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境內發現恐龍時代類似松鼠的新物種化石

2020-12-08 環球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考古學家在中國遼寧省發現3種類似松鼠的新物種哺乳動物化石,它們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表明類似松鼠的哺乳動物在地球上存活兩億多年。

這項發現暗示哺乳動物出現的年代比之前預期的早4000萬年,它們的體型接近老鼠,提供更多關於早期哺乳動物多樣化進化的重要線索。科學家認為,這幾種早期哺乳動物之後進化成為產卵單孔目動物,例如:鴨嘴獸、有袋哺乳動物,以及人類和鯨在內的有胎盤哺乳動物。

挖掘發現的6塊保存完好的頭骨和骨骼化石屬於一種滅絕物種——小賊獸目,此前人們對該物種的認知程度僅限於牙齒化石。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孟金(音譯)博士說:「數十年以來,科學家置疑小賊獸目物種是否屬於哺乳動物綱,之前我們對該物種的認識是基於顎骨碎片和單獨的牙齒化石,但最新發現的考古樣本保存非常完好,證實它看上去非常像現代哺乳動物。」

這3種新物種生活在1.6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目前,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表明它們從大約2.08億年前三疊紀末期一種共同祖先物種進化而來。

科學家將這3種新物種歸入一種新種類——「Euharamiyida」,它們的外型類似於小型松鼠,體重在28-280克之間,長著尾巴和足部,暗示著是樹棲生物。孟金博士指出,它們擅長攀爬樹枝,可能比松鼠在樹上度過的時間更多。

它們的四肢能夠很好地適應攀爬樹枝,但並不適合於在地面上奔跑。Euharamiyida物種很可能主要吞食昆蟲、堅果和水果,它們長著奇特的牙齒,在齒冠上有許多突起。(悠悠/編譯)

