比如說小麻雀、喜鵲,它們是雜食動物,除了吃蟲子以外還會吃穀子、玉米粒等。第三,在飛行距離上,大多數候鳥,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強,所以就不容易疲勞,一次的飛行距離長。而大多數留鳥的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差,所以容易疲勞,一次飛不了太長距離。
而且,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候鳥在遷徙的時候,是有導航系統的哦,它們會以地球磁場、星星或者太陽為參考,來確定方向,就不會迷路啦,而大多數留鳥都沒有這個能力。
小鳥們有自己的習性,但是它們會喜歡食物充足、安全,環境優美的地方,所以我們一定要愛護小鳥、保護環境,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小鳥來北京安家。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
供稿:蘭佳琪 陳穎文
編輯:張芊芊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二十四小時 直播不間斷
來和小燕子交個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