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勒鼩獸長的長相酷似電影《冰川時代》裡那隻執著于堅果的劍齒松鼠斯科萊特(Scrat)。
巴特勒鼩獸生活在約1億年前的恐龍時代,現已滅絕,它被認為是「現代有袋類動物和有胎盤哺乳類動物的直系祖先」。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3日報導,考古學家們日前在阿根廷奧內格羅省發現了一種奇異的史前哺乳類動物化石,有著長嘴尖牙和大大的眼睛,且鼻頭處酷似豬嘴,看上去極像電影《冰川時代》裡那隻執著于堅果的劍齒松鼠斯科萊特(Scrat)。該發現不僅填補了南美大陸哺乳動物化石一度存在的近6000萬年的空白,也同時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史前生物時期,
在仔細研究這種動物的顱骨和頜骨化石後,考古學者認定它是一種名為巴特勒鼩獸(dryolestoid)的哺乳類動物。該生物生活在約1億年前的恐龍時代,現已滅絕。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吉耶爾莫·魯吉耶博士說:「巴特勒鼩獸是現代有袋類動物和有胎盤哺乳類動物的直系祖先。」
在美國和歐洲曾發現過巴特勒鼩獸的牙齒和頜骨化石,人們對這一物種的認知由此而來。儘管它也被認為曾在南美繁衍生息,但由於當地的化石證據不足,科學家們很難對它們的起源和早期演變進行研究。
這次發現的化石包括兩塊顱骨和頜骨,它們顯示出之前不為人知的牙齒及顱骨特徵,例如在兩根前臼齒後還有個單根臼齒。巴特勒鼩獸的牙齒極長且有著很長的口鼻部,並長有非常特殊的頜骨。
該發現已被刊載在《自然》雜誌上,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裡斯蒂安·德亞·米宗(Christian de Muizon)博士在看過原文後表示,「中生代的哺乳動物化石迄今為止多半殘缺不全」,但此次發現的這些化石「異常完整」。
克裡斯蒂安補充稱:「中生代(約2.5億年前至6500萬年前)的哺乳類動物物種彌足珍貴。在目前所發現的哺乳動物中,隸屬新生代(約6500萬年前至今)的在數量上相當於中生代的十倍有餘,而新生代到目前的時間跨度還不及中生代的一半。」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劉純萍)