相關焦點

  • 南美發現1億年前巴特勒鼩獸化石 酷似《冰川時代》可愛松鼠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3日報導,考古學家們日前在阿根廷奧內格羅省發現了一種奇異的史前哺乳類動物化石,有著長嘴尖牙和大大的眼睛,且鼻頭處酷似豬嘴,看上去極像電影《冰川時代》裡那隻執著于堅果的劍齒松鼠斯科萊特(Scrat)。
  • 中國境內發現兩種新恐龍化石 科學家:大爪子會吃蟲
    中國境內發現兩種新恐龍化石 科學家:大爪子會吃蟲 2018-08-29 03:18:56來源:參考消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化石研究新發現 遠古鳥類發出類似鴨子叫聲
    (原標題:化石研究新發現 遠古鳥類發出類似鴨子叫聲)
  • 中國發現長羽毛巨型恐龍化石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4月9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科學家近日在中國遼寧省境內發現了一種新的長有羽毛的巨型恐龍。這一恐龍新物種是暴龍的遠親,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大型長有羽毛的動物。  古生物學家已經知道,恐龍家族的某些成員是長有羽毛的。但是,此前已知的有羽恐龍大多體形相對較小。
  • 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命名「日本龍神」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桐佑】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6日報導,日本科學家通過研究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全身骨骼後得出結論,該骨骼化石為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系生存於白堊紀後期的草食類恐龍。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報導截圖據北海道大學發布的一份聲明稱,該團隊將新物種起名為「Kamuysaurus japonicus」,意為「日本龍神」(Japanese dragon god)。研究顯示該骨骼屬於年齡為9歲的成年恐龍,長達8米,重約4噸(存活時重約5.3噸),是日本國內發現的最大恐龍全身骨骼化石。
  • 中國發現擁有類似蝙蝠翼膜的恐龍化石
    (觀察者網訊)觀察者網從中國科學院獲悉,2019年《自然》(Nature)以封面文章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敏、鄒晶梅、徐星、周忠和的研究成果:侏羅紀善攀鳥龍類揭示膜質翅膀在恐龍中的演化,展示了在恐龍—鳥類演化歷程中出現大量意想不到的適應飛行的嘗試,與之對應演化出差異顯著的骨骼—表皮衍生物組合。
  • 美猶他州發現新恐龍化石 可逆推恐龍家族史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猶他州的科學家已經發現了霸王龍「叔祖父」,這種巨大的恐龍因有著厚厚的頭蓋骨和巨大的牙齒,而被稱為「血腥之王」。這一恐龍化石的發現將幫助科學家逆推恐龍家族的進化史。據美國僑報網11月7日報導,新發現的恐龍化石長7.3米,略小於霸王龍,但比霸王龍「年長」1000萬年。
  • 北京延慶縣政府稱該縣境內發現大批恐龍足跡化石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記者 塗銘)北京市延慶縣政府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稱,該縣境內發現了大批距今1.4億年至1.5億年前晚侏羅世的恐龍足跡化石。專家表示,這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證據。    據延慶縣政府介紹,2011年7月,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公園(地質遺蹟)調查評價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在對延慶境內的地質遺蹟進行科學調查期間,在位於延慶縣千家店鎮的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內發現大批恐龍足跡化石,這些恐龍足跡被保存於上侏羅統土城子組三段紫紅色砂巖中。
  • 獨家報導:研究者在澳大利亞蛋白石礦中發現恐龍新物種
    這些化石不僅屬於澳大利亞發現的第一個恐龍群,而且是迄今為止在蛋白石中發現的最完整的恐龍化石。這些恐龍化石共100多塊,發現於雪梨西北720公裡的閃電嶺鎮附近,呈現出罕見的藍灰色,偶爾還會閃現出寶石般的明亮色彩。閃電嶺以盛產用色彩鮮豔的蛋白石切割而成的化石而聞名。蛋白石是一種寶石,是地下的高矽溶液在長期濃縮後形成。不過,發現一個全新的恐龍物種的確非常令人矚目。
  • 科學家發現史前海生爬行動物新物種 樣子類似尼斯湖水怪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史前海生爬行動物新物種 樣子類似尼斯湖水怪參考消息網8月31日報導
  • 美科學家發現兩種恐龍新物種化石
    新華網華盛頓9月22日電(記者 任海軍)美國科學家22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在猶他州沙漠中發現了兩種與三角龍相近的恐龍新物種的化石。  這兩種恐龍均為食草恐龍,分別被命名為科斯莫角龍和猶他角龍,前者可能是人類所知的頭部「裝飾」最多的恐龍,後者有5個角,體型較前者稍大。  猶他角龍鼻子上長有一個大角,眼旁的角向兩邊而不是向上長,體長在5.5米至6.7米之間,身高約1.8米,體重3噸到4噸。  科斯莫角龍面部特徵與猶他角龍相似,但頭部長有10個角,其體長約為4.6米,重約2.5噸。
  • 發現恐龍新物種!科學家首次在非洲發現翼龍化石,翼展長達4米
    隨著英國古生物學家發掘出一種會飛的翼龍新物種,恐龍的發現受到了極大的歡迎。這種有翼恐龍是自2月以來發現的第四種恐龍,也是在非洲土地上發現的第一種。翼龍是不太為人所知的恐龍的近親,其特徵是它們的飛行能力。據樸茨茅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稱,翼龍化石通常在歐洲、中國和巴西被發現。
  • 重大發現!中國境內又發現了一種新恐龍 大小和一隻雞差不多
    今天上午,中國境內又發現了一種新恐龍。有中國地質大學的網紅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團隊在河北豐寧地區發現了美頜龍類新物種。美頜龍是一種很小的恐龍,忽略骨骼形態只看大小,和一隻雞差不多。這種恐龍發現最多的地方在德國索爾恩霍芬群島和中國遼西。
  • 日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恐龍「神威龍」 罕見地生活在沿海地區!
    日本2019年恐龍博覽會上,展覽新恐龍物種「神威龍」的化石複製品。(網絡圖片)日本科學家發現一副幾乎完整的新恐龍物種化石,並將其稱作「神威龍」,意為「日本龍神」,長約8米,是迄今在日本境內發現最大的恐龍骸骨。
  • 韓國首次發現有角恐龍新物種 長有扇狀短尾(圖)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日前,科學家宣稱,在韓國境內挖掘發現1.03億年前一種三角龍新物種,它的體形近似拉布拉多獵狗,長著縮小比例的三角龍頭冠,尾部呈扇狀。 日前,在韓國境內挖掘發現1.03億年前一種三角龍新物種,它的體形近似拉布拉多獵狗,長著縮小比例的三角龍頭冠,尾部呈扇狀。
  • 又一個鐵證被發現!恐龍時代的水下霸主,棘龍當之無愧|恐龍|棘龍|化石|龍化石|恐龍時代_網易訂閱
    在恐龍時代,霸王龍是最強大的恐龍霸主,甚至可能是地球歷史上出現過的最強陸地生物。
  • 最古老水生哺乳動物現身中國 和鴨嘴獸類似(圖)
    中國南京大學季強教授和美國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羅哲西博士等科學家在於24日出版的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這種哺乳動物被命名為「獺形狸尾獸」,它生活在距今約1.64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  本報綜合報導 中美科學家23日宣布發現了迄今最古老水生哺乳動物「獺形狸尾獸」,它生活在侏羅紀時代。
  • 雞真的是恐龍後代嗎?6500萬年前的部分恐龍其實存活至今!
    由於恐龍存在的時代太過遙遠,DNA無法保留至今,這給研究恐龍帶來了巨大的障礙,目前主要根據恐龍化石分析其結構形態,來構建恐龍和其他物種之間的關係。
  • 江西發現的新種恐龍化石屬於哪個是時代的?
    江西發現的新種恐龍化石屬於哪個是時代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江西現新種長鼻子恐龍化石 被命名匹諾曹王 來源:中國江西網 鼻子長達9米 其化石骨架計劃半年後展出 經典童話名著《木偶奇遇記》裡長著長鼻子的匹諾曹,給許多人留下童年記憶。
  • 科學網—德國發現身著羽毛的恐龍化石
    Tischlinger/Jura Museum Eichst 本報訊 近期,科研人員發現了一個有著絲狀覆蓋物的保存完好的幼年恐龍骨骼化石。該發現將大大增加科學家們對於恐龍外皮結構的了解,並揭示了之前意想不到的「原始羽毛」和羽毛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