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
鳥
集
江海溼地,在新區外十七工段沿江區塊,是最後一期圍墾留存的遺蹟。美好如初,生態鏈完整。「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是國人在三千年前就描繪的那一種美麗,古老而新鮮的美麗。
最近幾年,溼地環境不斷優化,已然成為候鳥南遷旅途中重要的休息站點,也成為錢塘江流域很多留鳥生活的天堂。站立在這樣一種古老而新鮮的美麗面前,聆聽鳥的鳴唱,看鳥們翩然而舞,也是一種緣分。
(一)鷺鳥
牛背鷺
溼地鷺鳥最多,主要有白鷺、池鷺、牛背鷺、夜鷺、蒼鷺等。除蒼鷺(留鳥)外,其它都是夏候鳥,也就是以此地為繁殖地的鳥。而同為鷺鳥,牛背鷺不愛河鮮,專吃昆蟲、蚊蠅,是真正的農作物「植保員」。其頭、頸著淺棕色,非繁殖期全身皆為白色,在田地翻耕時跟著機手翻飛,人們往往將其與白鷺混淆。
池鷺
蒼鷺
白鷺
夜鷺
(二)野鴨
斑嘴鴨
到冬季,溼地野鴨猶多,常常數百隻集群。品種也多,常見的是斑嘴鴨、綠頭鴨、紅頭潛鴨、赤膀鴨等等,除斑嘴鴨為留鳥外,其他都是冬候鳥。其中綠頭鴨和斑嘴鴨是家鴨的祖先,家鴨原是由此馴化而來。
綠頭鴨
紅頭潛鴨
(三)鳳頭鸊鷉
鳳頭鸊鷉(pì tī)一種很有氣質的冬候鳥。看上去,像王妃,像貴婦,天生一種高貴的氣質。但和人一樣,鳥亦不分貴踐,一樣生兒育女,一樣悠然生活,溫馨而從容。
(四)白骨頂
冬候鳥。有人說它長的奇醜,但並不妨礙它自娛自樂。真的,人應該要懂得,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是命運,不是別人的眼神,而是自己。
(五)白腰文鳥
留鳥,叫聲唧唧。過去被馴養,用來「叼牌」,稱「鳥含牌」,以所叼之牌給人算命。事實,這鳥連自己的命都控在別人手裡,又怎麼能決策別人的命運!
(六)棕背伯勞
留鳥,叫聲喳嘎。性兇猛,嗜吃小形獸類、鳥類、蜥蜴等各種昆蟲以及其他活動物。會將捕獲的餌物穿掛在荊刺上,正如人類將肉掛在肉鉤上,故又名屠夫鳥。
(七)北紅尾鴝
冬候鳥。行動敏捷,頻繁地在地上和灌叢間跳來跳去啄食蟲子,偶爾也在空中飛翔捕食,有時還長時間地站在小樹枝頭或電線上觀望。
(八)喜鵲
留鳥,叫聲喳喳。喜鵲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徵,自古有畫鵲兆喜的風俗,譬如:在梅花上畫喜鵲,喻意喜上眉梢。所以,喜鵲叫聲雖不婉轉,人們卻是最願意聽到。
(九)鸕鷀
冬候鳥,鳴聲「關關」。《詩經》開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象徵美好的愛情。可惜,過去是常常被人馴養,用來捕魚,沒法自由戀愛。
(十)長腳鷸
旅鳥,腳細長。民間稱「長腳鷺鷥」,不是真正的鷺鷥,一般用來形容腿又細又高的女性,是現代男女共同追求的目標:大長腿。
來源:大美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